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组钢筋结构及其钢筋结构体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结构,尤指涉及一种预组钢筋结构及使用其的钢筋
结构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梁柱建造过程中,完全仰赖施工者于工地现场以人力方式进行
梁柱钢筋绑扎与梁柱接合,由此突显出施工者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与施
作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并非一般未经训练者所能胜任。
故此,此种传统梁柱建造工法不但施工难度高、施工期长且人力需求成本高。
尤其是因人为疏失所致施工结果不符设计要求的状况层出不穷,如主筋配置过密、
箍筋弯钩长度不足或角度不够、箍筋或系筋数量不够或位置错误等绑扎不良缺陷。
再如梁柱接合处的补强与加劲措施不确实以致剪力强度与承压强度不佳等,故有
施工质量难以稳定控制的问题,使梁柱结构暗藏着耐震能力不足而有易崩塌、断
裂、毁坏等危安顾虑。
故此,亟需一种钢筋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来用于建造建筑物以解决习用技术
所产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组钢筋结构,其以模块
方式安装于工地以便建造建筑物,且所述预组钢筋结构是通过预先组接钢筋而成
型,藉此使在工地现场可快速施工以增进建筑物的建造效率、准确率,从而改善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预组钢筋结构,其用于以模块方式安装
于工地以建造建筑物。所述预组钢筋结构包括:主筋组及箍筋组。所述主筋组包
含多个主筋。所述多个主筋呈数组间隔排列,且所述多个主筋的每一个的两侧分
别为一第一接合部与一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至少一
者用于安装续接器。所述箍筋组包含多个箍筋。所述多个箍筋彼此间隔排列以框
围所述多个主筋,且所述多个箍筋的每一个包含一筋体。所述筋体包含多个钢筋
段及多个弯折部,所述钢筋段连接于所述多个弯折部中相邻的弯折部之间,且所
述筋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预组钢筋结构用于与一钢筋结构进行续接而成为所
述建筑物的结构体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组钢筋结构是通过多个
续接器而与所述钢筋结构进行续接,所述钢筋结构为另一个所述预组钢筋结构或
一衔接用钢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
合部分别具有螺纹端,所述续接器包含一螺套管和一迫紧环,所述螺套管分别螺
接彼此相邻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的所述螺纹端,所述迫紧环套设于所述
第一接合部以迫紧所述螺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箍筋组还包括多个系筋,
所述多个箍筋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系筋中的至少一者交错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主筋之间中每一个主
筋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相隔固定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组钢筋结构可以为柱
或梁。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钢筋结构体,其包括:一第一预组钢
筋结构及一第二预组钢筋结构。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包含:第一主筋组及第
一箍筋组。所述第一主筋组包含多个第一主筋,所述多个第一主筋呈数组间隔排
列,所述多个第一主筋的每一个的两侧分别为一第一接合部与一第二接合部,所
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至少一者用于安装续接器。所述第一箍筋组包
含多个第一箍筋,所述多个第一箍筋彼此间隔排列以框围所述多个第一主筋,所
述多个第一箍筋的每一个包含一第一筋体,所述第一筋体包含多个钢筋段及多个
弯折部,所述钢筋段连接于所述多个弯折部中相邻的弯折部之间。所述第二预组
钢筋结构包含:第二主筋组及第二箍筋组。所述第二主筋组包含多个第二主筋,
所述多个第二主筋呈数组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二主筋的每一个的两侧分别为一
第一接合部与一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至少一者是用
于安装续接器。所述第二箍筋组包含多个第二箍筋,所述多个第二箍筋彼此间隔
排列以框围所述多个第二主筋,所述多个第二箍筋的每一个包含一第二筋体,所
述第二筋体包含多个钢筋段及多个弯折部,所述钢筋段连接于所述多个弯折部中
相邻的弯折部之间。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与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彼此垂直设
置,而且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主筋与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的
所述多个第二主筋是藉由相互搭接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的所述多个
第一主筋包含多个外层柱主筋及多个内层柱主筋,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的所述
多个第二主筋包含复数个上层梁主筋及复数个下层梁主筋,所述复数个上层梁主
筋及所述复数个下层梁主筋穿固于多个内层柱主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数个上层梁主筋及所述复数
个下层梁主筋的末端是连接有一搭接结构,所述搭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预组钢
筋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主筋相互搭接而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及钢
筋结构体是透过预先将复数主筋以及箍筋框围接合固定形成预组钢筋结构,并以
续接器来连接各主筋形成多组预组钢筋结构的衔接。因此,预组钢筋结构可于生
产厂商进行生产组合成梁或柱,增加生产组合的便捷性,而现场施工时只需进行
整组吊装得以快速组接,藉此使在工地现场可快速施工以增进建筑物的建造效率、
准确率,从而改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体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B为T头锚定结构之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及图2A的预组钢筋结构体的接合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预组钢筋结构的实施例的组接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续接器的一实施例的组接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两个预组钢筋结构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其中:1、1A:预组钢筋结构;8:钢筋结构;9A、9B:搭接结构;10:主筋
组;11:主筋;12:第一接合部;121:螺纹端;13:第二接合部;131:螺纹端;
20:箍筋组;21:箍筋;22:筋体;221:钢筋段;222:弯折部;23:系筋;30:
续接器;31:螺套管;32:迫紧环;91:钢筋;92:箍筋;95:T头锚定结构;
100: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1:外层柱主筋;102:内层柱主筋;200:第二预组
钢筋结构;201:上端梁主筋;202:下端梁主筋;A1:矩形区域;A2:重迭区域;
SB: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
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
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
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组钢筋结构,其用以模块方式安装于工地以建造建筑
物,且所述预组钢筋结构是预先组接钢筋而成型,藉此使在工地现场可快速施工
以增进建筑物的建造效率、准确率,从而改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此外,所
述预组钢筋结构是利用预组工法,在工厂中以标准化、自动化流程完成梁柱钢筋
结构,免除掉旷时费力的现场人工钢筋绑扎等工序,再于现场进行梁柱钢构的吊
装、组立与灌浆等作业,藉以有助于大幅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
工期,并可以减缩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钢筋结构体,其包括:一第一预组钢筋结构及一第
二预组钢筋结构。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与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是彼此垂直设
置,而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主筋与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的所
述多个第二主筋相互搭接而固定。所述第一与第二预组钢筋结构可分别为柱及梁。
以下试举以预组钢筋结构及钢筋结构体的多个实施例,以说明基于本实用新
型的各种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及钢筋结构体的形式及配
置方式并不仅限于以下的示例性实例而已,也可以是其他的变形或修饰例。此外,
在以下实施例中,当预组钢筋结构实现为梁时,其主筋例如是用于垂直于柱体上
或平行于地表;当预组钢筋结构实现为柱时,其主筋例如是用于垂直于地表;由
于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再赘述。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体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
所示,预组钢筋结构1用以模块方式安装于工地以建造建筑物。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预组钢筋结构1被实现为柱。所述预组钢筋结构1包括:主筋组10及箍筋
组20。所述主筋组10包含多个主筋11。所述多个主筋11呈数组间隔排列,且
所述多个主筋11的每一个的两侧的至少一者用于安装续接器30。所述箍筋组20
包含多个箍筋21。所述多个箍筋21彼此间隔排列以框围所述多个主筋11。所述
箍筋21是为一体成型结构,亦可再绑上系筋。所述预组钢筋结构1用于与一钢
筋结构9进行续接而成为所述建筑物的结构体的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组钢筋结构1通过多个续接器30而与所述钢筋结构
8进行续接。所述钢筋结构8可以为另一个预组钢筋结构1或衔接用钢筋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钢筋结构8外露于楼板SB之上以便与所述预组钢筋结构1续
接。此外,续接器可以任何方式接合于主筋上,其可与预组钢筋结构1在工厂预
组时进行接合,亦可以在工地施工时进行接合。
图2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体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
图2A所示,预组钢筋结构1A被实现为梁,且用于与搭接结构9A、9B进行续接
而成为所述建筑物的结构体的一部分。举例而言,预组钢筋结构1A通过多个续
接器30而与所述搭接结构9A、9B进行续接,从而成为梁结构。所述搭接结构
9A、9B用于与柱的主筋相互搭接而固定,且包含钢筋91并通过续接器30与预
组钢筋结构1A连接,在需要时可适当地绑扎箍筋92。此外,所述搭接结构9A、
9B的钢筋91的一端还可以具有T头锚定结构95,以取代弯钩钢筋的锚定结构;
如图2B所示,其为T头锚定结构95的一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于锚定结
构并不作限制。另外,所述搭接结构9A、9B亦可视为衔接用钢筋结构。在另一
实施例中,多个预组钢筋结构1A可以续接从而延长梁的长度,并通过搭接结构
9A、9B而与其他柱进行搭接。
图3为依据图1及图2A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体在接合后的外
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作柱的两个预组钢筋结构1(即柱)与用作梁的预组
钢筋结构1A通过相互搭接而固定且彼此垂直设置。举例而言,预组钢筋结构1A
通过搭接结构9A、9B而与其他柱进行搭接。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一种预组钢筋结构的实施例,其包括一主筋组10以
及用于将所述主筋组套箍定位的一箍筋组20。
主筋组1配置有复数个主筋11,所述复数个主筋11以数组方式间隔排列以
构成立方柱体轮廓,图式虽表示为4x4数组排列,但不依此限制其数量,依实际
需求做调整,而各所述主筋11两侧分别为一第一接合部12与一第二接合部13,
所述第一接合部12的末端为一螺纹端121,例如外螺纹,而所述第二接合部13
的末端为一螺纹端131,例如外螺纹。
箍筋组20配置有复数个箍筋21,各所述箍筋21是包含一筋体22及一系筋
23,所述系筋23形成交错地配置于筋体22内,而所述筋体及所述系筋为一体弯
折成型的钢筋结构,其中筋体22具有复数个钢筋段221及复数个弯折部222,
所述弯折部222为弯曲柱状结构,所述钢筋段221为直条柱状结构且连接于所述
弯折部222之间,以围绕形成复数个矩形区域A1及交错形成复数个重迭区域A2,
而所述这些弯折部222与钢筋段221彼此呈近90度弯折以形成田字结构或其他
结构,所述多个矩形区域A1以及所述多个重迭区域A2中个别配置有至少一主筋
11。此外,箍筋或系筋的两端具有锚定结构,由于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
故此不再赘述。
预组钢筋结构将箍筋组20的各箍筋21依序套固围设于主筋组10的各主筋
11,并使复数个箍筋21以间隔排列方式围设于各主筋11,并且各主筋11与各
箍筋21彼此相互紧密抵接,由于箍筋21为一体弯折成型,因此,当箍筋组20
的各箍筋21以及主筋组10的各主筋11接合形成预组钢筋结构时,各所述多个
主筋11之间的第一接合部12与第二接合部13彼此相隔固定距离,预组钢筋结
构中所使用的箍筋组20数量不限定,依实际情况做调整。
此外,举例而言,预组钢筋结构是利用预组工法于工厂完成。预组工法的步
骤如下:(1)利用箍筋样板台,将外箍筋及系筋绑扎结合成一单元或采用闭合式
箍筋(即一体成型的箍筋),其中主筋可以被加工以与续接器摩擦焊接。(2)利用
工作架排放上层主筋,箍筋单元穿挂于上层主筋上。箍筋单元穿挂于上层主筋上。
(3)依间距样板将箍筋逐步定位,架设钢筋固定板件(上层)。(4)箍筋单元依设计
间距排放定位绑扎,梁柱接头段及续接段预套假固定。(5)依序穿入其他主筋。
(6)架设上端样板,锁上吊装钢筋。(7)固定主筋固定件。(8)摇降工作架,使钢
筋笼降于拖板车上,利用拖板车推移至定点存放。此外,预组钢筋结构被检核后,
可以加上吊装号码牌、或以其他方式如系绑、挂上、或植入无线识别卷标RFID
以纪录其来源、编号等履历资料。
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结构体,是应用上述的预
组钢筋结构进行组构,所述钢筋结构体是包含复数个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以及
接合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的复数个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而所述第一预
组钢筋结构100与所述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彼此垂直设置以组构出建筑物的柱、
梁钢筋结构。
承上所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与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皆为上述预组钢
筋结构,而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与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是依建筑物的结构强
度需求而在主筋11与箍筋21的数量上,以及箍筋21围设于主筋11的间距有所
差异,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预组钢筋结构进行组构时,先行将第一预组钢筋结构
100与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于地面预组接合,而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与第二
预组钢筋结构200皆包含复数预组钢筋结构,各预组钢筋结构进行连接是利用一
续接器30,以供连接二相邻主筋11的所述第一接合部12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
13以形成轴向衔接。
续接器30至少包含一螺套管31及一迫紧环32,由于各主筋11之间的第一
接合部12与第二接合部13是具有相隔固定距离,因此两个相邻的主筋11的第
一接合部12与第二接合部13相互靠近时,是先将续接器30的迫紧环32套设于
第一接合部12的螺纹端121中,再利用螺套管31螺接所述螺纹端121以及螺纹
端131,当螺套管31螺接于螺纹端121与螺纹端131后,再利用迫紧环32迫紧
串接套31即可,而第一预组钢筋结构以及第二预组钢筋结构是可藉由多个续接
器30连接复数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以及横向钢筋200组形成衔接延伸。然而,
本实用新型对于续接器的种类及实现方式,并不受此例子限制,例如主筋亦可以
被加工以与续接器摩擦焊接。
承上所述,当于地面进行组设时,第一预组钢筋结构100包含多个外层柱主
筋101及多个内层柱主筋102,第二预组钢筋结构200包含复数个上层梁主筋201
及复数个下层梁主筋202,多个外层柱主筋101及多个内层柱主筋102是透过箍
筋组20框围固定,复数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个下层梁主筋202是透过箍筋
组20框围固定,所述多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下层梁主筋202是穿设于多个
内层柱主筋102之间,而所述多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下层梁主筋202的末端
是与一预搭接墙面接合,所述搭接墙面具有接合且凸露于墙面的复数搭接钢筋,
而所述多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下层梁主筋202的末端是分别与所述些搭接钢
筋串接且以箍筋组20框围固定以完成所述预搭接墙面结构,进一步说明,所述
多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下层梁主筋202的末端接连有一搭接结构(如图2A
中的9A或9B),即所述搭接结构是未以箍筋组20框围固定以利于串接墙面的复
数搭接钢筋。
呈上所述,完成地面组装后并以吊接作业依序向上组构,其是将各第一预组
钢筋结构100吊起并以续接器30于各楼板SB之间进行衔接固定,再重复前述将
所述多个上层梁主筋201及复数下层梁主筋202是穿设于多个内层柱主筋102
之间,并且与墙面的复数搭接钢筋接合固定,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预先将复数主筋11以及箍筋21框围接合固定形成预组钢
筋结构,并以续接器来连接各主筋11形成多组预组钢筋结构的衔接,因此,预
组钢筋结构可于生产厂商进行生产组合成梁或柱,增加生产组合的便捷性,而现
场施工时只需进行整组吊装得以快速组接,藉此使在工地现场可快速施工以增进
建筑物的建造效率、准确率,从而改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再者,由于箍筋
21可为一体弯折成型,除了可降低生产成本与连接主筋11所需的工时外,亦可
增加箍筋21对主筋11所产生围束力,提升钢筋结构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以如上的实施例举例说明了,然而本实用新
型并非仅限定于此等实施方式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再进行各种的还动与修饰;例如,将
前述实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或变更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此等实
施方式亦当然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属内容的一。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
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及其所界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