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789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CN204057894U(21)申请号 201420445075.6(22)申请日 2014.08.08B66F 17/00(2006.01)E04G 3/28(2006.01)(73)专利权人三峡大学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72)发明人廖湘辉 唐立山 何允立 曾祥亮陈大伟 丁明 韩玉凯 韦仕龙(74)专利代理机构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代理人姜荣华(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57) 摘要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施工升降平台包。
2、括施工平台、及供施工平台移动的轨道,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及设在固定框上的抱箍,所述的固定框由四根方钢管焊接而成、其形状为正方形,抱箍固定在固定框的四个角上;安全锁定装置通过抱箍固定在轨道上,固定框与施工平台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主梁向固定框施加压力时,固定框将压力通过抱箍传导到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安装容易、运输方便,解决了现有锁定方法中结构复杂、安全系数低等问题。(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
3、授权公告号 CN 204057894 UCN 204057894 U1/1页21.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施工平台(4)、及供施工平台(4)升降的轨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框(2)、及设在固定框(2)上的抱箍(1),所述的固定框(2)由四根方钢管焊接而成、其形状为矩形,抱箍(1)固定在固定框(2)的四个角上;安全锁定装置通过抱箍固定在轨道(6)上,固定框与施工平台(4)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重载时,施工平台(4)主梁向固定框(2)施加压力,固定框(2)将压力通过抱箍(1)传导到轨道(6)上。2.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其特。
4、征是:所述安全锁定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的称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3)、支架(5),支架(5)包括固定杆(7)、端头平台(8)、旋转杆(9),所述的固定杆(7)一端固定在固定框(2)或施工平台(4)的主梁上、另一端固定端头平台(8),端头平台(8)上设有内螺旋的固定孔(10),旋转杆(9)表面设有外螺旋,旋转杆(9)设在固定孔(10)内,转动旋转杆(9)能使其伸出或缩回固定孔(10),称重传感器(3)设在旋转杆(9)端头,使用时旋转杆(9)端头通过旋转顶在固定框(2)或施工平台主梁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57894 U1/3页3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技术领域00。
5、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的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背景技术0002 专用施工升降平台是水电行业的一种重要的专用施工装置,施工高度高,难度也大,因此,对施工平台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专用施工平台顶层通常置有料斗等混凝土施工设备,平台提升到指定的施工位置之后对建筑进行施工,由于现有的混凝土施工过程经常会发生堵料情况,导致物料过多的累积到施工设备上,最终全部作用在施工平台上,使平台重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传统的锁定装置不能够及时提供足够大的力稳定施工平台,最终导致施工平台沿着轨道下滑,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危害。0003 造成施工平台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驱动装置失效,传动。
6、机构的自锁功能失效,平台载荷过大等。0004 传统的施工平台安全锁定装置(如极位限制器、报警器、制动器等)不但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安全系数比较低,不能够满足施工平台过载或突发事故时的制动要求,而且传统的安全装置通常是为某套施工平台专门设计或连成一体的,施工结束后不能够满足其他平台的安全要求,可重复利用性比较差。发明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施工平台重载锁定安全装置的安全系数低,成本高、制作难度大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施工平台安全锁定装置。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
7、置,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及供施工平台移动的轨道,重载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及设在固定框上的抱箍,所述的固定框由四根方钢管焊接而成、其形状为矩形,抱箍固定在固定框的四个角上;0007 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通过抱箍固定在轨道上,固定框与施工平台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主梁向固定框施加压力时,固定框将压力通过抱箍传导到轨道上。0008 进一步讲,重载安全锁定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的称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支架,支架包括固定杆、端头平台、旋转杆,所述的固定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框(2)或施工平台主梁上、另一端固定端头平台,端头平台上设有内螺旋的固定孔,旋转杆表面设有外螺旋,旋转杆设在固定孔内,转动旋转。
8、杆能使其伸出或缩回固定孔,称重传感器设在旋转杆端头。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安全锁定装置,可以满足施工平台在任意高程施工过程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载荷过大情况下的锁定施工平台的要求;四个抱箍组成的重载支撑装置,当平台向下滑动作用在抱箍上时,抱箍对轨道的作用力与平台对抱箍的作用力成正比,可以满足不同重量的平台装置的制动要求;最下层平台与轨道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方便施工人员安装重载锁定装置,同时也可以保证在平台遇到各种事故说 明 书CN 204057894 U2/3页4下滑时轨道附近的主梁能够准确的作用在锁定装置上,确保安全;用四根方钢焊接在抱箍的一侧,成矩形结构,在抱箍锁紧。
9、后,方钢管位于平台主梁结构的正下方,当平台下滑时所有力作用在方钢管上,通过方钢管传递到抱箍上,抱箍卡死后通过方钢管制动平台;当平台受到的载荷过大时,抱箍会与其距离最近的轨道上的横梁相互作用,横梁阻止锁定装置下滑,从而达到阻止施工平台下滑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施工平台的重载安全系数;由四个抱箍和四根方钢管组成的锁定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由施工人员随时安装到指定位置进行施工,也可以应用在不同平台上进行施工,克服了传统的安全装置与平台固定不可拆分的缺点。附图说明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0012 图2为称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10、。0013 图3为安装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14 图中:抱箍1、固定框2、称重传感器3,施工平台4,支架5,轨道6,固定杆7、端头平台8、旋转杆9,固定孔10。具体实施方式0015 如图1中,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安全锁定装置,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框2、及设在固定框2上的抱箍1,固定框2由四根方钢管焊接而成、其形状为矩形,抱箍1固定在固定框2的四个角上;0016 使用时,如图3中,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施工平台4、及供施工平台4移动的轨道6(轨道6由纵梁、横梁组成,抱箍1可以固定在纵梁上,重载安全锁定装置通过抱箍固定在轨道6上,固定框与施工平台4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4主梁向固定框2施加压力时,固。
11、定框2将压力通过抱箍1传导到轨道6上。0017 具体过程如下,0018 1、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安装过程0019 施工平台4垂直上升到指定位置后,施工平台4静止在轨道上,施工人员将专用施工升降平台安全锁定装置上的抱箍1用螺栓连接到轨道6上,使固定框2于施工平台4主梁正下方。0020 2、专用施工升降平台安全锁定装置拆除过程0021 施工平台4在一个位置施工结束后,由施工人员将抱箍1上的连接螺栓拆除,将专用施工升降平台安全锁定装置从轨道6上取下来,放在施工平台4的指定位置,施工平台4就可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垂直升降;0022 3、锁定过程0023 施工平台4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
12、料斗堵料、或载重过大等情况时,就有可能出现下滑现象,这时主梁就会接触在锁定平台的固定框2上,并通过固定框2将平台上的重力传递给抱箍1,抱箍1会通过自身的强度紧紧的将平台固定在专用施工升降平台安全锁定装置的位置;说 明 书CN 204057894 U3/3页50024 当施工平台4上方遇到过大的载荷时,抱箍1就会作用在与其距离最近的一根轨道横梁上,这时,施工平台4就会在抱箍1与横梁的共同作用下固定在锁定装置的位置,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平台4的安全;0025 如图2,优选方案中,安全锁定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3、支架5,支架5包括固定杆7、端头平台8、旋转杆9,固定杆7一端固定在。
13、固定框2或施工平台4的主梁上、另一端固定端头平台8,端头平台8上设有内螺旋的固定孔10,旋转杆9表面设有外螺旋,旋转杆9设在固定孔10内,转动旋转杆9能使其伸出或缩回固定孔10,称重传感器3设在旋转杆9端头。0026 工作时,将转动旋转杆9使称重传感器3与施工平台4相接处(如果固定杆7一端固定在施工平台4的主梁上,则称重传感器3与固定框2相接触,称重传感器3显示一定锁定装置支撑重量读数,如果遇施工平台4的重力增加,称重传感器3上的读数就会增加,以便于施工人员实时了解施工平台4上重量的变化。0027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4057894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7894 U2/3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7894 U3/3页8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789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