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 尤其涉及在户外等具有外部光或照明的环境下使用的 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伴随图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 高亮度化、 高清晰化的发展及网络环境的普 及, 基于影像媒介的电子广告在迅速扩大。每当在广告画中变更广告内容时就产生广告画 的粘贴更换作业等, 而在电子广告中只需变更分发服务器的内容, 即可瞬时实现广告内容 的变更, 所以成为有用的广告媒介。
电子广告等的所谓数字标牌此前主要在户内推进导入, 但户外的影像显示作为新 的市场受到关注。例如, 可以考虑到户外的以下用途, 以不特定多数的视听者为对象, 在户 外的公共场所等设置大型的图像显示装置, 来用于进行促销和广告, 或者用于进行交通机 构等的信息引导。
作为获得大型画面的显示装置, 像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那样的直观型显示 器近年来得到普及。这些显示器是主要以户内使用为前提而开发的装置, 一般不适合于直 接在户外使用。因为作为在户外使用显示器的重大课题, 可以列举目视确认性和耐候性。
尤其在像日光直射那样的晴天环境下, 为了充分确保影像媒介的目视确认性, 极 其高亮度的显示图像是必不可缺的。 并且, 为了进行有效的信息引导, 大型而且显示高清晰 的图像也是很重要的。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近年来在推进面板的大型化, 能够获得 高清晰且比较大型的画面。但是, 其亮度还不足以在户外使用。在原理上, 通过增大光源功 率, 能够实现高亮度, 但是需要莫大的功耗。 而且, 由于在显示器内部热负荷增大, 所以产生 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其次, 关于耐候性, 需要充分考虑苛刻的温度变化、 因日光直射造成的温度上升和 紫外线照射、 尘埃和风雨的影响。 在炎热天气的日光直射下, 显示器的壳体内部的温度相比 外部温度大幅上升, 所以容易导致显示装置的恶化和动作不良。 另外, 直观型的显示器如果 面板部分暴露于直射日光下, 在面板内部接近配置的显示器构成元件的温度上升, 存在性 能恶化的担忧。相反, 如果处于冰点以下的环境中, 在液晶显示器中, 一般液晶的动作特性 恶化, 所以不能实现预期的图像显示。
并且, 面向户内的显示装置没有采取针对降雨的对策, 而且粉尘的量往往也是户 外环境比户内环境恶劣。即, 普通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以在适当调节空气后的环境下使用为 前提的, 所以可以说不能应对户外的苛刻的温度变化。
另一方面, 作为具有能够在户外使用的耐候性、 而且能够提供高亮度的图像的图 像显示装置, 采用 LED 的显示装置已经实现商品化。但是, 由于像素间距较大, 在想要做到 高清晰时, 必须相对增大画面尺寸, 成为功率极大的高成本的产品。
与此相对, 在采用投影仪的方法中能够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通过镜向透射型屏幕 投影影像的背投型 ( 背面方式 ) 投影仪、 或者将影像直接投影在反射型屏幕上的正投型
( 前面方式 ) 投影仪。并且, 通过适当调整放大倍率, 能够获得足以在户外使用的高亮度。
在耐候性方面, 在采用投影仪的方法中, 由于投影单元离开屏幕进行配置, 所以与 直观型显示器相比, 能够降低日光直射的影响。
但是, 除了投影仪的光源成为发热体之外, 由于采用性能容易因温度上升而恶化 的、 例如数字微镜装置 (DMD :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和液晶显示元件那样的图像显 示元件、 偏振光滤波器等光学元件, 所以有效地冷却壳体内部非常重要。 尤其在户外直接暴 露于太阳光下的环境中, 因日光直射造成的壳体的温度上升成为问题, 所以考虑了使用环 境的投影仪的温度管理是必不可缺的。
以往, 作为户外设置用的显示装置, 例如在日本特开 2002-311508 号公报、 日本特 开 2002-341810 号公报、 日本特开 2003-149739 号公报等中, 公开了例如在投影仪的壳体内 设置空调机的方法。
另外, 作为有效冷却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 2000-298311 号公 报、 日本特开 2005-148624 号公报、 日本特开 2001-209125 号公报等中, 公开了使用空调机、 热交换器、 隔热性部件、 隔离板等来提高冷却效果的方法。
但是, 在以往公开的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冷却效果的技术中, 不能说对于户外设 置的对策很充分。在日本特开 2002-311508 号公报、 日本特开 2002-341810 号公报、 日本特 开 2003-149739 号公报中, 没有明确适当运用空调机的性能的具体的机构构造。在日本特 开 2000-298311 号公报、 日本特开 2005-148624 号公报、 日本特开 2001-209125 号公报中, 虽然公开了图像显示元件及其周围部分的冷却机构构造, 但没有涉及壳体整体的冷却机构 构造的优化。 尤其是, 为了在户外长期地高可靠性地使用图像显示装置, 关于壳体整体的设置 环境的具体研究是必不可缺的, 要求与气温和日照的条件等有关的严格的耐候性。
另外, 在户外环境中, 根据环境温度和有无日晒等, 图像显示装置的温度大幅变 化, 所以优选的冷却特性大幅变化。环境温度越高, 或者相比没有日晒的情况, 暴露于日光 直射下的情况对冷却装置要求的冷却能力越高。 并且, 在白天和夜间, 图像显示装置的优选 亮度不同, 所以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不同。即, 在白天和夜间所需要的冷却能力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 实现能够适应多种户外环 境的高清晰高亮度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 图像显示单元, 形 成光学图像 ; 和外装壳体, 收纳所述图像显示单元, 并具有用于向外部显示所述光学图像的 窗, 在所述外装壳体内设有 : 隔热部件, 被设置成为包围所述图像显示单元的周围 ; 和冷却 装置, 进行所述外装壳体的内部的冷却, 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可变。
根据这种结构, 通过采用提高所搭载的图像显示单元的冷却效果的壳体构造及冷 却装置, 能够适当且有效地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耐候性。在此, 相比户内使用, 在户外考虑 了各种使用环境。如果使在所有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冷却能力的冷却装置动作, 则图像显示 装置内的温度过度下降, 有时产生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的部位, 从而该 部位结露。因此, 像上述结构那样, 如果能够改变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则能够适应环境温 度、 有无日晒、 内部功耗等的变化。 由此, 作为户外显示装置, 能够提供可以在多种户外环境 下设置的、 具有高可靠性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
图 2A ~ 2C 是示意表示该图像显示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的曲线图。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3 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上述结构为基础, 能够采取以下所述的方式。
冷却装置的最大冷却能力依赖于画面尺寸。例如, 作为用于确保在户外的充分目 2 视确认性的画面的亮度, 优选 2000cd/m 以上。作为大型且高清晰的图像, 为了以 50 英寸 ( 对角线长度 ) 的画面尺寸实现该亮度, 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约需要 300W, 所以期望具有能 够抵消 300W 的发热的冷却能力。即, 在画面尺寸为 50 英寸的情况下, 优选冷却装置的最大 冷却能力为 300W 以上。另外, 考虑到因日光直射造成的来自外部的热量侵入的影响, 更加 优选冷却装置的最大冷却能力为 500W 以上。
在画面尺寸达到 2 倍时, 需要的光量为 4 倍, 所以在画面尺寸为 100 英寸的情况 下, 优选冷却装置的最大冷却能力为 1200W 以上。
另一方面, 在夜间, 1000cd/m2 以上的亮度过亮, 导致不舒服, 所以期望将图像显示 装置的亮度降低为白天的一半以下, 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也是一半以下。 因此, 优选在使冷 却装置工作时的最小冷却能力为最大冷却能力的一半以下。
并且, 优选构成为, 所述外装壳体被划分成为内部呈密封构造的隔热部、 和未被密 封的非隔热部, 在所述隔热部, 在内壁上设有所述隔热部件, 并设有所述窗, 在内部配置所 述图像显示单元。
并且, 能够构成为, 所述冷却装置的散热单元配置在所述非隔热部, 所述冷却装置 的吸热单元配置在所述隔热部。
并且, 能够构成为,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压缩器、 冷凝器、 蒸发器和第一冷却风扇。
作为冷却装置, 各种方法得到实际应用, 但是通过适用了伴随有这种相变化的制 冷循环原理的结构, 能够确保足以抵消图像显示单元的发热量的最大冷却能力, 将图像显 示装置内的期望区域适当冷却到与环境温度同等程度的温度。
在这种结构中, 优选构成为, 所述冷却装置还具有第二冷却装置, 该第二冷却装置 具有第二冷却风扇和基于热传导的热交换器。
第二冷却装置与适用了制冷循环原理的第一冷却装置不同, 不是具有冷却到比环 境温度低的低温的能力的冷却装置, 而是通过散热来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能够使用散热 片、 热泵、 散热器等作为热交换器。为了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 能够并用第二冷却风扇。
这样, 通过具有两个冷却装置, 能够实现与环境温度和内部功耗相对应的、 更合适的冷却。 在不需要较大的冷却能力时, 只使第二冷却装置工作, 能够以较小的功耗有效地实 施内部的冷却。
并且, 能够构成为, 利用压缩器的电动机的转速来进行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的调 整。 根据这种结构, 例如利用转换器电路适当控制压缩器的电动机转速, 能够有效地控制图 像显示装置的冷却能力。
并且, 能够构成为, 利用第一冷却风扇或第二冷却风扇的电动机的转速来进行冷 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的调整。 根据这种结构, 只需改变冷却风扇的电动机的转速, 即可容易地 调整冷却能力。
并且, 能够构成为, 通过切换冷却装置中的空气的流通路径来进行冷却装置的冷 却能力的调整。 根据这种结构, 切换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的冷风或热风的流通路径, 由此能够 容易地调整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并且, 能够构成为, 根据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来调整冷却能力单元的冷却能力。 由 于内部发热的发热量根据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而变化, 所以优选根据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耗 来调整冷却能力。
并且, 优选构成为, 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 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以所述外装壳体外部的环境温度为基准的温度, 所述第二温 度传感器检测以所述图像显示单元的任一部位为基准的温度, 根据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 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 调整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根据这种结构, 能够同时检测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的环境温度、 和图像显示装置 内部的温度双方。 即, 能够根据外部的环境负荷和内部发热的负荷双方的信息进行控制, 所 以能够适当实施冷却能力的调整。
并且, 能够构成为, 所述图像显示单元是投影型, 通过将来自光源的光调制形成光 学图像并进行投影, 来显示图像, 所述光学图像通过所述窗被投影到外部。
并且, 能够构成为, 所述图像显示单元是投影型, 在所述外装壳体中还收纳了透射 型屏幕, 从所述图像显示单元投影所述光学图像, 所述透射型屏幕被配置成为能够从外部 观察所投影的所述光学图像。
根据这种结构, 由于是图像显示单元离开屏幕的投影仪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 所 以与直观型的显示器相比, 能够降低日光直射的影响。
下面, 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 实施方式 1)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图像显示装置 100( 以下称为 “本装置 100” ) 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涉及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
在本装置 100 中, 在外装壳体 1a 的内部配置作为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影仪 2 的单元, 作为图像显示单元。投影仪 2 构成为通过调制来自光源的光形成光学图像, 并投影 该光学图像, 来显示图像。通过使从投影仪 2 射出的图像光透射窗 3 并投影, 发挥以大画面 显示图像的作用。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 ( 未图示 ) 与投影仪 2 连接, 能够存储信息提供服 务所需要的信息, 或者通过通信线路从外部获取信息。
本装置 100 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 在外装壳体的设有隔热部件的隔热区域中配置 图像显示单元, 并设置进行该隔热区域的冷却的冷却装置。下面, 说明构成本装置 100 的主
要要素及功能。
外装壳体 1a 被划分成为内部呈密封构造的第一隔热部 5、 和未被密封的非隔热部 6。第一隔热部 5 形成为在内壁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 5a 的箱状, 在第一隔热部件 5a 装配有 窗 3, 在内部配置投影仪 2。
第一隔热部 5 被设置成为利用由第一冷却装置 7 供给的冷气, 有效地冷却投影仪 2。第一冷却装置 7 包括压缩器 8、 冷凝器 9、 蒸发器 10、 第一冷却风扇 11 和第二冷却风扇 12。压缩器 8、 冷凝器 9、 第一冷却风扇 11 设于非隔热部 6, 蒸发器 10 和第二冷却风扇 12 设 于第一隔热部 5。投影仪 2 的排气部分与蒸发器 10 之间通过排气管 4 相连接。
为了使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温度保持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 13 检测的外部温度相 同或者在其之下的温度, 第一隔热部件 5a 是有效的。尤其是本装置 100 在户外被暴露于直 射日光下的情况下, 外装壳体 1a 的表面相比外部温度达到相当高的温度, 通过设置第一隔 热部件 5a, 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的进入。
同样, 优选窗 3 由热传导率较低的材料构成, 以便抑制热量进入第一隔热部 5 内 部。更优选窗 3 是热传导更低的复合板构造, 而不是单层板。
窗 3 被配置在上部, 图像光从投影仪 2 被投影到上方, 但投影的朝向不限于此, 也 可以是水平投影和向下投影。 并且, 图像显示单元不限于投影仪, 在使用液晶显示器或等离 子显示器的情况下, 同样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在使用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情 况下, 可以构成为通过窗 3 观察利用这些显示器显示的图像。为此, 将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 显示器与窗 3 相对配置。 下面, 说明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空气的流动。包括投影仪 2 的发热的温热排气, 在 排气管 4 中通过并流向蒸发器 10。通过蒸发器 10 被冷却后的空气, 经由第二冷却风扇 12 被排出, 在第一隔热部 5 中进行循环, 再次从投影仪 2 的进气口流入投影仪内部。这样, 形 成将包括投影仪 2 的进气和排气的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与第一隔热部 5 外部阻 断的内部循环构造。通过形成这种结构, 能够提供不容易受到风雨、 湿度、 粉尘等影响的图 像显示装置。
在非隔热部 6 获取来自外装壳体 1a 外部的空气, 该空气在非隔热部 6 内部通过并 进行第一冷却装置 7 的内部的散热之后, 通过第一冷却风扇 11 再次被排出到外装壳体 1a 外部。
作为空调机的循环, 首先制冷剂气体在被压缩器 8 压缩成为高温的状态下, 被输 送到冷凝器 ( 铝结构的片 )9。在冷凝器 9 中, 制冷剂气体被第一冷却风扇 11 冷却并液化, 被输送到蒸发器 10。在蒸发器 10 的内部, 液化气体在从周围获得气化热的同时被蒸发, 从 而冷却铝结构的片。
温度的检测通过设于非隔热部 6 内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13、 和设于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14 来进行。 并且, 在外装壳体 1a 内部设有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 ( 未 图示 ), 根据两个温度传感器 13、 14 的检测值进行冷却控制。
如上所述, 本装置 100 具有作为基于制冷循环的空调机的第一冷却装置 7。 压缩器 8 的电动机的转速、 以及第一和第二冷却风扇 11、 12 的电动机的转速是可变的, 被控制成为 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 13、 第二温度传感器 14 和投影仪 2 的功耗, 而成合适的冷却能力。
如果相对于外装壳体 1a 外部的环境温度, 设有投影仪 2 的空间即第一隔热部 5 的
温度过低, 则将有结露的可能。因此, 优选使第一隔热部 5 的温度相比环境温度不低于 5℃ 以上。
将第一隔热部 5 内部过度冷却时的问题如上所述, 下面说明第一冷却装置 7 的冷 却能力不能可变时的其他问题。
在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冷却时, 冷却内部具有大的发热源的对象。作为进行这种 冷却的代表性示例, 可以列举建筑物的室内的空调, 但本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隔热部 5 相 比建筑空间的冷却, 具有虽然空间容积小但发热量大的特征。
在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固定的情况下, 单纯通过切换冷却装置的开和关, 来进行 温度控制。但是,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 由于冷却对象的热容量较小, 如果使具有充分抵消来 自图像显示单元的发热的能力的冷却装置根据开和关的单纯二值来工作, 在冷却装置关的 情况下, 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另一方面, 在把冷却装置设为开时, 第一隔热 部 5 内部的温度急剧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进行使第一隔热部 5 内部的温度尽量保持一定的控制, 则冷 却装置的开 / 关周期缩短。众所周知, 一般压缩器使用的电动机随着开 / 关的动作次数的 增加, 其寿命缩短。因此, 为了实现冷却装置的长寿命化, 优选尽量减少开 / 关的动作次数。 图 2A ~ 2C 示意表示第一冷却装置 7 的能力与第二温度传感器 14 的测定值的关 系。在图 2A 的情况下, 冷却能力最大, 然后在图 2B 的情况下、 图 2C 的情况下, 冷却能力依 次降低。横轴表示运转时间, 纵轴表示温度。关温度是冷却装置为关时的温度, 开温度是冷 却装置为开时的温度。为了进行稳定的控制, 对开温度和关温度设定合适的滞后。
在图 2A 的情况下, 由于冷却能力过大, 所以在冷却装置成为开之后的短时间内被 冷却到关温度。在被冷却到关温度时, 冷却装置成为关, 但由于这次是图像显示单元的发 热, 所以在短时间内上升到开温度。 结果, 在周期 T1 反复开 / 关动作。 在图 2B 的情况下, 与 图 2A 的情况相比, 冷却能力被设定得比较小, 所以冷却到关温度的时间比图 2A 的情况长。 因此开 / 关周期为 T1 < T2。尽管如此, 仍是反复周期性的开 / 关动作。
在图 2C 的情况下, 冷却能力被设定得更小, 被设定成为即使冷却装置进行连续动 作, 也不会达到关温度。通过这样调整, 在冷却装置连续动作时, 由于稳态时的温度传感器 检测值在开温度和关温度之间饱和, 所以能够减少电动机的开 / 关次数, 能够实现冷却装 置的长寿命化。
基于以上所述的原因, 优选第一冷却装置 7 的冷却能力可变。例如, 可以使用转换 器电路使压缩器 8 内部的电动机的转速可变, 使第一冷却风扇、 第二冷却风扇的转速也可 变。
( 实施方式 2)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图像显示装置 200( 以下称为 “本装置 200” ) 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涉及实施方式 1 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在 下面的说明中, 对于和实施方式 1 的要素相同的要素, 标注与图 1 所示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 号, 并省略部分重复说明。
本装置 200 的结构与实施方式 1 的不同之处是, 在外装壳体 1B 内安装透射型屏幕 15, 以及除第一冷却装置 7 之外, 还采用了第二冷却装置 16。
在本实施方式中, 外装壳体 1B 被划分成为内部呈密封构造的第一隔热部 5 及第二
隔热部 17、 和未被密封的非隔热部 6。在第二隔热部 17, 在周围的一面上设有透射型屏幕 15, 在剩余的面上设有第二隔热部件 17a。并且, 在内部配置有镜 18。第一隔热部 5 和第二 隔热部 17 利用隔热部件和窗 3 进行划分。
在第一隔热部 5 和非隔热部 6 设有第一冷却装置 7 及第二冷却装置 16。第二冷却 装置 16 包括热交换器 19、 第三冷却风扇 20、 第四冷却风扇 21。热交换器 19 跨越第一隔热 部 5 和非隔热部 6 设置, 但在第一隔热部 5 和非隔热部 6 之间没有空气的流动, 只产生热量 的流动。即, 热交换器 19 中位于第一隔热部 5 中的部分是吸热部, 位于非隔热部 6 中的部 分是散热部。
来自投影仪 2 的排气经由排气管 22 被热交换器 19 吸收热量, 然后通过第四冷却 风扇 21 流入蒸发器 10。以后的空气流动与实施方式 1 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 隔热部 5 内 部的空气的路径也与外部阻断, 成为在密封空间内的循环。
在非隔热部 6, 除了第一冷却装置 7 的构成要素之外, 还设有作为第二冷却装置 16 的构成要素的热交换器 19 的散热部和第三冷却风扇 20。 从外装壳体 1B 的外部取入的空气 在非隔热部 6 内部通过, 在进行热交换器 19 的散热后, 经由第三冷却风扇 20 再次被排出到 外装壳体 1B 的外部。
像本实施方式这样, 通过设置两个冷却装置, 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内部功耗获得 更加合适的冷却效果。
基于制冷循环的第一冷却装置 7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状态下, 有时难以实现高可靠 性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把第二冷却装置 16 作为主要的冷却装置使其动作, 能够有 效冷却隔热部 5。并且, 在不需要较大的冷却能力的情况下, 也可以只使第一冷却装置 7 动 作, 由此能够实现预期的冷却。
作为使来自投影仪 2 的排气通过两个冷却装置 7、 16 的路径, 优选先通过第二冷却 装置 16, 然后通过第一冷却装置 7。第二冷却装置 16 是利用了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 热交换, 在吸热部与散热部的温度差增大时效率比较好, 所以合适尽量使吸热部的温度升 高的结构。因此, 优选使来自投影仪的排气首先流入第二冷却装置 16。
第二冷却装置 16 由于消耗电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只有风扇 20、 21, 所以是低功耗高 效率的冷却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 调整冷却装置的综合冷却能力, 以使隔热部 5 内部的投 影仪 2 的进气部分的温度始终在一定温度以下, 更具体地讲, 使投影仪 2 的进气部分的温度 在 40℃以下。
作为一个示例, 在隔热部 5 内部的温度相对环境温度高出约 15℃时也没有故障的 环境温度范围内, 使第二冷却装置 16 作为主要的冷却装置进行动作。在由第一温度传感器 13 检测的环境温度为大致 20℃以下的情况下, 只使第二冷却装置 16 动作。在环境温度超 过大致 20℃的情况下, 使第一冷却装置 7 一并动作, 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 增大第一冷却装 置 7 的冷却能力。这样, 包括两个冷却装置的开 / 关在内, 通过适当调整综合的冷却能力, 容易在实际使用的所有环境温度下使投影仪 2 的进气部分的温度达到 40℃以下。
( 实施方式 3)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3 的图像显示装置 300( 以下称为 “本装置 300” ) 的主要要素的配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涉及实施方式 2 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在 下面的说明中, 对于和实施方式 2 的要素相同的要素, 标注与图 3 所示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 并省略部分重复说明。
本装置 300 的结构与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 2 的不同之处是, 在来自投影仪 2 的排 气管 22 中设有流通路径切换阀 23。
在切换阀 23 开放的情况下, 来自投影仪 2 的排气不会直接流入冷却装置 16、 7, 而 是被排放到隔热部 5 的空间中。因此, 流入冷却装置的隔热部 5 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 热交 换的效率下降, 结果, 冷却装置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在切换阀 23 关闭的情况下, 与图 3 所示的流通路径结构相同。这样, 能够通过开闭切换阀 23 来调整冷却装置的能力。
作为流通路径的切换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使用具有开闭机构的切换阀 23 的示例, 但只要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机构即可, 而不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