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码机械密码锁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密码锁,特别是一种根据需要用户可自行编排开锁密码的机械锁。
现有技术中,密码锁已较普遍的使用到多种场合,如密码箱、保险箱等,其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即锁芯轴上设有与其垂直的锁销,锁销凸立在锁芯轴上,当其与密码轮上所开的通槽对齐时,则锁芯轴可相对于密码轮轴向移动,锁芯轴的前端与锁扣件分离,锁处在开启状态,否则锁处在锁闭状态。这种技术方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严重缺陷,其一是密码轮上开设的通槽与轮缘圆周面上的密码数字是相对固定的,锁芯轴上的锁销与上述通槽对齐,实质上就是与某一具体数码对应,就是说,开锁的密码编制是由生产厂家锁制作完毕后,开锁的密码已被确定,用户自身无法根据需要随意的变更设置,一旦开锁密码被他人知晓,则锁只是一个花俏的摆设,而无锁具之实;另一方面,即使它人不知道具体的开锁密码,它人只要一般了解密码轮锁的结构原理,便可凭手感去摸索去判断具体地开锁密码,从而将锁打开。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密码轮的开锁密码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更设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设置防盗机构,避免他人轻易摸索到开锁的具体密码,以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
为实现开锁密码的任意设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编码机械密码锁,它包括锁体,锁体内设有锁芯轴,以及与锁芯轴配合并实现锁具功能的锁扣件,其特别之处在于:若干密码轮均由内轮和外轮嵌合构成,内轮上的内孔与锁芯轴构成活动配合,其孔壁上设有贯通左、右的通槽与锁芯轴上设置的锁销可分别处在对齐或错位两种位置状态,外轮的外圆周面上设置0~9编码号,内轮轮缘与外轮内孔之间构成动配合,锁体上设有推移机构,该机构供推动外轮相对内轮沿轴向单向滑移,并使两者处于脱离嵌合的状态,即两者处在可相对转动的状态,锁体上局部有窗口,该处供显露外轮的较少部分轮体,以方便转动密码轮。
由上述方案可知,密码锁正常工作时,内、外轮嵌合成一体并可同步转动,它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一整体式密码轮,拨动外轮即可选择到已设定好的开锁密码,将锁打开;当需要重新设置开锁密码时,操作推移机构,将外轮向一侧滑移而内轮不动,使内、外轮之间用于提供同步转动扭矩的配合部位脱离,再拨动外轮相对于内轮转动,使内、外轮可处在新的能提供同步特动的配合状态,然后,让内、外轮彼此重新嵌合为一体,从而实现开锁密码的自编设置。
本发明中还加设有防盗机构,内轮一侧的凹台面与内孔壁的交接处均布有若干凹缺口,当其与锁芯轴上设置的锁销触碰时必将给摸索开锁者造成手感的错觉,另外,锁体上还可设置压簧,其端头有顶珠抵靠在外轮的轮缘圆周面10个凹槽中,转动外轮时,加重了错觉的程度,从而避免他人轻易摸索到开锁的具体密码,进而改善了锁具的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8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内轮的制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图7分别为内、外轮配合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密码锁包括锁体(10),锁体(10)内设有可轴向移动的锁芯轴(20),锁扣件(100)与锁芯轴(20)配合并实现锁具功能,若干个密码轮均由内轮(60)和外轮(50)嵌合构成,内轮(60)上有内孔(61)与锁芯轴(20)构成动配合,其孔壁(611)上设有贯通左、右的通槽(62)与锁芯轴(20)上设置的锁销(21)可分别处在对齐或错位两种位置状态,外轮(50)的外圆周面上设置0~9编码号(51),锁体(10)上设有推移机构,该机构供推动外轮(50)相对于内轮(60)沿轴向单向滑移并脱离嵌合状态,处在嵌合状态,两者可同步转动,此时为一般使用状态,处在脱离嵌合状态,两者可相对转动,此时可进行自编码设置,锁体(10)上局部有窗口,该处供显露外轮(50)的少部分轮缘,通常只露出1/4~1/3轮缘周面,即可同时显露3个编码号(51),供人用手方便的推移拔动密码轮。
如图4、图5所示,内轮(60)的外表面上且靠近右侧端面处设置有销孔(65),销孔(65)内固定有销(66),参见图6、图7,销(66)凸立在内轮(60)的外圆周表面上,同时参见图2、图3,外轮(50)的一侧面为凹台面(54),另一侧面与孔壁(52)交接处均布有10个凹缺口(53),内轮(60)上的销(66)与外轮(50)上的凹缺口(53)嵌合时可限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即此时两者同步转动,如图6所示。
如图1所示,锁芯轴(20)的两端分别位于锁体(10)内设置的衬套(11)和活动套(13)中部开设的孔中,六组密码轮顺序套设在锁芯轴(20)上且位于衬套(11)和活动套(13)之间,衬套(11)固定在锁体(10)内且其右端抵靠在最左端密码轮的内轮(60)的左侧,衬套(11)上套设有垫环(40),垫环(40)与衬套(11)之间有弹簧(30),垫环(40)抵靠在最左端密码轮的外轮(50)的左侧,活动套(13)与锁体(10)之间为动配合,并由螺钉(15)将其同锁体(10)相对定位,活动套(13)的左端与最右端密码轮的外轮(50)贴靠在一起,推移机构主要包括活动套(13)和偏心轴(70),活动套(13)的右端贴靠在偏心轴(70)的偏心部分,活动套(13)的孔(131)内有压簧(80),其两端分别抵靠在锁芯轴(20)的右端面和偏心轴(70)的偏心部位,锁芯轴(20)与偏心轴(70)的轴芯线正交,锁体(10)与衬套(11)上开有垂直于锁芯轴(20)的孔(18)供锁扣件(100)插入,锁芯轴(20)伸至锁扣件(100)的缩颈处,锁扣件(100)与偏心轴(70)由钢丝绳或链环构件构成柔性联接并锁与锁体(10)构成一封闭的环。
如图1所示,活动套(13)上设置销(14),销(14)的端头插入锁芯轴(20)右端尾部沿轴向设置的导槽(22)内并限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锁体(10)上固定的销(17)的一端伸至活动套(13)左端设置的导槽(132)中并限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销(17)的销身同时与最右侧密码轮的外、内轮(50)、(60)的右端面靠贴在一起,锁体(10)的右端有堵块(12),其上设有销(121),销(121)与偏心轴(70)垂直并伸至其上所设的台阶面(71)处,限制偏心轴(70)在锁体(10)内沿其轴向发生窜动。
上述的偏心轴(70)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曲轴,凸轮等的等同物,推移机构还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机构,螺旋机构等方便地实现。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内、外轮(50)、(60)的轮体厚度相等,内轮(60)与外径(60)的内孔(52)构成动配合,内轮(60)的左侧凹面(63)与内孔壁(611)的交接处均布有若干凹缺口(64),锁体(10)上设有压簧(90),压簧(90)的端头有顶珠(91)抵靠在外轮(50)的轮缘圆周面上均布的10个凹部(55)中。
为方便安装压簧(90)在锁体(10)上加设一垫块(110),由螺钉(16)将其与锁体(10)连为一体。
当他人不知道开锁密码而摸索开锁时,锁芯轴(20)的锁销(21)将与内轮(60)上设置的凹缺口(64)发生触碰,同时顶珠(91)亦同外轮(50)的轮缘周面上的凹部(55)抵碰,从而使试开锁时产生错误的判断,提高了锁具的可靠性。
自编密码的操作过程如下:
1.拧下螺钉(15),以便使活动套(13)在锁体内可左、右滑动;
2.对齐出厂时初设的密码(或原开启密码),以便锁扣件(100)向上拔出,之后插入一附件抵住锁芯轴(20)使其处在向右缩回状态,其目的是使锁芯轴(20)上的6个锁销(21)都处在6个密码轮内轮(60)的通槽(62)中,这时内轮(60)就无法转动了;
3.将偏心轴(70)旋转180度,活动套(13)就被顶向左移,活动套(13)的左端面又将6个密码轮的外轮(50)一起顶向左移,从而使外轮(50)右侧端面上的凹缺口(53)与内轮(50)上的销(66)分离,如图6、图7所示,图7则表示两者处在分离状态,此时外轮(50)可单独转动而内轮(60)不动。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从左至右的6个密码轮的外轮(50)转到自己所要的数字,然后将偏心轴(70)旋到其初始位置,此时6个外轮(50)在弹簧(30)和垫环(40)的作用下将向右移到其原位,这时,每个内轮(60)上的销(66)又重新进入外轮(50)右侧所设的某个凹缺口(53)中;
4.拔去插入孔(18)内的附件,锁芯轴(20)在弹簧(80)的作用下又顶向左移,这时,内、外轮(60)、(50)嵌合成一个完整的密码轮并可绕锁芯轴(20)转动了;
5.螺钉(15)重新拧上,活动套(13)在锁体(10)内被重新固定而不会左、右移动,至此,自编密码过程结束。
当锁处在锁闭状态时,他人即便是拧去螺钉(15),由于偏心轴(70)与锁扣件(100)连为一体,因而无法转动偏心轴(70),换句话说,更换设置密码是锁处在开启的情况下进行的。
上述实施例着重于锁住物品,如车、箱而阐述的,稍加变动即可构成门、柜锁,如图8所示,锁扣件(100)按安装在门框上的结构设计即可,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