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66055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10281.6

申请日:

1998.06.16

公开号:

CN1202464A

公开日:

1998.1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6.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6.16|||公开

IPC分类号:

C01G37/00

主分类号:

C01G37/00

申请人:

济南裕兴化工总厂;

发明人:

杨和平; 郭庆华; 巩传芬; 王淑贞

地址:

250033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五柳闸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许德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是以导热油为外保温热源,具体工艺过程首先是将按配比的原料红矾钠、硫酸加入外保温为100~170℃的夹套预混罐中搅拌混合;然后将经预热的混合物料加入外保温为210~400℃的夹套反应罐中,在搅拌条件下使生成铬酐反应到达终点;最后将生成的液态铬酐导入外保温为170~210℃的夹套成品过渡罐中后送制片机制成产品或调整夹套反应罐外保温为170~210℃并直接送制片机制成产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导热油为外保温热源,按如下过程进行: a.将按配比的原料红矾钠、硫酸加入外保温为100~170℃的夹套预混罐(3)中搅 拌混合; b.将经预热的混合物料加入外保温为210~400℃的夹套反应罐(4)中,在搅拌条 件下使生成铬酐反应到达终点; c.将生成的液态铬酐导入外保温为170~210℃的夹套成品过渡罐(5)中后送制片 机(6)制成产品或调整夹套反应罐(4)外保温为170~210℃并直接送制片机(6)制成产 品。

说明书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机化合物的生产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铬酐的生产工艺。

    现有技术生产铬酐,是将红矾钠和硫酸等当量的加入到碳钢制作的反应锅内,反应所需热量是以重油、煤或天然气直接对反应锅进行加热,待反应结束后,为保持铬酐熔融和防止铬酐发生热分解,减少向燃烧室供应燃料,反应锅内反应生成的铬酐直接送制片机制片。其不足之处是当反应到达终点后,反应锅下燃烧室停火降温慢,导致生成的铬酐部分发生热分解,影响铬酐的质量。另外,由于将常温的红矾钠和硫酸直接加入到反应锅中,温差较大,在下料和反应过程中时有剧烈溢锅溅料现象发生,造成物料损失和人员烫伤,安全生产和环境条件较差。由于反应锅内的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生成的铬酐直接送制片机,所以,要等反应锅内全部放空后才能再加入红矾钠和硫酸进行反应,从而造成反应和制片在间断情况下进行,一方面影响产率,另一方面易造成后工序结晶给生产带来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生产运行安全、减少物料损失和产品质量较高的铬酐的生产工艺;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可以在目的之一的基础上提高产率的铬酐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地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以导热油作为外保温的热源,按如下过程进行:

    a.将按配比的原料红矾钠、硫酸加入外保温为100~170℃的夹套预混罐中搅拌混合;

    b.将经预热的混合物料加入外保温为210~400℃的夹套反应罐中,待在搅拌条件下生成铬酐反应结束后,调整外保温为170~210℃;

    c.将夹套反应罐中的液态的铬酐导入外保温为170~210℃的夹套成品过渡罐中后送制片机制成产品或调整夹套反应罐外保温为170~210℃并直接送制片机制成产品。

    夹套反应罐可根据生产需要设置若干个,可根据夹套成品过渡罐的大小确定是否间隔时间进料及卸料,以保证制片机连续工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导热油是一种在较高温度(200~400℃)保持相对稳定的新型高效节能有机载热体,具有传热均匀、控温准确、无毒无味、热稳定性能好、不腐蚀设备和运行安全等优点。导热油加热炉是一种具有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不污染环境和设备的温控装置。本发明采用导热油作为加热源,改变了现有技术的加热方式,一方面,能源利用趋于合理,生产操作环境明显改善,控温精确,易于操作;另一方面,避免了反应生成的铬酐在高温下发生热分解而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再一方面,由于采取了原料预热混合,使反应趋于均匀,避免了由于原料加入反应罐中温差过大,反应剧烈而导致溅料伤人和由于溅料及溢出造成原料损失及生产环境污染。

    2、由于将反应结束后的液态的铬酐迅速送入夹套成品过渡罐,即有效避免铬酐发生热分解,又节约了液态铬酐占用夹套反应罐的时间,另外,由于夹套反应罐设置若干个,间隔时间进料及卸料,从而保证向制片机连续供料,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铬酐结块和使设备造成堵塞。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红矾钠计量罐1内的红矾钠与硫酸计量罐2内的硫酸加入到夹套预混罐3中,在搅拌条件下混合和预热,经预热混合后的物料间隔时间分别送入两个夹套反应罐4中,在搅拌条件下反应,待生成铬酐反应结束后,迅速送入带搅拌的夹套成品过渡罐5中,最后送制片机6制成产品。

    经导热油加热炉加热的导热油,送入夹套反应罐4的夹套,经换热后流出,再经调整温度后进夹套成品过渡罐5的夹套,而后再调整温度后进夹套预混罐3的夹套,最后由夹套预混罐3流出并返回导热油加热炉7,经加热后进入再循环。或经夹套反应罐4的夹套流出后,经调整温度分别进夹套成品过渡罐5和夹套预混罐3的夹套,然后返回导热油加热炉7,经加热后进入再循环。

    根据需要,也可单独设立二套或三套导热油加热炉,分170~210℃及210~400℃或100~170℃、170~210℃及210~400℃导热油路循环。

    实施例1:

    将按配比的红矾钠与硫酸加入夹套预混罐中进行预热和混合,控制夹套内导热油温度为150℃,搅拌混匀后间隔1小时分别加入搪瓷夹套反应罐中,控制夹套内导热油温度为350℃,在搅拌条件下待生成铬酐反应结束后放入夹套成品过渡罐中,然后送制片机制成产品。

    实施例2:

    将按配比的红矾钠与硫酸加入夹套预混罐中进行预热和混合,控制夹套内导热油温度为110℃,搅拌混匀后加入搪瓷夹套反应罐中,控制物料温度为280℃,在搅拌条件下待生成铬酐反应结束后送制片机制成产品。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铬酐的生产工艺,是以导热油为外保温热源,具体工艺过程首先是将按配比的原料红矾钠、硫酸加入外保温为100170的夹套预混罐中搅拌混合;然后将经预热的混合物料加入外保温为210400的夹套反应罐中,在搅拌条件下使生成铬酐反应到达终点;最后将生成的液态铬酐导入外保温为170210的夹套成品过渡罐中后送制片机制成产品或调整夹套反应罐外保温为170210并直接送制片机制成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