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695572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1.05CN201695572U*CN201695572U*(21)申请号 201020232784.8(22)申请日 2010.06.22E04C 3/20(2006.01)E04C 3/34(2006.01)E04B 1/58(2006.01)E04B 2/64(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100054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42号中建二局大厦科技部(72)发明人刘治国 翟雷 张桂敏 安凤杰杨凯明 张辉 张静涛 刘自松华杏娟(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2、11004代理人朱丽岩 唐晓丽(54) 实用新型名称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框架柱由芯柱钢骨和外围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芯柱钢骨内浇注有混凝土,芯柱钢骨的外围布有垂直于钢骨面的栓钉,并通过栓钉嵌固于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包括立筋、柱箍筋和拉钩,梁柱节点处上部的梁主筋分为贯穿梁主筋和绕柱梁主筋,上部的绕柱梁主筋绕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时,绕柱梁主筋按16的坡度向外弯折;上部的贯穿梁主筋穿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上的预留孔,下部的梁主筋的端部锚入柱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或向上弯折。本实用新型。
3、解决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区的钢筋穿过芯柱钢骨困难,混凝土浇筑振捣不方便,浇筑效果差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多高层框架结构。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CN 201695572 U 1/1页21.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由框架柱和框架梁(9)组成,框架梁(9)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包括梁主筋(7)和梁箍筋,梁主筋(7)包括通长筋和非通长筋,框架梁(9)连接在框架柱的侧面或顶端,框架梁(9)上搭设有楼板,楼板和框架梁(9)现浇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由芯柱钢骨和外。
4、围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芯柱钢骨(1)内浇注有混凝土,芯柱钢骨(1)的外围布有垂直于钢骨面的栓钉(2),并通过栓钉(2)嵌固于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中;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钢筋包括立筋(4)、柱箍筋(5)和拉钩(6),梁柱节点处上部的梁主筋(7)分为贯穿梁主筋(7.1)和绕柱梁主筋(7.2),上部的绕柱梁主筋(7.2)绕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1)时,绕柱梁主筋(7.2)按16的坡度向外弯折;上部的贯穿梁主筋(7.1)穿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1)上的预留孔,下部的梁主筋(7)的端部锚入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内或向上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
5、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为独立柱(11)或附墙柱(12),所述芯柱钢骨(1)为方钢管或圆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混凝土为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钢骨混凝土保护层的1/3,且不大于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箍筋(5)沿框架柱全高加密,所述拉钩(6)绕芯柱钢骨(1)周边分布,拉结在立筋(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柱(12)的墙体水平钢筋(13)绕至附墙柱(12)。
6、的侧面断开,并与附墙柱内的钢骨(1)双面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9)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7)为一排、两排或三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9)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7)或下部的梁主筋(7)为两排时,靠近梁中心线的非通长筋在梁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侧面连有补强板(10),其宽度大于框架梁(9)的截面宽度时,框架梁(9)的端部加腋为加腋梁(8),加腋梁(8)外侧的梁主筋(7)绕过立筋。
7、(4)。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695572 U 1/3页3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存在用钢量大,防火性差,维修成本高等缺点,对于多高层大跨度建筑,由于钢结构构件截面相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偏小,结构整体稳定问题突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量大,尤其对多高层结构,结构构件截面偏大,导致结构自重大,对地基要求较高,钢-混凝土结构除了有钢结构的优点外,还具备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同时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是多高层大跨度建筑较好的。
8、结构形式选择,但是,由于钢骨的存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的穿筋问题和钢筋混凝土区混凝土下料和振捣成为大范围应用钢-混凝土结构的障碍,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解决梁柱节点区钢筋穿过钢骨,以及外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内 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要解决钢-混凝土结构节点区穿过芯柱钢骨的技术问题;并解决钢混凝土结构外围混凝土浇筑的技术问题。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由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框架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包括梁主筋和梁箍筋,梁主筋包括通长筋和非通长筋,框。
9、架梁连接在框架柱的侧面或顶端,框架梁上搭设有楼板,楼板和框架梁现浇为一体,所述框架柱由芯柱钢骨和外围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芯柱钢骨内浇注有混凝土,芯柱钢骨的外围布有垂直于钢骨面的栓钉,并通过栓钉嵌固于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包括立筋、柱箍筋和拉钩,梁柱节点处上部的梁主筋分为贯穿梁主筋和绕柱梁主筋,上部的绕柱梁主筋绕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时,绕柱梁主筋按16的坡度向外弯折;上部的贯穿梁主筋穿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上的预留孔,下部的梁主筋的端部锚入柱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或向上弯折。0006 所述框架柱为独立柱或附墙柱,所述芯柱钢骨为方钢管或圆钢管。0007 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
10、构的混凝土为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钢骨混凝土保护层的1/3,且不大于25mm。0008 所述柱箍筋沿框架柱全高加密,所述拉钩绕芯柱钢骨周边分布,拉结在立筋上。0009 所述附墙柱的墙体水平钢筋绕至附墙柱的侧面断开,并与附墙柱内的钢骨双面焊接。0010 所述框架梁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为一排、两排或三排。0011 所述框架梁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或下部的梁主筋为两排时,靠近梁中心线的非通长筋在梁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说 明 书CN 201695572 U 2/3页40012 所述框架柱侧面连有补强板,其宽度大于框架梁的截面宽度时,框架梁的端部加腋为加腋梁,加腋梁外侧的梁主筋绕过立。
11、筋。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0014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柱采用劲性混凝土结构除了有钢结构的优点外,还具备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同时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0015 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梁柱节点处上部的梁主筋分为贯穿梁主筋和绕柱梁主筋,上部的绕柱梁主筋绕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时,绕柱梁主筋按16的坡度向外弯折;上部的贯穿梁主筋穿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上的预留孔,下部的梁主筋的端部锚入柱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或向上弯折等措施解决了如何合理穿梁柱节点区钢筋的穿筋问题,以确保节点良好的受力性能与加快施工速度。有效地解决了劲性柱梁柱节点钢筋绑扎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又减少了钢筋的。
12、浪费。0016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柱的混凝土采用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既解决了混凝土下料难的问题,又提高了施工进度,同时免振捣工艺又确保了钢柱不因外力碰触而发生偏移,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效果。0017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结构形式防火性能差的缺点,解决了钢-混凝土结构节点区穿过钢骨的技术问题;并解决钢混凝土结构外围混凝土浇筑的技术问题。0018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多高层建筑结构。附图说明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骨为箱型的独立柱结构示意图。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骨为环形的独立柱结构示意图。0022 图3是本实。
13、用新型钢骨为环形的独立柱与框架梁节点区示意图。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骨为箱型的独立柱与框架梁节点区示意图。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附墙柱结构示意图。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有补强板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区示意图。0026 附图标记:1芯柱钢骨、2栓钉、3柱钢筋混凝土结构、4立筋、5柱箍筋、6拉钩、7梁主筋、7.1贯穿梁主筋、7.2绕柱梁主筋、8加肋梁、9框架梁、10补强板、11独立柱、12附墙柱、13-墙体水平筋。具体实施方式0027 实施例参见图1图6所示,某工程B1层为结构转换层,采用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合结构,由框架柱和框架梁9组成,框架梁9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包括。
14、梁主筋7和梁箍筋,梁主筋7包括通长筋和非通长筋,框架梁9连接在框架柱的侧面或顶端,框架梁9上搭设有楼板,楼板和框架梁9现浇为一体,所述框架柱由芯柱钢骨和外围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芯柱钢骨1内浇注有混凝土,芯柱钢骨1的外围布有垂直于钢骨面的栓钉2,并通过栓钉2嵌固于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中;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钢筋包括立筋4、柱箍筋5和拉钩6,梁柱节点处上部的梁主筋7分为贯穿梁主筋7.1和绕柱梁主筋7.2,上部的绕柱梁主筋7.2绕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1时,绕柱梁主筋7.2按说 明 书CN 201695572 U 3/3页516的坡度向外弯折;上部的贯穿梁主筋7.1穿过框架柱中的芯柱钢骨1。
15、上的预留孔,下部的梁主筋7的端部锚入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内或向上弯折。所述框架柱为独立柱11或附墙柱12,所述芯柱钢骨1为方钢管或圆钢管。所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3的混凝土为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钢骨混凝土保护层的1/3,且不大于25mm。所述柱箍筋5沿框架柱全高加密,所述拉钩6绕芯柱钢骨1周边分布,拉结在立筋4上。所述附墙柱12的墙体水平钢筋13绕至附墙柱12的侧面断开,并与附墙柱内的钢骨1双面焊接。所述框架梁9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7为一排、两排或三排。所述上部的梁主筋7为一排时,非通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4;上部的梁主筋7为两排时,最上一排非通。
16、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3与Ln/4+La中的较大值,第二排非通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4;上部的梁主筋7为三排时,第三排非通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4,第二排非通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3与Ln/4+La中较大值,最上一排非通长筋自框架柱、框架梁9或墙体外边缘的延伸长度为Ln/3+La与Ln/4+2La中较大值,Ln和La的具体取法按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取。所述框架梁9的支座处上部的梁主筋7或下部的梁主筋7为两排时,靠近梁中心线的非通长筋在梁中心线两侧对称分布。所述框架柱侧面连有补强板10,其宽度大于框架梁9的截面宽度时,框架梁9的端部加腋为加腋梁8,加腋梁8外侧的梁主筋7绕过立筋4。说 明 书CN 201695572 U 1/6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572 U 2/6页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572 U 3/6页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572 U 4/6页9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695572 U 5/6页10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