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6363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7474.3

申请日:

2013.09.05

公开号:

CN104780957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5/145申请日:201309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M5/145; A61M5/40; A61M39/22

主分类号:

A61M5/145

申请人:

瑟吉奎斯特公司

发明人:

多米尼克·马斯特里; 雷蒙德·尤埃-辛·唐; 拉尔夫·斯特恩斯; 肯尼斯·布利耶

地址:

美国康涅狄格州

优先权:

13/606,824 2012.09.07 US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王艳江; 郎志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用于选择性地控制加压流体从流体源至套管针组件的流动的阀构件和方法。阀组件包括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以及至少一个阀构件,第一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主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主套管针组件,第二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副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副套管针组件,第三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加压流体的源以将加压流体从源引导至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至少一个阀构件适于并构造成能够操作于至少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其中,(i)第一操作位置使加压流体从源引导至经联接的主套管针组件的同时防止加压流体从源流动至至少一个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并且(ii)第二操作位置使加压流体从源引导至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以及引导至至少一个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向套管针组件提供加压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 步骤:
(a)提供适于并构造成用于插入患者的腹腔中的主套管针组件;
(b)提供适于并构造成用于插入所述患者的所述腹腔中的至少一 个副套管针组件;
(c)提供构造成并适于与加压流体的源、所述主套管针组件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流体联接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能够在至少 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允许 加压流体从所述源流动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的同时防止加压流体从所 述源流动至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位置 允许加压流体从所述源流动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副套 管针组件两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限定有第一联接 件、第二联接件以及第三联接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所述主套管针组件与所述 阀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件经由第一长形管构件联接的步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所述副套管针组件与所述 阀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件经由第二长形管构件联接的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三联接件联接至加压流体的所述源;以及
通过使所述阀组件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切换来选择性地控制加压流体从所述源至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 的流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三联 接件经由第三长形管构件联接至加压流体的所述源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压流体从所述源至所述副 套管针组件的供给在所述副套管针组件内形成气动密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第二联接件从所述 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回收加压流体的步骤。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腹腔进行充注的步 骤,由此充注气体通过所述阀组件从所述源被引导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 从而足以对所述患者的所述腹腔进行充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能够配置至第 三操作位置,所述第三操作位置防止加压流体流动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 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适于并且构造成用于 插入所述患者的所述腹腔中的第三套管针组件的步骤,由此所述阀组件 适于并构造成联接至所述第三套管针组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一联 接件限定三个通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二联 接件限定两个通路。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三联 接件限定三个通路。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长形管构件限定 了适于并构造成与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联接的三个通路,所 述第二长形管构件限定了适于并构造成与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 构件联接的两个通路,并且所述第三长形管构件限定了适于并构造成与 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三联接构件联接的三个通路。

16.
  一种用于向套管针组件提供加压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将主套管针组件引入患者的腹腔中;
(b)将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引入所述患者的所述腹腔中;
(c)提供阀组件;
(d)将所述阀组件联接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所述副套管针组件 以及加压流体的源;以及
(e)通过使所述阀组件操作于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来选 择性控制加压流体从所述源至所述套管针组件的流动,其中,所述第一 操作位置使来自所述源的加压流体引导成流动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的 同时防止来自所述源的加压流体流动至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并 且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使来自所述源的加压流体引导成既经由第一 联接件流动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又流动至所述至少一个副套管针组件。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 置的所述阀组件对所述患者的所述腹腔进行充注的步骤,其中,充注气 体以充分的压力从所述源被引导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以对所述患者的 所述腹腔进行充注。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具有第一联接 件、第二联接件以及第三联接件。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一联 接件联接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件联接至所 述副套管针组件,并且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三联接件联接至加压流体的 所述源。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一联 接件限定三个通路,并且所述三个通路中的一个通路安置成与所述主套 管针组件流体连通以将充注气体引导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而所述三个 通路中的另外两个通路在对所述腹腔的充注期间与所述主套管针组件 流体隔离。

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 置的所述阀组件向所述主套管针组件提供加压流体以在所述主套管针 组件中产生气动密封的步骤。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 置的所述阀组件向所述副套管针组件提供加压流体以在所述副套管针 组件中产生气动密封的步骤。

23.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二联 接件限定两个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所述两个通路中的至少一个 通路安置成与所述副套管针组件流体连通。

24.
  一种阀组件,所述阀组件构造成并适于选择性地控制加压流体 从源至套管针组件的流动,所述阀组件包括:
(a)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主套管针 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所述主套管针组件;
(b)第二联接件,所述第二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副套管针 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所述副套管针组件;
(c)第三联接件,所述第三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加压流体 的源以将加压流体从所述源引导至所述第一联接件和所述第二联接件; 以及
(c)至少一个阀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适于并构造成能够操 作于至少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其中,(i)所述第一操作位置 使加压流体从所述源引导至经联接的主套管针组件的同时防止加压流 体从所述源流动至至少一个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以及(ii)所述第 二操作位置使加压流体从所述源引导至所述经联接的主套管针组件和 至少一个所述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限定三 个通路。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件限定两 个通路。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联接件限定三 个通路。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阀组件,还包括限定三个通路的第一长 形管,其中,所述第一长形管的所述三个通路构造成将所述主套管针组 件与所述第一联接件的所述三个通路联接。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阀组件,还包括限定两个通路的第二长 形管,其中,所述第二长形管的所述两个通路构造成将所述副套管针组 件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的所述两个通路联接。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阀组件,还包括限定三个通路的第三长 形管,其中,所述第三长形管的所述三个通路中的第一通路构造成将加 压流体的所述源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的所述三个通路中的第一通路联接。

31.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能够 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转动。

32.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包括 能够绕纵向轴线转动的长形轴。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长形轴限定第一孔和 第二孔。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长形轴的所述第一孔 和所述第二孔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与所述第二联接件流体隔离 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流体联接至所述第二联接件。

35.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包括 第一柄构件。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长形轴具有顶端和底 端,并且所述第一柄构件联接至所述长形轴的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中的 一者。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包括 第二柄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柄构件联接至所述长形轴的所述顶端与所述 底端中的另一者。

说明书

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9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3/606,824的 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其整体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外科手术进入的系统和方法,更特别地涉及用于 向外科手术装置供给加压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2.相关技术的描述
腹腔镜术或“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手术的 益处包括减小对患者的创伤、减小感染机率以及减少恢复时间。这种 在腹腔内的手术通常是通过被称为套管针或套管的装置来执行的,该 装置便于将腹腔镜器械引入患者的腹腔中。
另外,这种手术通常涉及用加压流体比如二氧化碳对腹(腹膜) 腔进行填充或“充注”以形成所谓的气腹。充注是可以通过配备成 传送充注流体的套管针或通过单独的充注装置比如充注针来执行 的。为了保持气腹,理想的是在充注气体没有大量损失的情况下将 外科手术器械引入气腹中。
在常规腹腔镜手术期间,外科医生做三个或四个小切口,这些 小切口通常均不大于约12毫米并且通常是通过使用安置于套管针 装置中的单独插入物或填塞物由套管针装置自身来制出的。在插入 之后,插入物被移除,并且套管针允许器械穿过套管针插入腹腔中。 常规套管针通常提供用于对腹腔充注的装置,使得外科医生具有在 其内工作的开放内部空间。
套管针一旦被插入就必须提供保持腔内压力的装置,该装置需 要套管针与所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之间提供密封的同时允许外科手 术器械的至少一些移动自由度。这种器械可以包括例如剪刀、抓持 器械、封堵器械、烧灼单元、摄像机、光源以及其他外科手术器械。 在套管针上通常设置有防止充注气体逸出的密封元件和机构。密封 元件和机构通常包括由相对柔韧的材料制成的鸭嘴式阀并且构造成 围绕外科手术器械的穿过套管针的外表面进行密封。然而,以此方 式执行的密封不能在多个器械之间进行密封并且抑制了外科手术器 械的自由运动和/或通过套管针对组织的移除。这种密封件还容易在 外科手术期间被损坏。可替代地,可以使用挡板阀或弹簧加载活板 门。然而,这些类型的机械阀存在类似的缺点。
包括直接接触外科手术器械的弹性阀构件的大部分阀、特别是 鸭嘴式阀不仅干涉外科手术器械的运动而且降低外科医生准确感知 其正在进行手术的患者的解剖结构的能力。尽管微创外科手术通过 可视化辅助装置比如摄像机来执行,但在手术期间抑制了外科医生 的深度感。此外,当内窥镜穿过机械密封件时,内窥镜的摄像机镜 头可能通常被弄脏而出现污点,这导致进一步的视觉困难。在不存 在这种机械密封件时,可以在没有过多干涉的情况下提取样本。另 外,外科医生通过外科手术器械的运动物理地感知结构和组织的阻 力的能力在外科手术的成功和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与上述机 械阀的接触而施加在外科手术器械上的摩擦力可以使感官信号、即 触觉感知不被察觉,外科医生原本可能利用感官信号来精确地确定 在所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的相反端处正在发生什么。
最近在外科手术期间利用的一种类型的密封件是设置在与加压 流体的源联接的套管针组件中的流体或气动密封。套管针组件被插 入患者的腔(例如腹腔)并且限定了通向腔的管腔。加压流体被引 导至套管针组件的管腔以在管腔内提供气动密封。以此方式,外科 手术器械可以穿过管腔和气动密封并且在体腔内被操控。加压流体 围绕插入穿过的外科手术器械流动,从而保持套管针组件内的气动 密封以及患者的体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力差,同时在外科手术器 械通过套管针组件在手术位置处被操纵时在外科手术器械上产生最 小的摩擦力。
尽管用于密封技术的常规方法和系统对于其预期目的而言已经 基本上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但在本领域中仍存在对下述改进的系 统和方法的需要,该改进的系统和方法易于制造和使用以提供至体 腔的无障碍进入并且当操作外科手术进入装置的同时保持在充注期 间产生的气腹。
发明内容
本主题发明涉及用于向多个套管针组件选择性地提供加压流体 的新的并且有用的阀组件和方法。该阀组件包括第一联接件、第二 联接件、第三联接件和至少一个阀构件,第一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 联接至主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主套管针组件,第二联接 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副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副套管针 组件,第三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加压流体的源以将加压流体 从所述源引导至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适 于并构造成能够操作于至少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优选 实施方式中,阀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使加压流体从所述源引导至经 联接的主套管针组件的同时防止来自所述源的加压流体流动至至少 一个经联接的副套管针组件,并且阀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使加压流 体从所述源引导至经联接的主套管针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经联接的副 套管针组件。
在阀组件的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件限定三个通路,第二 联接件限定两个通路,并且第三联接件限定三个通路。阀组件联接 至第一长形管,第一长形管优选地限定三个通路,所述三个通路构 造成将主套管针组件与第一联接件的三个通路联接。阀组件还联接 至第二长形管和第三长形管,第二长形管优选地限定两个通路,所 述两个通路构造成将副套管针组件与第二联接件的两个通路联接, 第三长形管优选地限定三个通路,所述三个通路中的第一通路构造 成将加压流体的源与第三联接件的三个通路中的第一通路联接。
在特定所述方式中,阀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包括长形轴, 该长形轴能够绕纵向轴线转动以使阀组件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 作位置之间切换。长形轴优选地限定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 二孔构造成在第一操作位置与阀组件的第二联接件流体隔离并且在 第二操作位置流体联接至第二联接件。可替代地,所述至少一个阀 构件可以构造成推拉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阀构件包括第一柄构件, 长形轴具有顶端和底端,并且第一柄构件联接至长形轴的顶端和底 端中的一者。
根据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本主题发明的 系统和方法的这些及其他特征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因此,本主题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如何 在不需要过度实验的情况下实现和使用本主题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以 下将参照特定附图在本文中对本主题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 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出的实施方式构造的阀组件系统的示例 性实施方式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阀组件的主套管针联接器的放大分解图;
图3是图1的阀组件的副套管针联接器的放大分解图;
图4是图1的阀组件的流体源联接器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4的流体源联接器的截面图;
图6是图1的阀组件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 和阀的放大视图;
图7是图6的第三联接件的截面图;
图7a是图6的沿线7a截取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 联接件和阀的第一截面图。
图7b是图6的沿线7b截取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 联接件和阀的第二截面图。
图8是图6的阀的放大分解图;
图9是图6的阀的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阀的剖视图;
图11是气腹针组件的分解图;
图11a是图11的气腹针组件的联接件的截面图。
图12和图13是在外科手术期间使用的本发明的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更全面地描述 本发明。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于说明性实施方式,因为以下描述 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示例,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 解的,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公 开的任何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不解释为是限制性的,而仅解释为 权利要求的基础和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采用本发明 的典型。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措辞并非意在限制而是提供对 本发明的可理解描述。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 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中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 义相同的含义。现在对示例性方法和材料进行描述,但在本发明的 实践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同的任 何方法和材料。本文提及的所有出版物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以公开和 描述与所引用的出版物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必须指出的是如在本 文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包 括复数个所指对象,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说明。
本文中所讨论的出版物仅是为了其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的公 开内容而提供的。此处不应解释为承认本发明由于在先发明而不能 先于这些出版物授权。此外,所提供的出版日期可能与实际出版日 期不同,实际出版日期可能需要独立确认。
从图1开始,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指 示的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局部视图。系统10大致包括与加压流 体的源12联接的阀组件14,阀组件14构造成向如下文讨论的主套 管针组件16和副套管针组件18选择性地提供来自源12的加压流 体。
在以下申请和专利中阐述了包括与适于并构造成刺入腹腔并提 供流体密封的套管针组件相联合使用的加压流体的源的系统和装置 的示例,所有这些申请和专利的内容通过参引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2009年10月9日提交的PCT/US09/005537、2008年10月10日提 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104,448、2007年12月20日提交的美国 专利申请No.11/960,701、2007年12月18日提交的 PCT/U.S.07/88017、2007年4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0/923,917、2007年7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59,826、 2007年4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786,832、2006年12 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875,436、2006年10月6日提 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544,856、2006年9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 利申请No.11/517,929(现为美国专利No.7,854,724)、2004年2月 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776,923(现为美国专利No. 7,338,473)、2003年12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739,872 (现为美国专利No.7,285,112)、2003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 申请No.10/441,149(现为美国专利No.7,182,752)、以及2003年4 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461,149。以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 公开的各种装置、系统和方法可以与系统10一起使用。
本发明的系统1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来使用的,以对患 者的腹腔进行充注,从而通过使用来自流体源12的单个端口的加压 流体而选择性地在主套管针组件16和副套管针组件18内提供流体 气动密封并且使该加压流体通过流体源12的该单个端口从主套管 针组件16和副套管针组件18再循环回去。系统10的这种新的且有 用的阀组件14便于这种操作和功能性并且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 11进行讨论。下文中相对于图12至图13对系统10的根据本发明 的优选方法的操作进行讨论。
现在继续参照图1,阀组件14包括第一联接件20、第二联接件 26、第三联接件32以及阀构件38,其中,第一联接件20构造成联 接至第一长形管22、主套管针联接器24,第二联接件26构造成联 接至第二长形管28、副套管针联接器30,第三联接件32构造成联 接至第三长形管34、流体源联接器36。
阀组件14的第一联接件20、第二联接件26、第三联接件32和 阀构件38一起形成图6至图7b中最佳示出的歧管6。第一联接件 20包括限定三个通路21a、21b、21c的壳体21,第二联接件26包 括限定两个通路27a、27b的壳体27,并且第三联接件32包括限定 三个通路33a、33b、33c的壳体33(图7、图7a、图7b)。第三联 接件32的通路33a与第一联接件20的通路21a和第二联接件26 的通路27a两者流体联接。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b与第一联接件 20的通路21b和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27b两者流体联接。第三联 接件的通路33c与第一联接件20的通路21c流体联接,而不与第二 联接件26的通路27a、27b中的任一者联接。歧管6的壳体21、27、 33优选地彼此一体地形成为单个一体式单元,但可以可替代地经由 螺纹结合、间隙配合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适当方式可拆卸地彼 此联接。
现在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6至图7b,第一长形管22优选地是 限定了三个单独的管22a、22b、22c的三叉管,所述三个单独的管 22a、22b、22c定尺寸和构造成在歧管6内流体联接至第一联接件 20的三个通路21a、21b、21c并且在与歧管6相反的端部23处流 体联接至主套管针联接器24。第二长形管28(图1)优选地是限定 了两个单独的管28a、28b的两叉管,所述两个单独的管28a、28b 定尺寸和构造成在歧管6内与第二联接件26的两个通路27a、27b 流体联接并且在与歧管6相反的端部29处流体联接至副套管针联接 器30。第三长形管34优选地是限定了三个单独的管34a、34b、34c 的三叉管,所述三个单独的管34a、34b、34c定尺寸和构造成在歧 管6内与第三联接件32的三个通路33a、33b、33c流体联接并且在 与歧管6相反的端部37处流体联接至流体源联接器36。主套管针 联接器24、副套管针联接器30以及流体源联接器36分别可拆卸地 联接至主套管针组件16、副套管针组件18以及流体源12。
现在转至图2,主套管针联接器24包括附接本体40、三个筒形 通道42a、42b、42c、附接环44以及接纳轴环46,所述三个筒形通 道42a、42b、42c由延伸穿过附接本体40并且在附接本体40的相 反两侧从附接本体40突出的环形壁43a、43b、43c限定,接纳轴环 46安装至主套管针组件16。接纳轴环46限定三个通路48a、48b、 48c,所述三个通路48a、48b、48c定尺寸和构造成接纳环形壁43a、 43b、43c并且通向主套管针组件16内的相应的室——加压流体在 该室处被供给和回收。附接环44可螺纹接合地将附接本体40联接 至接纳轴环46,使得通道42a、42b、42c与通路48a、48b、48c流 体联接。第一长形管22的管22a、22b、22c在附接本体40的与附 接环44相反的一侧可拆卸地并且流体地联接至通道42a、42b、42c。 此构型将三叉的第一长形管22流体联接至主套管针组件16。
转至图3,副套管针联接器30包括附接本体50、两个筒形通道 52a、52b、附接环54以及接纳轴环56,所述两个筒形通道52a、52b 由延伸穿过附接本体50并且在附接本体50的相反两侧从附接本体 50突出的环形壁53a、53b限定,接纳轴环56安装至副套管针组件 18。接纳轴环56限定两个通路58a、58b,所述两个通路58a、58b 定尺寸和构造成接纳环形壁53a、53b并且通向副套管针组件18内 的相应的室——加压流体在该室处被供给和回收。附接环54可螺纹 接合地将附接本体50联接至接纳轴环56,使得通道52a、52b与通 路58a、58b流体联接。第二长形管28的管28a、28b在附接本体 50的与附接环54相反的一侧可拆卸地并且流体地联接至通道52a、 52b。此构型将两叉的第二长形管22与副套管针组件18流体联接。
转至图4和图5,流体源联接器36包括附接本体60,附接本体 60限定三个管道62a、62b、62c,所述三个管道62a、62b、62c联 接至流体源12并由流体源12接纳并且构造成在其端部37处流体联 接至第三长形管34的第一管34a、第二管34b及第三管34c。此构 型将三叉的第三长形管34与流体源12流体联接。
现在转至图8,阀组件14的阀38包括能够绕纵向轴线66转动 的长形轴64。长形轴64限定有:延伸穿过长形轴64的上孔68和 下孔70,位于长形轴64的相反两侧上的上凹部72、74,位于长形 轴64的相反两侧上的下凹部76、78,以及从凹部72、74、76、78 突出的环形壁71、73、75、77。凹部72、74、76、78构造成接纳 相应的O形环80、82、84、86,O形环80、82、84、86在环形壁 71、73、75、77上压配合至凹部72、74、76、78中。阀38还包括 与长形轴64的上端64a联接的上柄88和与长形轴64的下端64b 联接的下柄90。上端64a和下端64b相对于轴64具有减小的直径 并且可以与轴64一体地形成或可拆卸地联接至轴64。柄88、90至 上端64a和下端64b的联接是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比如螺纹接 合、压配合、粘合剂等来实现的。轴64还设置有三个附加的O形 环81、83、85,所述三个附加的O形环81、83、85围绕轴64的外 表面相对于轴64的纵向轴线66同心地定向。O形环81、83、85 优选地配合至由轴64的外表面限定的周向凹槽中。O形环80、81、 82、83、84、85、86起到提供流体密封以及对轴64提供转动阻力 的作用,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上柄88和下柄90中的任一者是可 以由使用者操纵的,以在图9所示的第一操作位置与图10所示的第 二操作位置之间转动阀38的长形轴64。
转至图9,阀38被示出为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长形管28操作 性地相关联并联接。在第一操作位置,上孔68和下孔70与两叉管 28的两个管28a、28b流体隔离。阀38的O形环80、81、82、83、 84、85、86与管28a、28b的相应边缘接合以通过干涉对阀38的长 形轴64提供转动阻力,这种干涉是可以通过手动操纵柄88、90中 的一个柄来克服的。以此方式,O形环80、81、82、83、84、85、 86有助于将阀38的转动位置保持在图9的第一操作位置。
转至图10,阀38被示出为在第二操作位置与第二长形管28操 作性地相关联并联接。在第二操作位置,上孔68和下孔70与两叉 管28的两个管28a、28b流体联接。阀38的O形环81、83、85和 O形环80、82、84、86(图10中隐藏而不可见)在管28a、28b的 相反两侧与管28a、28b的相应边缘接合以通过干涉将阀38的长形 轴64的转动位置保持在图10的第二操作位置。这种干涉是可以通 过手动操纵柄88、90中的一个柄来克服的。将理解的是,当阀38 被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时,O形环80、82、84、86也在上孔68、 下孔70与管28a、28b之间提供密封。阀38是可以手动地操纵的, 以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阀组件14,如将在下文 中参照图12至图13进一步讨论的。
现在转至图11和图11a,系统10还优选地结合气腹针组件92 使用,气腹针组件92包括连接器本体94、轴环96、联接件97、管 98及针99。连接器本体94包括三个环形壁91a、91b、91c,所述 三个环形壁91a、91b、91c延伸穿过连接器本体94并在连接器本体 94的相反两侧从连接器本体94突出。环形壁91a、91b、91c限定 通道93a、93b、93c,通道93a、93b、93c构造成与三叉的第一管 状构件22的三个管22a、22b、22c流体联接。轴环96可螺纹接合 地将连接器本体94联接至联接件97,联接件97经由管腔95c联接 至管98。从联接件97突出的插塞95a、95b塞入通道93a、93b。 连接器本体94、轴环96和联接件97的接合使通道93c经由管腔95c 与管98联接并且使通道93a、93b经由插塞95a、95b与管98流体 隔离。如以下进一步讨论的,该构型允许充注流体从三叉的第一管 状构件22的通道93c转移至管98和针99的管腔以对腹腔进行充注。 连接器本体94、轴环96和联接件97优选地以预组装的方式提供, 使得外科医生只需将针99连接至管98。
现在将通过以上讨论的本发明的系统10的结构对其操作进行描 述。转至图12,图1的阀组件14最初用于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充注。 首先,气腹针组件92经由连接器本体94和轴环96联接至第一长形 三叉管22的端部23,使得管22c流体联接至管98和针99的管腔 (未示出)并且管22a、22b与管98和针99的管腔流体隔离。第一 长形管22、第二长形管28和第三长形管34联接至阀组件14的第 一联接件20、第二联接件26和第三联接件32,第三长形管34的端 部37联接至流体源12。流体源12优选地包括容纳有加压流体(例 如,二氧化碳气体)的罐并且优选地安装在控制单元13和压力调节 器内并且可操作地联接至控制单元13和压力调节器以用于受控地 操作流体源12从而通过单个端口15以可控制的方式提供加压流体。
在没有加压流体流过端口15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气腹针组件92 的针99来刺穿患者的腹壁102,其中,将管92安置成与针99的管 腔流体连通。控制单元13随后被操作成通过管34c(充注管线)经 由端口15从流体源12供给充注气体(例如,CO2)。充注气体流过 管34c、阀组件14的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c、阀组件14的第一 联接件20的通路21c,第一长形三叉管22的管22c、连接器本体 94的通路93c(图11)、管98、并且最终通过针99的管腔流入患者 的腹腔以对其进行充注。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c流体联接至第一 联接件20的通路21c而不流体联接至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中的任 何通路。阀38保持在图9的第一操作位置。
控制器13优选地包括对至少所述管34c中的压力进行监测的压 力传感器,并且当达到预定压力阈值时自动地关闭或减小充注气体 的供给。控制器13也可以手动地操作为在充注期间或充注之后开 启、关闭或减小充注气体至腹腔的供给,但建议的是一旦达到预定 最大压力时,控制器13就不能操作为供给充注流体。
一旦达到腹腔内的预定压力阈值,就将联接器本体94、轴环96、 联接件97和管98从针99和第一长形三叉管22拆卸。针99从患者 移除并且由针留下的小切口被密封以防止通过腹壁102的泄放。可 替代地,如果针设置有阀,则针可以在阀处于“关断”位置的情况 下留在腹壁12中以防止腹腔的泄放。
转至图13,之后通过使用主套管针组件16在第一位置103处刺 穿腹壁102,主套管针组件16优选地包括套管和填塞器。填塞器可 滑动地插入穿过主套管针组件的近端16a处的开口19并穿过开口 19平移,并且在第一位置103处插入腹壁12中并穿过腹壁12平移。 主套管针组件的16的远端16b则插入穿过腹壁102中的由填塞器形 成的切口。填塞器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之间的摩擦配合/密封防止了 通过主套管针组件16的泄放。
之后通过使用主套管针联接器24将第一长形管22的端部23附 接至主套管针组件16,从而将第一长形管22的管22a、22b、22c 与主套管针组件16的套管的各个室流体联接。例如,与压力/进给 管线和真空/回流管线对应的管22a、22b安置成与套管的上述室流 体连通,以用于分别地在上述室内产生流体/气动密封以及产生气体 ——该气体原本将通过主套管针组件16的开口19离开——的回流/ 循环,并且感测/充注管线22c安置成与由套管限定的通向患者的腹 腔的单独室流体连通以感测腹腔内的腹压。阀构件38最初保持在图 9的第一操作位置,该第一操作位置在图13中由顶部柄88的虚线 位置39示出。
控制单元13操作成通过三叉管34的管34a(压力管线)经由端 口15从流体源12供给加压流体。主套管针组件16的填塞器之后被 移除,并且加压流体(例如CO2气体)流过管34a、通过阀组件14 的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a、阀组件14的第一联接件20的通路21a、 第一长形三叉管22的管22a、主套管针联接器24的附接本体40的 通路42a(图2)和接纳轴环46的通路48a而流入主套管针组件16 的近端室。当加压流体被供给至主套管针组件16的上述室时,气体 同时经由管22b从其回收。特别地,回收气体从主套管针组件16 的上述室流过主套管针联接器24的接纳轴环46的通路48b和附接 本体40的通路42b、管22b、阀组件14的第一联接件20的通路21b、 第三联接件21的通路33b、第三长形三叉管34的管34b、并且通 过端口15流回至流体源12。加压气体至主套管针组件16的供给流 过优选地形成在主套管针组件16的上述室的近端处并与该室流体 连通的一个或更多个喷嘴,并且被向下引导以在其中形成流体/气动 密封和对气体从患者的腹腔的近端泄出的有效屏障并且保持形成在 其中的气腹,如在以上引用并通过参引并入本文的申请和专利中描 述的。从主套管针组件16回收的气体使气体——这些气体原本将通 过主套管针组件16的开口19离开——再循环。
重要的是,当加压流体从阀组件14的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a 流动至第一联接件20的通路21a和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27a两者 时,阀38被保持在第一操作位置39,从而保持第二联接件26的通 路27a与管28a流体隔离。由此,在阀38被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的 情况下,没有加压流体流动至第二长形两叉管28。
根据需要,外科手术器械和/或记录装置比如摄像机经由开口19 穿过主套管针组件16的套管可选地平移至患者的腹部中。加压流体 经由以上描述的流体路径大量地并且以由控制器13指定的压力持 续流过压力/进给管线22a和真空回流管线22b,以保持主套管针组 件16中的流体密封和腹腔中的腹压。控制器13连续地监测并且在 必要的情况下经由感测/充注管34c(感测/充注管34c如在上文中讨 论的流体联接至管23c)调节腹腔中的压力以及流体联接至管22a 的压力管线34a中的压力以保持流体/气动密封。
之后通过使用副套管针组件18在第二位置105处刺穿腹壁102, 副套管针组件18优选地也包括套管和填塞器。填塞器可滑动地插入 穿过位于副套管针组件18的近端18a中的开口25并穿过开口25 平移,并且在第二位置105处插入腹壁12中并穿过腹壁12平移。 副套管针组件的18的远端18b则插入穿过腹壁102中的由填塞器形 成的切口。填塞器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之间的摩擦配合/密封防止了 通过副套管针组件18的泄放。
之后通过使用副套管针联接器30将第二长形管28的端部29附 接至副套管针组件18,从而将第二长形管28的管28a、28b中的每 个管与副套管针组件18的套管的室流体联接,例如,与压力/进给 管线和真空/回流线对应的管28a、28b被安置成与副套管针组件18 的套管的上述室流体连通,以用于分别地在上述室内产生流体/气动 密封以及产生气体——该气体原本将通过副套管针组件18的开口 19离开——的回流/循环。
随后通过转动顶部柄88和底部柄90中的一者将阀38操纵至图 10的第二操作位置,由此将管28a、28b与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27a、 27b流体联接,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27a、27b流体联接至第三联 接件32的通路33a、33b,因而来自流体源12的加压流体经由管34a 的路径被朝向主套管针组件16和副套管针组件18引导。特别地, 加压流体(例如,CO2气体)通过以上描述的同一流体路径持续流 动至主套管针组件16,但由于加压流体不再由阀38阻挡在第二联 接件26处,因此加压流体还流过通路27a、管28a、副套管针组件 30的附接本体50的通路52a、接纳轴环56的通路58a,并且一旦 副套管针组件18的填塞器被移除,则加压流体流入副套管针组件 18的上述室中。
同时地,加压流体经由管28从副套管针组件18的上述室回收。 特别地,回收的加压流体从副套管针组件18的上述室通过副套管针 联接器30的接纳轴环56的通路58b和附接本体50的通路52b、管 28b、第二联接件26的通路27b、第三联接件32的通路33b以及第 三长形三叉管34的管34b而流动至流体源12。加压气体的供给流 过优选地形成在副套管针组件18的上述室的近端处并与该室流体 连通的一个或更多个喷嘴、并且被向下引导,以在其中形成流体/ 气动密封和对气体从患者的腹腔近端泄出的有效屏障并且保持形成 在其中的气腹。根据需要,外科手术器械和/或记录装置比如摄像机 之后经由开口25穿过副套管针组件18的套管可选地平移至患者的 腹部中。加压流体持续流过压力/进给管线28a和真空回流管线28b 以保持其中的流体密封。控制器13连续地监测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 经由感测/充注管34c(感测/充注管34c如在上文中讨论的流体联接 至管23c)调节腹腔中的压力以及流体联接至管22a、22b的压力管 线34a和真空管线34b中的压力以保持流体气动密封。
重要的是,通过将阀38设置在图10的第二操作位置(由图13 的柄位置41指示的),通过端口15从流体源12供给的加压流体在 歧管6内分散至第一套管针组件16和第二套管针组件18,并且从 第一套管针组件16和第二套管针组件18回收的加压流体在歧管6 内汇聚并且通过端口15按路径返回。以此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根 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单个端口15选择性地将 加压流体按路径送至多个套管针组件以及从所述多个套管针组件回 收加压流体,而不需要通过多于一个套管针组件的连续流。另外, 多个套管针组件与本发明的阀组件相结合使用允许更好的密封、就 可以同时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的数量而言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就准 备时间和操作而言更高的效率。
将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利用附加的阀以及进一步拆分阀组件14 的压力/供给管线和真空/回流管线而将附加的(例如,第三、第四、 第五等)套管针组件添加至系统10。然而,优选地,对腹腔的感测 通过单个套管针组件(例如,主套管针组件16)来完成。
还将理解的是,三叉管28的压力管线28a和回流管线28b可以 构造成经由鲁尔锁定组件(leur lock assembly)机械地并流体地联 接至本领域已知的标准套管针组件。以此方式,标准套管针可以与 本系统10结合使用。
还将理解的是,阀组件可以配置至第三操作位置,第三操作位置 防止加压流体流动至主套管针组件和副套管针组件以及联接至阀组件 14的任意附加套管针组件。例如,期望副阀——该副阀与阀38相似 或不同——可以联接至第三联接件32并且可构造成阻挡流过管34c的 加压流体到达第一长形管20和第二长形管28中的任一者。
上文中以使得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这些 装置和方法的全面、清楚、简明并且准确的术语呈现了预期用于实 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以及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过程的描述。 然而,本发明容许来自以上讨论的方法步骤的完全等同的修改和替 代方法步骤。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 本发明涵盖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可替代的结构 和方法。
以上描述以及附图应当以示例性的意义而非限制性的意义进行 解释。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 但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存在有落入本发明的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的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如果权利要求在存在的情形下被表述为 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装置或步骤,则该权利要求意在构造成覆盖说 明书中描述的对应的结构、材料或作用及其等同物,这些等同物包 括结构等同物和等同结构、基于材料等同物和等同材料、以及基于 作用的等同物和等同作用。

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多个气动密封套管针的系统.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了用于选择性地控制加压流体从流体源至套管针组件的流动的阀构件和方法。阀组件包括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以及至少一个阀构件,第一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主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主套管针组件,第二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副套管针组件以将加压流体引导至副套管针组件,第三联接件构造成并适于联接至加压流体的源以将加压流体从源引导至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至少一个阀构件适于并构造成能够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