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旋转式门和收纳架的收纳家具。
背景技术
具有收纳架的收纳家具,例如,在书架等中为了提高收纳效率而将收纳部作成前后双重结构的家具是公知的。作为以往技术,有如下结构的提案:将双重结构的家具的前方的架子作成开口宽度的一半,并作成能向宽度方向滑动。在该双重结构的书架中,通过使前侧的一半宽度的架子适当滑动,使后侧的架子的所需部分开口,利用开口部作成能收纳或取出的状态。
在以往的向宽度方向滑动的收纳家具中,对于里侧地架子上的书等的物品的收纳·取出,通过使一半宽度的前侧的架子适当移动而形成能向里侧的架子进行存取的开口部。因此,前侧的架子只能使用收纳家具宽度的一半部分,收纳效率不好,另外,由于是利用使前侧架子移动时的开口部而对后侧架子进行物品收纳·取出的结构,故还存在操作性未必好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收纳架子宽度的利用效率、并使在进行物品的收纳及拉出时操作性都优异的收纳家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提供一种收纳家具,在前面具有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铰链轴上通过铰链而旋转自如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在收纳家具的门的里面具有滑动式的收纳部,并具有与旋转门的开闭连动地使滑动式的收纳部向前后滑动的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在旋转门打开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前进,在旋转门关闭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后退。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提供一种收纳家具,在前面具有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铰链轴上通过铰链而旋转自如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板间的中间设有1根所述铰链轴,旋转门的铰链的筒状部一连串插入所述1根铰链轴上,插入铰链轴的铰链的筒状部,构成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一连串的端部结合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在收纳家具的门的里面具有滑动式的收纳部,并具有与旋转门的开闭连动、而使滑动式的收纳部向前后滑动的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在旋转门打开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前进,在旋转门关闭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后退。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提供一种收纳家具,具有旋转自如的左右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在收纳家具的左右的中间具有设成1根的、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在左右的旋转门中共用的铰链轴,所述铰链轴的一端,通过与被埋设在顶板中的金属制套筒螺纹紧固的金属制第1铰链安装座而固定在顶板上,所述铰链轴的另一端,通过与被埋设在底板中的金属制套筒螺纹紧固的金属制第2铰链安装座而固定在顶板上,所述共用铰链轴上插入有各个旋转门用的铰链的筒状部,将插入铰链轴的铰链的筒状部构成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一连串的端部结合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端部结合结构的下端侧,直接或通过垫圈而被支承固定在第2铰链安装座上,另外,在收纳家具的旋转门的里面具有滑动式的收纳部,并具有与利用门的旋转而进行的门的开闭相连动、使滑动式的收纳部向前后滑动的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在旋转门打开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前进,在旋转门关闭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后退。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提供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发明的收纳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具有一端枢装在旋转门上、另一端枢装在滑动式收纳部上的杆,在所述枢装部的一方构成空转机构。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提供如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发明的收纳家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的里面一体地设有收纳部。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提供如技术方案4或5所述发明的收纳家具,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空转机构的杆上的槽,中间部具有向侧方开口的缺口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收纳家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实施形态的收纳家具的俯视剖视图,(a)表示旋转门的关闭状态,(b)表示将旋转门打开至滑动式收纳架开始向跟前移动的位置的状态。
图3是模式表示图1的收纳家具中的收纳家具的竖立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所示的、表示构成连动机构的曲柄连杆的枢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1的实施形态的收纳家具中表示铰链轴的竖立剖视图,并表示由铰链轴上下端的铰链安装座构成的旋转支承结构。
图6是铰链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7是旋转门的部分主视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所示的向视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收纳家具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收纳家具中的铰链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铰链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XII-XII线所示的剖视图。
图13是图9的收纳家具中的连动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中,本发明的收纳家具具有:本体10;左、右的旋转门12A、12B;位于旋转门12A、12B里侧的滑动式收纳部13A、13B。本体10具有顶板14、底板16、侧板18和后板20,在前面作成开放部,该开放部利用旋转门12A、12B进行开闭。
旋转门12A、12B的背面侧具有一体的收纳架22A、22B,在旋转门12A、12B关闭时,收纳架22A、22B隐蔽在本体10内,而如图1所示,通过将旋转门12A、12B(图1中图示了右侧的旋转门12A打开至接近180度的状态)打开,就能在收纳架22A、22B上进行存取。
使旋转门12A、12B旋转的铰链轴24(图5)被安装在两侧板18中间的本体10的前面,并在顶板14与底板16之间延伸,将铰链轴24的上下两端如后述那样安装在顶板14和底板16上。在图1中,在右侧的旋转门12A上,图示着安装有上、中、下3个铰链26A后的状态。左侧的旋转门12B也同样地安装有上、中、下3个铰链26B(参照图2)。如图1所示,右侧的旋转门12A的铰链26A,在其板状部上利用木螺钉28将旋转门12A的背面与一体的收纳架22A的侧板进行紧固连接。并且,铰链26A具有与其板状部一体的筒状部30A。在左侧的旋转门12B上,同样在其板状部上利用木螺钉在旋转门12B的背面的收纳架22B的侧板上安装着铰链26B。左侧的旋转门12B的铰链26B也具有一体的筒状部30B,这在图1中被图示。具有这些相互一体的筒状部30A、30B的铰链26A、26B,能通过铝的挤出成型等来形成。
旋转门12A、12B的铰链26A、26B的筒状部30A、30B一连串插入铰链轴24。在图1中,先后向以下各筒状部插入:右侧的旋转门12A的最下部的铰链26A的筒状部30A;左侧的旋转门12B的最下部的铰链26B的筒状部30B;与筒状部30A、30B同一内外径的辅助套筒32;右侧的旋转门12A的中间部的铰链26A的筒状部30A;左侧的旋转门12B的中间部的铰链26B的筒状部30B;辅助套筒32;右侧的旋转门12A的最上部的铰链26A的筒状部30A;左侧的旋转门12B的最上部的铰链26B的筒状部30B。一连串插入在铰链轴24上的筒状部30A、30B和辅助套筒32如图5所示,与邻接端面相互抵接,该端部抵接结构被作成为将顶板14与底板16之间延续成象1根管子,并与以下说明的铰链轴24上下端的安装结构相结合,能获得铰链结构的高的刚性。即,图5中,在顶板14和底板16上固定有铰链安装座36、38。成为将铰链安装座36、38固定用的小螺钉40拧入于铰链安装座36、38上的木螺钉式的埋入结构的金属内螺纹套筒(以下称为“金属套筒”)中的结构。另外成为如下结构:铰链轴24的上下端部贯通于上下的铰链安装座36、38的孔36-2、38-2,还贯通于顶板14和底板16,从上侧和下侧将带凸缘挡止螺栓46、48与铰链轴24的上下端的螺孔螺合。
由筒状部30A、30B和辅助套筒32构成的一连串的端部抵接结构,通过树脂制的不供油型垫圈42(例如,日本奥依莱司(日文:オィレス)工业公司制造的无油型的#80或#83垫圈)而载置在下侧的铰链安装座38上。若有需要,在各自的铰链26A、26B的筒状部30A、30B之间的抵接面上也可夹有与垫圈42同样的树脂制的不供油型垫圈。就象构成1根管子那样在顶板14与底板16之间延续的、由筒状部30A、30B和辅助套筒32构成的一连串的端部连接结构,用固定在顶板14和底板16上的金属制的铰链安装座36、38对旋转自如的铰链轴24的上下两端进行支承,并与在下端用树脂制的不供油型垫圈42在铰链安装座38上承受由筒状部30A、30B和辅助套筒32构成的一连串的端部抵接结构相结合,构成刚性极高的铰链结构,与载置在旋转门12A、12B的背面的架部12A、12B上的物品的相当的重量无关地、能对旋转门12A、12B的长期地稳定的旋转动作进行补偿。另外,如图6所示,插通金属套筒44的铰链安装座36、38的开口36A、36B的内外侧的开口36B,作成一端开口的槽状,由此,在旋转门12A、12B上能安装背面侧的收纳部22A、22B,并能将安装了铰链26A、26B的半组装体与安装座36、38一起安装在本体10上,能显著提高本发明的收纳架的组装效率。
接着,对与旋转门12A、12B的旋转进行连动、将滑动式收纳部13A、13B作成前后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底板16的上面具有向滑动式收纳部13A、13B的前后移动方向(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槽60,在该槽中安装着不锈钢等的金属制的导轨62。另一方面,滑动架13A、13B在下面具有与各个导轨62相对、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分开的一对轴承滚子64。在轴承滚子64嵌装在滑动架13A、13B的下面所形成的槽内时、被旋转自如地设在金属制托架66上。另一方面,在顶板14的下面具有向滑动式收纳部13A、13B的前后移动方向(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条槽68。该槽68位于底板16上的槽60的中间。在槽68中安装着不锈钢等金属制的导轨70。并且,滑动架13A、13B的上面具有与导轨70相对、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分开的一对轴承滚子72。轴承滚子72的轴部,螺合在以木螺钉方式固定于滑动架13A、13B上面的金属套筒73上。如上所述,滑动架13A、13B在底部上,轴承滚子64在导轨62上滚动,在上部利用轴承滚子72被导轨70引导。因此,能使滑动架13A、13B滑动式地前后移动。
接着,对与旋转门12A、12B的旋转进行连动、使滑动式收纳部13A、13B前后移动的连动机构进行说明,曲柄状的连动杆74的一端上具有构成空转用的槽74A,如图4所示,在槽74A中插入有销76,销76的前端螺合在以木螺钉方式固定于滑动架13A、13B底板78的金属套筒80上。在杆74的另一端连接着可旋转的销82,销82的前端被延伸至固定在与旋转门12A、12B背面一体的收纳架22A、22B底板84的底板下面的金属制托架86上。因此,杆74的一端与滑动式收纳部13A、13B可相对旋转地连接(枢装)着,另一端与旋转门12A、12B可旋转地连接(枢装)着,能与旋转门12A、12B的旋转连动地、使滑动式收纳部13A、13B前后移动。即,图2(a)是旋转门12A、12B的关闭状态,这时,转动杆74的销76位于与槽74A的内端抵接的状态。旋转门12A、12B,例如,若使右侧的旋转门12A向箭头A的方向打开时,旋转门12A围绕铰链轴2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最初,由于销76在槽74A内移动,故滑动架13A保持成图(a)所示的位于最里面的收纳状态。
旋转门12A、12B,例如当右侧的旋转门12A打开至图(b)的角度位置时,达到销76在相反侧的端部与槽74A抵接。于是,相对旋转门12A的进一步的打开,销76相对槽74A已经不能滑动,随着旋转门12A的打开,滑动式收纳部13A在导轨60、68(图3)上向箭头B方向前进。并且,在旋转门12A的最大打开位置(在图的实施例中用假想线22A’表示的180度打开位置),滑动式收纳部被拉出成如假想线13A’所示那样与本体10的前面开口成为同一面。
图7和图8表示设在旋转门12A自由端面上的拉手结构。另外,由于拉手结构对于旋转门12B也呈对称,是相同的,故省略说明。在该实施形态中,在旋转门12A的自由端面上安装着由铝等轻金属制的型材构成的拉手90(也参照图2)。即,拉手90通过图8所示的剖面形状的挤出成型等来获得,但也能将铝制型材以旋转门12A的高度进行切断来构成。即,铝型材在其横剖面上具有底壁部92(为了提高手感而使端部92A带圆角)和从比底壁部92的中央稍左侧正交地竖立的竖立壁部94,竖立壁部94在自由端94’被折弯成半圆形状。在从半圆形剖面的折弯部94’离开侧的底壁部92与竖立壁部94的转角上抵接着旋转门12A、12B的自由缘部,利用未图示的木螺钉等,拉手90可使旋转门12A、12B进行旋转。并且,通过将手指钩住拉手90的半圆形剖面的折弯部94’并拉出,能进行旋转门12A、12B的打开。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收纳家具。本实施形态中,与旋转门12A的开闭进行连动并使滑动式收纳部13A向前后移动也是同样的。故为了简明、对于旋转门和滑动式收纳部仅图示右侧12A、13A,而省略左侧的旋转门和滑动式收纳部的图示。本实施形态,将收纳架22A作成相对铰链轴转动自如的铰链26A和将旋转门与滑动式收纳部13A连接的连动杆74的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有一些不同。首先,对铰链26A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铰链26A如图10和图11所示,是铝或铝合金的挤出品。为了小螺钉28的插入、具有一对分开的一端开放的槽26-1来代替第1实施形态中的单纯的孔。26-2是铰链轴的插通孔。槽26-1在入口处一部分扩开成锥状。在图9所示的对铰链轴的组装状态下,槽26-1上端开放,另一方面,小螺钉28安装在收纳架22A的侧壁上。如图12所示,小螺钉28的头部28-1具有一点间隙,换句话说,小螺钉28的头部28-1呈浮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间隙部分的小螺钉的轴部引导至铰链26A的上端开放槽26-1中,能组装成使收纳架22A装入的状态。然后,通过紧固小螺钉28完成收纳架(换言之旋转门)的铰链式的安装。这样,通过将铰链上的小螺孔26-1构成一端开放的槽状能实现收纳架的组装工序的简单化。
接着,对作为第2不同点的连动杆7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第2实施形态中,如图13所示,也作成“飞回棒玩具”(日文:ブ一メラン)形状,在一端上具有销82的插通用的圆形开口74B。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销76的插通用的槽如74A、74A’那样被设成2个。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进深不同的收纳架使用相同形状的连动杆74,在该场合,由于收纳架13A、13B的移动量(换言之,空转的大小)的大小有变化,故对任一个进深的收纳架也能共用连动杆74地设有2种的槽74A、74A’。并且,槽74A、74A’作为与第1实施形态的槽的不同点是在中间部设有缺口部74-1、74-1’,其结果,槽74A、74A’在单侧缘呈外部开放结构。槽74A、74A’在其中间部利用缺口部74-1、74-1’作成外部开放结构,其结果,在收纳架的组装时,杆74相对滑动式收纳架13A、13B的安装变得简单。即,对于滑动式收纳架13A、13B(参照图4)的底面预先安装销76,与图12同样,在形成销76的头部的部位的间隙的部位通过缺口部74-1、74-1’能使销76在横方向进入槽74A、74A’。利用这样的侧缘开放结构的槽74A、74A’,具有能使连动杆74相对滑动式收纳架13A、13B的组装工序简单化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对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门的里面设有前后滑动式的收纳部,连动机构在门打开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前进,在门关闭时使滑动式收纳部后退。由于使与门的开闭连动并使门的里面的滑动式收纳部向前后移动,故能简便且舒适地对门的里面的收纳部进行物品的收纳或取出。
对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旋转门的铰链的筒状部中插入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铰链轴,插入铰链轴的铰链的筒状部作成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一连串的端部结合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该端部结合结构从顶板至底板间延伸的类似1根管子那样起作用,故能获得刚性极高的铰链结构。因此,能获得长期而可靠地利用旋转门的转动引起的滑动式收纳部的前后滑动运动。
对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铰链轴在上端和下端通过与埋设在顶板中的金属制套筒等螺纹固定的金属制的铰链安装座被固定在顶板上,并利用插入铰链轴的一连串的铰链的筒状部来构成,从顶板至底板延伸的端部结合结构在下端侧直接或通过树脂制的不供油型垫圈被支承固定。因此,铰链的刚性更提高并能确保长期地稳定的动作。
对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通过在旋转门和滑动式收纳部的连杆机构中设有空转机构而能将打开旋转门时的滑动式收纳部的移动开始角度设定成刚好的角度。
对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能将旋转门的背面的空间作为收纳部而有效地利用,并通过设有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延伸的铰链轴,能获得铰链机构的高的刚性并能获得长期地稳定的旋转动作。
对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杆上的槽,由于在中间部具有缺口部,故能通过该缺口使与滑动式收纳架连接用的销通过该缺口能从侧方进入槽中,并能实现收纳家具的组装工序的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