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教学仪.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6779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4422.3

申请日:

2003.12.02

公开号:

CN1624730A

公开日:

2005.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G09B25/06

主分类号:

G09B25/06

申请人:

李青;

发明人:

李青

地址:

274000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丹阳路4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地理气候教学仪,涉及地理教学仪器技术领域,解决了地理教学图不能动态显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转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在方框左、右两个侧壁横穿上、下两根转轴,七根透明条水平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地图板上,均固定在左、右两根橡胶条上,穿过地图板的零纬度线竖向设左、中、右三条狭长口。中拉绳绕过下转轴和上转轴的套轮,太阳模型固定在中拉绳上,左、右两根拉绳分别绕过上、下转轴,分别固定在左橡胶条中心位置和右橡胶条中心位置上。左、右拉绳和左、右狭长口均与左、右橡胶条相对应,中拉绳与中狭长口相对应。该产品结构简单,学习直观性强,广泛应用于对中学地理的学习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理气候教学仪,它包括地球东半球或西半球地图板(2)、 七根透明条(31、3
2: 3
3: 3
4: 3
5: 3
6: 37)、太阳模型(5)、上、 下转轴(
7: 8)、套轮(9)、左、右橡胶条(10、11)、左、中、右拉 绳(12、13、14),地图板(2)固定在方框(6)上,其特征在于: 上、下转轴(7、8)垂直横穿方框(6)左、右两侧壁上端和下端部, 为转动配合,上转轴(7)一端部伸出框(6);转轴(7)中间位置硬 配合套接一个套轮(9),套轮(9)直径与转轴(7)直径为定比;穿 过地图板(2)的零纬度线竖向设左、中、右三个狭长口(41、42、 43),中狭长口(42)与套轮(9)上下对应,左、右狭长口(41、43) 分别位于中狭长口(42)两侧;左橡胶条(10)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狭 长口(41)的正上和正下方,并处于伸展状态;右橡胶条(11)对应 右狭长口(43),其设置方式与左橡胶条(10)相同;第一、二、三、 四、五、六、七根透明条(31、32、33、34、35、36、37)水平方向 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均有一定间距;第一、七根透明条(31、37)分 别固定在地图板(2)南、北极地位置,第二、三、四、五、六根透 明条(32、33、34、35、36)均与左、右橡胶条(10、11)固定联接, 上述七根透明条(31、32、33、34、35、36、37)均用文字注明与地 球相对应的风带和气压带;左拉绳(12)绕过上、下转轴(7、8)与 左橡胶条(10)的中心固定联接;右拉绳(14)绕过上、下转轴(7、 8)与右橡胶条(11)的中心固定联接;中拉绳(13)绕过下转轴(8) 和套轮(9);太阳模型(5)位于地图板(2)和透明条之间,固定在 中拉绳(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气候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转轴(7)伸出方框(6)的端部安装手轮(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理气候教学仪,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方框(6)两侧壁内表面的上转轴(7)上,设置左、右两个限 位销(15、16)。

说明书


地理气候教学仪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教学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球的气压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转移的动态教学演示仪。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气压带、风带季节性转移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为它费尽了脑筋,还是学不好。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转移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是一种动态的地理现象,一般的地图无法显示动态现象,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中有比较逼真的动态图象,但由于投资较大,在大部分中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还没有推广应用,这样就给同学们的学习造成较大困难。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理教学地图无法显示动态现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理气候教学演示仪,该仪器不仅能演示太阳直射地球的动态变化,还能同步演示出地球气压带、风带转移的动态气候现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理气候教学仪主要由东半球或西半球的地图板、方框、透明条、太阳模型、转轴、橡胶条和拉绳等构成。地图板固定在方框上,两根转轴垂直横穿方框左、右两个侧壁上端和下端部,为转动配合,其上转轴一端部伸出方框;上转轴中间位置硬配合套接一个套轮,套轮直径与转轴直径为定比。穿过地图板的零纬度线竖向设左、中、右三个狭长口,中狭长口与套轮上下对应,左、右两个狭长口分别位于中狭长口的两侧。左橡胶条伸展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狭长口的正上和正下方;右橡胶条对应右狭长口,其设置方式与左橡胶条相同。七根透明条水平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按一定间距排列。第一根和第七根透明条分别固定在地图板南、北极地位置。其它五根透明条均与左、右橡胶条固定联接。上述七根透明条均用文字注明与地球相对应地风带和气压带。左拉绳绕过上、下转轴,与左橡胶条中心固定联接;右拉绳绕过上、下转轴,与右橡胶条中心固定联接。中间拉绳绕过上转轴的套轮和下转轴;太阳模型位于地图板和透明条之间,固定在中拉绳上。

    上转轴伸出方框的端部安装一个手轮。在靠近方框两侧壁内表面的上转轴上,设置左、右两个限位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同步演示太阳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迁而转移的动态现象,使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1、手轮;2、地图板;31、第一根透明条;32、第二根透明条;33、第三根透明条;34、第四根透明条;35、第五根透明条;36、第六根透明条;37、第七根透明条;41、左狭长口;42、中狭长口;43、右狭长口;5、太阳模型;6、方框;7、上转轴;8、下转轴;9、套轮;10、左橡胶条;11、右橡胶条;12、左拉绳;13、中拉绳;14、右拉绳;15、左限位销;16、右限位销。

    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地图板2正面绘制东半球或西半球地图;地图板2固定在方框上,上转轴7和下转轴8均与方框6两侧壁垂直且为转动配合,上转轴7左端伸出方框6,并安装一个手轮1;上转轴7中间位置硬配合套接套轮9;在靠近方框6左、右侧壁内表面的上转轴7上,分别设置左限位销15和右限位销16。穿过地图板2的零纬度线竖向设左、中、右三个狭长口41、42、43,中狭长口与套轮9上下对应;左、右两个狭长口41、42分别位于中狭长口42两侧。左橡胶条10两端固定左狭长口41的正上和正下方,处伸展状态。右橡胶条11对应右狭长口43,其设置方式与左橡胶条10相同。七根透明条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第一、七根透明条31、37均注明“极地高气压带”,上述两根透明条31、37分别固定在地球北纬85°--90°和南纬85°--90°的位置,第二、第三根透明条32、33各横贯一直线,在直线以上分别注明“东风带”和“西风带”,在直线以下分别注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第四根透明条34上下分为三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注明“信风带”,中间部分注明“赤道低气压带”。第五、六根透明条35、36各横贯一条直线,在直线以上分别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直线以下分别注明“西风带”和“东风带”。第二、三、四、五、六根透明条32、33、34、35、36均用螺栓穿过左、右两个狭长口41、43,固定在左、右两根橡胶条10、11上,第一至七根透明条31、32、33、34、35、36、37的间距比为1∶2∶3∶3∶2∶1。左拉绳12绕过上转轴7一圈半,再绕过下转轴8与左橡胶条10中心固定联接;右拉绳14绕过上转轴7一圈半,再绕过下转轴8与右橡胶条11中心固定联接。在图3中,中拉绳13绕过下转轴8和套轮9;太阳模型5位于地图板2和透明条之间,固定在中拉绳13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将太阳模型5与地图板2的零纬度线对正,顺时针旋转手轮1,左、右拉绳12、14通过左、右橡胶条10、11的弹力使左、右橡胶条10、11下半部分收缩,其上半部分伸长,带动第二、三、四、五、六根透明条32、33、34、35、36向下平移,与此同时,中拉绳13带动太阳模型5向地图板2上的南回归线移动。逆时针旋转手轮1,太阳模型5和第二、三、四、五、六根透明条32、33、34、35、36同步向上移动。

地理气候教学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气候教学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气候教学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气候教学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气候教学仪.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地理气候教学仪,涉及地理教学仪器技术领域,解决了地理教学图不能动态显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转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在方框左、右两个侧壁横穿上、下两根转轴,七根透明条水平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地图板上,均固定在左、右两根橡胶条上,穿过地图板的零纬度线竖向设左、中、右三条狭长口。中拉绳绕过下转轴和上转轴的套轮,太阳模型固定在中拉绳上,左、右两根拉绳分别绕过上、下转轴,分别固定在左橡胶条中心位置和右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