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既有线预装后浇带模板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跨既有线预装后浇带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桥梁后浇带施工方法为吊模施工法,预制梁架设完成后,采用对拉杆、木模板、方
木等材料进行后期制作安装,在跨既有线施工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法所需要点时间长、安
全风险高、人力资源浪费大。
经检索,发现一篇与本专利申请的相近似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名称为:一种后浇带模
板构造,公告号为:CN202530744U。该专利公开的内容为:包括竹胶板、垫木、次龙骨、主
龙骨、撑杆、橡胶止水带。竹胶板厚度为10~15mm,竹胶板在后浇带位置做成盆形,后浇带
中部的竹胶板设置孔槽,后浇带的橡胶止水带穿过竹胶板孔槽,竹胶板外侧设置次龙骨,次
龙骨外面设置主龙骨,主龙骨用撑杆支承,撑杆直径为18~22mm。
经过对比发现,上述公开文献与本专利申请在技术方案上存在较大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跨铁路施工要点
时间、安全可靠的跨既有线预装后浇带模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跨既有线预装后浇带模板装置,包括侧板、平板以及锚筋,所述平板的底部两侧对
称固装侧板,两个侧板的外侧面相对向下弯折倾斜,所述侧板的倾斜面固装锚筋。
而且,所述锚筋的上端部一体弯折制有弯钩段,下端部一体弯折制有连接段。
而且,所述侧板与平板均为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而且,所述侧板与平板的搭接宽度大于或等于5cm。
而且,所述锚筋为两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装置为普通钢材,便于加工,成本较低,有效节约了跨铁路施工要点次数及时间。本
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方便,降低了跨铁路施工模板安装风险,且在后浇带尺
寸变化时,易于改装,适用性强,节约施工时间,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锚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跨既有线预装后浇带模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侧板1、平板3以及锚筋2,所述
平板的底部两侧对称固装侧板,两侧板的外侧面相对向下弯折倾斜,所述侧板的倾斜面固装
锚筋。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筋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锚筋的上端部一体弯折制有与梁4连接的
弯钩段2A,下端部一体弯折制有与侧板连接的连接段2B。
所述侧板与平板均为普通均值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2mm,表面做防腐处理,梁板架设
完成后,平板与侧板上下搭接,搭接宽度A大于或等于5cm,接缝处涂抹密封胶,以上材料
均为市场常用材料,采购方便。
所述锚筋为两对。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
步骤一、制作侧板,侧板的倾斜面角度与梁型一致,如图3所示;
步骤二、然后加工锚筋,将锚筋与侧板焊接成整体,锚筋的弯钩及锚固长度依据后浇带
与侧板及平板的自重进行计算;
步骤三、梁板吊装完成后,将平板与侧板点焊为整体,接缝处涂抹密封胶防渗,如图3
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
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