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
排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水文工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泥沙及淤泥的情况,若不
及时处理就会出现河道堵塞,导致一些水文设施报废,一旦发生汛情,
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因此,需要对各水文工程进行定期清淤,
但是现有的清淤设备体积大、价格高,移动困难,清淤成本很高,操作
过程也很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清淤效率非常低,且容易
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文工程上
用的排淤装置,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清淤彻底高效、成本低、科学清
淤,保护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工
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工具箱、壳体、旋转座、吸污
泵、吸污管、软管、吸污罩、出污罩、连接架、转轴、过滤性传输带、
电机、皮带、斜板、加强筋、出水管和入水口;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
数个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所述底座
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体;所述旋转座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
具箱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座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所述吸
污泵的一端通过吸污管依次连通有软管和吸污罩;所述吸污泵的另一端
通过吸污管连通有一个出污罩,所述出污罩设置在壳体腔室内部的顶
端;
所述连接架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
位于出污罩的两端;所述连接架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所述转
轴的外表面设有一个过滤性传输带;所述壳体腔室内部的顶端上还固定
连接有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过滤
性传输带的下方设有一个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底端连通有一个出水
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露出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斜板设置在过滤性传输
带左侧斜下方;所述斜板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壳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上设有防滑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或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吸污泵为真空吸污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座下
表面设于万向轮,大大提高了移动性能,设置工具箱可以放置工具,吸
污泵通过吸污罩,吸取泥沙及淤泥,从出污罩落入过滤性传输带,水份
被过滤,落入出水管,从出水管脱离,电机带动过滤性传输带,而过滤
水份后的泥沙及淤泥,落到斜板上,最终脱离。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
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底座;2-万向轮;3-工具箱;4-壳体;5-旋转座;6-吸污泵;7-
吸污管;8-软管;9-吸污罩;10-出污罩;11-连接架;12-转轴;13-过
滤性传输带;14-电机;15-皮带;16-斜板;17-加强筋;18-出水管;1
9-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工程上
用的排淤装置,包括底座1、万向轮2、工具箱3、壳体4、旋转座5、吸
污泵6、吸污管7、软管8、吸污罩9、出污罩10、连接架11、转轴12、过
滤性传输带13、电机14、皮带15、斜板16、加强筋17、出水管18和入水
口19;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数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
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
体4;所述旋转座5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具箱3的上表面;
所述旋转座5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6;所述吸污泵6的一端
通过吸污管7依次连通有软管8和吸污罩9;所述吸污泵6的另一端通过吸
污管7连通有一个出污罩10,所述出污罩10设置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
端;所述连接架11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
述连接架11位于出污罩10的两端;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一
个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过滤性传输带13;
所述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
输出端通过皮带15与转轴12相连接;所述过滤性传输带13的下方设有一
个入水口19;所述入水口19的底端连通有一个出水管18,
所述出水管18的末端露出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斜板16设置在过滤性传
输带13左侧斜下方;所述斜板16通过加强筋17固定连接在壳体4上。
其中,所述万向轮2上设有防滑装置;所述电机14为变频电机或伺
服电机;所述吸污泵6为真空吸污泵。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
座1下表面设于万向轮2,大大提高了移动性能,设置工具箱3可以放置
工具,吸污泵6通过吸污罩9,吸取泥沙及淤泥,从出污罩10落入过滤性
传输带13,水份被过滤,落入出水管18,从出水管18脱离,电机14带动
过滤性传输带13,而过滤水份后的泥沙及淤泥,落到斜板16上,最终脱
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
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
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
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