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59141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3852.7

申请日:

2002.05.15

公开号:

CN1645234A

公开日:

2005.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3B9/08

主分类号:

G03B9/08

申请人: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繁实; 臼田祐一朗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1.05.15 JP 2001-145342; 2001.05.28 JP 2001-158276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顾峻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包括:两个底板,每个底板大约在其中部有用于曝光的开口,所述两个底板分别被布置在物体一侧和成像面一侧,以在两个底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叶片室,其中,在所述叶片室中容纳有一快门叶片组,该快门叶片组包括多个臂,臂的可枢转端头可枢转地安装在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所述两底板之一上,至少有一叶片通过各个连接杆由所述臂可枢转地支承,其中,至少所述两底板之一在所述快门叶片组的操作无须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粘性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包括:两个底板,每个底板大约在其中部有 用于曝光的开口,所述两个底板分别被布置在物体一侧和成像面一侧,以在两个底 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叶片室,其中,在所述叶片室中容纳有一快门叶片组,该快门 叶片组包括多个臂,臂的可枢转端头可枢转地安装在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所述两底 板之一上,至少有一叶片通过各个连接杆由所述臂可枢转地支承,其中,至少所述 两底板之一在所述快门叶片组的操作无须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粘性装置。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装置设 置在成形于至少所述两底板之一的槽上。
3: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一框架构造在至 少所述两底板之一上,在所述叶片室外侧包围所述开口,所述框架装备有所述粘性 装置。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两底板 之一具有一从所述开口延伸到位于叶片室一侧的周缘端头的壁,所述两底板之一在 所述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和与所述表面不平行的所述壁上设置有所述粘性装置。
5: 按照权利要求4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叶片组 具有多个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两底板之一上的臂,以及至少一个由所述诸臂可枢转 地支承的叶片,所述壁插在所述诸臂的工作区域和所述开口之间。
6: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装置具 有防反射功能。
7: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底板之 间安装有一具有一曝光开口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开口对着所述两底板的开口, 从而使所述两个底板之间的空间被分隔成两个叶片室,其中,还设置有另一个快门 叶片组,从而使不同的快门叶片组分别容纳在所述两个叶片室内。

说明书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2120033.5、申请日为2002年5月15日、题为“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背景技术

    照相机的快门大致分为两类:焦平面快门和镜头快门。近年来所使用的焦平面快门主要由两组快门叶片组成(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它们独自放置在两个叶片室内,该叶片室由三块板件构成,分别称作底板、中间板和辅助底板。这种类型的快门用于胶卷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在摄影时,该两快门叶片组按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启动,从而通过快门叶片组的缝隙,从矩形成像面的一侧到其相对的另一侧连续进行曝光操作。

    有些专用于数码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具有单一的快门叶片组。在这种情况下,三块板中不设有中间板,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组成单一叶片室。在这种类型的快门中,成像面通常曝光于来自物体的光线,而且仅当摄影完成时,该成像面才暂时遮盖起来。

    然而,在上述的两种类型中,快门叶片组具有相同的结构,每组具有这样一种机构,即,支承一个或多个带状叶片,使其相对于多个臂转动,这些臂的端头可枢转地安装在快门底板上,由此应用了一平行四边形的连接机构。这种带有多个臂和叶片的枢转支承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臂上和叶片上地孔互相重叠,用铆钉作为连接杆,将该连接杆的顶头从臂的一侧插进孔中,并铆接在叶片上。快门的设计应使每个铆接部分根据叶片的形状不从叶片的滑动面突出,但位于快门底板侧或辅助底板侧的连接杆的头部可从壁上突出。

    另一方面,镜头快门有两种类型:一种位于两摄影透镜之间的镜头快门和一种位于透镜之后的镜头快门。大多数这种镜头快门的曝光开口在其中间位置打开和关闭。这两种类型的镜头快门均可用于胶卷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当镜头快门用于码照相机时,成像面通常曝露于来自物体的光线,且仅当摄影完成之时,成像面才暂时遮盖起来。

    而且,有些镜头快门具有如光圈机构那样的开口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当用于胶卷照相机时,在摄影过程中圆形曝光开口完全打开之前,从开口限制的一预定位置进行关闭操作,而当用于数码照相机时,在摄影之前,开口在该开口限制的一预定位置上打开,且仅当摄影完成时,才暂时进行关闭操作。在这种镜头快门中,通过装配结构使插入孔中的连接杆能够转动,从而连接叶片和叶片致动件。

    上述构造的快门机构以相当高的速度操作,这样快门的工作和停止才显得毫无问题。但是,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快门以复杂运动的形式操作,而且停止时,又要经历一系列震动,于是,例如叶片会暂时变形。因此,由于滑动和各部件的移动造成的抵靠,产生了极细的磨损尘埃。在叶片之间或叶片与底板之间,一个表面滑过另一表面,这种场合也会产生上述这种磨损尘埃,但最常发生在连接杆沿孔洞滑动处,例如叶片与其他部件相连接的部分。

    下面描述上述的焦平面快门的一个典型例子。如上所述,普通快门叶片组是由臂、叶片和连接杆构成。这样,在快门叶片组的操作中,连接杆插入臂的孔中的装配部分相对处于滑动和接触状态。由快门停止而作用的冲击力颇影响到该装配部分。而且,在快门叶片组的操作过程中,连接杆的头部滑过底板的表面。在这种操作时,不仅会正常启动快门叶片组,而且会使其无规则地移动。特别是,由于诸臂和诸叶片组在停止时发生了变形,发生这种现象的结果是,连接杆的头部撞击到快门底板或辅助底板的表面上。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形成缝隙的叶片的枢转支承部分在快门叶片组的操作中,构造成可进入和离开曝光开口,于是当其离开曝光开口时,连接杆的头部抵靠于快门底板或辅助底板的开口边缘。

    参照图1所示的一传统例子,对此进行描述。在该附图中,一开口Aa大约设置在快门底板A的中部。尽管该传统例子实际上设有两个快门叶片组,但图1中仅示出了第二叶片组。因此,在该传统的例子中,中间板B放置在快门底板A的后侧,且辅助底板C也放置在其后侧,于是,该第二叶片组位于一设置在中间板B和辅助底板C之间的叶片室内。形状与开口Aa相似的开口Ba和Ca分别设置在中间板B上和辅助底板C上,且曝光开口(一图像框)的形状至少由这些开口中的一个所限制。

    该第二叶片组由两个臂D和E,四个叶片F、G、H和I所构成。臂D和E在其左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快门底板A上,叶片F、G、H和I通过连接杆(铆钉部分)相对于臂D和E可枢转地支承。各个叶片的枢转支承结构是相同的,因此,这里仅对叶片I的枢转支承结构作一描述。一连接杆J从辅助底板C一侧插进臂D和叶片I的孔中,插入杆的端部铆接在叶片I上。一连接杆K从辅助底板C一侧插进臂E和叶片I的孔中,插入杆的端部铆接在叶片I上。因此,连接杆J和K的头部位于辅助底板C的一侧,臂D和E与连接杆J和K并不固定。连接杆J和K的铆接部分(图中未示出),通过叶片I的局部变形,并不突出到叶片I一侧的表面(图1中纸的这一侧)。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第二叶片组启动时,连接杆J和K遵循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弧形工作途径。由于余下的六个连接杆以同样的角度操作,它们的工作途径同样成为圆弧。在这种操作中,互相重叠的关系改变的叶片F、G、H和I沿相邻叶片滑动。叶片F、G、H和I还沿着中间板B和辅助底板C滑动。另一方面,各个连接杆在臂D和E的孔中滑动,它们的头部的外表面在辅助底板C上滑动。然而,在大多数情形下,臂D和E的最前面的连接杆J和K的头部在快门的操作过程中暂时抵靠于开口Ca的边缘,或位于一靠近开口的部分。因此,这种滑动和抵靠导致磨损尘埃的产生。不用说,这同样适用于插在快门底板A和中间板B之间的第一叶片组的情形。

    上述的臂和叶片通常以这样的方式制造:具有相对高的刚度的金属薄板在一压机上冲切下料。作为铆钉一部分的连接杆通过切割易切削钢的棒材而制得。因此,即使快门叶片组是由多个叶片构造而成,由叶片的滑动而产生磨损尘埃的频度也会大大地降低。此外,即使在叶片沿组成叶片室的板件滑动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介于相当大表面之间的滑动和接触,因此,即使板件是由合成树脂(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有时是由合成树脂制成)制成,也很少产生磨损尘埃。

    然而,在连接杆插入臂的孔中的装配部分中,连接杆的磨损会产生相当多的磨损尘埃的颗粒。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是金属的情形下,使用了相当硬的金属,因此,连接杆的头部相对于板的滑动和抵靠形成磨损而产生相当多的磨损尘埃的颗粒。而且,当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是由合成树脂制成时,磨损尘埃会从这些底板中产生。镜头快门,尽管结构上不同,但也设有供连接杆插入孔中的装配部分,且有多个滑动和接触部分。因此,镜头快门在较大或较小程度上也产生这种磨损尘埃。

    当如上所述产生磨损尘埃时,要求采取措施沿不同于曝光开口的方向驱赶磨损尘埃,这样,尘埃不会通过曝光开口到达胶卷或CCD的成像面。然而,这种有利的措施不易获得。特别是,由于位于臂D和E的最外端的如上所述的连接杆J和K在曝光开口内操作,很难采取措施来阻止至少由连接杆J和K产生的磨损尘埃粘附到胶卷或CCD的表面。

    如果这种磨损尘埃粘附到胶卷或CCD的表面超过一预定的数量,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摄影结果,而且当图像放大和复制时,图像的一部分就会产生缺陷。特别是数码照相机,照相机上固定有图像传感器,因此,当磨损尘埃直接粘附到图像传感器或设置在其前面的低通滤波器的入口表面时,尘埃的影响作用到其后任一次摄影,且磨损尘埃的附加的颗粒接连不断地粘附到该入口表面。这将造成严重问题。

    因此,在传统的情况下,当装备有焦平面快门的照相机产生这种现象时,需移去透镜,抬起镜面,从图像传感器(曝光开口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前面移去快门叶片组,然后须用气刷去除磨损尘埃。然而,这种工作决非容易,在没有设计可换镜头的照相机中,诸如设有变焦镜头或镜头快门的照相机中,上述的方法甚至不能采用。这同样适用于消除从外侧进入照相机的污物,或产生于照相机内的污物,以及磨损尘埃。因此要求赶快出现一种没有磨损尘埃或污物影响的用于照相机的新型快门。

    另一方面,在胶卷照相机中,磨损尘埃以上述的方式粘附到胶卷上,每次进行摄影时胶卷的画面在改变,因此尘埃仅粘附在每个画面上。它不可能如数码照相机那样积累和附着尘埃。因此,磨损尘埃没有被认为是一问题。然而,由于在数码照相机中,这已被认为是一问题,近来,已越来越要求有一种上述的现象难以发生的新型的快门,但对快门的影响要非常微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在该快门中,避免了因连接杆的头部抵靠组成叶片室的底板的开口边缘或靠近开口的部分而产生磨损尘埃,上述连接杆头部位于臂的枢转支承部分和快门叶片组的叶片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在该快门中,由快门叶片组的操作产生的磨损尘埃以及存在于照相机中的污物难以通过曝光开口到达成像面。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在该快门中,可减小照相机光轴方向上的尺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在两底板之间设有单一的叶片室,每个底板在其中部有一曝光开口;或者将单一的叶片室分隔成两个叶片室,使用在其中部具有曝光开口的中间板,在两底板之间进行分隔。一放置在两叶片室之一中的快门叶片组构造有多个臂,臂的端头可枢转地安装在位于开口一侧的两底板之一的底板上,至少一个叶片由臂通过各连接杆可枢转地支承,这样连接杆的工作途径不在底板开口内经过。此外,至少在两底板中的一块底板上设有一壁,该壁在设置于两底板之一上的开口和臂的工作区域之间,沿开口的边缘朝向叶片室一侧突出。当该壁具有一朝向一相对侧底板的开口的倾斜面时,由该壁反射的光变得难于到达成像面。在这种情况下,当该倾斜面构造成使沿平行于光轴方向的开口端面的尺寸变得小于设有该倾斜面的底板的厚度时,本发明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设置的壁延伸到底板的外边缘时,磨损尘埃变得难于到达成像面。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壁是由合成树脂一体模制成形,或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和出坯工艺而成形时,则制造变得简便。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安装中间板来分隔两底板之间的单一的叶片室,从而使中间板相对于两底板不会移动时,则该壁的作用比其会移动的情形更有效。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快门叶片组具有多个叶片,且设置在该快门叶片组的叶片室一侧的壁构造成使其突出量在快门叶片组的叶片扩展方向上增加时,则即使快门小尺寸制造时,该磨损尘埃也变得难于到达成像面。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把粘性物质涂在或黏附在位于壁工作区域一侧的壁面上时,则磨损尘埃粘附其上从而不再扩散。在这种情形下,当该粘性物质也用作防反射物质时,有利于防止漏光。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放置在成像面一侧的底板上有一可接纳部分的低通滤波器或图像传感器的凹口并且该凹口围绕在成像面一侧上的开口时,有利于减薄数码照相机的厚度。

    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在两底板之间设置有一叶片室,每一底板有一用于曝光的开口,以在该叶片室内放置一快门叶片组;或者设置有两个叶片室,其由一个叶片室在两底板之间分隔而成,以在每个叶片室中放不同的快门叶片组。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两底板之一在快门叶片组的操作无需接触的表面上设置粘性装置。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粘性装置设置在成形于至少两底板之一上的槽内时,则当该槽成形于叶片室内时,可将粘性装置容易地放置在快门叶片组的工作区域内。而且,当它们成形在叶片室外侧时,可减少对粘性装置的可接近性,因此这有利于快门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在叶片室外侧形成一框架,该框架围绕两底板中至少一个底板上的开口,且框架设置有粘性装置时,则从叶片室内部向物体一侧扩散的磨损尘埃或污物很容易地被捕获,且使再次到达快门内部的尘埃量减少。

    在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两底板中至少一底板有一从开口延伸到位于叶片室一侧的周缘端头上的壁,并且至少在叶片室侧的一表面和与该表面不平行的壁面两者之一中设置有粘性装置时,则磨损尘埃或污物很有效地轻易被捕获,并且变得难于到达该开口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快门叶片组有多个可转动地安装在两底板之一上的臂,且至少一个叶片枢转地由臂所支承,臂插在臂的工作区域和开口之间。这样,这种结构变得完全有利于焦平面快门。在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当粘性装置有一防反射的功能时,有利于防止漏光。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以及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的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中,可以变得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物体一侧观察的、说明一传统的焦平面快门例子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立体图,视图方向是从物体一侧观察,即摄影镜头一侧,就在一曝光操作开始之前;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放置在叶片室中的主要零件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图2中一快门底板的平面图;

    图4B是表示图2中第一叶片组的平面图;

    图4C是表示图2中一中间板的平面图;

    图4D是表示图2中第二叶片组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一辅助底板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焦平面快门的平面图,视图方向是从图像传感器一侧观察,就在第二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后;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焦平面快门的立体图,视图方向是从物体一侧观察,就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放置在叶片室内的主要零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放置在叶片室内的主要零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焦平面快门的立体图,视图方向是从物体一侧观察,即摄影镜头一侧,就在曝光操作开始之前;

    图11是沿图10中线A-A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线B-B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0中的一快门底板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辅助底板的平面图,视图方向是从物体一侧观察;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焦平面快门的平面图,视图方向是从图像传感器一侧观察,就在第二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后;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焦平面快门的立体图,视图方向是从物体一侧观察,就在曝光操作完成之后;以及

    图17是说明使用粘性带情况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解释如下。每个实施例都构造为数码照相机用的焦平面快门。在各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描述。在诸实施例的图中,描绘了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但对于驱动上述叶片组的驱动部件、摄影后击发驱动部件的击发部件(cocking member)、控制启动驱动部件的曝光操作的电磁铁来说,采用了众所周知的零件,因此从附图中略去,因为它们对理解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参照了图1-7。最先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在本说明中,作如下假定:在快门安装于一照相机的情况下,物体一侧称作为表面侧,图像传感器一侧称作为背面侧。在图2中,放置在最靠近物体一侧位置上的快门底板1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A所示,底板1设置有一用于曝光的开口1a,其大约位于中部,还有在开口左侧的三个圆弧槽口1b,1c和1d。在槽口1b和1c的上端有由异丁烯橡胶制成的减震件2和3,每个减震件具有象字母C那样的平面形状,并用众所周知的方式安装。

    而且,杆1e,1f和1g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竖立垂直向上,杆1e和1f也在背面侧突出,这样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诸臂可枢转(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杆上,上述叶片组将在下文中描述。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众所周知的用来驱动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安装在杆1e和1f上,设置在上述驱动件上的驱动销穿过槽口1b和1c突出在背面侧。当曝光操作完成时,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2和3上,于是阻挡住驱动件。而且,一众所周知的击发部件(未示出)可转动地安装在杆1g上,当被击发时,其从原始位置旋转,于是驱动件反抗驱动弹簧的偏置力转动到击发位置,而当恢复到原始位置时,其被阻挡住使一销(未示出)抵靠于槽口1d的一端上。

    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杆1h,1i,1j,1k和1m竖立在垂直方向上。诸杆中的杆1h和1i用于可枢转地安装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诸臂,叶片组将在下文中描述,其余的杆1j,1k和1m用于安装中间板和辅助底板,中间板和底板也将在下文中描述。此外,设置在快门底板上的孔1N,1P和1Q用于将快门安装到照相机的本体上。

    接下来,描述安装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的部件以及安装这些部件的结构。首先勾勒出在背面侧的整个结构。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一中间板4(见图4C)和一辅助底板5(见图5)互相以给定的距离安装,这样,第一叶片组(见图4B)的叶片室可设置在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4之间,第二叶片组(见图4D)的叶片室可设置在中间板4和辅助底板5之间。中间板4和辅助底板5在大约中间位置上也分别设置有开口4a和5a。通常,快门底板1的开口1a重迭在开口4a和5a上,由此,合成为一横向矩形的曝光开口。然而,第一实施例的曝光开口仅由开口1a所限制。

    这里,参照图4B所示的第一叶片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叶片组由两个臂6和7以及四个叶片8,9,10和11所构成,四个叶片可枢转地沿诸臂的纵向依次支承,可枢转地支承在最外端的叶片11是一成缝隙(slit-forming)叶片。将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上突出的杆1e装配到设置在左端的孔中,将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未示出)装配到槽口6a中,即可实现臂6的可枢转的安装。类似地,通过将快门底板1的杆1h装配到设置在左端上的孔中,可实现臂7的可枢转的安装。

    众所周知,对应于臂6和7的每个叶片通过应用铆钉的一部分作连接杆而实现可枢转地支承,而且这种可枢转支承结构对每一叶片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图4B中,只有用于成缝隙叶片11上的连接杆标明为12和13。在采用了连接杆12的可枢转的支承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设置在臂6上和叶片11上的诸孔重叠,连接杆12从臂6一侧插入孔中,将插入杆的端头铆接在叶片11上,但臂6和连接杆12不固定。因此,在第一叶片组中,八个连接杆的所有头部从位于快门底板一侧的臂6和7的表面突出,这样,它们可沿快门底板1滑动。

    接下来,参照图4C中的中间板4。如上所述,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放置在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4之间,开口4a大约形成在中间板4的中部。开口4a在形状上不同于快门底板1的开口1a,但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略去其解释。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了开口4a,使其左边缘实际上重叠于开口1a的左边缘。通过分别将快门底板1的诸杆1j,1k和1m装配到孔4b,4c和4d中,可实现中间板4的安装。然而,在其装配部分,可采取一种措施(未示出)使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板4安装后,不会沿杆1j,1k和1m的轴向移动。

    在中间板4和背面侧,放置了如图4D所示的第二叶片组。第二叶片组的叶片排列与第一叶片组的叶片颠倒过来,第二叶片组包括两个臂14和15以及四个叶片16,17,18和19,它们沿臂的纵向依次可枢转地支承,可枢转地支承在最外端的叶片19是一成缝隙叶片。通过将突出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的杆1f装配到设置在左端的孔中,将第二叶片组(未示出)的驱动件的驱动销装配进槽口14a中,可实现臂14的可枢转的安装。类似地,通过将快门底板1的杆1i装配进设置在左端的孔中,可实现臂15的可枢转的安装。

    叶片16,17,18和19中的每个叶片对应于臂14和15的这种可枢转的支承结构与第一叶片组的情形相同。因此,在第二叶片组中,臂14和15放置在叶片16,17,18和19的辅助板5的一侧,因此,八个连接杆的所有的头部从辅助底板5一侧上的臂14和15的表面上突出,于是,它们能沿辅助底板5滑动。在图2中,第二叶片组的叶片16,17,18和19互相重叠,并容纳在开口1a的下部,但在图4D中,为便于理解该叶片结构,诸叶片显示为扩展开的状态。

    在图5中,描绘了辅助底板5,其与中间板4一起,组成了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该辅助底板5由合成树脂构成,并设置有开口5a,如上所述,大约位于中部。尽管开口5a的形状比快门底板1的开口1a稍微大一些,但其放置时,其左边缘实际上重叠于开口1a和4a的左边缘。在开口5a的左边,设置有四个孔,其目的是接纳四个杆1e,1f,1h和1i的顶端,四个杆垂直向上竖立在快门底板1上。此外,在辅助底板5的三个角上设置有孔5b,5c和5d,其用来将辅助底板5安装到快门底板1的诸杆1j,1k和1m上,其特殊的安装技术将在下文中描述。

    光阻挡壁5e成形在辅助底板5上,以包围其周缘的主要部分,其目的在于切断外界的光线进入叶片室。而且,辅助底板5还成形为带有一壁5i,该壁沿着开口5a的左边缘延伸到辅助底板5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如图3所示,壁5i有一朝向物体一侧和开口1a一侧的倾斜面5j,由此,开口5a的端面5H沿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可做得小于辅助底板5的厚度。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壁5i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制工艺整体成形,但当辅助底板5由金属制成并通过脱模工艺和压力加工工艺和出坯工艺成形时,则有利于成本。在辅助底板5的背面侧,如图3和6所示,形成有一凹口5t以包围开口5a。

    接下来,简要说明辅助底板5的安装技术,这从上文中对辅助底板的安装已有知晓。一螺纹孔设置在快门底板1的杆1j的顶端,在杆1k和1m的顶端的周缘上形成有环形槽。辅助底板5的每个孔5c和5d的形状是横向放置的钥匙孔。在图5中,杆1k和1m首先分别装配进孔5c和5d左侧的大开口中,然后,辅助底板5向左移动,于是,右侧的较小开口的边缘插进环形槽内。在此情况下,如图6所示的螺钉20插入孔5b中,并旋入杆1j的螺纹孔内。

    第一实施例的快门单元的构造如上所述,这种快门是用于数码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一图像传感器于是放置在辅助底板5的背面侧。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CCD 21用作图像传感器,一低通滤波器22布置在其前面。如上所述的辅助底板5的凹口5t用来接纳低通滤波器22。这给照相机沿光轴方向上省出了空间,其结果是可减小照相机的厚度。还有,尽管第一实施例中的CCD 21和低通滤波器22是分别放置的,但它们也可一体构造,或者可去除低通滤波器。这样,在后一种情况下,凹口5t可接纳CCD 21。

    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图2中,显示了快门击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击发部件(未示出)反抗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从原始位置起转动,可以使众所周知的用于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未示出)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结果,通过设置在驱动件上的驱动销,用于第一叶片组的臂6和用于第二叶片组的臂14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这样,第一叶片组的四叶片8,9,10和11实现扩展的状态,从而遮盖住开口1a,而四叶片16,17,18和19处于重叠的状态,且容纳在开口1a的下部。

    在这样的击发状态下,当按下照相机的释放钮时,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未示出)首先被激励,当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被电磁铁所吸引和夹持时,则击发部件恢复到原始位置。其后,当连到第一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断开时,电磁铁的夹持力失去,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在第一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的作用下,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使臂6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向上移动第一叶片组的四叶片8,9,10和11。结果,叶片相互叠盖量增加,通过设置在成缝隙叶片11的下侧的成缝隙边缘,开口1a逐渐打开。在通过成缝隙叶片11的成缝隙边缘完全打开开口1a的阶段,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2,以阻挡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和第一叶片组的运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臂6和7的顶端不经过开口1a的区域,因此,连接杆12和13势所必然也不经过开口1a的区域。这样,由于连接杆12和13的头部不抵靠于开口1a的边缘面,或不抵靠于靠近叶片室一侧的快门底板1的表面,所以避免了如传统快门那样由这样抵靠而产生的磨损尘埃。在这种操作中,磨损尘埃有时产生于臂6和7与八个连接杆之间,以及八个连接杆的头部与叶片室一侧的快门底板1的表面之间。然而,这种磨损尘埃产生在开口1a的左侧,以及叶片8,9,10和11的物体一侧,因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表面的尘埃量小于下文将要描述的第二叶片组内的尘埃量。

    当在通向第一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如上所述断开后,经过了一预定时间时,通向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断开。众所周知,选定断开通向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的时间是不同的,视摄影的情况而定,实际上,电力常在第一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前断开。然而,在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中,为方便起见,在如上所述第一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后,断开电力的情形下,给出下列的描述。

    当通过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断开时,通过第二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使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使臂14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向上移动第二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6,17,18和19。因此,叶片相互重叠量减小,通过设置在成缝隙叶片19上边的成缝隙边缘,开口1a逐渐关闭。在由成缝隙叶片19的成缝隙边缘使开口1a关闭的阶段,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3上,以阻挡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和第二叶片组的运动。图6和7示出了这种阻挡情况。

    在第二叶片组的这种曝光操作中,臂14和15的操作在成形于辅助底板5上的壁5i的左侧进行。这些臂的顶端不经过开口5a的区域,因此用于成缝隙叶片的可枢转的支承结构中的两个连接杆势所必然地也不经过开口5a的区域。这样,由于连接杆的头部不抵靠于开口5a的边缘面,或者不抵靠于在叶片室一侧靠近其的辅助底板5的表面,所以避免了如传统快门那样由这种抵靠而产生的磨损尘埃。

    在这种操作中,磨损尘埃有时产生于臂14和15与八个连接杆之间,以及八个连接杆的头部与在叶片室一侧的辅助底板5的表面之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磨损尘埃的颗粒被壁5i所阻挡,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表面的尘埃量是少量的。由此可见,设置壁5i的目的是阻止磨损尘埃向低通滤波器22前进,因此,最初该壁5i仅成形于开口5a的边缘。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为更有效地阻止尘埃的前进,壁5i延伸到辅助底板5的外边缘上。

    第一实施例的壁5i的高度(在叶片室一侧突出的尺寸)是均匀的。尽管相互间有部分地不同,但中间板4和辅助底板5互相固定,这样,整体上获得介于其间的均匀间隙。该间隙的确定应考虑处于重叠情况下的第二叶片组的四叶片16,17,18和19的厚度、臂14和15的厚度以及每个连接杆的高度(在辅助底板5一侧突出的尺寸)。这样,在重叠的情况下,成缝隙叶片19几乎与壁5i相接触。

    然而,当叶片16,17,18和19处于扩展的情况时,对应于两个相邻叶片的厚度的间隙就足够了。从理论上讲,当成缝隙叶片19移向中间板4一侧时,介于成缝隙叶片19和壁5i之间的间隙远大于重叠情况下的间隙。从重叠情况变化到扩展情况过程中,该间隙逐渐增加。因此,为防止磨损尘埃通过该间隙到达低通滤波器22,只须在图5中沿向上侧边的走向上渐进地增加该壁5i的高度。

    设计中间板4,使其不与快门底板1的杆1j,1k和1m固定,这已从上文中得知。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略去其说明。还有在这种情况下,当如第一实施例那样设置壁5i时,就有可能阻止磨损尘埃到达低通滤波器22。然而,当中间板4不是如上所述那样固定时,则在第一和第二叶片组操作过程中,各个杆沿轴线方向无规则地移动,因此,就要担心介于成缝隙叶片19和壁5i之间的间隙瞬时增加。此外,通过杆的运动,磨损尘埃可能增加。因此,仅从阻止磨损尘埃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观点出发,就要求如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板4是固定的,无论叶片的个数如何。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壁5i形成有倾斜面5j,从倾斜面延伸下来的开口5a的端面5H,其沿光轴方向的尺寸可做得小于辅助板5的厚度。其原因将在下面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减小快门的横向尺寸,在开口5a一侧的壁5i的面也用作开口5a的端面。其结果是,如果壁5i成形为一简单形状,则该端面的面积将增加,在摄影时由该端面反射的光量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22入射到CCD 21周缘的光量将增加。然而,第一实施例的设计,使大部分光线通过倾斜面5j反射朝向物体一侧。

    已经知道,即使曝光开口是关闭的,光的反射也会在快门部件之间的微小间隙中反复进行,从而使极微弱的光进入快门叶片组的背面侧。例如,如果一照相机就此长时间搁置在这种状态中,微弱的光线不断积累,例如会降低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在该快门用于胶卷照相机的情况下,使一张胶卷曝光于光线,则下一次照相就会导致失败。所以有必要使上述极微弱的光线尽可能繁复地反射,使到达成像面的光线尽可能的衰减。在第一实施例中,这可通过减少端面5H的面积和构造倾斜面5j来实现。然而,本发明中的壁5i并不限于这种形状,该壁可以是一简单形状,且成形于离开开口5a的边缘一定距离处。

    接下来,描述快门的击发操作。当击发部件(未示出)开始转动时,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反抗第一叶片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首先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通过第一叶片组驱动件的驱动销,臂6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一叶片组的诸叶片8,9,10和11向下移动,此时,减小了相互重叠量。当第一叶片组的成缝隙叶片11和第二叶片组的成缝隙叶片19二者的重叠量达到一预定值时,则击发部件反抗第二叶片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其结果,由于臂14通过第二叶片组的驱动销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叶片组的诸叶片16,17,18和19向下移动,此时,增加了相互重叠量。当第一叶片组的诸叶片8,9,10和11扩展而覆盖住开口1a,且第二叶片组的诸叶片16,17,18和19重叠而容纳在开口1a的下部时,击发部件的转动被阻挡,实现如图2所示的击发状态。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8进行描述。图8是如图3所示的剖视图,由图可见,除了壁1t成形于快门底板1之外,第二实施例有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的结构。壁1t也有一朝向成像面和开口5a一侧的倾斜面1u,并延伸到快门底板1的外边缘。然而,壁1t可仅成形于开口1a的边缘。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壁5i的情形相同。

    按照第二实施例,以这种方式,可减小从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以及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磨损尘埃量。这种方式比第一实施例更为有效。还有,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倾斜面1u朝向低通滤波器22,但由该面反射的光线不会传播到低通滤波器22。在第二实施例中,壁1t和5i分别设置在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5上,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即使只设置壁1t,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情形。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9进行描述。图9是如图8所示的剖视图,由图可见,第三实施例形成有一框架1n,该框架包围快门底板1的开口1a的全部周缘。无限量的粘性物质AD涂覆或粘附在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5上。粘性物质AD也起防反射物质的作用。在图9中,除框架1n和粘性物质AD之外的部件均未标明,因为它们与图8中的是同样的,且图9的构造(部分未示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按照第三实施例,如上所述,产生于叶片室的磨损尘埃粘附到设置在叶片室表面上的粘性物质AD上,这样,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操作不会受到影响。结果,在壁1t和5i的协同作用下,到达开口1a和5a一侧的磨损尘埃量显著地减小。到达开口1a和5a一侧的有些磨损尘埃的颗粒粘附到设置在开口1a和5a周缘上的粘性物质AD上,因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磨损尘埃量受到严格的限制,这样,摄影不再受到影响。由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粘性物质AD也用作防反射物质,因此限制摄影中由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5所反射的光线以及入射到低通滤波器22的光线也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不使用照相机果的成像面上的漏光。对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也适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情形。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参照了使用数码照相机的情形,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胶卷照相机。在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照相机的情形下,快门的构造采用单一快门叶片组,以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之间提供一单一的叶片室。还有,尽管上述的每个实施例中,每个快门叶片组包括四个叶片,但叶片的数量并不限制,也可使用五个叶片,更不用说一个叶片。在上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快门叶片组是由驱动弹簧致动,但是由一电磁驱动装置致动的快门叶片组也可应用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连接杆插在快门叶片组的诸臂之间,且在快门操作中,叶片不能进入和离开曝光开口。因此可避免连接杆抵靠于设置在底板上的曝光开口的边缘或靠近它的一部分而产生磨损尘埃。而且,设置的底板带有介于臂的工作区域和曝光开口之间的壁,由此,由快门叶片组的操作而产生的磨损尘埃难于离开叶片室。这样,粘附到成像面上的磨损尘埃量可减到最小程度。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参照图10-17进行描述。首先描述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13所示的快门底板1放置在图10中的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上。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快门底板1,大约在中部位置上有曝光开口1a,以及在开口左侧有三个圆弧形槽口1b,1c和1d。在槽口1b和1c的上端,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安装有由异丁烯橡胶制成的减震件2和3,每个减震件呈字母C那样的平面形状。

    在快门底板1上,杆1e,1f,1g,1h,1i,1j,1k和1m垂直向上地竖立。在诸杆中,杆1e和1f垂直向上竖立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但杆1g单独垂直向上竖立在表面侧,而杆1h,1i,1j,1k和1m单独设置在背面侧。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众所周知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安装在杆1e和1f上,在背面侧,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诸臂可转动地安装在杆1e和1f上。设置在这些驱动件上的驱动销通过槽口1b和1c突出在背面侧。当曝光操作完成时,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2和3上。

    一个众所周知的击发部件(未示出)可转动地安装在杆1g上,当击发时,击发部件从原始位置起转动,这样,驱动件反抗驱动弹簧的偏置力转动到击发位置,而当恢复到原始位置时,一销(未示出)抵靠于槽口1d的一端上,从而实现对其的阻挡。设置杆1h和1i的目的在于可转动地安装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的诸臂,设置杆ij,1k和1m的目的在于安装一中间板和一辅助底板。

    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长方形的框架1n的形状突出在物体一侧,以围绕开口1a,四条浅槽1p,1q,1r和1s设置在框架1n的周围。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形成壁1t,使其垂直地沿开口1a的左边缘延伸,如图12所示,壁1t设置有倾斜面1n。由图12可见,开口1a的与具有壁1t的边缘相对的侧边缘也设置有一倾斜面1v。而且,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如图11所示,一槽1w成形在与设置在表面侧的槽1p相对的位置上,槽1w的形状与槽1p相同,一槽1x成形在与设置在表面侧的槽1r相对的位置上,槽1x的形状与槽1r相同。

    这种构造的快门底板1具有这样的特征:粘性物质AD涂覆在表面上,这相对于快门的功能和操作不带来任何问题。特别地,如图13所示,粘性物质AD涂覆于设置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侧的槽1p,1q,1r和1s的底面上,这样就不会突出在快门底板1的表面上。如图11和12所示,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朝向开口1a的框架1n的表面上,以及朝向介于框架1n和开口1a之间的物体一侧的表面上。

    而且,在背面侧,粘性物质AD涂覆在槽1w和1x的底面上,还涂覆在倾斜面1u和1v上。在壁1t上,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开口1a相对侧的面上。尽管图12中的涂覆区域不够清晰,但粘性物质AD涂覆快门底板1的部分背面侧(壁11的左侧的面连同壁1t,以及横向端头上的面),该部分不位于第一叶片组的工作区域内。还有,为简化起见,在图10和16中,部分地略去粘性物质AD。

    安装到快门底板1背面侧上的部件以及安装这些部件的结构与针对图4B,4C,4D和5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略去对它们的描述。

    在图14中,描绘了辅助底板5,其与中间板4一起组成了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该辅助底板5由合成树脂构成,且在大约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口5a。尽管开口5a的形状稍微大于快门底板1的开口1a,但在其放置时,其左边缘实际上重叠于开口1a和4a的左边缘。在开口5a的左侧,设置了四个孔,其目的在于,接纳垂直向上竖立在快门底板1上的四个杆1e,1f,1h和1i的端头。此外,孔5b,5c和5d设置在辅助底板5的三个角上,其目的在于,将辅助底板5安装到快门底板1的杆1j,1k和1m上,而且其特殊的安装技术将在下文中描述。

    辅助底板5在其周缘上有挡光壁5e,5f,5g和5h,设置这些挡光壁的目的在于阻止光线从周缘进入叶片室。辅助底板5还设置有壁5i,其沿着开口5a的左边缘延伸到挡光壁5e和5g。壁5i有朝向物体和开口1a一侧的倾斜面5j,与开口5a的带有壁5i的边缘相对的边缘也设置有一倾斜面5k。

    在辅助底板5的表面侧(叶片室一侧),浅槽5m,5n,5p,5q,5r和5s设置在开口5a的上部和下部,每一部分有三个。减震件25和26附着在挡光壁5e上,且减震件27和28附着在挡光壁5g上。在辅助底板5的背面侧,如图11,12和15所示,凹口5t的成形围绕在开口5a的周围,且四个浅槽5u,5v,5w和5x设置在凹口5t的周围。

    这种结构的辅助底板5具有这样的特征:粘性物质AD涂覆在表面上,这对于快门的功能和操作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特别地,如图14所示,粘性物质AD涂覆于设置在辅助底板5的表面侧上的槽5m,5n,5p,5q,5r和5s的底面上。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倾斜面5j和5k上,以及与倾斜面5j相连的挡光壁5e和5g的部分内表面上。此外,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与开口5a相对侧的壁5i的面上,涂覆在与壁5i的面相连的挡光壁5e和5g的部分内表面上,以及涂覆在辅助底板5的部分表面上。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挡光壁5f和5h的内表面上,以及与上述面相连的辅助底板5的部分表面上。粘性物质AD涂覆在设置在减震件27和28之间的挡光壁5g的大厚度部分的上表面上。

    这样的粘性物质AD还涂覆在辅助底板5的背面侧。特别地,如图15所示,粘性物质AD涂覆于设置在辅助底板5的背面侧的槽5u,5v,5w和5x的底面上,这样,使其不突出到辅助底板5的表面。而且,在凹口5t中,如图11和12所示,粘性物质AD涂覆在一朝向开口5a的面和一朝向图像传感器侧的面上。还有,为简化起见,在图10和16中,如上所述涂覆在辅助底板5上的粘性物质AD部分地被略去。

    辅助底板5的安装技术的描述以及CCD 21和低通滤波器22的布置,因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被略去。

    下面,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操作。图10表示了快门的击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击发部件(未示出)反抗各个驱动弹簧的偏置力,从原始位置起转动,使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众所周知的驱动件(未示出)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是,通过设置在驱动件上的驱动销,第一叶片组的臂6和第二叶片组的臂14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一叶片组的四个叶片8,9,10和11处于扩展状态而遮盖住开口1a,此时,四叶片16,17,18和19处于重叠状态,并容纳在开口1a的下部。

    在这样的击发状态下,当按下照相机的释放钮时,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未示出)首先被激励,且当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被电磁铁所吸引和夹持时,击发部件则恢复到原始位置。接着,当通向第一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断开时,电磁铁的夹持力失去,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通过第一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作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此,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使臂6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向上移动第一叶片组的四个叶片8,9,10和11。其结果是,叶片的相互重叠量增加,通过设置在成缝隙叶片11的下侧边上的成缝隙边缘,开口1a逐渐打开。

    当开口1a通过成缝隙叶片11的成缝隙边缘全部打开时,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2,臂6抵靠于减震件25,叶片8-11的顶端抵靠于减震件26,从而阻挡住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和第一叶片组的运动。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减震件25和26暂时性压缩,但还未压缩到使叶片8-11接触涂覆在辅助底板5的挡光壁5e上的粘性物质AD。因此,由图11可见,可将粘性物质AD涂覆在挡光壁5e的内表面的广阔的面积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进行上述操作时,臂6和7的顶端不经过开口1a的区域,因而连接杆12和13势所必然地也不经过开口1a的区域。这样,由于连接杆12和13的头部不抵靠于开口1a的边缘的端头上,或不抵靠于在叶片室一侧的靠近其的快门底板1的表面,因此避免了相当大的磨损尘埃颗粒的大量产生。然而,在这种操作中,相当大的磨损尘埃颗粒可产生于臂6和7与八个连接杆之间,以及八个连接杆的头部与在叶片室一侧的快门底板1的表面之间。

    尽管这种相当大的磨损尘埃颗粒以及相当多的磨损尘埃颗粒不产生于诸叶片之间、诸叶片与快门底板1之间、或者诸叶片与中间板4之间,但它们不是完全不产生。以往的摄影所产生的磨损尘埃、或者在快门机构之外产生的磨损尘埃、以及穿越进入照相机的污物,这些都会沉降到叶片室或靠近快门的外侧。因此,在第一叶片组的操作中,由操作而产生的磨损尘埃,或者已沉降下来的磨损尘埃,会在空气中飞扬起来。

    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图10中,大部分的磨损尘埃和污物在壁1t左侧飞扬,且被壁1t所阻挡,不能向开口1a前进。在该操作完成之后,这种尘埃和污物粘附到涂覆在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和其它部件的表面上的粘性物质AD上。粘附在粘性物质AD上的尘埃和污物不会再飞扬起来。在图10中,尽管在壁1t的右侧飞扬的磨损尘埃和污物比在左侧飞扬的尘埃和污物少,但它们也粘附到涂覆在倾斜面1u和1v以及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中的粘性物质AD上。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但穿入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的磨损尘埃和污物也粘附到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中的粘性物质AD上。在叶片室外侧飞扬的磨损尘埃和污物粘附到涂覆在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5外侧的粘性物质AD上。因此,向低通滤波器22前进的尘埃和污物极其微量,它们中的有些尘埃和污物粘附到涂覆在倾斜面5j和5k上的粘性物质AD上。

    当在通向第一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如上所述断开之后,经过一预定的时间时,通向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也断开。众所周知,选择断开通向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的时间是不同的,视摄影情况而定,实际上,电力常在第一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前断开。然而,在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中,为方便起见,在第一叶片组的曝光操作完成之后,如上所述断开电力的情况下,给出下列描述。

    当通向第二叶片组的电磁铁的电力断开时,通过第二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是,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使臂14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向上移动第二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6,17,18和19。因此,叶片的相互重叠量减小,开口1a通过设置在成缝隙叶片19的上侧边的成缝隙边缘逐渐关闭。在开口1a通过成缝隙叶片19的成缝隙边缘关闭时,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抵靠于减震件3上,从而阻挡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和第二叶片组的运动。这种阻挡情况显示在图15和16中。

    在这种第二叶片组的曝光操作过程中,臂14和15的操作是在设置于辅助底板5上的臂5i的左侧进行。这些臂的顶端不经过开口5a的区域,因此,用于成缝隙叶片19的可枢转支承结构中的两个连接杆也势所必然地不经过开口5a的区域。这样,由于连接杆的头部不抵靠于开口5a的边缘面,或不抵靠于在叶片室一侧靠近其的辅助底板5的表面部分,所以避免了如传统快门那样由这样的抵靠而产生的磨损尘埃。

    然而,如在第一叶片组的操作中一样,磨损尘埃和污物飞扬的程度或大或小。特别地,在这种操作中,相当多的磨损尘埃颗粒可产生于臂14和15与八个连接杆之间,以及八个连接杆的头部与在叶片室一侧的辅助底板5的表面之间。这样方式产生的磨损尘埃,伴随沉淀在部件表面而未粘附在粘性物质上的磨损尘埃和污物一起飞扬。它们中的大部分被壁5i阻挡而不能前进到开口5a,而且在操作完成之后,粘附到涂覆在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和其它部件的表面上的粘性物质AD上。粘附到粘性物质AD上的尘埃和污物不会再次飞扬起来。

    在图10中,尽管在壁5i的右侧飞扬的磨损尘埃和污物比那些在左侧飞扬的少,但它们仍然粘附到涂覆在第二叶片组的叶片室上的粘性物质AD上,穿入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的磨损尘埃和污物粘附到倾斜面1u和1v以及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室的粘性物质AD上。在叶片室外侧飞扬的磨损尘埃和污物粘附到涂覆在快门底板1的外侧以及辅助底板5上的粘性物质AD上。朝向低通滤波器22前进的有些尘埃和污物粘附到涂覆在倾斜面5j和5k上的粘性物质AD上。因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磨损尘埃和污物极其少量。

    由上述可见,设置壁1t和5i的目的在于阻止磨损尘埃前进到低通滤波器22,因此,最初,壁1t和5i分别仅成形在开口1a和5a的边缘上。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为阻止尘埃的前进,壁1t和5i分别延伸到底板1和5的上端和下端。

    第四实施例的每个壁1t和5i的高度(在叶片室一侧突出的尺寸)是均匀的。介于壁1t和5i的顶端与中间板4之间的间隙的确定,应考虑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四个叶片分别重迭在一起的尺寸。然而,当第一叶片组或第二叶片组处于扩展的状态时,每个间隙实际上对应于两个叶片的厚度就足够了。因此,如果间隙不均匀,以至于逐渐地改变壁1t和5i的高度,对磨损尘埃和污物的阻挡效果将进一步得到改善。然而,在本发明中,壁1t和5i不限制于这种形状,且不是必定要求的。然而,如果仅设置一个壁,不用说,该辅助底板5的壁5i应放置成靠近低通滤波器22。

    接下来,描述快门击发操作。在图16中,当击发部件(未示出)开始转动时,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首先反抗第一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臂6通过第一叶片组的驱动件的驱动销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因而第一叶片组的叶片8,9,10和11向下移动,此时减少了相互重叠量。当第一叶片组的成缝隙叶片11和第二叶片组的成缝隙叶片19的相互重叠量达到一预定值时,击发部件反抗第二叶片组的驱动弹簧的偏置力,开始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叶片组的驱动件。其结果是,由于臂14通过第二叶片组的驱动销作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叶片组的叶片16,17,18和19向下移动,此时,增加了相互重叠量。

    这样,对于第一和第二叶片组来说,进行了击发操作。实际上,这种击发操作是迅速进行的。因此,紧跟在第一叶片组的叶片8,9,10和11处于扩展状态而遮盖住开口1a之后,击发部件(未示出)的转动停止。然而,由于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可枢转的支承部分具有公差,每个叶片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以枢转支承部分为其支点,沿顺时针方向略为有些转动。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第二叶片组的叶片1,17,18和19处于重叠状态,抵靠于减震件27和28上,然后略有返回而停止在图10的状态中。

    按照第四实施例,如上所述,磨损尘埃和污物在叶片室内飞扬,粘附到涂覆于叶片室表面上的粘性物质AD上,这样,第一和第二叶片组的操作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到达开口1a和5a的磨损尘埃量,在壁1t和5i的协同作用下,显著地减少。到达开口1a和5a一侧的磨损尘埃的有些颗粒粘附到涂覆在倾斜面1u,1v,5j和5k上的粘性物质AD上,因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尘埃量受到高度限制。前进到快门外侧的以及原先沉降在快门外侧的有些尘埃颗粒粘附到涂覆在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5的外侧的表面上的粘性物质AD上。因此,到达低通滤波器22的尘埃量受到限制。

    还有,尽管在第四实施例中,参照了将粘性物质直接涂覆于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的情况,但也可将预先用粘性物质涂覆或浸渍的(粘性)带子粘贴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的表面上,或者与粘性物质相结合地使用。这种粘结装置只可设置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之一。如果该粘结装置包括了防反射物质,则在摄影中可避免由底板表面反射的光到达成像面,在照相机不被使用时,则避免了胶卷的曝光。

    在上述的粘结装置(粘结带)中,可以想象经长时间使用后,这种粘结装置的粘结力会减弱。照此,除了一层的以外,提供的粘结装置可带有两层或多层的粘带,这样就形成多层重叠。在粘结力减弱后,如图17所示,只剥去最外侧(最表面)层(带),由此,暴露出一新的粘性面,从而恢复粘结力,而不是因需要而再次粘贴。当这种粘结装置重叠了好多层时,如果每层的尺寸不同,则剥层就变得容易。另外还考虑到表面层的背面的制造,采用一定的工艺和物质,既不会使粘结力减弱,又可以剥去。上述的说明也适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情形。

    在第四实施例中,参照了用于数码照相机的情形,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胶卷照相机。即使本发明用于数码照相机,快门也可设计为单一快门叶片组和由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构成的单一叶片室。尽管在第四实施例中,每个快门叶片组有四个叶片,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叶片数,可应用于五个叶片,且不说单一叶片。因此,从上面所述,不仅应用于焦平面快门,而且应用于镜后快门,(一种位于摄影镜头后面的镜头快门)本发明都是有效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至少之一中装备有粘性装置,这样使诸快门叶片组的操作不受影响。因此,在诸快门叶片组操作中所产生的磨损尘埃和以前已产生的尘埃和污物理想地粘附到粘性装置上,粘附的磨损尘埃和污物不再在空气中飞扬。因此,到达和粘附到成像面的磨损尘埃和污物受到高度的限制。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包括:两个底板,每个底板大约在其中部有用于曝光的开口,所述两个底板分别被布置在物体一侧和成像面一侧,以在两个底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叶片室,其中,在所述叶片室中容纳有一快门叶片组,该快门叶片组包括多个臂,臂的可枢转端头可枢转地安装在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所述两底板之一上,至少有一叶片通过各个连接杆由所述臂可枢转地支承,其中,至少所述两底板之一在所述快门叶片组的操作无须接触的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