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6199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1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3538.X

申请日:

2004.10.09

公开号:

CN1605557A

公开日:

2005.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9/00; B66B1/00

主分类号:

B66B9/00; B66B1/00

申请人: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发明人:

欧根·黑吉; 米罗斯拉夫·科斯卡

地址:

瑞士赫尔基斯威尔

优先权:

2003.10.09 EP 03405726.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仲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大楼(30)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这种电梯设备分区运行的方法和对已有的电梯设备技术更新的方法。大楼被分成多个区(31、32)。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1、2、2’、3、4、4’)的人员/物品的电梯。每部电梯被分配给一个区。在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33),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的区的轿厢之间的轿厢/物品进行换乘。至少一部电梯(12、14)具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轿厢(2、2’、4、4’),所述轿厢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不受影响地运行。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大楼(30)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10),所述大楼(30)被分成多个区(31、32),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1、2、2’、3、4、4’)的人员/物品的电梯(11、12、13、14),每部电梯(11、12、13、14)被分配给一个区(31、32),和在区(31、3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33),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区(31、32)的轿厢(1、2、2’、3、4、4’)之间的人员/物品进行换乘,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电梯(12、14)具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轿厢(2、2’、4、4’),所述轿厢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不受影响地运行。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第一区(31)的电梯(11、12)分别用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1、2)将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用第二区(32)的电梯(14)的两个相互不受影响的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4、4’)将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一个在导轨对(5、5’)上运行的下面的轿厢(4)用于在一个区(32)的下面的范围内对人员/物品进行输送和一个不受下面的轿厢(4)影响的在相同的导轨对(5、5’)上运行的上面的轿厢(4’)用于在区(32)的上面的范围内对人员/物品进行输送。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电梯(12)用一个在导轨对(5、5’)上运行的下面的轿厢(2)对人员/物品在第一区(31)内进行输送和电梯(12)用一个不受下面的轿厢(2)影响的在相同的导轨对(5、5’)上运行的上面的轿厢(2’)在第二区(32)内对人员/物品进行输送。

5.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第一区(31)的至少一个具有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多层轿厢(2)的电梯(12)将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

6.
  一种用于大楼(30)内电梯设备(10)分区运行的方法,所述大楼(30)被分成多个区(31、32),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1、2、2’、3、4、4’)的人员/物品的电梯(11、12、13、14),每部电梯(11、12、13、14)被分配给一个区(31、32),和在区(31、3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33),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区(31、32)的轿厢(1、2、2’、3、4、4’)之间的人员/物品进行换乘,其特征在于,一部电梯(12、14)的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轿厢(2、2’、4、4’)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不受影响地运行。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人员/物品输入目的楼层呼唤和根据该目的楼层呼唤在分区工作的任何时刻求出在换乘楼层(33)将换乘的人员/物品的数量。

8.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换乘楼层(33)上换乘的人员/物品的数量超过阈值时,将以客流高峰方式对电梯设备(10)进行运行和/或当在换乘楼层(33)上换乘的人员/物品的数量低于阈值时,将以标准客流方式对电梯设备(10)进行运行。

9.
  按照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换乘的人员/物品被轿厢(1、2、3、4、4’)在预定的始发时刻点输送到换乘楼层(33),以便在另一区(31、32)内继续输送。

10.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区(31)的轿厢(1、2)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二区(32)的下面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下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和/或用第一区(32)的轿厢(1、2)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二区(32)的上面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上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和/或用第二区(32)的电梯(14)的两个独立运行的轿厢(4、4’)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一区(32)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轿厢(1、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11.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区(31)的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2、2’)的电梯(12)的下面的轿厢(2)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二区(32)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同一电梯(12)的上面的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和/或用第二区(32)的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2、2’)的电梯(12)上面的轿厢(2’)将目的楼层在第一区(31)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同一电梯(12)的下面的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12.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区(31)的多层轿厢(2)的第一轿厢(2”)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二区(32)的下面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下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和/或用第一区(31)的多层轿厢(2)的第二轿厢(2)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二区(32)的上面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上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和/或用第二区(32)的电梯(14)的两个独立运行的轿厢(4、4’)将其目的楼层在第一区(31)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多层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13.
  按照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每名换乘的和位于电梯(11、12、13、14)通道前面的和/或在一驶抵换乘楼层(33)的轿厢(1、2、3、4、4’)内的和/或位于换乘楼层(33)上的乘客显示分配给他的电梯(11、12、13、14)以及分配给他的轿厢(1、2、3、4、4’)。

14.
  一种用于对大楼(30)内的电梯设备进行技术更新的方法,所述大楼(30)被分成多个区(31、32),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1、2、2’、3、4、4’)的人员/物品的电梯(11、12、13、14),每部电梯(11、13)被分配给一个区(31、32),和在区(31、3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33),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区(31、32)的轿厢(1、2、2’、3、4、4’)之间的人员/物品进行换乘,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电梯(12、14)具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轿厢(2、2’、4、4’),所述轿厢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不受影响地运行。

说明书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的人员/物品的电梯,其中大楼被分成区,每部电梯被分配给一个区,和在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区的轿厢之间的人员/物品进行换乘。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这种电梯设备的分区运行的方法和一种对电梯设备进行技术更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楼或高层楼内存在很大的运输需求。为了满足该输送需求,通常大楼被垂直地分成多个区或楼层范围。在每个区内设置有至少一部电梯或一个电梯组。在区之间实现人员/物品从第一区的一部运抵的电梯向第二区的运走的电梯换乘。换乘楼层也被称作空中大厅。
其缺点在于,由于不同区的电梯的运能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客流高峰时在换乘楼层将会出现排队候梯的现象。另外,其缺点还在于,高层大楼内的电梯设备将占用大楼截面的很大一部分。因而可为换乘楼层提供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不付出巨大的建筑结构和费用上的代价是该空间是不可能增大的。
已知的用于避免或限制换乘楼层拥挤的方案旨在降低运来的电梯的运能,此点对客流高峰的总载荷时间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旨在增大运走的电梯的运能,此点实际上只能有限地实现。例如增大轿厢的速度/加速度或缩短门开启时间。但大多数情况电梯的电机功率和馈电并不是过设计的,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增大轿厢的速度/加速度。另外增大轿厢的加速度将会对乘行敏感的人员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此只能非常有限地实现运能的增大。而且在许多电梯中根据标准已经缩短了和最佳地实现了门开启时间。因此这些措施并不能明显地增大运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适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缓解所述缺陷,所述电梯设备增大了整个电梯设备的的运能,而不必减小运来的电梯或运走的电梯的运能。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这种电梯设备分区运行的方法。采用已知和经验证的电梯结构手段实现了所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一种这种电梯设备分区运行的方法。大楼被分成多个区。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电梯,用于在轿厢内输送人员/物品。每部电梯分配给一个区。在区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人员/物品在不同区的轿厢之间的换乘。至少有一部电梯具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轿厢,所述轿厢在一对导轨上相互独立地运行。
根据本发明采用至少一部电梯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替代通常的唯一一个轿厢的方式,增大电梯设备的运能。因此增多了电梯设备的运行轿厢的总数,但电梯设备对大楼截面占用的空间仍保持不变。通过增多大楼内运行轿厢的数量提高了驶抵换乘楼层的频度和有针对性地避免或限制排队候梯的现象的出现。而且可以简便、迅速和便利地实现对已有电梯设备的技术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照多个实施方式举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图中示出:
图1示意示出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所述大楼具有一部运走的电梯的两个相互独立地在一对导轨上运行的轿厢;
图2示意示出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所述大楼具有一部既用于运来,又用于运走的电梯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在一对导轨上运行的轿厢,和
图3示意示出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所述大楼具有一部用于运来的电梯的多层轿厢和一部用于运走的电梯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在一对导轨上运行的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大楼:
图1至3示出用于在大楼30的楼层30.1至30.10之间输送人员/物品的电梯设备10的各种实施方式。大楼30被分成多个区31、32。每个区包括多个楼层。例如第一区31包括楼层30.1至30.8和第二区32包括楼层30.6至30.10。基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专业人员可以实现两个以上的区和每个区具有或多或少的楼层。
竖井:
电梯设备10具有至少一部电梯11、12、13、14,但最好具有多部电梯11、12、13、14,所述电梯11、12、13、14最好安装在大楼30的竖井34内。专业人员可以任意选用多种将电梯11、12、13、14安装在大楼30内的方案。竖井34仅部分地在大楼30内延伸,或者电梯安装在大楼30的天井内或安装在大楼的外面。
区:
电梯11、12、13、14用于在大楼30内对人员/物品的输送。其中电梯11、12、13、14被分配给区31、32。第一区31的电梯13、14也被称作“运来的”电梯和第二区32的电梯13、14也被称作“运走的”电梯。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楼层30.8是换乘楼层33、33’,在该楼层实现被输送的人员/物品在“运来的”电梯与“运走的”电梯之间的换乘。图3的实施方式具有两个作为换乘楼层33、33’的楼层30.7、30.8。“运来的”电梯和“运走的”电梯的名称是以输送流的特定方向而言的。下面我们对在大楼30内上行输送人员/物品的“运来的”和“运走的”电梯加以描述。当然该名称在大楼30内下行对人员/物品输送时要进行调换。下面将对分区运行的细节加以详细说明。基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专业人员可采用或多或少的电梯用于在大楼内分区运行。而且专业人员也可以设置多个上下设置的换乘楼层。最后也可以具有多部与换乘楼层串接的“运来的”电梯。
轿厢:
每部电梯11、12、13、14具有至少一个轿厢1、2、3、4、4’,所述轿厢作为单轿厢或多层轿厢在垂直的运行方向上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所述轿厢1、2、3、4、4’是通常的和经验证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通过导靴在导轨5、5’上运行。
驱动装置:
电梯设备10的每个轿厢1、2、3、4、4’具有一个驱动装置6、6’。所述驱动装置例如是具有主动轮的主动轮驱动装置,所述轿厢1、2、3、4、4’通过输送机构与配重连接。出于明了起见,在图中未示出输送机构和配重。最好每个轿厢1、2、3、4、4’通过至少一个输送机构与配重连接,所述输送机构被主动轮通过摩擦配合驱动。输送机构具有任意的形状,而且也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制成。例如输送机构是圆形的缆索、双缆索或皮带。例如输送机构至少部分是由钢丝或聚酰胺构成的。基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专业人员可以采用所有已知的和经验证的驱动装置6、6’。例如可以采用无传动齿轮的驱动装置或具有传动齿轮的驱动装置。而且也可以采用具有永磁铁的、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的驱动装置6、6’。所述驱动装置6、6’可以设置在单独的机房35内或直接设置在竖井34内。而且在此专业人员基于对本发明的了解可以对驱动装置的设置进行任意的选择。例如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驱动装置6、6’设置在竖井34内相同的高度上的导轨5、5’的上端。
目的呼唤控制装置:
最好电梯设备10采用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对人员/物品进行输送。其中通过目的呼唤输入器输入乘行目的。在目的呼唤控制装置不进行优先轿厢呼唤,而进行由大楼30内的一个位置上的目的呼唤。出于明了起见在附图中未示出目的呼唤输入器。目的呼唤输入器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楼层30.1至30.10的电梯设备10通道上的例如具有十个键的控制盘和/或触摸式荧光屏,但也可以是人员携带的例如移动无线电话等移动设备。目的呼唤控制装置通过目的呼唤输入器获得有关目的呼唤输入的位置和乘行目的的信息。该信息在分区运行的任何时刻用于对电梯设备10的运能的最佳化。例如根据信息求出电梯11、12、13、14有待输送的人员/物品的总数量。而且根据信息求出在换乘楼层33、33’换乘的人员/物品的精确的数量。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对所有电梯共同进行控制和分组协调。为此目的呼唤控制装置通过已知的和经过验证的手段与驱动装置6、6’和轿厢1、2、3、4、4’进行连接。最好根据在换乘楼层33、33’换乘的人员/物品的数量对电梯11、12、13、14进行控制,因此可以避免或限制换乘楼层33、33’上拥挤现象的出现。
最好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对电梯11、12、13、14进行控制协调,对人员/物品分组输送。所述分组系指时间和地点上的分组,即人员/物品在预定的时刻点被轿厢1、2、3、4、4’继续输送到另一区和考虑到用于继续输送的轿厢1、2、3、4、4’的运能输送到换乘楼层33、33’。最好继续输送的电梯11、12、13、14已经开好门等待有待换乘的人员/物品。目的呼唤控制装置还可以实现向每位换乘的人员通告分配给其的电梯11、12、13、14以及分配给其的轿厢1、2、3、4、4’,此点在到达换乘楼层33、33’之前实现。基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专业人员例如可以采用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向每个换乘的和在电梯11、12、13、14通道前的和/或在用于输送到换乘楼层33、33’的轿厢1、2、3、4、4’内的和/或甚至在换乘楼层33、33’上的人员显示分配给其的电梯11、12、13、14以及分配给其的轿厢1、2、3、4、4’。显示装置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固定设置在轿厢1、2、3、4、4’上的和/或在电梯11、12、13、14通道前的和/或在换乘楼层33、33’上的控制盘的一部分。但显示装置也可以是诸如移动无线电话的移动的人员携带的设备的一部分。例如这种显示是“请乘坐电梯B和请等候第二轿厢”。
统计单元:
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判定有多少人员/物品必须在换乘楼层33、33’换乘和优选具有统计单元。统计单元在每个人员/物品的第一次目的呼唤输入时已经由目的呼唤控制装置获得到达换乘楼层33、33’的大约时间的数据。一旦了解换乘人员/物品的准确的离梯的时间,则该数据将与登入用于继续输送的轿厢的大约时间一起通告给统计单元。一旦了解继续输送的轿厢1、2、3、4、4’的准确的到达时间,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将准确的登梯时间通告给统计单元。统计单元因此得出换乘楼层33、33’的面向未来的占用统计,始终用有关每个人员/物品的精确的到达和驶发时间对所述占用统计加以表示。而且由统计单元以如下方式对占用趋势加以采集,其中求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换乘楼层33、33’上的人员/物品数量。有关对占用趋势的统计对有关在换乘楼层33、33’上的乘客的数量数据加以补充,以便得出有关未来对换乘楼层33、33’占用的发展的结论。
在统计单元内采用两个参数“换乘楼层上的乘客的最大数量;接通增大的运能”和“在换乘楼层上的乘客/物品的最大数量,断开增大的运能”。由于这两个参数取决于电梯前厅的可能的建筑结构方案和取决于不均衡的运来和运走的轿厢1、2、3、4、4’的运能,所以分别针对每个大楼30和换乘楼层33、33’这两个参数具有阈值。当被统计单元推导的占用统计达到参数“换乘楼层上的乘客的最大数量;接通增大的运能”的阈值和表示瞬时的占用趋势呈相应的正增长时,利用目的呼唤控制装置对运走的轿厢1、2、3、4、4’的目的呼唤参数自动进行适配,从而激活运走的轿厢1、2、3、4、4’的最大运能。此点也被称作电梯设备10的客流高峰。保持运来的轿厢1、2、3、4、4’的运能和大楼30被最佳地占用,但不会出现拥挤现象。例如运走的轿厢1、2、3、4、4’优选被发往换乘楼层33、33’和/或运走的轿厢1、2、3、4、4’的到达时间与满员的运来的轿厢1、2、3、4、4’适配。
当达到参数“在换乘楼层上的乘客/物品的最大数量,断开增大的运能”的阈值和占用趋势下降时,电梯设备10重新以正常的客流方式工作,其中在运能充足的同时实现了最佳的乘客舒适度。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电梯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梯11、12分别具有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1、2,所述电梯作为在第一区31内的换乘楼层33的运来的电梯和电梯13具有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3以及电梯14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4、4’,所述电梯13、14作为在第二区32内运行的换乘楼层33的运走的电梯。运来的电梯11、12用于在第一区31内在楼层30.1至30.8之间输送人员/物品和运走的电梯13、14用于在第二区32内在楼层30.6至30.10之间输送人员/物品。这就是说,所有电梯11、12、13、14都可以为中间的楼层30.6至30.8提供服务。而且运来的电梯常常以“快车”形式为换乘楼层33提供服务和对该被直接服务的换乘楼层33附近的楼层30.6、30.7不提供服务。最好运走的电梯14在一个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4、4’的同一个区32内输送人员/物品,其中下面的轿厢4为区32的下面的范围,即对中间楼层30.6至30.8提供服务和上面的轿厢4’为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即上面的楼层30.8至30.10提供服务。下面的轿厢4总是位于上面的轿厢4’的下方。
用第一区31的运来的电梯11、12的轿厢1、2将乘行目的在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运走的电梯14的下面的轿厢4将人员/物品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包括楼层30.6至30.8。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包括楼层30.8至30.10。同样用运来的电梯11、12的轿厢1、2将乘行目的在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运走的电梯14的上面的轿厢4’将人员/物品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反之,用第二区32的具有两个独立运行的轿厢4、4’运来的电梯14将乘行目的在第一区31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运走的电梯11、12的轿厢1、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2所示的电梯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梯12具有两个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2、2’,所述电梯12具有一个作为在第一区31内的换乘楼层33的运来的轿厢的下面的轿厢2和具有一个作为在第二区32内换乘楼层33的运走轿厢的上面的轿厢2’。最好用在导轨对5、5’上运行的下面的轿厢2在第一区31内输送人员/物品和用在同一导轨对5、5’上独立于下面的轿厢2运行的上面的轿厢2’在第二区32内输送人员/物品。另外,电梯11具有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1作为第一区31内的换乘楼层33的运来的轿厢和两个分别具有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3、4的电梯13、14作为在第二区32内的换乘楼层33的运走的电梯。
用第一区31的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2、2’的电梯12的下面的轿厢2将乘行目的在第二区32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同一电梯12的上面的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反之,用第二区32的具有两个独立运行的轿厢2、2’的电梯12的上面的轿厢2’将乘行目的在第一区31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同一电梯12的下面的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多层轿厢2的电梯12作为第一区31的两个换乘楼层33、33’的运来的电梯和具有两个在一对导轨5、5’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作为第二区32内的换乘楼层33、33’的运走电梯。另外,具有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1的电梯11作为第一区31内的换乘楼层33、33’的运来的电梯和具有一个在一对导轨5、5’上运行的轿厢3的电梯13作为第二区32的换乘楼层33、33’的运走的电梯。
最好多层轿厢2用一第一轿厢2”和一第二轿厢2输送人员/物品。楼层30.7构成下面的换乘楼层33和由第一轿厢2”提供服务。楼层30.8构成上面的换乘楼层33’并由第二轿厢2提供服务。基于对本发明的了解,当然也可以顺序地由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为换乘楼层33、33’提供服务。专业人员也可以采用一个以上的具有多层轿厢的电梯,另外也可以采用三层的或四层的轿厢。另外也可以为每个多层轿厢仅设有一个换乘楼层或对每个多层轿厢设置两个以上的换乘楼层。
用第一区31的多层轿厢2的第一轿厢2”将乘行目的在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下面的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下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同样,用第一区31的多层轿厢2的第二轿厢2将乘行目的在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内的人员/物品输送到上面的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具有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的电梯14的上面的轿厢4’继续输送到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第二区32的下面的范围包括楼层30.6至30.8。第二区32的上面的范围包括楼层30.8至30.10。反之,用第二区32的电梯14的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4、4’将乘行目的在第一区31的人员/物品输送到换乘楼层33和接着用多层轿厢2继续输送到第一区31。
基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专业人员可以任意实现所述实施方式的组合。出于节省时间和篇幅的考虑,对此不再赘述。
技术更新:
采用本发明的分区运行方案,通过安装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在一对导轨5、5’上相互独立运行的轿厢2、2’、4、4’的电梯12、14可以提高已有电梯设备的运能。为此可以简单地替换掉具有唯一一个轿厢的的已有的电梯。例如如在图1和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竖井34内基本相同的高度上的导轨5、5’的上端设置两个驱动装置6、6’。当然也可以如图2的实施方式所示,将两个驱动装置6、6’设置在机房35内。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大楼(30)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这种电梯设备分区运行的方法和对已有的电梯设备技术更新的方法。大楼被分成多个区(31、32)。电梯设备具有多部用于输送轿厢内(1、2、2、3、4、4)的人员/物品的电梯。每部电梯被分配给一个区。在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乘楼层(33),所述换乘楼层用于对不同的区的轿厢之间的轿厢/物品进行换乘。至少一部电梯(12、14)具有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