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676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442.0

申请日:

2005.01.20

公开号:

CN1645029A

公开日:

2005.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8F9/02; F25B39/00

主分类号:

F28F9/02; F25B39/00

申请人: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井亨; 岩坂广一; 田村裕幸; 土谷实; 船津拓未; 川田勉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4.01.20 JP 2004-11689; 2004.01.23 JP 2004-15959; 2004.01.29 JP 2004-2156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换热器包括外翅片;多个交替安装有外翅片的管;接收所述管的开口端用以与所述管联接的集水箱。所述每个集水箱包括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第一构件和一个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管插入孔,固定开口端插入到其中,第二构件不具有管插入孔。第一构件是一种在其外和内周表面之一上不具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或者是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而在其内周表面上不具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第二构件焊接到第一构件的不具有焊料层的外周或者内周表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换热器包括: 外翅片; 多个具有开口端并且交替安装有外翅片的管;以及 集水箱用于接收所述管的开口端以与所述管相连接,每个集水箱包括互 相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在所述第一构件中包括管插入孔,管的开口端插入到其中,第二构件没 有管插入孔; 第一构件或者是一芯部材料,在其外周表面或者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 或者是一种芯部材料在其外周表面具有焊料层,而在其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 以及 第二构件焊接到第一构件的没有焊料层的内周或者外周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一构件是一种芯部材料,在其外 周表面和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
3: 如权利要求2的换热器,其中的第二构件在其结合第一构件的内周或 者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的第二构件在其芯部材料的外表面上具有焊料层;以及 第一和第二构件被焊接在一起,第二构件的外周表面与第一构件的内周 表面结合。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二构件在其芯部材料的内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以及 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被焊接在一起,第一构件的外周表面结合到第二构 件的内周表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的第二构件在其芯部材料的内周和 外周表面上都有焊料层。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中集水箱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均为盒子的形状,在结合的方向上具有开口。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集水箱包括用以分隔集水箱内部空间成为多个腔的隔板;以及 所述隔板在其芯部材料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中: 所述集水箱包括管架,该管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和封闭管架相对 的开口端的盖子;以及 每个盖子在其具有两个表面的芯部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集水箱包括分隔其内部空间成为多个腔的隔板;以及 所述隔板在其具有有两个表面的芯部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 层。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个管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 层。
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中的每个管是两个金属板结合 成管状形成的。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两个金属板的结合部分在管的长 度方向上。
1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中每个管包括一折叠成管状的 单层金属板。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个管具有在管的长度方向上的 结合部分。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构件在其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在其外周表面具有焊料层;以及第 二构件连接到第一构件内周表面并且焊接到第一构件上。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中集水箱的第一和第二构件每个都 是类似盒子的形状,并且在互相结合的方向上具有开口。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二构件具有焊料层。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集水箱包括管架,该管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和封闭管架相对 的开口端的盖子;以及 该盖子结合到管架中。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二构件具有焊料层。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的盖子类似于板状,并且至少在 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22: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换热器,还包括安装在每个集水箱中的隔 板用以分隔集水箱的内部空间成为多个腔,所述隔板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构件 的内周表面。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的隔板类似于板状,并且至少在 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24: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一构件的边缘与第二构件的外 周表面间隔一段距离。
25: 一种换热器包括: 作为换热管的管; 焊接到所述管的外表面的外翅片;以及 焊接到所述管内表面的内翅片; 其中每个管具有结合部分,并且在其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但是在其外 周表面具有焊料层;以及 每个内翅片在其芯部材料的两个表面上都具有焊料层,而且被焊接到所 述管的内周表面,而不与所述管的结合部分接触。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个管是由弯成管状的单层金属 板制成的,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管是由多个弯成管状的金属板制 成的,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还包括: 集水箱,所述管的开口端焊接于其上; 其中所述管和外翅片交替安装。
29: 如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中每个外翅片是由一种在任一表 面上都不具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构成。

说明书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空调系统或者类似设备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传统换热器包括多个安装在多个流程的平管作为换热管,相邻的多流程平管之间设有波纹状外翅片,两个集水箱连接到所述平管的相对的开口端用以连接。每个管中插入波纹状的内翅片。

    所述集水箱具有一个管架、封闭所述管架的相对的开口的盖子、纵向延伸分隔出一条穿过该管架的通道的隔板。所述管架具有多个多流程平管的插孔,所述的平管就插在上面。

    在这样的换热器中,通过制冷剂进口连接器被引入到一个集水箱的制冷剂,以折流的路径,流经集水箱之间的换热管,最后从安装到另一个集水箱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器排出。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流经换热器并同流经管间翅片内的空气换热。例如,  当换热器用作散热器或者冷凝器时,制冷剂被冷却同时空气被加热。当换热器被用作蒸发器时,制冷剂被加热同时空气被冷却。

    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所述管和外翅片被交替地安装,所述管插入到集水箱的管孔中以形成一个临时组装件。然后,这个临时组装件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以使每个组件表面的焊料熔化,然后再将其冷却。于是,冷却的焊料使所述的组件相结合(连接)起来形成所述的换热器。

    上述相关技术中,构成换热器地各个组件的外表面都有焊料层。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熔化的焊料流到换热器的各处。大部分熔化焊料由于毛细作用流到结合面上。通常地,换热器的核心,其中所述管和外翅片结合在一起,具有比所述集水箱更大的总接缝面积(总接触面积)。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集水箱的焊料流到换热器的核心处。于是集水箱处缺少焊料,造成(1)构成集水箱的组件之间焊接的牢固性降低;(2)集水箱和管之间的牢固性降低;(3)集水箱和管架联接器的之间的牢固性降低。

    上述相关技术中,每个管可由一张金属板作成管状形成,或者是将两张金属板作成管状结合到一起形成的。每种形式生成的管都具有金属板的结合点(接缝)。具有接缝的管结构,在焊接过程中,在焊料层位于管内表面或者焊料层位于管外表面的时候,熔化的焊料都会流过管的接缝。此时,焊料会被吸入到具有较大结合面积的管内侧或者管外侧,则管的另一面变得缺少焊料。通常,管的内结合表面的总面积(管的内周面与内翅片之间的结合面积)大于管的外结合表面的总面积(管的外周表面与外翅片之间的结合表面)。因此,管的外结合面积(管的外周表面与外翅片之间的结合表面)趋于缺少焊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在焊接过程中防止熔化的焊料在换热器核心芯部与集水箱之间流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焊接过程中防止熔化焊料从管内侧流动到管外侧和从管外侧流动到管内侧。

    本发明的发明人注意到管的一部分不具有焊料层,在那里可以阻止焊料的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换热器具有:外翅片;多个管,所述管上交替地安装有外翅片;集水箱,接收管的开口端从而与所述的管联接。所述集水箱各具有组合在一起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插入孔而第二构件不具有插入孔,所述管的开口端插入到该插入孔中。第一构件或者是在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上没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或者是在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而在内周表面上没有焊料的芯部材料。所述的第二构件被焊接到第一构件的没有焊料层的内周表面或者外周表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换热器包括:管;焊接到所述管外表面的外翅片;焊接在管内的内翅片。每个管都有一个接缝,并且在管的内周表面上没有焊料,但是在外周表面上有焊料层。每个内翅片在其芯部材料上具有焊料层,并且该内翅片焊接到管的内周表面并避免与管的接缝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总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所述换热器的集水箱和周围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所述换热器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4A是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的截面图;

    图5是所述换热器的管的截面图;

    图6A到图6C是说明制造所述管的部分工艺的说明图;

    图7是沿着图1中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和周围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截面图;

    图14A和图14B是改进的集水箱的透视图;图14A表示组合前的集水箱;图14B表示组合后的集水箱;

    图15A和图15B是改进的集水箱的透视图;图15A表示组装前的集水箱;图15B表示组装后的集水箱;

    图16是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17A是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中的XVIIB-XVIIB线的截面图;

    图18是第八实施例的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19A是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19B是沿着图19A中的XIXB-XIXB线的截面图;

    图20是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21是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22是第七至第十实施例的对比例子1的在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23A是图22中的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23B是沿着图23A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24是第七到第十实施例的对比例子2的在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25A是图24中的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25B是沿着图25A中的XXVB-XXVB线的截面图;

    图26A、26B、26C说明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的管的多种改进的视图;

    图27说明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的管的一种改进的视图;

    图28说明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的管的一种改进的视图;

    图29说明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的管的一种改进的视图;

    图30是实施例十一中的换热器的总的结构图;

    图31是换热器的集水箱和周围部件的分解的透视图;

    图32是换热器集水箱的具有管插入孔部分的截面图;

    图33A是集水箱的具有盖子(或者隔板)部分的截面图;图33B是沿着图33A中的XXXIIB-XXXIIIB线的透视图;

    图34是换热器的管的截面图;

    图35A、35B、35C说明管的部分制造过程的说明图;

    图36是图1中的换热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37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1的视图;

    图38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2的视图;

    图39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3的视图;

    图40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4的视图;

    图41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5的视图;

    图42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6的视图;

    图43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7的视图;

    图44是实施例十一中的管的改进8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到图7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用作冷凝器,蒸汽相循环制冷剂在其中被冷却而冷凝。

    换热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包括多个外翅片3、交替地装配有外翅片3的多个平管5、设置于外翅片3和管5的层的方向上最外端的加强侧板11、接受所述各个管5的相对的开口端以与各个管5连接起来的一对集水箱7。

    制冷剂进口联接器15联接到集水箱7中的一个上(图1中左边的一个)。制冷剂出口联接器17联接到另外一个集水箱(图1中右边的一个)。隔板27安装到每个集水箱上用以将集水箱7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为多个腔。

    当制冷剂通过所述的制冷剂进口联接器15被引入到集水箱7中,所述制冷剂以“Z”字形的路径流过两个管箱7之间的管5,最后通过集水箱7上的制冷剂出口联接器17流出。此过程中,流经管5的制冷剂与流经所述管5外面的空气换热。

    集水箱

    集水箱7的构造将主要结合图2到图4描述。

    每个集水箱7包括具有长方形管架19,封闭管架19的相对的开口两端19a、19a的盖子25。所述管架19是在竖直方向上独立的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3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隔板27用以将集水箱7的内部空间隔开成为多个腔。

    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3的截面形状均是C形的。特别地,第一构件21包括与管5的纵向方向正交的平的基部29,和从基部29的相对的侧面基本上成直角伸出的一对直的部分31,从而形成基本上为C形状的截面。第一构件21的基部29具有管插入孔33,管5的开口端插入其中。如同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23包括与管5的纵向方向直交的平的基部35,还有从基部35相对的侧面伸出的一对直的部分37,通常直的部分37是与基部成直交的方向,从而形成了基本上为C形的形状。第二构件23的基部35包括一个开口(没有表示出来),制冷剂进口连接器15(或者制冷剂出口联接器17)的管状部分41插入并安装于其中。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构件21的宽度(一对直的部分31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构件23的宽度(一对直的部分37之间的距离)要宽。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在第二构件23的直的部分37的外表面互相焊接在一起,从而第二构件23就安装到了第一构件21的直的部分31的内周表面。

    第二构件23的基部35具有支撑孔43用以支撑盖子25的两个凸起26a、26a。而且第二构件23的直的部分37具有支撑槽45用以支撑盖子25的两翼26b、26b。第二构件23的所述支撑孔43和支撑槽45允许盖子25放置于其中。在此实施例中,隔板27与盖子25具有相同的形状。隔板27也包括凸起28a和两翼28b、28b,并且隔板27也被设置成由形成于第二构件23上的没有表示出的支撑孔43和没有表示出的支撑槽来支撑。

    下面将主要描述集水箱7的材料。

    第一构件21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的其中一个没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21a。C状的第一构件21在其内外周表面上都没有焊料层。

    第二构件23的材料是整体形成的芯部材料23a,在其两侧表面的其中一面的整个表面23c上具有焊料层23c。所述焊料层23c位于C形第二构件23的外周表面。

    每个盖子25的材料是在两表面上的全部整体形成有焊料层25b、25c的芯部材料25a(如图4B所示)。

    隔板27的材料是在两表面上的全部整体形成有焊料层27b、27c的芯部材料27a(如图4B所示)。

    当集水箱7的构件(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23和盖子25)被组装在一起,焊料层位于构件之间的结合表面上。这样,组装件的焊接就使集水箱7的各个构件装配成为一个整体。

    虽然盖子25和隔板27在它们周边(与组成管架的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接触的表面)没有焊料层,盖子25两表面的焊料层25b、25c和隔板27两表面的焊料层27b、27c在焊接过程中熔化会因为毛细作用进入到所述周边。于是,盖子25和隔板27被焊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上。

    管

    图5和图6A到6C表示管5。管5是管状并且通过相对的插入到集水箱7的管插入孔33中的两段被焊接到集水箱7上。管5包括波状内翅片49。

    参考图6A到6C描述管5的制造过程。首先,作为具有芯部材料5a的单层细长的板材的金属板5M的两个表面中的任何一个表面上的全部整体成形有焊料层5c,以作为管5的材料5M备用。

    然后,如图6A所示,细长板材制成的金属板5M相对侧被向内卷形成结合部分47。

    然后,材料5M被沿着纵向中心线对折,于是焊料层5c位于管5的外围侧。折叠好的材料的边缘的结合部分47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管。此时,如图5所示,内翅片49被插入到管5中。内翅片49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上都有焊料层49b、49c的芯部材料49a,如图5所示。

    最后,当换热器1被焊接成一个整体,管5的结合部分47被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焊缝,并且管5的内表面与内翅片49焊接在一起。于是,制成了所述的管5。同时,管5的外表面与外翅片3焊接,管5的相对端的外表面与集水箱7中的管插入孔33的内周相焊接。

    外翅片

    每个外翅片3的材料是两面都整体形成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

    换热器的制造过程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制造过程将被简要描述。

    首先,准备好外翅片3、管5、内翅片49、集水箱构件(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和盖子25)、隔板27、连接器15和17、侧板11和11这些由指定材料制成的部件。

    然后,这些组件被制成它们相应的预定的形状。

    然后,通过一个装配架或者类似装置,所有的组件被装配并且临时安装成为一个临时装配件。

    然后,该临时装配件在加热炉中以预定的温度加热来将所述的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临时装配件中组件上的焊料层在预定的温度下被加热熔化,之后被冷却,于是将所有的组件装配成一个整体。

    作用

    在焊接过程中,在外和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将连接到第一构件21的管5的焊料层5c与其它构件(第二构件23、盖子25和隔板27)分开了。于是管5结合到第一构件21。换句话说,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将管5的焊料层5c与集水箱7的焊料层(第二构件23的焊料层23c、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和隔板27的焊料层27b、27c)分开了。因此,在焊接过程中,没有焊料在换热器核心1A和集水箱7之间流动。于是,就防止了集水箱7中的焊料被具有大量毛细管的换热器核心1A夺走,防止了焊料缺乏。

    效果

    将在下面介绍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首先,根据第一实施例,不具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将管5的焊料层5c与集水箱7的焊料层(第二构件23的焊料层23c、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和隔板27的焊料层27b、27c)分开了。因此,就防止了集水箱7中的焊料被具有大量毛细管的换热器核心1A夺走,防止了焊料缺乏。这将使连接到集水箱7的部件(例如连接器15、17)和构成集水箱7的构件(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和盖子25)之间的连接有好的牢固性。而且,因为集水箱7的焊料没有流到换热器核心1A,就没有不需要的焊料集中到换热器核心1A处的管5和外翅片3的上面。因此,因为焊料聚集而减低管5之间的气流流通面积就不会发生。

    第二,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构件23的材料是在内周表面或者外周表面之一上(本实施例是在外周表面上)全部具有焊料层23c而整体形成的芯部材料23a,其中就包括了与第一构件21的结合部分。这样,就不需要如先前一样在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3的结合部分使用焊料X了,如图10所示。于是,就简化了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

    第三,根据第一实施例,集水箱7包括管架19和封闭管架19相对的两个开口端19a、19a的盖子25,盖子25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上整体都有焊料层25b、25c而整体成形的芯部材料25a。这样,就不需要事先在盖子25与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之间的结合部分采用焊料层了。于是,简化了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

    第四,根据第一实施例,集水箱7包括隔板27,隔板27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上完全具有焊料层27b、27c而整体成形的芯部材料27a。这样,就不需要事先在隔板27与第一和第二构件21、23的结合部分采用焊料层了。于是简化了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

    第五,根据第一实施例,以目前的类型,第一构件21较第二构件23宽,并且第二构件23的外周表面安装并焊接到第一构件21的内周表面。因为第二构件23的材料是在其整个外表面具有焊料层23c而整体成形的芯部材料,第一和第二构件21和23可以结合在一起,而在焊接前就不需要在第一和第二构件21和23之间采用焊料X,不同于下面将要介绍的图10表示的第三实施例。于是,换热器1的制造过程简化了(与第一的效果相似)。另外,因为不需要在连接器15(17)、液槽或者类似的连接到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的部件上采用焊料层,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进一步简化了。

    第六,根据第一实施例,管5的材料包括在管5整个外表面外周表面整体成形的焊料层5c。这样,就不需要在管5和管插入孔33之间的结合区域采用焊料。而且,不需要在管5和外翅片3之间的结合区域采用焊料。于是,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被进一步简化。

    还有,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目前的结构,在管5内表面没有焊料层,但是在内翅片49两侧都有焊料层。因此,在焊接前就不需要在管5和内翅片49之间的结合区域采用焊料,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被进一步简化。

    第七,根据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管5被设定成具有结合部分47。特别地,结合部分47沿着管5整个长度设置。这一结构使得在焊接过程中集水箱的焊料可能被吸入到管5的结合部分47中。这样,第一构件21的焊料流切断功能(焊料流切断部分S2)更有效。

    第八,在第一实施例中,管5具有结合部分47,在芯部材料49a两表面都有焊料层49b、49c的内翅片49,内翅片49焊接到管5的内周表面,内翅片49避免接触管5的结合部分47。因此,管5内的焊料(内翅片49的两表面上的焊料层49b、49c)与管5外的焊料(管5外表面的焊料层5c)被管5的没有焊料层的内表面分开了。这样,管5的内周表面具有一个焊料流切断部分S3用以防止焊料在管5内侧和管5外侧之间流动。这样,焊接过程中,就阻止了管5内侧的焊料通过结合部分47之间的结合表面流到管5外,也防止了管5外侧的焊料通过结合部分47之间的结合表面流到管5内部。于是,管5内侧或者管5外侧都不会缺乏焊料。在第一实施例中,管5内部的总的结合面积(管5内周表面与内翅片49之间的结合表面的总面积)大于管5外侧的总的结合面积(管5的外周表面与外翅片3之间的结合表面的总面积)。这样,在焊接过程中,焊料流切断部分S3阻止管5外部焊料流到管5内去造成管5外部的焊料短缺。

    其它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图8和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第二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不同,在于支撑集水箱7中的盖子25和隔板27的结构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支撑孔44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21上另外形成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盖子25和隔板27又有凸起26c和28c由支撑孔44支撑。

    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在第一构件21上具有孔44,因为第一构件21的芯部材料21a在其内和外周表面上没有焊料层,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一样,在内和外周表面上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具有切断焊料流的功能。

    [第三实施例]

    图10表示第三实施例。图10中的第三实施例的集水箱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焊料层没有整体地形成于第二构件102的整个外表面,并且芯部材料102a对于整个第二构件102都是暴露的。为了确保第二构件21和第二构件102之间的焊接,在焊接前,在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102之间的结合表面上采用了焊料X。这时,在焊接前,焊料X可以用在第一构件21上或者第二构件102上。

    根据第三实施例,如同第一实施例中,在其内周和外周表面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具有切断焊料流的作用。

    [第四实施例]

    图11表示第四实施例。

    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不同于第三实施例,集水箱110具有比第一构件21宽的第二构件112,并且第一构件21的外周表面安装并且焊接到第二构件112的内周表面。如同第三实施例中的一样,第二构件12由芯部材料构成,在焊接前在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112的结合表面上采用焊料X。在那时,焊接前焊料X可以施加到第一构件21或者施加到第二构件112上。

    根据第四实施例,如同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在外周和内周表面上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21具有切断焊料流的作用。

    [第五实施例]

    图12表示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集水箱120与第四实施例中的不同,焊料层121b整体地形成于第二构件121的芯部材料120a的整个内周表面上。

    根据第五实施例,不同于第四实施例,第一构件21可以被结合到第二构件121上,而无需在焊接前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112之间的结合表面上施加焊料X。这样,换热器1的制造过程较第四实施例进一步简化。

    [第六实施例]

    图13表示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中的集水箱130不同于第五实施例,第二构件131的材料是芯部材料131a,整个内周和外周表面上具有整体形成的焊料层131b、131c。

    第六实施例排除了向连接到第二构件131的外周表面的联接器15(17)施加或者热喷射焊料的需要,这样更加简化了换热器1的制造过程,还加上第五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一到第六实施例中,集水箱140的第一构件141和第二构件142可以与盖子整体形成,如图14A、14B所示,例如,在第一构件141的材料是在其内周和外周表面上没有整体形成的焊料层的芯部材料的情况下。另一选择是,集水箱150的第一构件141和第二构件152可以与盖子整体形成,例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这样,在第一到第六实施例中,集水箱140(150)可以是在纵向上被分成多个盒状的第一构件141(第一构件151)和第二构件142(第二构件152),这些构件在管纵向上合并在一起,每个构件在合并的方向上具有一个开口。

    简单地说,根据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由在两个表面上没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构成的第一构件,将管的焊料层与集水箱的焊料层分开了。也就是说,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作为焊料流切断部分。结果是,防止了集水箱的焊料流失到具有大量毛细管的换热器核心,并且防止了集水箱焊料短缺。这就得到了集水箱与结合到集水箱的其它部件(例如联接器)之间的更好的牢固性。而且,防止了换热器核心的管和外翅片处聚集不必要的焊料。

    第七到第十实施例将在下面描述。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不同于第一道第六实施例,第一构件161在其外表面具有焊料层161c。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中的集水箱16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21没有焊料层在其内周和外周表面,而在第七实施例中,如图16到18所示,第一构件161在第一构件161的外表面具有焊料层161c在其它方面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当集水箱160的构件(第一构件161、第二构件23、盖子25)装配到一起,焊料层就位于构件之间的结合表面上。装配在一起的构件在预定温度下被焊接,于是将集水箱160的构件安装成一个整体。

    在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中,集水箱160的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被焊接在一起,第二构件23安装在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这样,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和边缘(焊料流切断部分S2)分开了结合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的焊料层23c与管5的焊料层。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防止了用于结合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的焊料层23c通过第一构件161的内周和外周表面向管5的流动。

    在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具有盖子25,并且盖子25被安装到由第一构件161和第二构件23构成的管架19的内周表面,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没有和第一构件161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161c接触。这样,由于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和边缘S2,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用于将盖子25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的焊料层25b、25c)与管5的焊料层5c分开。于是,在焊接过程中,就防止了焊料流向管5。因而,防止了将盖子25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内周表面的焊料层23c、25b和25c从第一构件的内周和外周表面向管5流动。

    这样,根据第七实施例,在焊接过程中,用于结合第一构件161和第二构件23的焊料层23c和将盖子25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的焊料层25b、25c、23c中的焊料被阻止向管5流动。

    效果

    第七实施例的效果在下面总结。

    第一,根据第七实施例,没有焊料层的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和边缘S2就将管5的焊料层5c与集水箱160的焊料层(第二构件23的焊料层23c和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分开了。结果是,防止了集水箱160的焊料被具有大量毛细管的换热器核心1A夺走,防止了其焊料缺乏。这样获得了连接到集水箱160的部件(例如联接器15或者17)和构成集水箱160的构件(第一和第二构件161、23和盖子25)之间的良好的牢固性。而且,因为集水箱160的焊料没有流到换热器核心1A,就不会有不需要的焊料聚集到换热器核心1的管5和外翅片3上。结果,在管5之间不会发生因为焊料聚集而降低气流流通面积的情况。

    第二,和盖子25一样,隔板27安装到包括有第一和第二构件161和23的管架19,焊料层27b、27c与第一构件161和管5的外周表面不接触。这样,集水箱160的焊料不会通过隔板27的焊料层27b、27c流动到管5(换热器核心1A)。

    第三,第七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中,每个管5在纵向上具有结合部分47。由此,第一构件161的焊料流切断作用更加有效。如果第七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161不具有焊料流切断作用,集水箱160的焊料将被吸入到管5的结合部分47。

    第四,根据第七实施例,第二构件23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23c。这样,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的焊料层23c提供了用于将第二构件23结合到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的焊料。消除了下面第十实施例中的在焊接前,为将第二构件23结合到第一构件161的内周表面而要施加焊料(X)的需要。

    第五,根据第七实施例,盖子25是平板状,并且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25b、25c。这样,用于将盖子25结合焊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61、23内周表面的焊料就由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提供。这就消除了在焊接前为将第二构件23结合到第一构件161内周表面而施加焊料的需要。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3c流过盖子25的焊料层25b、25c,并且作为结合第一和第二构件161、23的内周表面与盖子25的焊料。

    第六,根据第七实施例,隔板27是平板状,并且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27b、27c。这就消除了在焊接前为将隔板27结合到第一构件161内周表面而施加焊料的需要。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3c流过隔板27的焊料层27b、27c,并且作为结合第一和第二构件161、23的内周表面与隔板27的焊料。

    [第八实施例]

    图18和图19表示第八实施例中换热器的集水箱170。除了第二构件172在其芯部材料172a的内周和外周表面分别具有焊料层172c、172b外,第八实施例中的集水箱170具有第七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即使使用这种结构,第二构件172具有焊料层172b于其内周表面,也具有如第七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第九实施例]

    图20表示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水箱180。第九实施例的集水箱180不同于第七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161在一对直的部分31边缘上上具有伸出部分181以坡形截面形状伸出,并且第一构件161的边缘部分S2与第二构件23的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3c有一段距离。

    根据第九实施例,除了第七实施例增加的效果以外,即使当第一构件161薄,第一构件161的边缘部分S2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构件161外周表面的焊料层161c连接到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的焊料层23c。即使第一构件不薄同样有效。

    [第十实施例]

    图21表示第十实施例中换热器的集水箱190。第十实施例的集水箱190与第七到第九实施例中的集水箱不同,在第七到九实施例中,第二构件23、172具有焊料层23c、17c于其外表面,而在第十实施例中,第二构件192仅包括芯部材料192而没有焊料层。这样在第十实施例中的集水箱190焊接前,要施加结合第一构件161和第二构件192的焊料到第一构件161或者第二构件192上。

    根据第十实施例,具有同第七到第九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的制造过程比在第十实施例中的简单,因为,在第十实施例中,第二构件23的焊料层23c将第一构件161和第二构件23结合起来,这就消除了第十实施例中分别使用焊料x用以结合第一构件161和第二构件192的需要。

    与第七到第十实施例比较的例子将在下面描述。这些比较的例子是为了分清第七到第十实施例的结构和作用/效果。比较的例子1和2不是常规的例子。

    [比较的例子1]

    图22、23A和图23B表示比较的例子1。这个比较的例子1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比较的例子1中换热器的集水箱200与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的不同,在第七到十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61只在其外周表面具有焊料层161c,而在比较例子1中,第一构件201在其内周表面具有焊料层201b,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201c。

    在这个比较的例子1中,因为第一构件201在其内周表面具有焊料层201b,第二构件23的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3c(用于结合第一构件201和第二构件23的焊料)与第一构件201内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01b接触,如图22和图23A所示。第一构件21内周表面上的焊料层201b与通过第一构件21上的管插入孔33伸进管架内周侧的管5外周表面的焊料层接触。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的焊料层23c通过第一构件21内周表面的焊料层201b流出到管5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5c上。

    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61可以与管5的外周表面的焊料层5c接触的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这样,就可以防止集水箱160、170、180、190的焊料流出到管5。

    [比较的例子2]

    图24、25A和图25B表示比较的例子2。这个比较的例子2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比第七实施例到第十实施例多的部件是,比较的例子2中的换热器的集水箱300包括第一构件21,第一构件具有支撑孔44、具有凸起26c、28c并由支撑孔44支撑的盖子25和隔板27。

    在比较的例子2中,盖子25和隔板27的凸起26c和28c与第一构件21的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301c接触。因此,如图24、25A、25B所示,通过盖子25和隔板27的焊料层25b、25c、27b、27c,通过凸起26c、28c,通过第一构件21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301c,并且通过管5外周表面的焊料层,第二构件23外周表面的焊料层23c(用于结合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3的焊料)流出到管5。此时,盖子25和隔板27的焊料层25b、25c、27b、27c上的焊料也以同样的路径流出到管5上。

    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当具有盖子25和/或者隔板27、盖子25和/或者隔板27被安装到集水箱160、170、180、190中的时候,盖子25和/或者隔板27的焊料层25b、25c、27b、27c与第一构件161外周表面上的焊料层161c不接触。这样,就防止了集水箱的焊料流出到管5。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为了在第一构件161上支撑盖子25和/或者隔板27,支撑部分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具有底孔或者形成与第一构件内周表面的槽,除了从第一构件内周表面延伸到外周表面的孔。

    如上所述,根据第七到第十实施例,集水箱包括合并到一起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包括管插入孔,同时第二构件不具有管插入孔;第一构件没有焊料层在其内周表面,而具有焊料层在其外周表面;第二构件安装到第一构件的内周表面。因此,防止了集水箱的焊料(特别是将第二构件结合到第一构件的焊料)通过第一构件流出到管。

    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中,第二构件到第一构件的结合表面是第二构件的外周表面。第二构件到第一构件的结合表面可以是第二构件的内周表面、第二构件的外周表面、或者第二构件的边缘表面。

    而且,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中,集水箱设置成具有管架19,管架19是由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位于管架相对端的盖子25组成的。但是,如果第一构件141和第二构件142是整体形成的,且具有盖子,如图14所示,同样可以获得第七到第十实施例的效果。也就是说,集水箱140可以是纵向分开的盒子状的第一构件141和第二构件142沿着管5的纵向合并在一起而形成的,每个构件具有合并方向上的开口。

    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中都有隔板,但是没有隔板也是可以的。

    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外翅片和侧板被设定成与第一构件接触。当外翅片、侧板和类似部件与第一构件接触,而且外翅片和侧板具有焊料层的时候,集水箱的焊料和所述的焊料层不接触。

    在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具有结合部分。另一选择是,将在下面描述在“管的改进1”或者“管的改进2”中具有结合部分的管,也将在下面描述“管的改进3”中的没有结合部分的管。

    [管的改进1]

    图26A、26B、26C中表示的管的结合形状不同于图5中的管。图26A、26B、26C中表示的管是由单一的金属板折叠成管状,类似图5所示的管。

    图26A中的管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管相同,细长的板状金属的具有焊料层50在其整个表面上来构成芯部材料50a的外表面,该金属板被折叠成管状,并且两侧的结合部分51、52被互相焊接在一起,但是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管5在于结合部分51、52中的在金属板对侧一个结合部分(此例中是上面的51)比另一个要长(此例中是下面的52),并且形成基本上C形的形状来包裹上另一个结合部分。在焊接过程中,结合部分51的内表面与结合部分52的具有焊料层外表面接触,至此,结合部分51、52被互相焊接在一起。

    图26B中的管60与图5中的管5同,具有焊料层60c在其整个表面构成芯部材料60a的外表面的细长的板状金属板被折叠成管状,并且互相位于相对的侧两个结合部分61被焊接在一起,但是结合部分61的形状不同。

    图26C中的管70与图5中的管5同,具有焊料层70c在其整个表面构成芯部材料70a的外表面的细长的板状金属板被折叠成管状,相对侧的结合部分70被焊接在一起,但是与图5中的管5不同的是结合部分71互相焊接到其没有焊料层的内表面。

    [管的改进2]

    图27表示另一个改进的管。图27中的管80不同于图5中的管5,使用了两个金属板80A、80B。管80设定成由两个金属板80A、80B结合成管状,相对侧的结合部分81、82互相焊接在一起。管80类似于图5中的管5之处在于在其整个长度上都具有结合部分81、82。

    [管的改进3]

    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的管都有焊缝,但是管也可以无缝。图28中的管90A和图29中的管90B是在纵向上的压延管,并且没有焊缝。图28中的管90A包括单独的内翅片49;图29中的管90B整体形成有内翅片。

    在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每个外翅片都是与两表面上的焊料层整体形成的,但是可以整体形成仅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的外翅片,或者在其两个表面上都没有焊料层的外翅片。

    在第一到第十实施例中,每个管5都有焊料层5c,焊料层5c都是在管5的外表面而不是在其内表面,但是也可以在管5的内表面提供焊料层。如果在管5的内表面具有焊料层,内翅片49就无需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了。

    [第十一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一个可以阻止在焊接过程中焊料通过管的焊缝从管的内表面向管的外表面流动或者焊料从管的外表面向管的内表面流动的实施例。

    图30到36说明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用作冷凝器,蒸汽相的制冷剂在其中被冷却冷凝。

    换热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30所示,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501包括多个外翅片503、多个与外翅片503交替安装的平管505、在外翅片503和所述管505层的方向上的最外端的加强侧板511、接受每个管505的相对开口端用以连接管505的一对集水箱507。

    制冷剂进口联接器515连接到一个集水箱507(图30中左边的一个)。制冷剂出口连接器517连接到另一个集水箱507(图30中右边的一个)。隔板527安装到每个集水箱507上用以分隔集水箱507的内部成为多个腔。

    当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连接器5 15被引入到集水箱507,制冷剂以Z形的路径流经集水箱之间的管505,最后通过制冷剂出口连接器517流出集水箱507。在此过程中,制冷剂流经管505与流经管5外侧的空气换热。

    集水箱结构

    将结合图31到33重点描述集水箱507。

    每个集水箱507包括长方形管架519,和封闭管架919相对端519a、519a的盖子525。管架519是由纵向上分开的第一构件521和第二构件523结合而成。用以分隔集水箱内部空间成为多个腔的隔板527置与集水箱527中。

    第一构件521和第二构件523都做成截面C形的形状。特别地,第一构件521包括平的基部529与管505的纵向的方向正交,和一对直的部分531从所述基部529的相对的两侧以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伸出,从而形成C状截面。所述的第一构件521的基部529具有管插入孔533,管505的开口端插入其中。同第一构件521一样,第二构件523包括与管505的纵向的方向正交的平的基部535,和一对直的部分537从所述基部535的相对的两侧以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伸出,从而形成C状截面。所述的第二构件523的基部535包括开口(没有表示),制冷剂进口连接器515(或者制冷剂出口连接器517)管状部分541插入并安装在其中。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构件521的宽度(一对直的部分53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构件523的宽度(一对直的部分537之间的距离)。第一和第二构件521、523被焊接在一起,第二构件523的直的部分537的外周表面被安装到第一构件521的直的部分531的内周表面。

    第二部件523的基部535具有支撑孔543用以支撑盖子525的凸起526a。而且,第二构件523的直的部分537具有支撑槽545用以支撑盖子525的两翼526b、526b。所述的第二构件523的支撑孔543、543和支撑槽545允许盖子525放置在其中。在此实施例中,隔板527具有与盖子525相同的形状。隔板527还包括凸起528a、528b并由第二构件523的支撑孔和支撑槽(没有示出)支撑。

    下面主要介绍集水箱507的材料。

    第一构件521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的一个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521a。第一构件521以预定的形状形成(C状),第一构件521在其芯部材料521a的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521c,但是在内周表面没有焊料层。

    第二构件523的材料是在一个表面的整个表面523c上具有焊料层523c的整体形成的芯部材料523a。以预定形状(C状)形成的第二构件523在其芯部材料523a的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523c。

    每个盖子525的材料是整体形成的在两表面上全部具有焊料层525b、525c的芯部材料525a(如图33B所示)。

    隔板527的材料是整体形成的在两表面上整个具有焊料层527b、527c的芯部材料527a(如图33B所示)。

    当集水箱507的构件(第一构件521、第二构件523和盖子525)被组装在一起,焊料层位于构件之间的结合表面上。这样,在预定温度下,组装件的焊料就使集水箱507的各个构件装配成为一个整体。

    虽然盖子525和隔板527在它们周边(与组成管架的第一和第二构件521、523接触的表面)没有焊料层,盖子525两表面的焊料层525b、525c和隔板527两表面的焊料层527b、527c在焊接过程中熔化会因为毛细作用进入到周边。于是,盖子525和隔板527被焊接到第一和第二构件521、523上。

    管的构造

    图34和图35A到35C表示管505。管505是管状并且相对的两段插入到集水箱507的管插入孔533中被焊接到集水箱507上。管505包括波状内翅片549。

    参考图35A到35C描述管505的制造过程。首先,具有芯部材料505a的单层细长的板材与两个表面中的任何一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505c整体成形形成的金属板M作为管505的材料M备用。

    然后,如图35A所示,细长板材制成的金属板M相对侧被向内卷形成结合部分547。

    然后,材料M被沿着纵向中心线对折,于是焊料层505c位于管505的外围侧。折叠好的材料的边缘的结合部分547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管。此时,如图34所示,内翅片549被插入到管505中。内翅片549的材料是在两个表面上都有焊料层549b、549c的整体形成的芯部材料549a,如图34所示。

    最后,当换热器1被焊接成一个整体,管505的结合部分547被互相焊接在一起,并且管505的内表面与内翅片549焊接在一起。于是,制成了所述的管505。同时,管505的外表面与外翅片503焊接,管505的相对端的外表面与集水箱507上的管插入孔533的内周焊接。而且,集水箱的构件也被焊接在一起。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内翅片549在其芯部材料549a的两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549b、549c,并且被焊接到管505的内周表面,避免了与管505的结合部分547接触。

    外翅片

    外翅片503的材料只是芯部材料没有焊料层。

    换热器的制造过程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501的制造过程将被简要描述。

    首先,准备好外翅片503、管505、内翅片549、集水箱507构件(第一和第二构件521、523和盖子525)、隔板527、连接器515和517、侧板511和511这些由指定材料制成的部件。

    然后,这些组件被制成它们相应的预定的形状。

    然后,通过一个装配架或者类似装置,所有的组件被装配并且临时安装成为一个临时装配件。

    然后,该临时装配件在加热炉中以预定的温度加热来将所述的组件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临时装配件中组件上的焊料层在预定的温度下被加热熔化,之后被冷却,于是将所有的组件装配成一个整体。

    作用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在内翅片的549的两个表面具有焊料层549b、549c用以将管505和内翅片549焊接的同时,在管505的内表面没有焊料层。内翅片549焊接到管505的内周表面,避免了与接触部分547的接触。因此,如图34所示,用于分开管505内部的焊料(内翅片549两表面的焊料层549b、549c)与管505外的焊料(管505外的焊料层505c)的焊料流切断部分S3是形成于管505内表面上的接近结合部分547处。在焊接过程中,所述的焊料流切断部分S3分开了管505内侧的焊料流和管505外侧的焊料流。

    效果

    将在下面总结第十一实施例的效果。

    首先,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因为焊料流切断部分S3分开了管505内部的焊料(内翅片549两表面的焊料层549b、549c)与管505外的焊料(管505外的焊料层505c)的焊料,于是,在焊接过程中防止了在管505内侧和管505外侧之间焊料的流动,管505内侧的焊料被阻止通过结合部分547之间的结合表面流出到管505外侧,并且管505外侧的焊料也被阻止通过结合部分547之间的结合表面流进管505。

    因此,在管505内侧或者管505外侧不会出现焊料短缺。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管505内侧的总结合面积(管505内周表面与内翅片549之间的结合表面的总面积)大于管505外侧的总的结合面积(管505的外周表面与外翅片503之间的结合表面的总面积)。这样,在焊接过程中,焊料流切断部分S3阻止了管505外部焊料流到管505内去造成管5外部的焊料短缺。

    第二,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管505和外翅片503是可以选择安装的,并且管505的开口端被焊接到了集水箱507上。这样,焊料流切断部分S3更加有效。特别地,焊接过程中,每个集水箱507的焊料(此实施例中第一构件521外表面的焊料层521c的焊料)被防止被吸入到管505内部与管505外表面的焊料层505c的焊料流到一起造成短路。这是因为,管505连接到集水箱507的构造中,在焊接过程中,集水箱507的焊料可以通过管505的结合部分547的结合表面之间流到管505内,与管505外表面的焊料层505c的焊料流到一起。

    第三,根据第十一实施例,每个外翅片503是由在一个表面上没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构成的,于是在管505之间没有焊料的交换。因此,即使其中一个管505不正常地具有比其它管505大的结合面积,也可以阻止焊料大量流到空间中并且积聚在那个特定的管505上。

    [管的改进]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可以如下面描述的改进,只要每个管分开管内的焊料(内翅片两表面的焊料层)与管外焊料(管外表面的焊料层),是为了防止焊料在管内侧和管外侧之间流动。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或者类似组件给的是类似的标记数字,并且它们的组件和作用/效果就不再叙述了。

    [管的改进1]

    图37表示的管的改进1中的管610与图34中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管505近似,细长的板状金属板在一个整个表面上具有焊料层610c作为芯部材料610a的外表面,该金属板被纵向折叠,相对侧的结合部分611、612互相焊接在一起,但是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管505的是结合部分611、612的构造。改进1中管610包括焊料流切断部分S3用以阻止焊料在管610内侧和管610外侧之间流动,这样管610具有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效果。

    [管的改进2]

    图38中表示管的改进2中的管620,管620不同于图34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管505之处在于其结合部分621的结构。改进2中的管620也包括焊料切断部分S3用以阻止焊料在管620内侧和管620外侧之间流动,并且具有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效果。

    [管的改进3]

    图39表示管的改进3中的管630,管630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中图34表示的管505之处在于结合部分631、632的构造。改进3中的管630也包括焊料切断部分S3用以阻止焊料在管630内侧和管630外侧之间流动,具有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效果。改进3的管630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的管505在于结合部分632的表面具有焊料层505c,结合部分632的表面结合到没有焊料层的结合部分631表面。

    [管的改进4]

    图40表示的改进4的管640也不同于图34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管505,在于结合部分641、642的构造。管640也包括焊料切断部分S3用以阻止焊料在管640内侧和管640外侧之间流动,具有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效果。管640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的管505,也不同于改进1-3中的管610、620、630,所述材料相对侧的结合部分641、642(此改进中上面一侧是641)较另一结合部分(此改进中下面的部分642)长,并且结合部分641被弯成C状包住结合部分642。在焊接过程中,结合部分641、642被互相焊接在一起,结合部分641的内表面与具有焊料层的结合部分642外表面接触。

    [管的改进5]

    图41表示的改进5的管650不同于图34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管505,在于结合部分651的构造。改进5中的管650也包括焊料切断部分S3用以阻止焊料在管650内侧和管650外侧之间流动,具有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效果。

    改进5的管650不同于图34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管505和改进1-4中的管,结合部分651被焊接于其内表面,而它们的内表面没有焊料层。通常,至少在一个结合部分具有焊料层,如图34表示的管505和改进1到4中的管610到640,这将使结合更牢固。但是,改进5的管650的结构中,结合部分651外表面的焊料层650c将穿过边缘转弯进入结合部分651的内表面,由此确保结合部分651之间的结合。

    将在下面描述的改进6到8中的管660到管680不同于改进1到5,它们是由多个(这些实施例中是两个)以金属板作为材料合并到一起的。

    [管的改进6]

    图42表示的改进6的管660不同于图37改进1中表示的管610,在于两个金属板M1、M2作为材料,并且金属板M1、M2相对侧的结合部分661、662彼此结合在一起,另外的相同。因此也具有图37表示的改进1中的管610的效果。

    [管的改进7]

    图43表示改进7中的管670不同于图38中改进2的管620,在于两个金属板M1、M2用作材料,并且两个金属板M1、M2相对侧的结合部分671互相结合,另外的相同。因此也具有图38表示的改进2中的管620的效果。

    [管的改进8]

    图44表示改进8中的管680不同于图39中改进3的管630,在于两个金属板M1、M2用作材料,并且两个金属板M1、M2相对侧的结合部分681、682互相结合,另外的相同。因此也具有图39表示的改进3中的管630的效果。

    总的来说,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在管内表面没有焊料层,而在内翅片的两个表面上都有焊料层就可以将管和内翅片结合在一起。因为内翅片是焊接到管的内周表面的,避免了与管的结合部分接触,管内的焊料(内翅片两侧的焊料层)与管外的焊料(管外表面的焊料层)分开了。因此,焊接过程中管内熔化的焊料的流动与管外焊料的流动被分隔开。因此,焊接过程中,焊料被阻止从管内流动到管外,就不会导致管内焊料短缺,同时焊料也被阻止从管外流动到管内以及导致管外焊料短缺。

    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中,管和集水箱被焊接在一起是通过管插入到集水箱上的管插入孔中。另一选择是,换热器可以是这样的,管在其纵向端形成有管状槽部分在管的层的方向上突出,并且邻近的管的所述槽部分在层的方向上被焊接并且互相连接起来形成集水箱。第十一实施例可以是没有集水箱的换热器,如同蛇形管换热器。

    虽然本发明参考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上述描述,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改进和修改不超出从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非限制本发明。

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pdf(6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换热器包括外翅片;多个交替安装有外翅片的管;接收所述管的开口端用以与所述管联接的集水箱。所述每个集水箱包括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第一构件和一个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管插入孔,固定开口端插入到其中,第二构件不具有管插入孔。第一构件是一种在其外和内周表面之一上不具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或者是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焊料层而在其内周表面上不具有焊料层的芯部材料。第二构件焊接到第一构件的不具有焊料层的外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