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地下建筑物常受到水浮力的作用。当水浮力大于地下建筑
物的自重时,会造成地下建筑物底板隆起或者整体上浮的事故,故常采用抗浮锚杆增加地
下建筑物的抗浮能力。
基坑在施工期间有降水措施,地下建筑物一般未受到水浮力的作用。但是,上部结
构的施工必然会导致建筑物竖向荷载加大,基础会产生一定的沉降。随着地基下沉,按照现
有施工方法常会导致非预应力型抗浮锚杆受到压力作用。制作锚杆的杆体通常是细长受力
构件,可以抵抗拉力而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压曲,还会破坏杆体与注浆体之间的粘结性。非预
应力型抗浮锚杆发挥抗浮作用,本身需要杆件有很大的变形,压曲后的抗浮锚杆更是需要
拉直杆件才能发挥抗浮约束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其可克服施工期间
地基沉降对抗浮锚杆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抗浮约束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钢套管、锚板、锚头和混凝土层,其中,钢套管锚
固于底板上,杆体的上部穿过钢套管,所述锚板的外径大于钢套管的外径,且锚板位于钢套
管的顶部,中心对应杆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穿出,杆体利用锚头锚固在锚板上;
混凝土层位于钢套管中,是通过向钢套管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
上述钢套管的外壁涂覆有防水材料。
上述底板与地面之间还设有垫层,钢套管的高度大于垫层的厚度。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抗浮锚杆定位处钻孔、清孔,把杆体沿孔壁缓慢放入孔内,并用短筋悬挂
使其居中;
步骤2,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左右处,从下往上连续灌注浆液,注浆完毕后注意
及时补浆,抗浮锚杆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触碰;
步骤3,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在钢套管顶面放置吊模,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移除吊模,
形成凹槽;
步骤4,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在钢套管内浇筑满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形成混凝土
层,在钢套管顶面安放锚板,利用锚头固定杆体;底板凹槽壁凿毛,浇筑与底板标号相同的
混凝土,填平凹槽。
上述步骤3中,在浇筑垫层混凝土前,在钢套管外壁均匀涂抹防水材料,把其竖直
嵌套在锚孔上,防止垫层混凝土与注浆体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后锚式抗浮锚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相应的施
工方法下,施工过程中随着上部荷载增加导致的基础沉降不会压曲杆体;封锚之后,抗浮锚
杆不需要很大的变形即可发挥抗浮约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1、钢套管2、锚板3、
锚头4和混凝土层5,其中,钢套管2锚固于底板6上,且钢套管2的外壁涂覆有防水材料;杆体
1的上部穿过钢套管2,所述锚板3的外径大于钢套管2的外径,且锚板3位于钢套管2的顶部,
中心对应杆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1穿出,杆体1利用锚头4锚固在锚板3上;混凝
土层5位于钢套管2中,是通过向钢套管2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6与地面之间还设有垫层7,钢套管2的高度需大于垫层7的
厚度,且钢套管2锚固于底板6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上部结构施工,建筑荷载加大时,底板6开始沉降,但是,杆体1
未锚固在底板6上,可自由穿过钢套管2,不会被压曲;当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钢套管2内填
筑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利用锚头4锚固杆体1到锚板3上,抗浮锚杆即可发挥抗浮约束效
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抗浮锚杆定位处钻孔、清孔,把杆体1沿孔壁缓慢放入孔内,并用短筋悬
挂使其居中,保证后期需要的杆体外露长度;
步骤2,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左右处,从下往上连续灌注浆液,注浆完毕后注意
及时补浆,抗浮锚杆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触碰;
步骤3,浇筑垫层7混凝土前,在钢套管2外壁均匀涂抹防水材料,把其竖直嵌套在
锚孔上,防止垫层7混凝土与注浆体连接;浇筑底板6混凝土前,在钢套管2顶面放置吊模,底
板混凝土初凝后移除吊模,形成凹槽;
步骤4,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在钢套管2内浇筑满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形成混凝
土层5,在钢套管2顶面安放锚板3,利用锚头4固定杆体1;底板6凹槽壁凿毛,浇筑与底板标
号相同的混凝土,填平凹槽。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