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尺寸介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7460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6553.2

申请日:

2011.03.25

公开号:

CN104842675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M 5/00申请日:20110325|||公开

IPC分类号:

B41M5/00; B65H26/06; B42D5/02; B42D15/00; B41J29/48

主分类号:

B41M5/00

申请人:

美克司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江原孝幸; 冈崎润; 须藤博昭; 宇佐美博久; 福本纮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1-068994 2011.03.25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代理人:

何欣亭; 姜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长尺寸介质及向该长尺寸介质进行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该长尺寸介质在两侧缘部的直线上具备多个刻度。刻度彼此的间隔固定。介质在直线上具备多个第一指标孔。介质还在另外的直线上具备多个第二指标孔。第二指标彼此的间隔比第一指标彼此的间隔小。介质从前端开始依次消耗。介质被消耗时,第二指标接近第一指标。始端刻度与第二指标的间隔(H)表示介质的全长(L)中尚未消耗的长度。刻度是链轮孔。介质具备剥离纸及粘着片。在介质用打印机形成图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长尺寸介质,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的双方具有在直线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孔,其特征在于:
该长尺寸介质具有刻度部,
所述刻度部,具有:
所述多个孔;
第一指标,其在所述侧缘部的至少一方,向长度方向等间隔地重复赋与;以及
第二指标,其在所述侧缘部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第一指标相同的一侧在与该第一指标的列不同的直线上,按比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更短的间隔来重复赋与。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长尺寸介质是能够用所述第一指标和所述第二指标之间的所述孔的数量掌握剩余量的变化的长尺寸介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由相邻的所述第一指标夹持的多个所述孔构成成为刻度指标的刻度孔。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是与打印机的链轮的突起配合的链轮孔。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的列、多个所述第一指标的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指标的列彼此基本平行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标随着朝向该长尺寸介质的终端,逐渐靠近该长尺寸介质的终端侧的所述第一指标地赋与。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的间隔表示该长尺寸介质的单位长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尺寸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的间隔与该长尺寸介质的单位长度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和所述第二指标的间隔之差、与多个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的第二比例,设为大致相同。

9.
   一种向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尺寸介质进行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剩余量检测传感器,在该剩余量检测传感器中,检测所述第一指标的第一发光部与检测从该第一发光部出射的光的第一受光部相向而配置,检测所述第二指标的第二发光部与检测从该第二发光部出射的光的第二受光部相向而配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根据从所述剩余量检测传感器的第一及第二受光部输出的相位差,检测所述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比较检测到的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和与输入的印刷数据对应的长尺寸介质的长度,
在检测到的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相对于与所述印刷数据对应的长尺寸介质的长度而言不足的情况下,将停止动作。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检测到的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相对于与所述印刷数据对应的长尺寸介质的长度而言不足的情况下,告知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不足这一主旨的告知部件。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输送动作中在所述长尺寸介质的多个地方检测多个剩余量而计算其剩余量的变化量,
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在固定或既定的规定内,
在判断为所述变化量不在固定或既定的规定内的情况下,判断为输送异常。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判断为输送不足时,
使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停止,或者通过所述告知部件进行告知。

说明书

长尺寸介质
本申请是如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日:2011年3月25日;申请号:201180027156.3;发明名称:长尺寸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尺寸介质,其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附近设置刻度,并使用于打印机或绘图机(以下,也只称打印机等),更加详细地,涉及能够机械地检测出剩余量并且能够视觉地识别的、例如卷绕为滚筒状的长尺寸介质。本申请以2011年3月25日在日本国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1-068994为基础而要求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该申请来引用于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在剥离纸上临时附着粘着片的长尺寸介质,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设置与链轮或牵引车等相配合的多个孔,链轮或牵引车与这些孔配合,并通过旋转链轮或牵引车而行走。利用链轮或牵引车而行走的长尺寸介质在印刷输出时,与通过滚子挟持并利用和滚子的摩擦力而输送的方式相比无斜行,能够直线性地稳定行走。因此,在输出称为数米的长尺寸介质的打印机等中,使用无位移的利用链轮或牵引车行走的长尺寸介质。
这样的长尺寸介质,例如作为印刷屋内、屋外、铭牌等的图案、文字的印刷介质而使用。例如,在将热敏头用作头的打印机等中,通过墨带的染料转写在印刷层来形成既定的图像。然后,长尺寸介质在印刷之后由打印机内置的或别的切断装置等来剪切为既定形状,并剥掉剥离纸,粘贴在既定的地点。
这种的长尺寸介质形成滚筒状,并安装在打印机等,利用链轮或牵引车而行走。在进行数米长度的印刷时,印刷中间无长尺寸介质时,到此为止所印刷的长尺寸介质将白白浪费。为防止这个浪费,在打印机等中,取出安装的滚筒状的长尺寸介质,并通过目视进行滚筒直径的确认。然而,在利用目视的确认中,因为是视觉地估计剩余量,所以难以掌握准确的剩余量。
另外,在取出安装的滚筒状长尺寸介质并利用目视确认剩余量时,当剩余量足够时需要重新再安装滚筒状的长尺寸介质。而且,在不足时,需要将新的滚筒状长尺寸介质安装于打印机等。长尺寸介质的再安装操作为将从打印机等抽出的长尺寸介质卷绕在滚筒的操作而烦杂。
因此,即使视觉地也能够容易确认安装在打印机等的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的长尺寸介质受到期待。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长尺寸卷筒纸(ウエブ)上赋与表示剩余量的指标。在专利文献1中具体地公开了如下内容:等间隔地赋与第一指标,按与第一指标的间隔不同的第二间隔来赋与第二指标,且邻接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的间隔沿介质的长度进行变化。然而,在安装于打印机等之前要视觉确认介质的长度时,虽然利用邻接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的间隔来表示长度,但无法视觉地掌握介质的具体剩余长度。例如,在想得到3m的输出物时,利用在要安装于打印机等的介质示出的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难以视觉地判断剩有3m以上的介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在长尺寸卷筒纸上赋与表示剩余量的指标。在该专利文献2中具体地公开了如下内容:在长尺寸片设置多级标志,并通过由该标志的组合而构成的模式(パターン)来表示剩余量。在通过由多级标志的组合而构成的模式来表示剩余量时,利用黑白组合、即使用2进制表示的模式来赋与的方法成为最能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然而,在使用由黑白来表示的模式进行剩余量显示的情况下,只用片来视觉地掌握剩余量时,需要将二进制的模式进行译码,从而对一般用户来说难以掌握剩余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56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358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视觉地容易且准确地掌握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的长尺寸介质。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尺寸介质,其即使设置刻度指标而印刷区域也不变窄,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刻度指标。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机械地也能够容易检测出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的长尺寸介质。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为剥离纸临时附着于粘着片的长尺寸介质,具备:多个孔,其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的双方,在直线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指标,其在所述侧缘部的至少一方,在直线上按所述多个孔的间隔的整数倍的间隔重复赋与;以及多个第二指标,其在所述侧缘部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第一指标的列不同的直线上,按比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更短的间隔来重复赋与,所述多个孔和所述多个第一指标及所述多个第二指标相互大致平行设置,由相邻的所述第一指标划分的所述多个孔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指标的内侧附近的始端孔和终端孔之间的间隔表示该长尺寸介质的基准长度,所述多个孔的间隔与该长尺寸介质的单位长度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和所述第二指标的间隔之差与该差所表示的该长尺寸介质的长度的变化量的第二比例,设置为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指标设置在所述终端孔侧,并随着接近该长尺寸介质的终端,逐渐靠近与该终端孔成对的始端孔,所述始端孔和所述第二指标的间隔与该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大致成比例。根据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因为长尺寸介质的侧缘部的刻度的间隔作为表示长尺寸介质的单位长度的刻度指标而设置,所以能够通过比较该刻度和从第一指标到第二指标的距离,视觉地容易掌握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而且,根据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通过机械式地由光学传感器等的检测装置来检测出第一指标和第二指标,且计算出从第一指标到第二指标的距离,即使机械式地也能够容易地检测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
所述多个刻度和所述多个第一指标及所述多个第二指标按如下方式设置: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所述多个刻度的间隔与该长尺寸介质的单位长度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第一指标的间隔和所述第二指标的间隔之差与该差所表示的该长尺寸介质的长度的变化量的第二比例,为大致相同。
所述第一指标和所述第二指标的间隔,也可以设定为在所述第二个指标到达所述始端刻度的位置时表示该长尺寸介质用尽的关系。
也可以使所述第一指标及所述第二指标比该长尺寸介质的其他区域透光性高。
该长尺寸介质,也可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双方还具备在直线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多个链轮孔。
所述多个刻度也可以是直线上等间隔地设置的链轮孔。
所述链轮孔的长度方向的侧缘部的至少一方,成为所述刻度,并所述第一指标也可以按所述多个链轮孔的间隔的整数倍的间隔来重复赋与。
所述第一指标也可设置在所述链轮孔和同一直线上的该链轮孔之间。
该长尺寸介质也可以在剥离纸上临时附着粘着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进行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剩余量检测处理时的流程图;
图8是进行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输送错误检测处理时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一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使用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二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三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四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五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5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六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一参考例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的第二参考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另外,说明按以下顺序进行。
1.长尺寸介质的概要
2.打印机的说明
3.打印机的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的说明
4.打印机的输送错误检测处理的动作的说明
5.变形例
6.第一参考例
7.第二参考例
〈1.长尺寸介质的概要〉
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例如使用于将热敏头用作打印头的打印机2中。该打印机2是例如印刷屋内、屋外及铭牌等的图案、文字的装置,且在较长时印刷数米长度的图像。
另外,如图2所示,该长尺寸介质1如下:将表面3a作为印刷层,在背面3b形成了粘结层4的粘着片3隔着粘结层4临时附着于剥离片5的表面5a。如图3所示,该粘着片3设置为比剥离片5宽度窄。因此,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方向的侧缘部1a的双方,为未设置有成为印刷层的粘着片3的非印刷区域。而且,在剥离片5的背面5b侧,全面印刷有格子等的花纹、表示商品名的商标等。另外,在剥离片5的背面5b侧,也可以不印刷标志等。
如图3所示,在长尺寸介质1,赋与有视觉地及机械地可掌握该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的刻度部10。该刻度部10具有:作为刻度指标的刻度孔11;第一指标孔12,其为示出在表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时的基准位置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孔13,其为与第一指标的距离表示当前的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的第二指标。
具体地说,刻度孔11在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方向的侧缘部1a的双方,即在未设置粘着片3的剥离片5的侧缘部的双方(非印刷区域),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第一指标孔12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1a的一方,向长度方向等间隔地重复赋与。第二指标孔13在长度方向的侧缘部1a的一方,在与第一指标孔12相同的侧等间隔地重复赋与。
这样的刻度孔11和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刻度孔11沿长度方向在直线L1上设置。第一指标孔12设置在与刻度孔11相同的直线L1上的刻度孔11、11之间。另外,如后面所述,第一指标孔12也可以设置在与刻度孔11不同的直线上。第二指标孔13设置在与第一指标孔12的列不同的直线L2上,例如设置在比第一指标孔12的列更在宽度方向的内侧。
而且,刻度孔11和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是贯通长尺寸介质1的贯通孔。例如,刻度孔11形成为圆形状,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形成为长孔状。而且,刻度孔11是例如链轮孔,配合于后述的打印机2的链轮20的突起20a。长尺寸介质1在刻度孔11配合到链轮20的突起20a的状态下,通过链轮20旋转驱动来向长度方向输送。
而且,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设置成比刻度孔11孔径小。因此,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与刻度孔11形状及大小不同,所以能够与刻度孔11容易区别。
而且,第一指标孔12按多个刻度孔11的间隔d的整数倍nd(n为整数)的间隔P1,遍及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到终端1c的全长L而重复赋与。第二指标孔13相对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方向,从由前端1b向终端1c侧偏离了既定距离的位置开始,按短于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2来重复赋与。
另外,第一指标孔12是用于等间隔分开刻度孔11的指标,第一指标12的间隔不需要一定按等间隔连续地重复赋与,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间隔反复交替地赋与。
第一指标12只要以能够掌握与刻度孔11在相同直线上的方式设置即可,第二指标13只要以明白与刻度孔11在不同的直线上的方式设置即可。例如,也可配置为指标的一部分在刻度孔11和第二指标13的不同的两条直线上突出的形状。
而且,由相邻的第一指标12、12夹着而分开的多个刻度孔11的各个,为作为掌握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时的基准的刻度指标,相邻的刻度孔11的间隔d表示长尺寸介质1的单位长度M。此时,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侧的第一指标孔12的内侧附近的刻度孔11为始端刻度孔11a,终端1c侧的第一指标孔12的内侧附近的刻度孔11为与始端刻度孔11a成对的终端刻度孔11b。这些成对的始端刻度孔11a和终端刻度孔11b的距离,示出长尺寸介质1的基准长度,成为刻度指标。与此相对,第一指标孔12表示固定区间的刻度指标的边界。
而且,多个刻度孔11和多个第一指标孔12及多个第二指标孔13按以下方式设置:多个刻度孔11的间隔d与长尺寸介质1的单位长度M的第一比例,以及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1和第二指标孔13的间隔P2之差与该差值所表示的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的变化量的第二比例,为大致相同。
即,长尺寸介质1的最前端1b侧的第一个第二指标孔13表示长尺寸介质1的未使用的状态,因此,以与赋与在长尺寸介质1的最前端1b的第一个终端刻度孔11b相一致的方式赋与。然后,从第二个开始的第二指标孔13按以下方式赋与:随着接近长尺寸介质1的终端1c,逐渐沿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每次以固定长度靠近始端刻度孔11a。换句话来说,从第二个开始的第二指标孔13按以下方式赋与:始端刻度孔11a和第二指标孔13之间的间隔H,随着接近长尺寸介质1的终端1c,逐渐沿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每次以固定长度而宽度变窄。
接着,使用具体的值来说明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1和第二指标孔13的间隔P2。
这里,如图4~图7所示,例如以如下情况为例来说明:长尺寸介质1的全长L为15m(15000mm)、刻度孔11的间隔d为10mm、该刻度孔11的间隔d所表示的长尺寸介质1的单位长度M为1m(1000mm)。那么,刻度孔11的间隔d和长尺寸介质1的单位长度M的第一比例S为S=d/M=10/1000=1/100。即,由多个刻度孔11构成的刻度指标,以1/100标度来表示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
而且,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1,在确保长尺寸介质1的全长L的量的刻度指标时,需要为P1≥L×S=15000×1/100=150mm以上。因此,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1,如上述那样,按刻度孔11的间隔d的整数倍nd的间隔来赋与,所以,由P1≥n×d,需要满足n>15。
这里,使一个表示区间彼此的间隔取d的1间距(ピッチ)的量,使n=16。那么,第一指标孔12的间隔P1,因P1=n×d而为P1=160mm。即,第一指标孔12按160mm的间距,以相邻的第一指标孔12、12分别夹着16个刻度孔11的方式来赋与。
然后,如上所述,第一指标孔12按160mm的间隔来赋与,因此,随着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向终端1c的接近,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每次160mm地缩短。因此,第二指标孔13按以下方式赋与:随着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向终端1c的接近,从邻接的前端1b侧的第二指标孔13向始端刻度孔11a每次靠近将160mm乘以上述第一比例S(即1/100)而得的量。即,第二指标孔13的间隔P2成为P2=P1(1-S)。所以,第二指标孔13的间隔P2为P2=160×(1-(1/100))=158.4mm。
因此,如图4所示,在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的位置,第二指标孔13按与在长尺寸介质1的最前端1b赋与的第一个终端刻度孔11b相一致的方式来配置。与该第二指标孔13相一致的终端刻度孔11b是从成对的始端刻度孔11a开始向终端1c侧的第15个刻度孔11,因此,能够视觉地掌握在长尺寸介质1中大致有15m的剩余量。
而且,如图5所示,在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开始大致5m的位置,第二指标孔13按与从始端刻度孔11a开始向终端1c侧的第十个刻度孔11相一致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视觉地掌握在长尺寸介质1中大致有10m的剩余量。而且,如图6所示,在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开始大致15m的位置,第二指标孔13按与始端刻度孔11a大致相一致的方式来配置。由此,能够视觉地掌握长尺寸介质1已无剩余量。
因此,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将侧缘部1a的刻度孔11的间隔d作为表示长尺寸介质1的单位长度M的刻度指标而设置,所以,通过比较刻度孔11和从始端刻度孔11a到第二指标孔13的距离,能够视觉地容易且准确地掌握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
而且,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通过设作为以往为输送而设置的链轮孔的刻度孔11为刻度指标,无需另外设置刻度指标,从而能够以低成本来设置刻度指标,且能够抑制尺寸介质1的成本上升。而且,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即使设置刻度指标,印刷区域宽度也不变窄,从而能够较宽地设置印刷区域。而且,在长尺寸介质1中,不用在油墨难以定影的油墨难以定影的剥离片5的表面5a、已有印刷的剥离片5的背面5b上强行设置指标。
<2.打印机的说明>
如上所述的长尺寸介质1,如图1所示,以如滚筒纸似地卷绕的状态安装于打印机2。具体地说,在打印机2中,在装置主体内的容纳部(不图示)长尺寸介质1的滚筒以旋转自由的方式容纳。从滚筒抽出的长尺寸介质1,链轮20配合于两侧缘部1a的刻度孔11,并由多个引导针(不图示)或引导滚子(不图示)引导而行走。而且,在打印机2中,在比链轮20还要向长尺寸介质1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侧,按照印刷数据施加热能的热敏头21与压印板22相向而配置。而且,在打印机2中安装墨带盒23,且墨带24介于热敏头21和压印板22之间。墨带24叠加在热敏头21和压印板22之间,且墨带24压接在长尺寸介质1的印刷层。通过由热敏头21按照印刷数据施加热能,通过将墨带24的染料迁移到长尺寸介质1的印刷层而在长尺寸介质1形成图像。
而且,在比链轮20还要下游侧,设置有切断印刷的长尺寸介质1的切断装置25。切断装置25例如具备向长尺寸介质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切刀25a,通过切刀25a向长尺寸介质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同时行走长尺寸介质1,将长尺寸介质1切断为既定形状。
另外,在热敏头21的上游侧或切断机构25的下游侧,设置有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是检测第一指标孔12的第一发光部26a与检测从第一发光部26a出射的光的第一受光部26b相向而配置,而且,检测第二指标孔13的第二发光部26c与检测从第二发光部26c出射的光的第二受光部26d相向而配置。
打印机2通过微机等控制部27来控制驱动链轮20的电机、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切断机构25及热敏头21等。例如,控制部27在长尺寸介质1行走时,根据从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的第一及第二受光部26b、26d输出的相位差,计算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而且,控制部27在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短于与印刷数据对应的印刷区域的长度时,经由显示部、扬声器向用户告知长尺寸介质的不足。
另外,打印机2不限制于具备热敏头21,只要能够对长尺寸介质1进行印刷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具备喷墨式的头的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由加热器或压电元件产生的压力来按压油墨,并从喷出口将被按压的油墨变成液滴向长尺寸介质1喷出,从而对长尺寸介质1印刷图像、文字。另外,墨带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在一个带中黄、青、红及黑等染料按面顺序来设置。
<3.打印机的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如上构成的打印机2的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在这里,例如,如图5所示,以检测已经从前端1b开始使用了既定长度的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图5中的双点画线表示中途前端1e。
在步骤S1中,控制部27在长尺寸介质1容纳在打印机2中或在容纳的状态下投入电源等时进行初始化处理。具体地说,控制部27将按照驱动链轮20的电机的旋转量来累计的长尺寸介质1的输送距离的计数进行复位。而且,控制部27将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的孔径的计数进行复位。
在步骤S2中,控制部27将输送长尺寸介质1。具体地说,控制部27通过电机驱动配合于两侧缘部1a的刻度孔11的链轮20,将从滚筒抽出的长尺寸介质1引导至多个引导针、引导滚子而行走。而且,控制部27对长尺寸介质1的输送距离累计。
在步骤S3中,控制部27利用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开始输送中的长尺寸介质1的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的检测处理。
在步骤S4中,控制器27利用第一发光部26a和第一受光部26b来检测从中途前端1e开始最近的第一指标孔12。此时,控制部27将检测出第一指标孔12的输送距离和孔径。另外,这里所说的孔径,在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为圆形状时指直径,为长孔状时指长度方向的长度。然后,这样的孔径根据第一及第二受光部26b、26d的输出的相位而计算出。
进一步,检测出从中途前端1e开始最近的第一指标孔12之后,控制部27利用第二发光部26c和第二受光部26d,检测出从检测到的第一指标孔12偏向终端1c侧最近的第二指标孔13。此时,控制部27检测出第二指标孔13的输送距离和孔径。然后,在步骤S5中控制部27结束对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的检测。此外,控制部27在即使输送既定时间或既定距离也无法检测出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时,也可以将停止动作,并经由显示部或扬声器来向用户告知使用标准的长尺寸介质1。
在步骤S6中,控制部27将计算检测到的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的位置。具体地说,控制部27从检测到的第一指标孔12的输送距离减去第一指标孔12的孔径的一半的长度,从而计算出检测到的第一指标孔12的中心位置的输送距离。然后,控制部27从检测到的第二指标孔13的输送距离减去第二指标孔13的孔径的一半的长度,从而计算出检测到的第二指标孔13的中心位置的输送距离。然后,在步骤S7中,控制部27结束对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的中心位置的输送距离的计算。
在步骤S8中,控制部27从第一个第二指标孔13的中心位置的输送距离减去从中途前端1e开始第一个第一指标孔12的中心位置的输送距离,从而计算出第一个第一指标孔12和第一个第二指标孔13之间的第一间隔。
然后,控制部27将从第一间隔H检测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具体地说,刻度指标和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具有第一比例S的关系。例如,刻度指标按长尺寸介质1的1/100标度(スケール)来表示。因此,能够利用第一间隔H和第一比例S来计算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例如,能够通过使第一间隔H变为100倍来计算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如上所述,打印机2检测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
此外,其后,控制部27比较检测到的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和与输入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印刷区域的长度。然后,在检测到的剩余量比印刷区域的长度短的情况,控制部27将停止动作,并经由显示部或扬声器向用户告知剩余量不足。另外,在检测到的剩余量比印刷区域长的情况,控制部27卷绕回长尺寸介质1之后,进行再次输送,并使用墨带24、热敏头21及压印板22,进行与印刷数据对应的印刷,且通过切刀25a进行与切断数据对应的切断。而且,控制部27即使在印刷时也进行步骤S3~步骤S8的动作,一直进行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的检测。
即,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因为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为贯通孔,所以只要打印机2具备可检测贯通孔的光学传感器,就能够容易地检测出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因此,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即使机械式地也能够容易地检测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
<4.打印机的输送错误检测处理的动作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来说明打印机2的输送错误检测处理的动作。在这里,与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同样地,例如,如图5所示,以已经使用了从前端1b开始既定长度量的长尺寸介质1为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27,例如在印刷时等输送长尺寸介质1时,进行与上述的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的步骤S1~S8同样的动作而进行剩余量检测处理。在上述的剩余量检测处理的动作中,相对于每次一个地检测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而检测出从中途前端1e开始长尺寸介质1的最近的剩余量,在步骤S10中,控制部27每次多个地检测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从而检测出多个地方的剩余量。例如,控制部27检测出三个地方的剩余量。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27计算出第一剩余量与第二剩余量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剩余量与第三剩余量的第二变化量。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27判定第一变化量和第二变化量是固定还是在既定的规定内。然后,控制部27在判定为第一变化量和第二变化量既非固定又不在既定的规定内时,前进到步骤S14,动作停止,并经由显示部或扬声器向用户告知输送异常。此外,控制部27也可以与输送异常的同时告知使用标准的长尺寸介质1。另外,控制部27在判定为第一变化量和第二变化量是固定或在既定的规定内时,前进到步骤S13,并继续输送,例如在印刷处理结束之后结束输送。如上所述地,打印机2检测出长尺寸介质1的输送错误。
因此,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在利用打印机2而输送时,通过检测出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的变化量,能够检测出长尺寸介质1的堵塞。所以,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能够进行作为长尺寸介质1的输送异常而使印刷动作停止等的异常处理。
<5.变形例>
此外,长尺寸介质不限制于卷绕成滚筒状的滚筒纸,也可以是沿穿孔相互折叠的打字纸。
而且,长尺寸介质1不限制于将粘着片3设置成为比剥离片5宽度窄。例如,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将粘着片3设置为与剥离片5大致相同的宽度,在剥离片5的整个面设置粘着片3,在粘着片3的侧缘部设置刻度孔11和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
而且,刻度孔11和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不限制于设置成上述的形状、大小及间隔。刻度孔11只要是可与打印机2的链轮20的突起20a配合的形状、大小及间隔,无论什么形状、大小及间隔均可。而且,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除长孔状以外也可以形成为圆形状或矩形状等的其他形状,也可以与刻度孔11形状及大小相同。而且,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及大小。
而且,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不限制于仅赋与在侧缘部1a的一方,在双方均可赋与。此情况下,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通过在侧缘部1a两侧的长度方向赋与在同一个位置,并在使长尺寸介质1与链轮20的突起20a配合而安装时,这些指标也能够作为识别对长度方向为同一位置的刻度孔11的指标而利用,因此,能够防止刻度孔11由阶移而倾斜安装。
而且,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不限制于赋与到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大致成为0m的位置,也可赋与到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剩余既定的长度(例如1m)的位置。而且,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不限制于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赋与,也可赋与在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向终端1c侧的既定位置,例如从10m的位置开始。而且,第一指标孔12及第二指标孔13也可从由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向终端1c侧的既定位置开始赋与到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仅剩余既定的长度量的位置。
而且,如图9所示,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设置表示采用刻度孔11的刻度指标的交界线的基准标志14。该基准标志14是例如以在与第二指标孔13相同的直线L2上与第一指标孔12相一致的方式设置的贯通孔。长尺寸介质1通过以在与第二指标孔13相同的直线L2上与第一指标孔12相一致的方式设置基准标志14,能够容易地掌握刻度指标的交界线,而且,在辨读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之间的间隔时,代替第一指标孔12,而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之间的间隔。
而且,长尺寸介质1不限制在使用于打印机2。如图10所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也能够使用于切断由不具备切断机构25a的打印机来印刷的长尺寸介质1的切断装置30。因为该切断装置30与从打印机2除去热敏头21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而且,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按照长尺寸介质1的长度来设定单位长度M,例如也可以对应于使长尺寸介质1变长,较长地设定单位长度M。通过这种方式,不用改变刻度孔11的间隔,就能够从始端刻度孔11a到终端刻度孔11b保持固定区间的长度。因此,从始端刻度孔11a到终端刻度孔11b不用使固定划分的长度过度变长就可配置刻度指标,在目视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时减少长尺寸介质1的抽出量,从而容易目视。
而且,如图11所示,长尺寸介质1将由相邻的第一指标孔12、12夹着划分的各个多个刻度孔11的、从前端1b开始第一个刻度孔11设定为始端刻度孔11a,第十六个刻度孔11设定为终端刻度孔11b,但也可以按照长尺寸介质1的全长,例如将始端刻度孔11b的位置设定为从前端1b侧开始第十一个刻度孔11。只要是这样的情况,与第二指标孔13相一致的终端刻度孔11b是从成对的始端刻度孔11a向终端1c侧的第十个刻度孔11,因此,能够视觉地掌握在长尺寸介质1大致有10m的剩余量。
而且,如图12所示,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使始端刻度孔11a及终端刻度孔11b的位置偏移而设定。例如也可以将刻度孔11之中,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1b侧的第一指标孔12开始数第六个刻度孔11设定为始端刻度孔11a。在此时,第二指标孔13也对准始端刻度孔11a而偏移,并只要以在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用尽时第二指标孔13与始端刻度孔11a相一致的方式来配置,就能够视觉地掌握剩余量用尽。此时,通过使终端刻度孔11b偏移到在前端1b侧的第一指标孔12的附近而配置,通过比较从前端1b侧的第一指标孔12到第二指标孔13的距离,不是能够视觉地掌握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而是能够视觉地掌握使用了多少米长尺寸介质1。
而且,如图13所示,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使始端刻度孔11a和终端刻度孔11b向长尺寸介质1的终端侧1b偏移而配置。例如使始端刻度孔11a对准从长尺寸介质1的前端侧的第一指标孔12开始数第四个刻度孔11而偏移,使终端孔11b对准第十四个刻度孔11而偏移。这样的话,因为在长尺寸介质1的加工的工序上,第一指标孔12和第二指标孔13是在不同工序中赋与,所以使始端刻度孔11a和终端刻度孔11b的位置产生偏移会有较容易加工的情况。使其产生偏移时,通过利用记载于包装或使用说明书等众所周知的方法,将从第一指标12偏移而配置始端刻度孔11a和终端刻度孔11b的意思告知使用者,从而使用者能够视觉地掌握长尺寸介质1的剩余量。
而且,如图14所示,长尺寸介质1也可以在第一指标12和第二指标13粘贴膜15。具体地说,膜15以覆盖第一指标12的贯通孔和第二指标13的贯通孔的方式来粘贴。这样地,粘贴了膜15的第一指标12及第二指标13的区域比长尺寸介质1的其他区域透光性变高。因此,长尺寸介质1利用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能够比单纯地由贯通孔构成的第一指标12及第二指标13时更准确地探测到第一指标12和第二指标13。而且,膜15与周围颜色不同,因此,视觉地也能够容易区别第一指标12和第二指标13。
而且,如图15所示,长尺寸介质1不限制于第一指标12和第二指标13为贯通孔,也可以作为用与长尺寸介质1的其他区域相比的薄壁或网眼形成的透光部16,以比长尺寸介质1的其他区域透光性高的方式来设置。这样地,长尺寸介质1利用剩余量检测传感器26,能够比单纯地由贯通孔构成的第一指标12及第二指标13时更准确地进行探测。用薄壁或网眼形成的透光部16视觉上、触觉上都与周围不同,因此,能够容易区别第一指标12和第二指标13。
<6.第一参考例>
接着,对作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的第一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40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相对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中刻度孔11为链轮孔,第一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40是不同于链轮孔的贯通孔。该长尺寸介质40的刻度孔41,除了在长尺寸介质40的长度方向的侧缘部40a的一方,沿长度方向在直线上等间隔的设置以外,具有与长尺寸介质1的刻度孔11相同的结构。而且,长尺寸介质40的第一指标42,除了在侧缘部40a的一方、在与刻度孔41的相同侧比刻度孔41的列更向内侧地在直线上赋与以外,具有长尺寸介质1的第一指标孔12相同的结构。而且,长尺寸介质40的第二指标43具有与长尺寸介质1的第二指标孔13相同的结构。而且,长尺寸介质40在双方的侧缘部40a、40a按比刻度孔41的列更向外侧地在直线上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链轮孔44。这些刻度孔41、第一指标42、第二指标43及链轮孔44,设置在未设置有成为印刷层的粘着片3的剥离片5的侧缘部。
这样的第一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40,需要另行设置刻度孔41而印刷区域变得比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宽度更窄,但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同样地,能够通过比较刻度孔41和从始端刻度孔41a或第一指标42到第二指标43的距离,视觉地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剩余量。
而且,第一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40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同样地,第一指标孔42和第二指标孔43为贯通孔,因此,只要打印机2具备可检测贯通孔的光学传感器,就能够容易地检测出第一指标孔42和第二指标孔43,从而机械式地也能够容易检测出长尺寸介质40的剩余量。
另外,长尺寸介质40也可以在剥离片5的整个面设置成为印刷层的粘着片3。此时,刻度孔41、第一指标42、第二指标43及链轮孔44设置在长尺寸介质40的侧缘部40a,即设置在粘着片3的侧缘部。
而且,长尺寸介质40也可以通过利用滚子夹持向长度方向输送。此情况下,长尺寸介质40需要另行设置刻度孔41而无需设置链轮孔44,但不会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同样地印刷区域宽度变窄,从而能够视觉地及机械地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剩余量。
<7.第二参考例>
接着,对作为应用本发明的长尺寸介质1的第二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50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40的刻度孔41、第一指标42及第二指标43为贯通孔,第二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50印刷有这些指标。具体地说,长尺寸介质50在剥离片5的整个面设置有成为印刷层的粘着片3,并在粘着片3的表面3a的侧缘部或剥离片5的背面5b的侧缘部印刷有对应于刻度孔41的刻度51、对应于第一指标42的第一指标52及对应于第二指标43的第二指标53。刻度51是例如刻度线51c、对应于刻度线51c的剩余量数值51d。第一指标52及第二指标53是例如矩形状、圆形状、长孔状的标志。而且,长尺寸介质50通过利用打印机2或切断装置30的滚子夹持而向长度方向输送。
这样的第二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50,在刻度51、第一指标52及第二指标53印刷在粘着片3的表面3a的侧缘部时,印刷区域比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宽度更窄,在印刷于剥离片5的背面5b的侧缘部时,虽然印刷困难,但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同样地,能够通过比较刻度51和从始端刻度51a或第一指标52到第二指标53的距离,视觉地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剩余量。
而且,第二参考例的长尺寸介质50与上述的长尺寸介质1同样地,第一指标52和第二指标53为印刷标志,因此,取代可检测贯通孔的光学传感器,只要打印机2具备可检测印刷标志的光学传感器,就能够容易地检测出第一指标52和第二指标53,从而也能机械式地容易地检测出长尺寸介质50的剩余量。
此外,长尺寸介质50也可以在比刻度51的列更外侧设置链轮孔,并利用打印机2或切断装置30的链轮20来向长度方向输送。而且,长尺寸介质50也可以将成为印刷层的粘着片3设置为比剥离片5宽度更窄,并将刻度51和第一指标52及第二指标53印刷在剥离片5的表面5a或背面5b的侧缘部。

长尺寸介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长尺寸介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长尺寸介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尺寸介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尺寸介质.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长尺寸介质及向该长尺寸介质进行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该长尺寸介质在两侧缘部的直线上具备多个刻度。刻度彼此的间隔固定。介质在直线上具备多个第一指标孔。介质还在另外的直线上具备多个第二指标孔。第二指标彼此的间隔比第一指标彼此的间隔小。介质从前端开始依次消耗。介质被消耗时,第二指标接近第一指标。始端刻度与第二指标的间隔(H)表示介质的全长(L)中尚未消耗的长度。刻度是链轮孔。介质具备剥离纸及粘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