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62466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9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1946.8

申请日:

2011.09.28

公开号:

CN103030566A

公开日:

2013.04.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7C 211/54申请公布日:201304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11/54申请日:20110928|||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11/54; C07C217/80; C07D333/20; C07D345/00; C07C209/68; C07C213/08; C09K11/06

主分类号:

C07C211/54

申请人: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明杰; 王平

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A座2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何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步骤二、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其中,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步骤三、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B和化合物C按摩尔比1∶0.7~1∶1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160℃~170℃下反应后提纯得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I: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之后干燥,除去溶剂后得到所述化合物C。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邻二甲苯。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所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并使用乙醇洗涤沉淀,干燥后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回流反应后提纯得到所述化合物A,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钯和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所述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所述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或者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三乙胺。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步骤如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所述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化合物A。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材质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说明书

说明书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三基色中,红光和绿光二极管都已经接近实际应用的要求,但蓝光材料的带隙较宽,较低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因此存在较大的载流子注入能垒;同时,蓝光材料的发射能量高、不稳定、易发生能量转移而引起发射色不纯,因此发展相对缓慢。然而,现有的蓝色发光材料热稳定性不高,从而限制了蓝色发光材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稳定性较高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使用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步骤二、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其中,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步骤三、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B和化合物C按摩尔比1∶0.7~1∶1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160℃~170℃下反应后提纯得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I: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之后干燥,除去溶剂后得到所述化合物C。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邻二甲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所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并使用乙醇洗涤沉淀,干燥后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回流反应后提纯得到所述化合物A,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钯和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所述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所述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或者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三乙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所述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化合物A。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发光层的材质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材料易溶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热失重曲线;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五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
图5为实施例九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一步阐明。
一实施方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D为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上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材料易溶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热分析扫描对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大于XX℃;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
一实施方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中,R优选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中,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后,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A,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
本实施方式中,有机钯和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优选为0.06∶1。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Pd(PPh3)2Cl2)、[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Pd(dppf)Cl2)或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PdCl2(PCy3)2)。
优选的,溶剂为三乙胺。
本实施方式中,提纯时,将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48小时后得到的混合物用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A。
步骤S2、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应混合液,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实施方式中,四氢呋喃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4∶1。向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反应混合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提纯时,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后得到化合物C。
步骤S3、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化合物B和化合物C按摩尔比1∶0.7~1∶1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反应液,在160~170℃下反应24小时后提纯得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I: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实施方式中,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邻二甲苯。提纯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过滤沉淀,并使用乙醇洗涤沉淀,干燥后柱色谱分离。
可以理解,上述各步骤中反应时间均不限于各步骤中指出的时间,只要使得各步骤中反应完全即可。
上述方法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色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材料易溶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
下面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苯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甲基苯基三苯胺(7.55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反应液用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6.1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苯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2.12(s,6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苯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521。
步骤S12、制备4‑乙炔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1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
向步骤S12制备的4‑乙炔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9.79g,产率84%)。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9H),2.12(s,6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MS:m/z 777。
请参阅图1,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的荧光发光光谱图,发射光谱最大发光峰在475nm,光谱较窄,可见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可作为蓝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领域。
请参阅图2,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的热失重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的5%的热失重温度为52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的制备(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氩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8.82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7.17g,产率79%)。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1.22(s,18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605。
步骤S22、制备4‑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9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2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
向步骤S22制备的4‑乙炔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11.9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对二甲苯100mL,16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10.98g,产率85%)。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7.65(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9H),6.72(d,1H),6.74‑6.56(m,9H),1.21(s,18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MS:m/z 861。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苯基三苯胺(DPFBP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2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4(1038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10.14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8.11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4.02(t,4H),1.25‑1.78(m,22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693。
步骤S32、制备4‑乙炔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3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
向步骤S32制备的4‑乙炔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12.11g,产率85%)。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7‑7.65(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9H),6.72(d,1H),6.74‑6.56(m,9H),4.05(t,4H),1.24‑1.76(m,22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950。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DPFHOP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27℃。
实施例4
请参阅图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20、空穴传输层30、发光层40、空穴阻挡层50、电子传输层60、阴极70及保护层80。其中,发光层40的材料为实施例1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厚度为40nm。
阳极20包括衬底21及形成于所述衬底21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层30一侧的氧化铟锡(ITO)24。
制备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将ITO玻璃旋涂光刻胶、曝光、显影、王水刻蚀,刻蚀成所需要的图案和大小制成阳极20;然后清洗阳极20,依次用纯净水、丙酮、乙醇等各超声清洗10~15min;清洗干净后对其进行氧等离子处理,氧等离子处理时间为5~15min,功率为10~50W,以此提高阳极20的表面功函。然后将阳极20放入有机真空腔体中,依次蒸镀空穴传输层30、发光层40、空穴阻挡层50、电子传输层60,然后移入金属腔体,继续蒸镀阴极70及Ag层80,最后得到所需要的高效蓝光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启动电压为4.9V,最大发光效率为14.1lm/W,最大发光亮度为36700cd/m2。
其中,空穴传输层30为p‑掺杂空穴传输层,材料为4,4′,4″‑三(3‑甲基苯基苯胺)三苯胺(m‑MTDATA):四氟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F4‑TCNQ),厚度为40nm。发光层40的材料为实施例1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苯基三苯胺(DPFMPhTPA)),厚度为40nm。空穴阻挡层50的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厚度为10nm。电子传输层60为n‑掺杂电子传输层,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铯(Cs),厚度为40nm。阴极70的材料为镁银合金,其中镁(Mg)及银(Ag)的质量比为10∶1,阴极70的厚度150nm。保护层80的材料为Ag,厚度为10n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7.74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6.24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2.52(s,6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533。
步骤S52、制备4‑乙炔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5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
向步骤S32制备的4‑乙炔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9.94g,产率84%)。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2.51(s,6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789。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07℃。
请参阅图4,图4为实施例5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的荧光发光光谱图,发射光谱最大发光峰在475nm,光谱较窄,可见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可作为蓝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领域。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9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7.22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1.61(s,18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617。
步骤S62、制备4‑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6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
向步骤S62制备的4‑乙炔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对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11.14g,产率85%)。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1.64(s,18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873。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噻吩基三苯胺(DPFBT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0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4(1038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9.84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7.89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2.52(t,4H),1.24‑1.65(m,22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673。
步骤S72、制备4‑乙炔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7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
向步骤S72制备的4‑乙炔基‑4′,4″‑己氧基苯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6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11.86g,产率85%)。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2.51(m,4H),1.24‑1.65(m,22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929。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噻吩基三苯胺(DPFHT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08℃。
实施例8
实施例8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施例8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实施例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及保护层,其不同在于,实施例8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材料为实施例5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噻吩基三苯胺(DPFMThTPA),厚度为40nm。
请补充器件的测试数据。器件启动电压为4.7V,最大流明效率为12.1lm/W,最大发光亮度为35400cd/m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9.15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7.36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2.24(s,6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629。
步骤S92、制备4‑乙炔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7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9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
向步骤S92制备的4‑乙炔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11.7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10.75g,产率81%)。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2.25(s,6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885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12℃。
请参阅图5,图5为实施例9制备的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的荧光发光光谱图,发射光谱最大发光峰在480nm,光谱较窄,可见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可作为蓝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领域。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2Cl2(630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10.41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8.12g,产率76%)。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1.38(s,18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713。
步骤S102、制备4‑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4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10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
向步骤S102制备的4‑乙炔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11.4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对二甲苯100mL,17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11.92g,产率82%)。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1.62(s,18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969。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叔丁基硒吩基三苯胺(DPFBS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13℃。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制备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化合物A)。
向一通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Pd(PPh3)4(1038mg,0.9mmol),,CuI(45mg,0.45mmol),4‑溴‑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11.26g,15mmol),三甲基硅乙炔(2.21g,22.5mmol),以60mL三乙胺作为溶剂,抽真空通氮气三次,油浴加热回流48h,乙醚洗涤并过滤,旋除溶剂,以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浅黄色固体(8.65g,产率75%)。
反应式如下: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CD2Cl2)δ(ppm):7.34(d,6H),6.98(d,6H),6.78(d,4H),6.56(d,4H),2.42(t,4H),1.21‑1.62(m,22H),0.19(s,9H)。
4‑三甲基硅乙炔‑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769。
步骤S112、制备4‑乙炔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
在化合物A(11.3mmol)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15mL甲醇混合溶剂中,滴加5mL浓度为5M的NaOH水溶液,反应混合液在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以除去NaOH,之后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4‑乙炔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
反应式如下:

步骤S113、制备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
向步骤S112制备的4‑乙炔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11.3mmol)中加入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5.34g,15mmol),通氩气,加入有机溶剂邻二甲苯100mL,160℃(油浴)加热24h,待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乙醇洗涤,真空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11.97g,产率78%)。
反应式如下: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下:
1H NMR(CD2Cl2,400MHz):7.78‑7.68(m,4H),7.61‑7.52(m,3H),7.48‑7.18(m,12H),7.12‑6.95(m,7H),7.14(d,2H),6.74‑6.56(m,5H),2.26(m,4H),1.21‑1.64(m,22H)。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的质谱测试结果如下:
MS:m/z 1023。
4‑(7,10‑二苯基荧蒽基)‑4′,4″‑己基硒吩基三苯胺(DPFHShTPA)5%的热失重温度Td为516℃。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施例12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实施例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及保护层,其不同在于,实施例12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材料为实施例9制备的硒吩4‑(7,10‑二苯基荧蒽基)‑4′,4″‑甲基硒吩基三苯胺(DPFMShTPA),厚度为40nm。
请补充器件的测试数据。器件启动电压为4.7V,最大流明效率为12.9lm/W,最大发光亮度为37900cd/m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0566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CN103030566A*CN103030566A*(21)申请号 201110301946.8(22)申请日 2011.09.28C07C 211/54(2006.01)C07C 217/80(2006.01)C07D 333/20(2006.01)C07D 345/00(2006.01)C07C 209/68(2006.01)C07C 213/08(2006.01)C09K 11/06(2006.01)(71)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A座22。

2、层申请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72)发明人周明杰 王平(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代理人何平(54) 发明名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 摘要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

3、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6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6 页 附图 3 页1/3页21.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D为-Sh、-Sh-R、-Th、-Th-R、-Ph、-。

4、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2.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步骤二、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其中,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30566 A2/3页3其中,-D为-Sh、-Sh-R、-Th、-Th-R、-P。

5、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步骤三、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B和化合物C按摩尔比10.711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160170下反应后提纯得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I: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之后干燥,除去溶剂后得到所述化合物C。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

6、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邻二甲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所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并使用乙醇洗涤沉淀,干燥后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30566 A3/3页4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7、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回流反应后提纯得到所述化合物A,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钯和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所述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所述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或者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三乙胺。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8、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步骤如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所述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化合物A。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材质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30566 A1/26页5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9、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三基色中,红光和绿光二极管都已经接近实际应用的要求,但蓝光材料的带隙较宽,较低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因此存在较大的载流子注入能垒;同时,蓝光材料的发射能量高、不稳定、易发生能量转移而引起发射色不纯,因此发展相对缓慢。然而,现有的蓝色发光材料热稳定性不高,从而限制了蓝色发光材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稳定性较高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0004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0005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使用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006。

10、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0007 0008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09 一种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0 步骤一、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0011 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2/26页60012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13 0014 步骤二、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

11、应混合液,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其中,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0015 0016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17 步骤三、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B和化合物C按摩尔比10.711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160170下反应后提纯得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I:0018 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3/26页70019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

12、链烷基。002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所述反应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依次用水、液溴萃取并保留有机相,之后干燥,除去溶剂后得到所述化合物C。002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邻二甲苯。002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所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过滤沉淀,并使用乙醇洗涤沉淀,干燥后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002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0024 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0025 0026 其中,-D为-Sh、-Sh-R、-T。

13、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27 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回流反应后提纯得到所述化合物A,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0028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钯和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所述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所述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或者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4/26页80029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

14、溶剂为三乙胺。003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纯步骤如下:将所述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所述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化合物A。003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发光层的材质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0032 0033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34 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

15、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材料易溶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0036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热失重曲线;0037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0038 图4为实施例五制。

16、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0039 图5为实施例九制备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一步阐明。0041 一实施方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0042 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5/26页90043 其中,-D为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44 上述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射纯蓝光,。

17、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硒吩基(-Sh)、烷基硒吩基(-Sh-R)、噻吩基(-Th)、烷基噻吩基(-Th-R)、苯基(-Ph)、烷基苯基(-Ph-R)或烷氧基苯基,烷基链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材料易溶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提高了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同时荧蒽基团为刚性取代基,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热分析扫描对该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大于XX;荧蒽基团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苯基取代基团、噻吩基团、硒吩基团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

18、。0045 一实施方式的荧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46 步骤S1、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7,9-二苯基-环戊烯萘-8-酮):0047 0048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49 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6/26页100050 其中,R优选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51 其中,化合物A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0052 首先,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D,0053 0054 其中,-D为-Sh、-Sh-R、-Th、-Th-R、-Ph、-Ph-。

19、R或-Ph-OR,R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0055 其次,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按摩尔比11.512加入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后,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A,催化剂为有机钯与碘化亚铜共催化剂。0056 本实施方式中,有机钯和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2.21。有机钯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0.050.11,优选为0.061。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Pd(PPh3)2Cl2)、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Pd(dppf)Cl2)或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PdCl2(PCy3)2)。0057 优选的,溶剂为三乙胺。0058 本实施方式中,提纯时,将化合物D和三甲基硅乙炔回流反应48小时后得到的混合物用加入乙醚并过滤去除沉淀保留液体,除去液体中的溶剂,再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的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A。0059 步骤S2、将化合物A加入四氢呋喃和甲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反应混合液,氢氧化钠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1.51,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后提纯得到化合物C:0060 说 明 书CN 103030566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