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849.37KB ,
资源ID:155268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1552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pdf)为本站会员(1520****312)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pdf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85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1859U(21)申请号 201420435501.8(22)申请日 2014.08.04E04H 3/22(2006.01)E04H 3/14(2006.01)F24F 13/0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72)发明人肖云(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代理人李海华(54) 实用新型名称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

2、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的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本实用新型反弧墙的设计不仅仅是从造型出发,还综合考虑了送风回风、隔音等多种功能。而且,反弧墙将建筑分隔为内部表演观看区和外部走廊,通过弧形柱的支撑,很好地保证了反弧墙的强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859 UCN 204001859 U1/1页21.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其特征在于: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静压箱与送风风道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

4、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相通;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柱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墙结构,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1859 U

5、1/2页3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表演场馆,具体指一种带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在现代都市中,为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往往都修建有各种文化表演场馆,如大剧院、各种体育比赛场馆、马戏场馆、音乐厅等。这些场馆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观看演出或比赛的功能性场所,往往还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呈现,体现出设计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一个地方或者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建筑场馆的造型成为该建筑的一大亮点。为了方便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够无遮挡地观看表演和比赛,看台往往都设计为往后逐级升高的台阶式结构。同时,为了保证室

6、内场馆的空气流通,这些建筑都设计有各自的通风系统。如何将通风、建筑造型及其它设计或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建筑需要面对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表演场馆造型多样性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采用双层反弧墙,并基于双层反弧墙设计有场馆循环通风系统。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0005 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

7、反弧墙和下层反弧墙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静压箱与送风风道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相通;0006 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0007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柱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

8、墙结构,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0008 为了增强结构,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0009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0 1、反弧墙的设计不仅仅是从造型出发,还综合考虑了送风回风、隔音等多种功能。而且,反弧墙将建筑分隔为内部表演观看区和外部走廊,通过弧形柱的支撑,很好地保证了反弧墙的强度。0011 2、弧形柱主要起支撑反弧墙、幕墙以及屋面桁架结构,反弧墙与幕墙一起围成闭说 明 书CN 204001859 U2/2页4合的外部廊道,使得建筑造型和功能有机结合。附图说明0012 图1-本发明表演场馆整体剖面图。0013 图2-本发明反弧墙平面示意图。00

9、14 图3-本发明反弧墙送风功能示意图。0015 图4-本发明反弧墙回风功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7 参见图1-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带智能风系统反弧墙结构的表演场馆,本表演场馆通过墙体分隔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表演观看区,包括观众席1和表演区,观众席围绕表演区呈扇环分布。观众席背后的墙体至少上部为反弧墙结构,反弧墙任一位置的竖向截面呈向外翻展的弧形;部分反弧墙为由上层反弧墙2和下层反弧墙3构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在反弧墙上沿圆周向间隔设置。双层结构的反弧墙被内部的纵向肋板分隔为若干风道;其中部分风道为送风风道4,部分风道为回风风道5

10、。在观众席设有阶梯结构6并在阶梯上安装有座椅,在观众席下设有静压箱,每个座位下设有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风道4通过静压箱7相通,使出风能够比较柔和地从每个座位下送出。送风风道4与地下层的空调机房相通。在观众席最后排的反弧墙上部设有回风格栅,回风格栅与回风风道5相通。0018 本表演场馆送风和回风示意图见图3和图4,箭头表示风的走向。0019 在反弧墙外设有若干支撑用弧形柱8,弧形柱向内伸展并与反弧墙上端相交。0020 所述弧形柱8为位于不同圆周上的三组,每组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环梁连接,位于同一径向上的弧形柱之间通过连梁连接;弧形柱与环梁及连梁交接于一点;中间圆周上的部分弧形柱中部靠上位置与反弧墙

11、上端相交,最外层的弧形柱上沿弧形柱弯曲方向支撑有对应弯曲的幕墙结构9,所有弧形柱上端用于支撑屋面桁架结构10。0021 所述反弧墙双层部位上端设有周向肋板。0022 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实用新型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4001859 U1/3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2/3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3/3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859 U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