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44110.7
2015.05.14
CN104800379A
2015.07.29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79申请日:20150514|||公开
A61K36/79; A61K36/756; A61P17/02; A61K35/64(2015.01)N; A61K33/28(2006.01)N; A61K31/125(2006.01)N; A61K31/045(2006.01)N
A61K36/79
王迪科
272300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谷亭镇湖凌一路鱼台县人民医院
本发明属于烧烫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该治疗烧烫伤的药物,采用虎杖、黄柏、地榆、榆树皮内层、乌梅、儿茶、黄芩、五味子、五倍子、冰片、樟脑、甘松、小蓟、红粉和香油制配而成,使用方便,用药后无副作用,对不同程度的烧烫伤都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效果好。
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10-20份、黄柏15-20份、地榆8-15份、榆树皮内层8-15份、乌梅15-20份、儿茶10-15份、黄芩9-22份、五味子8-18份、五倍子10-18份、冰片8-10份、樟脑10-23份、甘松15-20份、小蓟10-25份、红粉1-8份,香油30-5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10份、黄柏15份、地榆8份、榆树皮内层8份、乌梅15份、儿茶10份、黄芩9份、五味子8份、五倍子10份、冰片8份、樟脑10份、甘松15份、小蓟10份、红粉1份,香油3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20份、黄柏20份、地榆15份、榆树皮内层15份、乌梅20份、儿茶15份、黄芩22份、五味子18份、五倍子18份、冰片10份、樟脑23份、甘松20份、小蓟25份、红粉8份,香油50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烫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多种多样,治疗效果也是各有千秋。但整体上看,现有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是特别显著。烧烫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对严重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化脓、溃烂,留下永久的疤痕,更有甚者会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显著,使用方便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10-20份、黄柏15-20份、地榆8-15份、榆树皮内层8-15份、乌梅15-20份、儿茶10-15份、黄芩9-22份、五味子8-18份、五倍子10-18份、冰片8-10份、樟脑10-23份、甘松15-20份、小蓟10-25份、红粉1-8份,香油30-50份。 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经、胆经、肺经,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黄柏:性寒,味苦,归肾经、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地榆:性微寒,味苦、酸、涩。归肝经、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榆树皮:甘、平,无毒,利水,通淋,消肿,用于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 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儿茶: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心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黄芩: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归肺经、大肠经、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肺,止血,收湿敛疮。 冰片:性寒,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樟脑:性热,味辛,有毒,归心经、脾经,开窍辟秽、除湿杀虫、温散止痛。 甘松:性温,味辛、甘,归脾经、胃经,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小蓟: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红粉:性热,味辛,有大毒,归肺经、脾经,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香油: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将上述药物制成本发明的方法是: 将上述各药物混合打碎成粉末,并放置在砂锅中用文火翻炒10-20分钟后,将香油与翻炒后的各药物粉末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液态状药物放置凉后,将其涂抹在烧烫伤的伤口上,敷药期间,伤口误接触水,敷药前应先对伤口进行清理,若有伤口腐烂的情况,应先对腐烂的皮肤进行清除,涂药后不必包扎,让其暴露,但要避免搔抓,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宜,忌油腻、煎炒食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采用中药制配而成,使用方便,用药后无副作用,对不同程度的烧烫伤都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效果好。 典型病例: 1、李某,女,30岁,胳膊烫伤,烫伤程度2级,使用本发明所述药物5天,全愈,无疤痕遗留。 2、王某,男,25岁,脚部烧伤,烫伤程度3级,使用本发明所述药物8天,全愈,无疤痕遗留。 采用此方治疗烧伤、烫伤50例,效果较好,轻者3~4天可结痴,7~10天脱痂愈合,重症者疗程稍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10份、黄柏15份、地榆8份、榆树皮内层8份、乌梅15份、儿茶10份、黄芩9份、五味子8份、五倍子10份、冰片8份、樟脑10份、甘松15份、小蓟10份、红粉1份,香油30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15份、黄柏18份、地榆12份、榆树皮内层13份、乌梅18份、儿茶12份、黄芩20份、五味子13份、五倍子15份、冰片9份、樟脑15份、甘松18份、小蓟16份、红粉5份,香油40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虎杖20份、黄柏20份、地榆15份、榆树皮内层15份、乌梅20份、儿茶15份、黄芩22份、五味子18份、五倍子18份、冰片10份、樟脑23份、甘松20份、小蓟25份、红粉8份,香油50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烧烫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该治疗烧烫伤的药物,采用虎杖、黄柏、地榆、榆树皮内层、乌梅、儿茶、黄芩、五味子、五倍子、冰片、樟脑、甘松、小蓟、红粉和香油制配而成,使用方便,用药后无副作用,对不同程度的烧烫伤都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效果好。。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