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梁,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建筑中所普遍应用的房梁中,其次梁与主梁的组合结构往往过于简单,缺乏较佳的承重和抗震能力。并且,房梁的整体制造与安装的步骤也比较烦琐,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必要的紧密程度,不符合现有的建筑领域中便捷、安全、高效的理念需求。再者,现有的房梁缺少有效的梁与主梁之间的组合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包括有主梁,主梁两侧的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至少两个次梁,其中:所述主梁两侧设有对应分布的“U”型连接扣件,次梁的连接端上设有挂板,并且挂板与次梁均设有倾斜角度,主梁、次梁组合时,挂板与“U”型连接扣件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次梁的连接端为斜面,其上设有安装槽,挂板上延伸有安装翼片,安装翼片嵌入安装槽内。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次梁的连接端与挂板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销孔,安装销孔内穿设有定位销,次梁与挂板两者销钉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U”型连接扣件的背端与主梁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螺钉孔,螺钉孔内连接有螺栓,螺栓的末端安装有螺帽,连接扣件与主梁螺栓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U”型连接扣件的两侧与挂板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销孔,主梁、次梁组合时,安装销孔内设有定位销,“U”型连接扣件与挂板相互销钉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U”型连接扣件的底端设有安装凸点,挂板底端相应位置处设有卡口,主梁、次梁组合时,卡口挂接在凸点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其中,所述倾斜角度为15°至60°。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依托于挂板与“U”型连接扣件相连,确保了主梁、次梁组合时拥有最佳的承重和抗震效果。并且,整体组装方式简便快捷,易于在本领域中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发明的分解爆炸示意图;
图2是挂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次梁连接端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U”型连接扣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凸点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主梁 2 次梁
3 “U”型连接扣件 4 挂板
5 定位销 6 螺栓
7 螺帽 8 安装销孔
9 卡口 10 安装槽
11 螺钉孔 12 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斜角的组合式房梁,包括有主梁1,主梁1两侧的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至少两个次梁2,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主梁1两侧设有对应分布的“U”型连接扣件3,次梁2的连接端上设有挂板4,并且挂板4与次梁2均设有15°至60°的倾斜角度,主梁1、次梁2组合时,挂板4与“U”型连接扣件3相连。
如图2、图3所示:次梁2的连接端为斜面,其上设有安装槽10,挂板4上延伸有安装翼片。为了确保次梁2与安装翼片先能进行一个稳固的预先结合,可将安装翼片嵌入安装槽10内。
并且,为了便于次梁2与安装翼片的稳固结合,次梁2的连接端与挂板4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销孔8,安装销孔8内穿设有定位销5,次梁2与挂板4两者销钉连接。
如图1所示,结合本发明一较佳地实施方式来看,“U”型连接扣件3的两侧与挂板4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销孔8,“U”型连接扣件3与挂板4采用销钉连接。同时,“U”型连接扣件3的背端与主梁1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螺钉孔11,螺钉孔11内连接有螺栓6,螺栓6的末端安装有螺帽7,连接扣件与主梁1螺栓6连接。
如图4、5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U”型连接扣件3与挂板4的稳固连接,“U”型连接扣件3的底端设有安装凸点12,挂板4底端相应位置处设有卡口9,主梁1、次梁2组合时,卡口9挂接在凸点12上。由此,能够进一步配合原有的销钉连接,令主梁1、双次梁2之间构成一个承重整体。
结合1~5所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情况大致如下:首先在次梁2的连接端开设出安装槽10,同时钻出安装销孔8。之后,把五金材质的挂板4加入安装槽10内,令安装翼片与安装槽10充分结合,并穿入定位销5进行加固。由此,可以制作至少两个拥有挂板4的次梁2进行备用。
然后,在主梁1上开设螺钉孔11,把两个“U”型连接扣件3用螺栓6和螺帽7通过螺钉孔11,固定于主梁1的两侧。在此期间,将凸点12安装到“U”型连接扣件3的底端。最后把装有挂板4的次梁2卡到主梁1的“U”型连接扣件3上。令挂板4下部的卡口9直接卡到“U”型连接扣件3下部的凸点12上定位。最后穿入定位销5固定即可。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依托于挂板与“U”型连接扣件相连,确保了主梁、次梁组合时拥有最佳的承重和抗震效果。并且,整体组装方式简便快捷,易于在本领域中推广。
当然,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