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汽车车位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汽车车位锁。
背景技术
车位锁是用于防止其他车辆占用私家车位所使用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车位锁的尺寸较小,因此只能避免车辆占用车位,当有车辆停在两个车位之间时,会占用车主车位的一半,此时这类车位锁就失去了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汽车车位锁,本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活动轴向上抽出,而后旋转板旋转打开,进行宽度的延展,有效避免其他车辆占用车主车位,延长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汽车车位锁,包括套筒和活动轴,所述套筒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轴配合在所述活动孔内,所述活动轴与所述活动孔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活动孔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活动轴外圈的靠近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定位槽的滑块,所述活动轴的外圈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配合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安装槽之间配合有销轴,所述旋转板旋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旋转板垂直所述活动轴,所述套筒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套筒底部,且与所述活动孔相连通,所述排水孔顶部设有漏斗形区域。
优选地,所述活动轴的外圈上设置有嵌入槽,在所述嵌入槽内配合有车主信息提示板。
优选地,所述活动轴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凹槽,在所述弧形凹槽内配合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弧形凹槽之间配合有第一销轴,所述弧形凹槽的外圈上设置有配合所述把手用的施力槽。
优选地,所述活动孔的孔底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厚度为2mm-5mm,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活动轴的外圈上设置有荧光警示贴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活动轴向上抽出,而后旋转板旋转打开,进行宽度的延展,有效避免其他车辆占用车主车位,通过排水孔排出雨水,防止套筒长时间雨水浸泡而侵蚀,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套筒的剖视图;
图2为活动轴的主视图;
图3为活动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汽车车位锁,包括套筒1和活动轴2,所述套筒1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活动孔101,所述活动轴2配合在所述活动孔101内,所述活动轴2与所述活动孔101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活动孔101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导向槽111,所述导向槽111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112,所述活动轴2外圈的靠近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导向槽111和所述定位槽112的滑块201,所述活动轴2的外圈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槽202,在所述安装槽202内配合有旋转板203,所述旋转板203与所述安装槽202之间配合有销轴204,所述旋转板203旋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旋转板203垂直所述活动轴2,所述套筒1底部设有排水孔102,所述排水孔102贯穿所述套筒1底部,且与所述活动孔101相连通,所述排水孔102顶部设有漏斗形区域(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活动轴2的外圈上设置有嵌入槽205,在所述嵌入槽205内配合有车主信息提示板206。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活动轴2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凹槽207,在所述弧形凹槽207内配合有把手208,所述把手208与所述弧形凹槽207之间配合有第一销轴(未图示),所述弧形凹槽207的外圈上设置有配合所述把手208用的施力槽209。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活动孔101的孔底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3,所述减震垫3的厚度为4mm,所述减震垫3为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活动轴2的外圈上设置有荧光警示贴条2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活动轴向上抽出,而后旋转板旋转打开,进行宽度的延展,有效避免其他车辆占用车主车位,通过排水孔排出雨水,防止套筒长时间雨水浸泡而侵蚀,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