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6601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3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6044.1

申请日:

2003.03.28

公开号:

CN1533767A

公开日:

2004.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375; A61K9/22; A61P3/02

主分类号:

A61K31/375; A61K9/22; A61P3/02

申请人:

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友华; 徐富坤; 杨卫红; 胡愈璋; 陆静

地址:

200051上海市青浦徐泾318国道16号桥南首前云路278号地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每千克本发明的缓释小丸含有:维生素C 500-950克,空白粒心0-200克,金属螯合剂0.3-18克,包衣辅料20-180克,余量为润滑剂。本发明的缓释小丸为长效缓释制剂,其不仅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且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度和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其中每千克缓释小丸含有: 维生素C 500-950克,空白粒心0-200克,金属螯合剂0.3-18克, 包衣辅料20-180克,余量为润滑剂; 其中,所述空白粒心是蔗糖微粒、玉米淀粉微粒或微晶纤维素,所 述金属螯合剂是酒石酸、磷酸、柠檬酸、依地他盐或二巯乙基甘氨酸, 所述包衣辅料是丙烯酸树脂、聚维酮或虫胶,所述润滑剂是滑石粉或二 氧化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小丸,其中,每千克缓释小丸含有: 维生素C 600-900克,空白粒心20-80克,金属螯合剂0.5-4克, 包衣辅料50-150克,余量为润滑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小丸,其中,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 维生素C 855克,空白粒心44克,金属螯合剂2克, 包衣辅料80克,润滑剂19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缓释小丸,其中,所述空白粒心是 蔗糖、玉米淀粉微粒,金属螯合剂是酒石酸,包衣辅料是虫胶,润滑剂 是滑石粉。
5: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维生素C缓释小丸的方法,包括: 1)负载主药:将空白粒心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50-90℃, 转速10-60转/分,喷洒含有金属螯合剂的20%包衣辅料溶液,同时逐 渐适量喷洒上维生素C,直至加完所有维生素C; 2)包衣:用乙醇配制40%包衣辅料溶液,将小颗粒置包衣锅中, 调节包衣锅温度和转速,喷洒虫胶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润滑剂; 3)干燥:在65℃条件下干燥10小时; 其中,所述空白粒心是蔗糖微粒、玉米淀粉微粒或微晶纤维素,金 属螯合剂是酒石酸、磷酸、柠檬酸、依地他盐或二巯乙基甘氨酸,包衣 辅料是丙烯酸树脂、聚维酮或虫胶,润滑剂是滑石粉或二氧化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包衣前 在室温条件下小颗粒干燥10小时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干燥前 前小颗粒过筛的步骤,以得到均匀颗粒。
8: 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包衣锅的温度是 60-80℃,转速是20-30转/分。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在制备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 药品中的用途。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所述维生素C缓释小丸用于制备维 生素C缓释胶囊。

说明书


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C制剂,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维生素C的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维生素C于1932年由柠檬汁浓缩液中分出结晶,1933年开始人工合成,并应用于临床。维生素C在临床各科的应用都很广泛,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也可作为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目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上升,肉类产品消耗较多,人民群众保健意识增强,维生素类产品需求日渐攀高,维生素C产品的消费随之增加,市场容量大幅度提高。我国是维生素C原料的生产大国,价格较低,质量与国际同类产品达到同一水平,出口量大;但制剂产品相对简单,有维生素C注射剂、维生素C颗粒、维生素C片等。近年在对维生素C的研究中发现其对预防胃癌,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等方面的新用途,开发了大剂量的维生素C泡腾片,剂量1000mg,较好满足了临床需求。

    我国维生素C产品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30%的人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即4亿人缺乏维生素C,需要通过补充或服用维生素C相关产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保障身体健康。维生素C在医药工业中的前景看好。大力开发生产多种维生素C制剂产品或相关产品,如维生素C胶囊、冲剂、咀嚼片、糖浆、含片、注射剂等单方制剂和维生素C复方制剂,拓展国内市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人口大国来说,市场前景广阔。

    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吸收能力与载体的数量有关。因此,瞬时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时,由于载体饱和,大部分维生素C被排出体外,只有小部分被吸收。

    采用维生素C缓释制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维生素C缓释制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释放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从而可以极大提高生物利用度,保证药物地使用效果。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维生素C制剂虽然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丸剂、颗粒剂、片剂和泡腾片,但尚没有研制出缓释制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维生素C缓释制剂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通过选用合适的母核和包衣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制得维生素C的长效缓释制剂。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所述小丸为长效缓释制剂,其不仅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且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所述维生素C缓释小丸的用途,尤其是在制备缓释胶囊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其中,每千克小丸含有:维生素C 500-950克,空白粒心0-200克,金属螯合剂0.3-18克,包衣辅料20-180克,余量为润滑剂;

    其中,所述空白粒心可以是蔗糖微粒、玉米淀粉微粒或微晶纤维素,所述金属螯合剂可以是酒石酸、磷酸、柠檬酸、依地他盐或二巯乙基甘氨酸,所述包衣辅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维酮或虫胶,所述润滑剂可以是滑石粉或二氧化硅。

    此外,本发明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还可以含有少量的95%乙醇。

    在本发明缓释小丸中,空白粒心用作载体以负载主药;金属螯合剂有防止氧化的作用,包衣辅料兼有包衣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优选地,本发明的空白粒心是蔗糖、玉米淀粉微粒,金属螯合剂是酒石酸,包衣辅料是虫胶,润滑剂是滑石粉。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千克本发明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含有:维生素C 600-900克,空白粒心20-80克,金属螯合剂0.5-4克,包衣辅料50-150克,余量为润滑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千克本发明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含有:维生素C 855克,空白粒心44克,金属螯合剂2克,包衣辅料80克,润滑剂19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上述维生素C缓释小丸的方法,包括:

    1)负载主药:将空白粒心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50-90℃,转速10-60转/分,喷洒含有金属螯合剂的20%包衣辅料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主药维生素C,直至加完所有主药;

    2)包衣:用乙醇配制40%包衣辅料溶液,将小颗粒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和转速,喷洒包衣辅料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润滑剂;

    3)干燥:在65℃条件下干燥10小时;

    其中,所述空白粒心可以是蔗糖微粒、玉米淀粉微粒或微晶纤维素,金属螯合剂可以是酒石酸、磷酸、柠檬酸、依地他盐或二巯乙基甘氨酸,包衣辅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维酮或虫胶,润滑剂可以是滑石粉或二氧化硅。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包衣前小颗粒在室温条件下干燥10小时的步骤。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每次干燥前小颗粒过筛的步骤,以得到均匀颗粒。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最后一次干燥后加入滑石粉的步骤,以使小颗粒更加润滑。

    更优选的,在制备过程中,包衣锅的温度可以是60-80℃,转速是20-30转/分。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维生素C缓释小丸在制备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药品中的用途。

    特别地,本发明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相结合,用于制备适于药用的维生素C缓释制剂,例如,缓释胶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作为制剂中间体,灌装入合适的胶囊,即可制得维生素C缓释胶囊。其中,每粒胶囊可以含有治疗有效量的缓释颗粒。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由于维生素C是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抗体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胺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血管的完整)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本发明为维生素C制剂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缓释小丸的特点和优点如下:

    (1)长效缓释。本发明的缓释小丸能够以均一、稳定、逐步释放维生素C,因此,不仅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且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顺应性。

    (2)稳定性好。高温、高压和强光照射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缓释小丸稳定性极高,对多种外界因素变化不敏感。室温留样观察24个月后,本发明缓释小丸的外观、组分含量和维生素C释放度均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3)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维生素C在人体总储备量约为900-1700mg,生理剂量的维生素C几乎无毒性,剂量大时,人体可自发调节吸收。

    (4)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本发明的缓释小丸经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处被吸收,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14u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本发明的缓释小丸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此外,本发明缓释小丸的制备工艺设计合理,便于操作,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参照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和附图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缓释小丸DV000701的释放均一性检测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缓释小丸(含510克维生素C)的制备

    1.1原料和辅料

    选用微晶纤维素作空白粒心,柠檬酸作金属螯合剂,丙烯酸树脂作为包衣辅料,滑石粉作为润滑剂。

    1.2制备工艺

    1)负载主药:将空白粒心(微晶纤维素)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55℃,转速40转/分,喷洒含有柠檬酸的20%丙烯酸树脂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主药维生素C,直至加完所有主药500克;

    2)包衣:用乙醇配制40%丙烯酸树脂溶液,将小颗粒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55℃和转速40转/分,喷洒丙烯酸树脂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滑石粉;

    3)干燥:在65℃条件下干燥10小时;

    1.3组分和含量

    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510克,空白粒心(微晶纤维素)200克,柠檬酸15克,丙烯酸树脂175克,滑石粉100克,以及适量的95%乙醇。

    实施例二、缓释小丸(含650克维生素C)的制备

    选用玉米淀粉微粒作空白粒心,二巯乙基甘氨酸作金属螯合剂,虫胶作为包衣辅料,二氧化硅作为润滑剂。

    参照实施例一描述的工艺步骤,依次添加各组分,制备含有650克维生素C的缓释小丸。制备过程中控制包衣锅的温度70℃,转速60转/分。

    制得的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650克,空白粒心(玉米淀粉)150克,二巯乙基甘氨酸10克,虫胶110克,滑石粉80克,以及适量的95%乙醇。

    实施例三、缓释小丸(含800克维生素C)的制备

    选用蔗糖微粒作空白粒心,酒石酸作金属螯合剂,聚维酮作为包衣辅料,二氧化硅作为润滑剂。

    参照实施例一描述的工艺步骤,依次添加各组分,制备含有800克维生素C的缓释小丸。制备过程中控制包衣锅的温度89℃,转速35转/分。

    制得的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800克,空白粒心(蔗糖微粒)80克,酒石酸5克,聚维酮70克,二氧化硅45克,以及适量的95%乙醇。

    实施例四、缓释小丸(含920克维生素C)的制备

    选用蔗糖微粒作空白粒心,磷酸作金属螯合剂,丙烯酸树脂作为包衣辅料,滑石粉作为润滑剂。

    参照实施例一描述的工艺步骤,依次添加各组分,制备含有920克维生素C的缓释小丸。制备过程中控制包衣锅的温度70℃,转速15转/分。

    制得的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920克,空白粒心(蔗糖微粒)30克,磷酸1克,丙烯酸树脂25克,滑石粉24克。实施例五、用优化工艺制备缓释小丸(含855克维生素C)

    5.1原料和辅料

    选用蔗糖、玉米淀粉微粒作空白粒心,酒石酸作金属螯合剂,虫胶作为包衣辅料,滑石粉作为润滑剂。

    5.2优化的制备工艺

    1)、负载主药

    用乙醇配制20%虫胶溶液,并加入处方量的酒石酸,搅拌均匀,

    将空白粒心(蔗糖、玉米淀粉微粒)44克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20-30℃,转速30rpm,喷洒虫胶溶液,同时逐渐适量喷洒上维生素C,重复此过程,直至加完所有维生素C共计855克;

    2)、小颗粒过筛(14目),以便得到规整的小颗粒;

    3)、小颗粒置包衣锅,在室温条件下干燥10小时;

    4)、小颗粒包衣

    用乙醇配制40%虫胶溶液,

    将小颗粒置包衣锅中,调节包衣锅温度和转速,喷洒虫胶溶液,同时逐渐洒上滑石粉,重复此过程;

    5)、小颗粒过筛(14目),以便得到规整的小颗粒;

    6)、小颗粒置包衣锅,在65℃条件下干燥10小时;

    7)、加入滑石粉使小颗粒润滑;

    8)、小颗粒贮存于双层塑料袋,避光,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5.3组分和含量

    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855克,空白粒心(蔗糖、玉米淀粉微粒)44克,酒石酸2克,虫胶80克,滑石粉19克,以及少量的95%乙醇。

    实施例六、缓释小丸(含855克维生素C)的批量生产

    采用实施例五的原、辅料,维生素为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空白粒心(蔗糖、玉米淀粉微粒)由法国Ethypharm公司提供,虫胶为昆明虫胶厂产品,酒石酸为宜兴市达华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滑石粉为辽宁海城医药滑石粉厂产品。

    按照实施例五的描述,用优化工艺分三个批次制备维生素C缓释小丸。各批次的缓释小丸依次命名为DV000701、DV000702和DV000703。

    每千克缓释小丸约含有:维生素C 855克,空白粒心(蔗糖、玉米淀粉微粒)44克,酒石酸2克,虫胶80克,滑石粉19克,以及少量的95%乙醇。

    实施例七、缓释小丸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584克缓释小丸样品(约相当于维生素C 500mg),至研磨加少量水研细,全部转移置500ml量瓶中,加水200ml,充分振摇至完全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至少1小时),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称取Titriplex V溶液II(1000ml溶液含有0.049gTitriplex V(C14H23N3O10,Merck公司产品),0.024g焦亚硫酸钠)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u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245±2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维生素C对照品100mg,加Titriplex V溶液II溶解并定量稀释制使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同法测定吸收度,E1%1cm在502.25-522.75时方可作为参照品。计算样品含量。

    结果:计算出的样品含量见表1。

    表1.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    样品    DV000701    DV000702    DV000703  含量(mg/g)    816.23    812.54     811.47

    实施例八、缓释小丸的释放度研究

    8.1释放度测定

    分别取DV000701、DV000702、DV000703缓释小丸约584克(约相当于维生素C 500mg),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的装置,以Titrilex V溶液I[精密称取0.49g Titrilex V(美国Merck出产,为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和3-aza-3(carboxymethyl)pentamethyl-lenedinitrilotetraacetic acid混合物。)至1000ml容量瓶,加水500ml稀释,磁力搅拌(至少30分钟),加焦亚硫酸钠0.24g,振摇至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4和8小时时各取溶液10ml滤过,取滤液用Titrilex V溶液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u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243±2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维生素C对照品500mg,加Titrilex V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使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同法测定吸收度,分别计算出本品在不同时间的释放量。

    结果:三个样品在1、4和8小时的释放度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各样品平均释放度与质量标准的比较见表3,样品在1、4和8小时的平均释放量分别为标识量的45%以下、75%以下和65%以上,均符合质量标准。

    表2.维生素C缓释小丸的释放度测定结果  释放度(%)    1小时    4小时    8小时 样品:DV000701    1    38.91      36.31      33.22      34.60      32.41      36.84    65.31      69.93      64.83      65.36      63.63      68.55     78.36     81.52      78.07      78.16      77.42      79.18     2    3    4    5    6平均值    35.38    66.27    78.79  样品:DV000702    1    29.40      31.19       29.29       26.51       30.45       31.34     58.25      59.66       60.79       55.95       61.21       61.47     74.19      73.12       74.54       70.10       74.56       74.11     2    3    4    5    6平均值    29.70    59.56    73.44  样品:DV000703    1    35.69      34.93       34.43       37.87       34.53       32.78     64.52      66.37       63.52       68.97       64.97       61.86     77.38      78.47       77.73       79.93       77.04       75.59     2    3    4    5    6平均值    35.04    65.04    77.69

    表3.样品平均释放度与质量标准的比较     样品质量标准  DV000701  DV000702  DV000703     释    放    度(%) 1h  <45%    35.38    29.70    35.04 4h  <75%    66.27    59.56    65.04 8h  >65%    78.79    73.44    77.69

    8.2释放均一性试验

    取样品DV000701,按照4.1描述的方法进行释放均一性试验,并绘制释放曲线。

    结果:如图1和表4所示,样品000701的释放均一性良好。

    表4.样品DV000701的释放均一性测定结果    1h    4h    6h    8h    10h    12h    1    32.34    65.35    74.2    78.89    81.32    82.92    2    31.25    65.87    75.26    80.32    83.11    84.53    3    34.12    68.52    76.65    81.16    84.13    85.01    4    36.29    67.62    75.20    79.16    81.59    82.65    5    34.86    69.64    78.33    83.39    85.98    87.41    6    36.47    72.32    80.12    85.36    87.77    87.57    平均    34.22    68.22    76.63    81.38    83.98    85.02    RSD%    6.15    3.77    2.91    3.12    3.01    2.49

    实施例九、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测试样品DV000701,除去外包装置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分别放置10天,考察样品外观性状、释放度、含量的变化。

    9.1高温试验

    样品开口置密封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时取样考察。

    结果:如表5所示,在高温条件下,留样10天,样品外观,含量和释放度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表5.高温试验(60℃)         项目  外观性状    含量    (%)                     释放度(%)  样品时间(天)    1h    4h    8h  DV000701    0类白色小丸    95.41    35.38    66.27    78.79    5类白色小丸    96.57    33.36    70.27    84.29    10类白色小丸    97.20    32.66    70.31    85.04

    9.2高湿试验

    样品开口置恒湿密封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时取样考察。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恒湿条件可通过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实现,在此我们选择KNO3饱和溶液(25℃,相对湿度92.5%)

    结果:如表6所示,在相对湿度90%±5%条件下,留样5天,吸湿增重超过5%。如表7所示,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留样10天,吸湿增重0.72%,样品外观变微黄,含量和释放度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表6       温度:25℃             相对湿度:90%±5%         项目  外观性状吸湿增重   (%)   含量   (%)                 释放度(%  样品时间(天)    1h    4h    8h DV000701    5  黄色小丸   7.93    /    /    /    /

    表7        温度:25℃         相对湿度:75%±5%         项目  外观性状吸湿增重  (%)  含量  (%)                 释放度(%)  样品时间(天)    1h    4h    8h   DV000701    0类白色小丸    /  95.41  35.38  66.27  78.79    5微黄色小丸    0.54  96.51  33.16  63.53  74.32    10微黄色小丸    0.72  95.28  32.73  64.17  75.21

    9.3强光照射试验

    样品开口在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时取样考察。

    结果:如表8所示,在强光4500±500Lx条件下,留样10天,样品外观变微黄,含量和释放度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表8.光影响因素试验(4500±500Lx 10天)       项目  外观性状  含量  (%)                    释放度(%)  样品时间(天)    1h    4h    8h DV000701    0类白色小丸    95.41    35.38    66.27    78.79    5微黄色小丸    97.83    32.74    68.34    80.76    10微黄色小丸    96.25    32.93    64.21    78.99

    实施例十、加速试验

    试制样品DV000701、DV000702、DV000703,分别置于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在塑料瓶中加盖放置6个月。依次于1、2、3、6个月时分别取样考察,并与0月结果相比较,以考察试制样品外观性状、释放度及含量的变化。

    结果:如表9所示,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留样6个月,样品外观变微黄,含量和释放度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表9.加速试验(40℃.RH 75%±5%)         项目  外观性状    含量    (%)                释放度(%)  样品时间(月)    1h    4h    8h DV000701    0  类白色小丸    95.41  35.38  66.27  78.79    1  类白色小丸    95.26  35.23  69.08  84.74    2  类白色小丸    95.36  36.68  71.01  82.97    3  微黄色小丸    96.96  37.52  69.07  81.34    6  微黄色小丸    96.45  35.42  70.79  83.06  DV000702    0  类白色小丸    94.98  29.70  59.56  73.44    1  类白色小丸    95.63  33.87  64.33  78.63    2  类白色小丸    95.42  34.30  66.66  78.52    3  微黄色小丸    96.53  36.73  70.01  81.53    6  微黄色小丸    95.72  33.39  63.20  75.52  DV000703    0  类白色小丸    94.85  35.04  65.04  77.69    1  类白色小丸    94.85  34.98  68.98  81.78    2  类白色小丸    98.75  34.89  66.97  79.56    3  微黄色小丸    96.56  32.19  64.67  78.03    6  微黄色小丸    96.90  38.48  71.77  82.71

    实施例十一、室温留样稳定性考察

    试制样品DV000701、DV000702、DV000703,分别置于塑料瓶中,加盖放置。依次于3、6、9、20、24个月时取样考察,并与0月结果相比较。以考察试制样品外观性状、释放度及含量的变化.

    结果:如表10所示,室温留样考察24个月,样品外观无显著变化,含量和释放度无明显差异,各检测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

    表10.室温留样考察试验        项  目  外观性状  含量  (%)                释放度(%)    1h    4h    8h            质量标准  样品时间(月)类白色或微黄色的球形小丸90-110    15-45    35-75    >65 DV000701    0类白色小丸95.41%    35.38    66.27    78.79    3类白色小丸96.06%    34.22    68.22    81.38    6类白色小丸96.79%    35.10    68.13    79.52    9类白色小丸97.23%    35.63    68.71    82.27    20微黄色小丸95.14%    34.90    70.44    86.19    24微黄色小丸96.75%    38.05    73.93    85.74 DV000702    0类白色小丸94.98%    29.70    59.56    73.44    3类白色小丸95.84%    33.46    67.10    77.79    6类白色小丸95.57%    35.70    64.68    76.81    9类白色小丸96.93%    37.73    66.95    78.47    20微黄色小丸95.98%    34.44    66.47    79.02    24微黄色小丸96.42%    35.69    66.41    79.05 DV000703    0类白色小丸94.85%    35.04    65.04    77.69    3类白色小丸94.96%    33.38    68.51    80.08    6类白色小丸96.92%    34.17    66.44    76.75    9类白色小丸95.56%    37.43    68.92    82.21    20微黄色小丸96.11%    34.42    68.66    82.57    24微黄色小丸96.89%    36.77    70.42    84.14

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C缓释小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每千克本发明的缓释小丸含有:维生素C 500950克,空白粒心0200克,金属螯合剂0.318克,包衣辅料20180克,余量为润滑剂。本发明的缓释小丸为长效缓释制剂,其不仅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且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度和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