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85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1859U(21)申请号 201420435501.8(22)申请日 2014.08.04E04H 3/22(2006.01)E04H 3/14(2006.01)F24F 13/0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72)发明人肖云(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代理人李海华(54) 实用新型名称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
2、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的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本实用新型反弧墙的设计不仅仅是从造型出发,还综合考虑了送风回风、隔音等多种功能。而且,反弧墙将建筑分隔为内部表演观看区和外部走廊,通过弧形柱的支撑,很好地保证了反弧墙的强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859 UCN 204001859 U1/1页21.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其特征在于: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静压箱与送风风道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
4、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相通;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柱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墙结构,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1859 U。
5、1/2页3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表演场馆,具体指一种带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在现代都市中,为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往往都修建有各种文化表演场馆,如大剧院、各种体育比赛场馆、马戏场馆、音乐厅等。这些场馆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观看演出或比赛的功能性场所,往往还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呈现,体现出设计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一个地方或者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建筑场馆的造型成为该建筑的一大亮点。为了方便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够无遮挡地观看表演和比赛,看台往往都设计为往后逐级升高的台阶式结构。同时,为了保证室。
6、内场馆的空气流通,这些建筑都设计有各自的通风系统。如何将通风、建筑造型及其它设计或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建筑需要面对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表演场馆造型多样性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采用双层反弧墙,并基于双层反弧墙设计有场馆循环通风系统。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0005 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
7、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静压箱与送风风道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相通;0006 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0007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柱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
8、墙结构,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0008 为了增强结构,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0009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0 1、反弧墙的设计不仅仅是从造型出发,还综合考虑了送风回风、隔音等多种功能。而且,反弧墙将建筑分隔为内部表演观看区和外部走廊,通过弧形柱的支撑,很好地保证了反弧墙的强度。0011 2、弧形柱主要起支撑反弧墙、幕墙以及屋面桁架结构,反弧墙与幕墙一起围成闭说 明 书CN 204001859 U2/2页4合的外部廊道,使得建筑造型和功能有机结合。附图说明0012 图1-本发明表演场馆整体剖面图。0013 图2-本发明反弧墙平面示意图。00。
9、14 图3-本发明反弧墙送风功能示意图。0015 图4-本发明反弧墙回风功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7 参见图1-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带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1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2和下层反弧墙3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在反弧墙上沿圆周向间隔设置。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4,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5。
10、。在观众席设有阶梯结构6并在阶梯上安装有座椅,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风道4通过静压箱7相通,使出风能够比较柔和地从每个座位下送出。送风风道4与地下层的空调机房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5相通。0018 本表演场馆送风和回风示意图见图3和图4,箭头表示风的走向。0019 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8,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0020 所述弧形柱8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
11、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墙结构9,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10。0021 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0022 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实用新型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4001859 U1/3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2/3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3/3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