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836501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91683.4

申请日:

2017.04.28

公开号:

CN106958243A

公开日:

201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 5/74申请日:2017042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74; E02D31/12; E02D15/04

主分类号:

E02D5/74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周继凯; 林成欢; 赵夕瑶; 梁远志; 张伦超; 何旭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佛城西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葛潇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钢套管、锚板、锚头和混凝土层,其中,钢套管锚固于底板上,杆体的上部穿过钢套管,所述锚板的外径大于钢套管的外径,且锚板位于钢套管的顶部,中心对应杆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穿出,杆体利用锚头锚固在锚板上;混凝土层位于钢套管中,是通过向钢套管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此种结构可克服施工期间地基沉降对抗浮锚杆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抗浮约束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钢套管、锚板、锚头和混凝土层,其中,
钢套管锚固于底板上,杆体的上部穿过钢套管,所述锚板的外径大于钢套管的外径,且锚板
位于钢套管的顶部,中心对应杆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穿出,杆体利用锚头锚固在
锚板上;混凝土层位于钢套管中,是通过向钢套管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的外壁涂覆有防
水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地面之间还设有
垫层,钢套管的高度大于垫层的厚度。
4.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抗浮锚杆定位处钻孔、清孔,把杆体沿孔壁缓慢放入孔内,并用短筋悬挂使其
居中;
步骤2,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左右处,从下往上连续灌注浆液,注浆完毕后注意及时
补浆,抗浮锚杆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触碰;
步骤3,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在钢套管顶面放置吊模,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移除吊模,形成
凹槽;
步骤4,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在钢套管内浇筑满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在钢套管顶面安放锚板,利用锚头固定杆体;底板凹槽壁凿毛,浇筑与底板标号相同的混凝
土,填平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
浇筑垫层混凝土前,在钢套管外壁均匀涂抹防水材料,把其竖直嵌套在锚孔上,防止垫层混
凝土与注浆体连接。

说明书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地下建筑物常受到水浮力的作用。当水浮力大于地下建筑
物的自重时,会造成地下建筑物底板隆起或者整体上浮的事故,故常采用抗浮锚杆增加地
下建筑物的抗浮能力。

基坑在施工期间有降水措施,地下建筑物一般未受到水浮力的作用。但是,上部结
构的施工必然会导致建筑物竖向荷载加大,基础会产生一定的沉降。随着地基下沉,按照现
有施工方法常会导致非预应力型抗浮锚杆受到压力作用。制作锚杆的杆体通常是细长受力
构件,可以抵抗拉力而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压曲,还会破坏杆体与注浆体之间的粘结性。非预
应力型抗浮锚杆发挥抗浮作用,本身需要杆件有很大的变形,压曲后的抗浮锚杆更是需要
拉直杆件才能发挥抗浮约束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其可克服施工期间
地基沉降对抗浮锚杆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抗浮约束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钢套管、锚板、锚头和混凝土层,其中,钢套管锚
固于底板上,杆体的上部穿过钢套管,所述锚板的外径大于钢套管的外径,且锚板位于钢套
管的顶部,中心对应杆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穿出,杆体利用锚头锚固在锚板上;
混凝土层位于钢套管中,是通过向钢套管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

上述钢套管的外壁涂覆有防水材料。

上述底板与地面之间还设有垫层,钢套管的高度大于垫层的厚度。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抗浮锚杆定位处钻孔、清孔,把杆体沿孔壁缓慢放入孔内,并用短筋悬挂
使其居中;

步骤2,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左右处,从下往上连续灌注浆液,注浆完毕后注意
及时补浆,抗浮锚杆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触碰;

步骤3,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在钢套管顶面放置吊模,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移除吊模,
形成凹槽;

步骤4,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在钢套管内浇筑满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形成混凝土
层,在钢套管顶面安放锚板,利用锚头固定杆体;底板凹槽壁凿毛,浇筑与底板标号相同的
混凝土,填平凹槽。

上述步骤3中,在浇筑垫层混凝土前,在钢套管外壁均匀涂抹防水材料,把其竖直
嵌套在锚孔上,防止垫层混凝土与注浆体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后锚式抗浮锚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相应的施
工方法下,施工过程中随着上部荷载增加导致的基础沉降不会压曲杆体;封锚之后,抗浮锚
杆不需要很大的变形即可发挥抗浮约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1、钢套管2、锚板3、
锚头4和混凝土层5,其中,钢套管2锚固于底板6上,且钢套管2的外壁涂覆有防水材料;杆体
1的上部穿过钢套管2,所述锚板3的外径大于钢套管2的外径,且锚板3位于钢套管2的顶部,
中心对应杆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1穿出,杆体1利用锚头4锚固在锚板3上;混凝
土层5位于钢套管2中,是通过向钢套管2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6与地面之间还设有垫层7,钢套管2的高度需大于垫层7的
厚度,且钢套管2锚固于底板6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上部结构施工,建筑荷载加大时,底板6开始沉降,但是,杆体1
未锚固在底板6上,可自由穿过钢套管2,不会被压曲;当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钢套管2内填
筑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利用锚头4锚固杆体1到锚板3上,抗浮锚杆即可发挥抗浮约束效
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后锚式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抗浮锚杆定位处钻孔、清孔,把杆体1沿孔壁缓慢放入孔内,并用短筋悬
挂使其居中,保证后期需要的杆体外露长度;

步骤2,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左右处,从下往上连续灌注浆液,注浆完毕后注意
及时补浆,抗浮锚杆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触碰;

步骤3,浇筑垫层7混凝土前,在钢套管2外壁均匀涂抹防水材料,把其竖直嵌套在
锚孔上,防止垫层7混凝土与注浆体连接;浇筑底板6混凝土前,在钢套管2顶面放置吊模,底
板混凝土初凝后移除吊模,形成凹槽;

步骤4,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在钢套管2内浇筑满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形成混凝
土层5,在钢套管2顶面安放锚板3,利用锚头4固定杆体1;底板6凹槽壁凿毛,浇筑与底板标
号相同的混凝土,填平凹槽。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之内。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锚式抗浮锚杆,包括杆体、钢套管、锚板、锚头和混凝土层,其中,钢套管锚固于底板上,杆体的上部穿过钢套管,所述锚板的外径大于钢套管的外径,且锚板位于钢套管的顶部,中心对应杆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以供杆体穿出,杆体利用锚头锚固在锚板上;混凝土层位于钢套管中,是通过向钢套管中浇注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而形成。此种结构可克服施工期间地基沉降对抗浮锚杆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抗浮约束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