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55362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20472.9

申请日:

2015.11.18

公开号:

CN205617183U

公开日:

2016.10.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C7/35

主分类号:

E01C7/35

申请人:

长安大学

发明人:

郑南翔; 丛卓红; 张楠; 陈博; 杨翔思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代理人:

惠文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该罩面结构整体厚度为2.0~2.5cm,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沥青路面,厚度为0.8~1cm的同步碎石封层,以及厚度为1.8~2.5cm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同步碎石封层为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而成的同步碎石封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为集料、矿料、纤维、改性沥青、温拌剂混合而成的磨耗层。结构合理,采用防水效果的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嵌固在一起的同步碎石封层,提高粘结性能;所述磨耗层中纤维与改性沥青粘结成网状结构,增加粘结能力,可防止集料在融雪剂侵蚀下的剥落;添加温拌剂可使薄层罩面结构压实密实,结构性能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罩面结构整体厚度为2.0~2.5cm,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沥青路面,厚度为0.8~1cm的同步碎石封层,以及厚度为1.8~2.5c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为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而成的同步碎石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中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所述改性沥青用量为1.0~1.8k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中碎石的粒径为9.5~13.2mm,撒布量为60~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中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7.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的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所述改性沥青用量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6%~7%。

说明书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旧沥青路面的新型
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尤其适用于风沙较大、冬天气温较低、雨雪较多的地
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自然环境和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会出现老化、松散、开
裂等病害,为了保证路面的使用质量,需要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传统的
预防性养护主要有雾封层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施
工、防水、防滑、提高平整度的性能,但对路面裂缝不起抑制作用,且耐久
性较差,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噪音大。

目前新兴预防性养护方法——超薄罩面主要采用大孔隙断级配结构,厚
度为1.5-2.5cm,最大公称粒径一般采用9.5mm及以上,但若使其达到足够的
密实度和优良的平整度,其一次摊铺层最小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倍的最大公
称粒径,目前的超薄罩面结构不合理;超薄罩面普遍采用高粘改性乳化沥青
粘层,仅解决层间粘结问题,对抗裂无益;且断级配混合料在雨水较少区域
的适用性较差,容易造成孔隙堵塞,降低其使用性能,融雪剂对断级配混合
料腐蚀性大,由于超薄罩面厚度较薄,摊铺时容易出现温度散失,影响压实
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密级配薄
层罩面结构,该路面结构与旧路面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抗裂性能、抗滑性
能、耐久性能、还可很好地降低路面噪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整体厚度为2.0~2.5cm,包括由下而上
依次铺设的旧沥青路面,厚度为0.8~1cm的同步碎石封层,以及厚度为1.8~
2.5c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为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
而成的同步碎石封层;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为集料、矿料、纤维、
改性沥青、温拌剂混合而成的磨耗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中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所
述改性沥青用量为1.0~1.8kg/m2。

作为优选的,所述同步碎石封层中碎石的粒径为9.5~13.2mm,撒布量为
60~80%。

作为优选的,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中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
7.1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中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机
制砂,粒径为3~5mm的碎石,粒径为5~8mm的碎石组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纤维为矿物纤维,所述纤维用量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质量的0.3%~0.5%。

作为优选的,所述温拌剂为Sasobit温拌剂,所述温拌剂用量为所述密
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中改性沥青用量的1%~1.5%。

作为优选的,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的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
性沥青,所述改性沥青用量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6%~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具有封水效果的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在一起,
提高粘结性能;采用由集料、矿料、纤维、改性沥青、温拌剂混合而成的磨
耗层,纤维与改性沥青粘结成网状结构,增加沥青胶结料的粘结能力,不仅
能防止集料在融雪剂侵蚀下的剥落,而且有效抑制反射裂缝的扩展,增强低
温性能;添加温拌剂可以降低混合料的拌合及压实温度,不仅降低能源的消
耗,也易于使薄层罩面结构压实密实,结构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中:1、旧沥青路面;2、同步碎石封层;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厚度为
2.0~2.5cm,包括由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沥青路面1,同步碎石封层2,以
及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3。

所述同步碎石封层2为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而成的同步碎石封层,厚度
为0.8~1cm。所述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性沥青,使用量为1.0~1.8kg/m2。
所述碎石采用粒径的9.5~13.2mm的碎石,碎石撒布率为60~80%。当旧沥
青路面1贫油时,所述同步碎石封层2的撒布量比预设增加0.1kg/m2,当旧
沥青路面1富油时,撒布量比设计减少0.1kg/m2。

同步碎石封层2施工时,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在已经处理好的旧沥青路面1
上均匀撒布SBS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碎石,为保证雾状喷洒形成均匀、等厚
度的沥青膜,必须保持沥青在170~180℃的温度,用10~20t轮胎压路机紧
跟碾压2~3遍,压路机不得洒水、随意刹车或掉头。

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3为由集料、矿料、纤维、改性沥青、温
拌剂混合而成的磨耗层,厚度为1.8~2.5cm。

所述集料采用玄武岩,最大公称粒径为7.1mm。所述集料由粒径为0~3mm
的机制砂,粒径为3~5mm的碎石,粒径为5~8mm的碎石组成。

所述矿料级配入下表所示:


所述纤维为矿物纤维,所述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0.3%~0.5%,优
选0.4%。矿物纤维与沥青粘结成网状结构,增加沥青胶结料的粘结能力,不
仅能防止集料在融雪剂侵蚀下的剥落,而且有效抑制反射裂缝的扩展,增强
低温性能。

所述改性沥青为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沥青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的6%~
7%,优选6.7%。

所述温拌剂采用Sasobit温拌剂,外掺法加入,沥青用量为混合料质量
的1%~1.5%,优选1.3%。添加温拌剂可以降低混合料的拌合及压实温度,
不仅降低能源的消耗,也易于使薄层罩面结构压实密实,结构性能稳定。

所述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3施工时先用清扫机或人工方法将同步碎
石封层上的松散碎石清除出路面,混合料拌合温度为160~180℃,摊铺温度
为140~160℃,摊铺速度为1m/min~3m/min,摊铺后立即使用10~12t钢轮
压路机进行初压(前静后振),然后用10~12t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最后用
10-12t钢轮压路机终压,在90℃以上完成压实作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
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密级配薄层罩面结构。该罩面结构整体厚度为2.02.5cm,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沥青路面,厚度为0.81cm的同步碎石封层,以及厚度为1.82.5cm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同步碎石封层为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而成的同步碎石封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为集料、矿料、纤维、改性沥青、温拌剂混合而成的磨耗层。结构合理,采用防水效果的改性沥青与碎石混合嵌固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