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714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66303.2

申请日:

2015.05.25

公开号:

CN104800779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5052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P15/00; A61P35/00; A61K35/64(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郭峰

发明人:

郭峰; 柴秀平; 刘辉; 侯信明; 孙清慧; 任立军

地址:

252600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健康街30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它是由党参、炒白术、五味子、天冬、麦冬、麸炒薏苡仁、败酱草、白英、藤梨根、蛇莓、姜黄、苦参、乳香、没药、八月札、露蜂房、马鞭草、延胡索、红藤、川楝子、白花蛇舌草、醋三棱、醋莪术、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补肾宁心、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增强患者体质,从而起到控制和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党参15-25份、炒白术15-25份、五味子7-17份、天冬10-20份、麦冬7-17份、麸炒薏苡仁25-35份、败酱草15-25份、白英10-20份、藤梨根10-20份、蛇莓13-23份、姜黄10-20份、苦参7-17份、乳香4-14份、没药4-14份、八月札10-20份、露蜂房10-20份、马鞭草7-17份、延胡索13-23份、红藤15-25份、川楝子10-20份、白花蛇舌草19-29份、醋三棱10-20份、醋莪术10-20份、生甘草3-9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党参20份、炒白术20份、五味子12份、天冬15份、麦冬12份、麸炒薏苡仁30份、败酱草20份、白英15份、藤梨根15份、蛇莓18份、姜黄15份、苦参12份、乳香9份、没药9份、八月札15份、露蜂房15份、马鞭草12份、延胡索18份、红藤20份、川楝子15份、白花蛇舌草24份、醋三棱15份、醋莪术15份、生甘草6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汤剂。

4.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党参、天冬、麦冬、藤梨根、姜黄、苦参放入砂锅中,加入2-3厘米的水,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4厘米的水,加入败酱草、白英、蛇莓、马鞭草、延胡索、红藤、白花蛇舌草以及包好的五味子、八月札、川楝子煎煮20分钟,最后加入乳香、没药、露蜂房、生甘草煎煮1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炒白术、麸炒薏苡仁、醋三棱、醋莪术进行粉碎、研磨至120目筛,备用;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药粉均匀混合到步骤一中的药液中,既得本发明所述的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汤剂。

说明书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绒毛膜癌中妊娠性绒癌基本上继发于不正常的妊娠之后;非妊娠性绒癌(也称原发性绒癌),发生的原因与身体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由自身正常体细胞恶变而来,是人体一种罕见的肿瘤。卵巢绒毛膜癌主要的为好有:1、引起宫外孕。绒毛膜癌的症刺激会引起输卵管水肿,黏膜变薄,不利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且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输卵管会因为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出现粘连,堵塞,影响精子的通过,即使和卵子结合了也不能及时到达子宫,可能会引起宫外孕,威胁女性的健康。2、损害卵巢正常功能。绒毛膜癌真正的灾难性后果是使卵巢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卵巢不仅承担着产生卵子与精于结合,创造延续人类历史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女性特有的雌激素,孕激素与雄性激素的分泌,支撑着女性的第二性征;使乳房亢盈、挺拔、子宫充满活力:使皮肤百嫩细腻,线条柔润魅力四射。绒毛膜癌不但可使女性不孕不育,第二性征弱化消失,尚可直接造成内分泌失调,致使皮肤早衰,偷走女人的美丽。
卵巢绒毛膜癌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但是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这些手段治疗费用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而且手术治疗是将脏器切除,致使终身失去生育能力,甚至使女性丧失第二性征,给女性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我国中医认为卵巢绒毛膜癌是因为妇女房劳多产,素体正气不足,故在胚胎形成之时,既有外邪入侵与精血相博,瘀滞胞脉伏于冲任。分娩或流产之后,胞脉空虚,血虚血瘀,瘀血凝滞,气机被阻渐成皔瘕。脉络瘀阻不通,血运失常,瘀血不去,新血难安,郁久化热,邪毒内蕴,灼伤阴津,导致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竭,出现全身症状。因此中药善于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辩证施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善患者体质,增加患者抵抗力,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卵巢绒毛膜癌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增强患者体质,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不手术、无痛苦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发明选择党参、炒白术、五味子、天冬、麦冬、麸炒薏苡仁、败酱草、白英、藤梨根、蛇莓、姜黄、苦参、乳香、没药、八月札、露蜂房、马鞭草、延胡索、红藤、川楝子、白花蛇舌草、醋三棱、醋莪术、生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补肾宁心、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控制缓解并治疗卵巢绒毛膜癌。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益脾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党参中的酸性粘多糖具有抗凝、能降低血脂和降低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并且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为健脾燥湿的要药。白术甘温补中,能补气健脾,还可固表止汗,和黄芪、太子参配伍,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白术抗菌作用明显: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白术还具有促进造血的功能。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寒。归肺、肾经。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天冬和麦冬常同时使用,以增强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的功效。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益胃生津、润肺养阴、清心除烦。麦冬可以养阴清心,除烦安神。用治温热病热入心营、身热夜甚。
麸炒薏苡仁:生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麸炒为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本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挛急,善于祛除肌肉筋骨之湿邪,故多用于湿痹,因其性凉,故更适合用于湿热痹痛。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凉。归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白英: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amara L. var. lyratum (Thunb.) Sieb. et Zucc., S. Dulcamara L. var. pubescens Blume, S.Dulcamara L. var. chinense Dunal],以全草或根入药。性味:苦,平;有小毒。入肝、胃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
藤梨根: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性味:酸、涩,凉。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使用于各种癌症,尤其对于肠胃道方面的癌症应用更多。
蛇莓: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Focke,以全草入药。性味:甘、酸,寒。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亦可试治癌症。并可用于杀灭孑孓、蝇蛆。用于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用于癌肿。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和郁金配合使用善治臂背痛。
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性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心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本草纲目》记载: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乳香:为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药胶香树B. bhawdajiana 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品用于疮疡后久不收口,常与与没药配伍,外敷于患处。
没药:为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C. molmol Engl.]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性味:苦、平。入肝经。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乳痈。
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s).Rehd.的成熟果实。性味: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功效: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临床多用于治疗结核、结石和肿瘤等。
露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性味:甘,平,有毒。归经:肝;胃;肾经。功效:祛风止痛;玫毒消肿;杀虫止痒。主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凉。归肝、脾经。功效: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行气止痛,善治血瘀气滞所致的多种疼痛,其止痛作用优良。《本草求真》中记载: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
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 的干燥藤茎。性味:苦、平。归肝、大肠经。功效: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抑菌作用。红藤苦平,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疮家要药。用于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临床上对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性味: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在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
醋三棱: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三棱 Spa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的干燥块茎。醋三棱是照醋炙法炒至色变深。性味:辛、涩,凉。入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中药治症瘕,积聚,胁肋胀痛,食积胀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药理学研究:三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还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致活酶的趋势,降低全血粘度。
醋莪术:为单子叶植物姜科 Zingiberaceae 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 ,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C.kwangsiensis S. lee et C. F. Liang 的干燥根茎。醋莪术是照醋炙法炒至色变深。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常配三棱。抗菌作用: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莪术有直接杀瘤细胞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莪术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作用,莪术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在活血化瘀药中最为明显,并且莪术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党参补益脾肺、养血生津,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天冬、麦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以上五味共为君药,以上几味多归肾经,可以从患者身体的根本上进行儒养身体,补肾宁心、养阴润燥,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达到控制和缓解卵巢绒毛膜癌扩散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麸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白英解毒消肿,藤梨根、蛇莓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姜黄破血行气,以上六味共为臣药,多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均可用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另外还兼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也进一步抑制了肿瘤的扩散。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八月札活血止痛、软坚散结,露蜂房杀虫止痒,马鞭草活血散瘀,延胡索活血利气,红藤败毒消痈,川楝子舒肝行气,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醋三棱、醋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以上几味共为佐药,增加药效的同时,不忘滋阴潜阳、活血理气,增强患者的体质,增加患者的抵抗力,进而加快患者好转。生甘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为使药。此方诸药合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具有补肾宁心、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进而达到缓解并治疗卵巢绒毛膜癌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党参15-25份、炒白术15-25份、五味子7-17份、天冬10-20份、麦冬7-17份、麸炒薏苡仁25-35份、败酱草15-25份、白英10-20份、藤梨根10-20份、蛇莓13-23份、姜黄10-20份、苦参7-17份、乳香4-14份、没药4-14份、八月札10-20份、露蜂房10-20份、马鞭草7-17份、延胡索13-23份、红藤15-25份、川楝子10-20份、白花蛇舌草19-29份、醋三棱10-20份、醋莪术10-20份、生甘草3-9份。
其中优选为:党参20份、炒白术20份、五味子12份、天冬15份、麦冬12份、麸炒薏苡仁30份、败酱草20份、白英15份、藤梨根15份、蛇莓18份、姜黄15份、苦参12份、乳香9份、没药9份、八月札15份、露蜂房15份、马鞭草12份、延胡索18份、红藤20份、川楝子15份、白花蛇舌草24份、醋三棱15份、醋莪术15份、生甘草6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经过滤得滤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汤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党参、天冬、麦冬、藤梨根、姜黄、苦参放入砂锅中,加入2-3厘米的水,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3-4厘米的水,加入败酱草、白英、蛇莓、马鞭草、延胡索、红藤、白花蛇舌草以及包好的五味子、八月札、川楝子煎煮20分钟,最后加入乳香、没药、露蜂房、生甘草煎煮1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炒白术、麸炒薏苡仁、醋三棱、醋莪术进行粉碎、研磨至120目筛,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药粉均匀混合到步骤一中的药液中,既得本发明所述的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汤剂。
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肾宁心、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且抑制癌细胞扩散,增强患者体质,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不手术、无痛苦,该中药制剂采用的方式治疗可以减少西药以及放化疗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减轻患者的病痛,据对临床6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7%,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党参15份、炒白术15份、五味子7份、天冬10份、麦冬7份、麸炒薏苡仁25份、败酱草15份、白英10份、藤梨根10份、蛇莓13份、姜黄10份、苦参7份、乳香4份、没药4份、八月札10份、露蜂房10份、马鞭草7份、延胡索13份、红藤15份、川楝子10份、白花蛇舌草19份、醋三棱10份、醋莪术10份、生甘草3份。
实施例二、党参20份、炒白术20份、五味子12份、天冬15份、麦冬12份、麸炒薏苡仁30份、败酱草20份、白英15份、藤梨根15份、蛇莓18份、姜黄15份、苦参12份、乳香9份、没药9份、八月札15份、露蜂房15份、马鞭草12份、延胡索18份、红藤20份、川楝子15份、白花蛇舌草24份、醋三棱15份、醋莪术15份、生甘草6份。
实施例三、党参25份、炒白术25份、五味子17份、天冬20份、麦冬17份、麸炒薏苡仁35份、败酱草25份、白英20份、藤梨根20份、蛇莓23份、姜黄20份、苦参17份、乳香14份、没药14份、八月札20份、露蜂房20份、马鞭草17份、延胡索23份、红藤25份、川楝子20份、白花蛇舌草29份、醋三棱20份、醋莪术20份、生甘草9份。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60例,平均年龄40岁,病程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二、治疗方法:
按照本发明药物实施例二,称取原料药(一日剂量),水煎,过滤去渣,分两次服用,30日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体质增强,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肿瘤有所缩小,其他部位未发现新生肿瘤。
2、有效:体质有所增强,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肿瘤未增长、其他部位未发现新生肿瘤。
3、无效:症状未发生变化,卵巢部肿瘤增大,或其他部位发现新生肿瘤。
四、治疗结果统计

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通过治疗结果的统计表明,本发明中药在控制和缓解卵巢绒毛膜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典型病例及疗效:
病例一、患者孙某,女,32岁,患者近期一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现象,并且伴有腹痛的现象,患者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卵巢绒毛膜癌,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决定采用中药保守治疗,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制制剂,以及所选的制备方法,患者服用一个疗程之后,患者精神状态、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逐渐消失,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去医院检查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病情得到控制,肿瘤逐渐缩小并没有扩散现象。
病例二、患者吴某,女,40岁,患者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有包块的感觉,并且伴有发热的现象,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去医院检查,实验室检查最终结果为卵巢绒毛膜癌,患者家属没有告诉患者实情,不希望患者做放、化疗以及手术治疗,希望隐瞒患者病情,于是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患者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制制剂,以及所选的制备方法,几天后发热症状明显减轻,腹痛也得到缓解,继续使用两个疗程,患者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现象完全消失,体质也有所好转,患者又一直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去医院复查,发现肿瘤基本消失,并未发现新生肿瘤。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中药制剂,它是由党参、炒白术、五味子、天冬、麦冬、麸炒薏苡仁、败酱草、白英、藤梨根、蛇莓、姜黄、苦参、乳香、没药、八月札、露蜂房、马鞭草、延胡索、红藤、川楝子、白花蛇舌草、醋三棱、醋莪术、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补肾宁心、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增强患者体质,从而起到控制和缓解卵巢绒毛膜癌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