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6014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9060.9

申请日:

2003.09.19

公开号:

CN1597442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3B 35/32申请日:20030919授权公告日:20081008终止日期:201209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3B35/32; B63C9/02

主分类号:

B63B35/32; B63C9/02

申请人:

李新民;

发明人:

李新民

地址:

264000山东省烟台市四德里16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它包括双体船(1),双体船(1)是由位于船体前部的前桥(2)和位于船体后部的后桥(7)连接两个船体组成,其特点是在双体船(1)中间的前部设网状传送装置(4),在双体船(1)中间的后部设收集仓(9),是一种能够快速清理大面积水上漂浮物和迅速救助落水者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权利要求书

1、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它包括双体船(1),双体船(1)是由位于船体前部的前桥(2)和位于船体后部的后桥(7)连接两个船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双体船(1)中间的前部设网状传送装置(4),在双体船(1)中间的后部设收集仓(9)。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传送装置(4)与水平面成角度。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传送装置(4)的中心部位设主传动轴总成(6),网状传送装置(4)的两侧设传动链(5),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设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的另一端设在双体船(1)的前桥(2)上,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入水深度通过升降装置(3)调整,网状传送装置(4)的后端设在收集仓(9)的上方。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仓(9)的仓底向船尾倾斜,收集仓(9)的底部设自卸装置(12)。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体船(1)的后端设后仓门(8),后仓门(8)位于收集仓(9)的后部,后仓门(8)可以向后打开。

6、
  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仓(9)内设网兜状容器(10),容器(10)与收集仓(9)的连接处设容器固定装置(11)。

7、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特征在于在双体船(1)的两只船体上分别设救生仓(13)。

说明书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具体地讲是一种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面清理工作是由人工站在船上用手持带捞网的长竿来完成的,这项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天气恶劣时所造成的影响更大。
救助落水者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过程,由于普通的船只从甲板到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和距离,落水者难能自行爬到船上,尤其是在落水者浑身无力或已陷入昏迷的情况下,除非另有人跳入水中进行协助,否则难以完成,倘若遇到风急浪高的天气,这个过程会更加危险和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清理大面积水上漂浮物和迅速救助落水者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它包括双体船1,双体船1是由位于船体前部的前桥2和位于船体后部的后桥7连接两个船体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双体船1中间的前部设网状传送装置4,在双体船1中间的后部设收集仓9。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所述的网状传送装置4与水平面成角度,在网状传送装置4的中心部位设主传动轴总成6,网状传送装置4的两侧设传动链5,用于带动网状传送装置4运动,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设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的另一端设在双体船1的前桥2上,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入水深度通过升降装置3调整,网状传送装置4的后端设在收集仓9的上方,便于清理的垃圾全部落于收集仓9内。
本发明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其所述的收集仓9的仓底向船尾倾斜,收集仓9的底部设自卸装置12,收集仓9内设网兜状容器10,容器10与收集仓9的连接处设容器固定装置11,在双体船1的后端设后仓门8,后仓门8位于收集仓9的后部,后仓门(8)可以向后打开,便于将网兜状容器10内的垃圾抛到船后。
本发明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在双体船1的两只船体上分别设救生仓13,便于落水者得到及时抢救和治疗。
本发明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双体船本身具有构造简单、航行速度快、稳定性能好、抗风浪能力强的特点,更适用于江河湖海大面积清理水面和恶劣气候等复杂条件下的水上救助工作,该船清理水面的能力可根据水面漂浮物污染的程度,通过对船速和传送装置的转速的调整来设定;2、由于位于双体船中间的网状传送装置的入水深度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可以适用江河湖海等不同浪高的水面和不同的载重量负荷,网状传送装置能够增加漂浮物收集面积,能有效减少水份进入收集仓,有效地增加船只的载重量;3、收集仓的仓底具有向船尾倾斜的角度,有利于减少船体的阻力,提高船速并方便卸载和排水,收集仓内设有可以容易更换的柔性材料制成的网兜容器和固定装置,该容器装满后解除固定,封牢兜口,由设置在仓底的自卸装置托起使之直接落入水中,可由本船或其它船拖走,免去了卸船的麻烦和浪费,能够向后打开的后仓门可以成为向岸上卸载的过桥;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越是大面积水域的清理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水上救助越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详细说明本发明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实施例1,参见图1、2,首先加工制成两只船体,在两只船体上分别开设救生仓13,在两只船体的前部安装前桥2,在其后端安装后桥7,将两只船体连接为双体船1,在双体船1中间的前部安装网状传送装置4,网状传送装置4与水平面成角度,在双体船1中间的后部安装收集仓9;网状传送装置4的中心部位安装主传动轴总成6,主传动轴总成6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网状传送装置4地两侧安装传动链5,在主传动轴总成6的带动下运转,同时带动网状传送装置4运转;在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连接升降装置3的一端,升降装置3的另一端安装在双体船1的前桥2上,网状传送装置4的前端入水深度可通过升降
装置3调整,网状传送装置4的后端设在收集仓9的上方;收集仓9的仓底向船尾倾斜,收集仓9的底部安装自卸装置12,在收集仓9内安装网兜状容器10,容器10与收集仓9的连接处安装容器固定装置11,最后在双体船1的后端开设后仓门8,后仓门8位于收集仓9的后部,后仓门8可以向后打开。
本发明在操作时首先启动双体船,将其航行至工作区域,根据水面风浪情况调整升降装置使网状传送装置的前端沉入水中一定深度,启动主传动轴总成,带动传动链,使网状传送装置转动,随着双体船不断前进,网状传送装置的不断传送,水面漂浮物不断通过网状传送装置移至收集仓的上方落入至由固定装置固定的仓内的网兜状容器内,当网兜状容器装满后解除固定,封牢兜口,打开后仓门,由自卸装置托起收集仓底,使其直接落入水中,装满的网兜状容器可由缆绳栓在船尾由双体船自行拖带或其它船拖走,向后打开的后仓门也同时可成为向岸上卸载的过桥。
对落水者的救助时,将双体船驶至事发水域,令船首的中心部位对正目标缓缓前进,同时将网状传送装置的前端沉入水中一定深度,然后启动主传动轴总成,落水者便可很快地由网状传送装置安全地移至双体船上,进入到救生仓中,及时地接受抢救和治疗。
本发明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在非工作状态时,网状传送装置可升出水面,与双体船的船舷保持平行,这样可减少船只航行的阻力,提高航行的速度。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它包括双体船(1),双体船(1)是由位于船体前部的前桥(2)和位于船体后部的后桥(7)连接两个船体组成,其特点是在双体船(1)中间的前部设网状传送装置(4),在双体船(1)中间的后部设收集仓(9),是一种能够快速清理大面积水上漂浮物和迅速救助落水者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的双体式水面清理救助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