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自行车.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55169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7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67539.6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204000704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H1/05

主分类号:

E01H1/05

申请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诸葛耀泉; 沈悦; 吴海峰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代理人:

戴晓翔;钱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扫地自行车,涉及一种清扫车。现有的城市道路复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大型的清扫机车不能完成清扫。本实用新型包括自行车组件及清扫组件,清扫组件包括主动轮、后滚筒刷、前滚筒刷、垃圾收集箱、平滚刷、主壳体,主动轮和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平滚刷的上面设有传动轮,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前滚筒刷和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壳体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轴承连接,主壳体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连接,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嵌于主壳体的后方。本技术方案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组件(1)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1)前端的清扫组件(2),所述的清扫组件(2)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1)前方两侧的主动轮(5)、设于主动轮(5)前方的后滚筒刷(6)、设于后滚筒刷(6)前方的前滚筒刷(7)、设于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设于前滚筒刷(7)右前方的平滚刷(9)、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2)的主壳体(3),所述的主动轮(5)和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11),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面设有传动轮(11),主动轮(5)、前滚筒刷(7)和后滚筒刷(6)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前滚筒刷(7)和平滚刷(9)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9)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嵌于主壳体(3)的后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行车组件(1)前方设有挂架(12),所述的主壳体(3)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10)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13),挂架(12)与挂架连接条(13)通过圆柱销钉(14)贯穿连接,挂架(12)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3)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4),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垃圾收集箱(10)前端贴地处设有梳齿(16),梳齿(16)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梳齿(16)与后滚筒刷(6)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15),所述的后滚筒刷(6)和前滚筒刷(7)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18),其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所述的主动轮(5)的传动轮(11)半径大于后滚筒刷(6),后滚筒刷(6)的传动轮(11)半径与前滚筒刷(7)及平滚刷(9)的传动轮(11)半径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架连接条(13)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3),主壳体(3)材料为塑料,主壳体(3)中间部位覆盖于滚筒刷(7)与后滚筒刷(6)上,主壳体(3)两外侧部覆盖于主动轮(5)与传动轮(11)上,主壳体(3)中间部位高于其两外侧部,主壳体(3)嵌入垃圾收集箱(10)的后半部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下凹的矩形平台(17),所述的矩形窗口(15)位于矩形平台(17)的中间,矩形窗口(15)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与主壳体(3)的边角圆弧过渡。

说明书

说明书扫地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环卫工人对城市道路的清扫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清扫方式,环卫工人用畚箕和扫把步行清扫,其负责的区域往往比较大,清扫工作负荷大,效率又低。还有一种是用专业的清扫机车方式,现在使用的清扫机车是按照机动车设计的,体积大,主要用于清扫城市机动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但现有的城市道路复杂,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那些大型的清扫机车不能完成这些地方的清扫。这是由于这些地方人流量大,道路狭小,垃圾分布状态复杂决定的。在分析目前市面上已有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一款适合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区域的新概念扫地自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扫地自行车,以达到灵活适应大型清扫车不能清扫的各种不同路面并降低清扫劳动强度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组件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前端的清扫组件,所述的清扫组件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前方两侧的主动轮、设于主动轮前方的后滚筒刷、设于后滚筒刷前方的前滚筒刷、设于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设于前滚筒刷右前方的平滚刷、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的主壳体,所述的主动轮和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所述的平滚刷的上面设有传动轮,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前滚筒刷和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的主壳体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嵌于主壳体的后方。通过自行车带动清扫组件工作,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自行车组件前方设有挂架,所述的主壳体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挂架与挂架连接条通过圆柱销钉贯穿连接,挂架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方便清扫自行车上下坡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前端贴地处设有梳齿,梳齿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便于前行时与地面有一定的导向间隙,梳齿与后滚筒刷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便于把残留在后滚筒刷上的垃圾分离,垃圾收集箱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存储情况。所述的后滚筒刷和前滚筒刷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其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所述的主动轮的传动轮半径大于后滚筒刷,提升滚筒刷滚筒刷的转速,增加清扫效率。后滚筒刷的传动轮半径与前滚筒刷及平滚刷的传动轮半径相同。
所述的挂架连接条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主壳体材料为塑料,主壳体中间部位覆盖于滚筒刷与后滚筒刷上,主壳体两外侧部覆盖于主动轮与传动轮上,主壳体中间部位高于其两外侧部,主壳体嵌入垃圾收集箱的后半部较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下凹的矩形平台,矩形平台内贴有透明塑料,所述的矩形窗口位于矩形平台的中间,即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部情况,也可防止灰尘溢出,矩形窗口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与主壳体的边角圆弧过渡。
有益效果:适用场合多 (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 ,具有“二合一”功能,能将扫地功能与自行车两者融为一体,更加美观,设计更人性化,节省能源,绿色环保,无污染,经济实惠,实用耐用,维修简易,车身平稳,操作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高,只需按平时骑自行车的方法就可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半主壳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收集箱拆卸后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实例示意图。
图中:1- 自行车组件 ;2-清扫组件 ;3-主壳体;4-前置万向轮;5-主动轮;6-后滚筒刷;7-前滚筒刷;8-传动带;9-平滚刷;10-垃圾收集箱;11-传动轮;12-挂架;13-挂架连接条;14-圆柱销钉;15-矩形窗口;16-梳齿;17-矩形平台;18-圆形刷柄;19-主动轮皮带轮;20-后滚筒刷皮带轮;21-前滚筒刷皮带轮;22-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扫地自行车,包括自行车组件(1)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1)前端的清扫组件(2),所述的清扫组件(2)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1)前方两侧的主动轮(5)、设于主动轮(5)前方的后滚筒刷(6)、设于后滚筒刷(6)前方的前滚筒刷(7)、设于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设于前滚筒刷(7)右前方的平滚刷(9)、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2)的主壳体(3),所述的主动轮(5)和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11),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面设有传动轮(11),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前滚筒刷(7)和平滚刷(9)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 传动带(8)和传动轮(11)可以使用皮带和皮带轮或链条和链轮的方式,传动连接也有多种方法,在本实例中,采用皮带和皮带轮的连接方式,传动连接采用如图4所示的一根皮带连接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皮带轮,并且后滚筒刷(6)的连接传动方向与前滚筒刷(7)的皮带轮相反,所述的主壳体(3)嵌入轴承支架,与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与平滚刷(9)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嵌于主壳体(3)的后方。自行车动力可以采用人力或电动,在本实例中采用人力驱动,当自行车向前移动时,由自行车带动主动轮移动,主动轮皮带轮(19)通过皮带(22)带动前滚筒刷皮带轮(21)、后滚筒刷皮带轮(20)和平滚刷(9),平滚刷(9)把边角垃圾旋转扫入前滚筒刷(7)处,前滚筒刷(7)旋转向下把前方垃圾带入到后滚筒刷处(6),后滚筒刷(6)向上做反向旋转把垃圾由地面往上旋转向后送入垃圾收集箱(10)。通过自行车带动清扫组件工作,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了自动适应上下坡的清扫工作,便于上下坡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的自行车组件(1)前方设有挂架(12),所述的主壳体(3)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10)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13),挂架(12)与挂架连接条(13)通过圆柱销钉(14)贯穿连接,挂架(12)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3)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4),为了方便收集垃圾和把残留在后滚筒刷上的垃圾分离,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下端贴地处设有梳齿(16),梳齿(16)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便于前行时与地面有一定的导向间隙,梳齿(16)与后滚筒刷(6)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当后滚筒刷(6)转动,上部的垃圾落入垃圾收集箱(10)后,梳齿(16)同时把残留在后滚筒刷(6)上的垃圾同时与后滚筒刷(6)分离。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15),所述的后滚筒刷(6)和前滚筒刷(7)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18),其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所述的主动轮(5)的传动轮(11)半径大于后滚筒刷(6),提升滚筒刷滚筒刷的转速,增加清扫效率,后滚筒刷(6)的传动轮(11)半径与前滚筒刷(7)及平滚刷(9)的传动轮(11)半径相同。
所述的挂架连接条(13)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3),主壳体(3)材料为塑料,主壳体(3)覆盖住清扫组件(2)的其他部件,外形为覆盖住前滚筒刷(7)与后滚筒刷(6)的中间部位高出,两边覆盖住主动轮(5)与传动轮(11)的部位相对较低,并且主壳体(3)嵌入垃圾收集箱(10)后的后半部较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较大的略凹的矩形平台(17),在本实例中,矩形平台(17)内贴有透明塑料,所述的矩形窗口(15)位于矩形平台(17)的中间,即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部情况,也可防止灰尘溢出,矩形窗口(15)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与主壳体(3)的主要边角均圆弧过渡。
以上图1-4所示的扫地自行车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扫地自行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扫地自行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扫地自行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扫地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扫地自行车.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70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0704U(21)申请号 201420367539.6(22)申请日 2014.07.04E01H 1/05(2006.01)(73)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28号(72)发明人诸葛耀泉 沈悦 吴海峰(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代理人戴晓翔 钱震(54) 实用新型名称扫地自行车(57) 摘要扫地自行车,涉及一种清扫车。现有的城市道路复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大型的清扫机车不能完成清扫。本。

2、实用新型包括自行车组件及清扫组件,清扫组件包括主动轮、后滚筒刷、前滚筒刷、垃圾收集箱、平滚刷、主壳体,主动轮和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平滚刷的上面设有传动轮,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前滚筒刷和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壳体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轴承连接,主壳体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连接,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嵌于主壳体的后方。本技术方案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且降低了劳动强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704 UCN 204000704 U1/1页21.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组件(1)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1)前端的清扫组件(2),所述的清扫组件(2)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1)前方两侧的主动轮(5)、设于主动轮(5)前方的后滚筒刷(6)、设于后滚筒刷(6)前方的前滚筒刷(7)、设于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设于前滚筒刷(7)右前方的平滚刷(9)、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2)的主壳体(3),所述的主动轮(5)和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11),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面设有传动轮(11)。

4、,主动轮(5)、前滚筒刷(7)和后滚筒刷(6)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前滚筒刷(7)和平滚刷(9)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9)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嵌于主壳体(3)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行车组件(1)前方设有挂架(12),所述的主壳体(3)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10)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13),挂架(12)与挂架连接条(13)通过圆柱销钉(14)。

5、贯穿连接,挂架(12)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3)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4),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垃圾收集箱(10)前端贴地处设有梳齿(16),梳齿(16)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梳齿(16)与后滚筒刷(6)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15),所述的后滚筒刷(6)和前滚筒刷(7)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18),其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所述的主动轮(5)的传动轮(11)半径大于后滚筒刷(6),后滚筒刷(6)的传动轮(11)半径与前滚筒刷。

6、(7)及平滚刷(9)的传动轮(11)半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架连接条(13)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3),主壳体(3)材料为塑料,主壳体(3)中间部位覆盖于滚筒刷(7)与后滚筒刷(6)上,主壳体(3)两外侧部覆盖于主动轮(5)与传动轮(11)上,主壳体(3)中间部位高于其两外侧部,主壳体(3)嵌入垃圾收集箱(10)的后半部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下凹的矩形平台(17),所述的矩形窗口(15)位于矩形平台(17)的中间,矩形窗口(15)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与主壳体(3)的边角圆弧。

7、过渡。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0704 U1/3页3扫地自行车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车。背景技术0002 目前环卫工人对城市道路的清扫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清扫方式,环卫工人用畚箕和扫把步行清扫,其负责的区域往往比较大,清扫工作负荷大,效率又低。还有一种是用专业的清扫机车方式,现在使用的清扫机车是按照机动车设计的,体积大,主要用于清扫城市机动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但现有的城市道路复杂,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那些大型的清扫机车不能完成这些地方的清扫。这是由于这些地方人流量大,道路狭小,垃圾分布状态复杂决定的。在分析目前市面上已。

8、有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一款适合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生活小区道路区域的新概念扫地自行车。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扫地自行车,以达到灵活适应大型清扫车不能清扫的各种不同路面并降低清扫劳动强度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0004 扫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组件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前端的清扫组件,所述的清扫组件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前方两侧的主动轮、设于主动轮前方的后滚筒刷、设于后滚筒刷前方的前滚筒刷、设于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设于前滚筒刷右前方的平滚刷、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的主壳体,所述的主。

9、动轮和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所述的平滚刷的上面设有传动轮,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前滚筒刷和后滚筒刷各自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的主壳体嵌入轴承支架以与主动轮、前滚筒刷、后滚筒刷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以与平滚刷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之间的垃圾收集箱嵌于主壳体的后方。通过自行车带动清扫组件工作,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000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0006 所述的自行车组件前方设有挂架,所述的主壳体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挂架与挂架。

10、连接条通过圆柱销钉贯穿连接,挂架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方便清扫自行车上下坡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前端贴地处设有梳齿,梳齿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便于前行时与地面有一定的导向间隙,梳齿与后滚筒刷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便于把残留在后滚筒刷上的垃圾分离,垃圾收集箱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存储情况。所述的后滚筒刷和前滚筒刷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其说 明 书CN 204000704 U2/3页4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

11、。所述的主动轮的传动轮半径大于后滚筒刷,提升滚筒刷滚筒刷的转速,增加清扫效率。后滚筒刷的传动轮半径与前滚筒刷及平滚刷的传动轮半径相同。0007 所述的挂架连接条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主壳体材料为塑料,主壳体中间部位覆盖于滚筒刷与后滚筒刷上,主壳体两外侧部覆盖于主动轮与传动轮上,主壳体中间部位高于其两外侧部,主壳体嵌入垃圾收集箱的后半部较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所述的垃圾收集箱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下凹的矩形平台,矩形平台内贴有透明塑料,所述的矩形窗口位于矩形平台的中间,即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部情况,也可防止灰尘溢出,矩形窗口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与主壳体的边角圆弧过渡。0。

12、008 有益效果:适用场合多 (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 ,具有“二合一”功能,能将扫地功能与自行车两者融为一体,更加美观,设计更人性化,节省能源,绿色环保,无污染,经济实惠,实用耐用,维修简易,车身平稳,操作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高,只需按平时骑自行车的方法就可以。附图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半主壳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收集箱拆卸后示意图。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00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实例示意图。0013 图中:1- 自行车组件 ;2-清扫组件 ;3-主壳体;4-前置万向轮;5-主动轮;6-后滚筒刷;7-前滚筒刷;8-传动带;。

13、9-平滚刷;10-垃圾收集箱;11-传动轮;12-挂架;13-挂架连接条;14-圆柱销钉;15-矩形窗口;16-梳齿;17-矩形平台;18-圆形刷柄;19-主动轮皮带轮;20-后滚筒刷皮带轮;21-前滚筒刷皮带轮;22-皮带。具体实施方式0014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5 如图1-4所示,扫地自行车,包括自行车组件(1)及设置于自行车组件(1)前端的清扫组件(2),所述的清扫组件(2)包括设于自行车组件(1)前方两侧的主动轮(5)、设于主动轮(5)前方的后滚筒刷(6)、设于后滚筒刷(6)前方的前滚筒刷(7)、设于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

14、)、设于前滚筒刷(7)右前方的平滚刷(9)、以及覆盖主要清扫组件(2)的主壳体(3),所述的主动轮(5)和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右侧面设有传动轮(11),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面设有传动轮(11),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前滚筒刷(7)和平滚刷(9)各自的传动轮(11)通过传动带(8)连接. 传动带(8)和传动轮(11)可以使用皮带和皮带轮或链条和链轮的方式,传动连接也有多种方法,在本实例中,采用皮带和皮带轮的连接方式,传动连接采用如图4所示的一根皮带连接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皮带轮,并且后滚筒刷(6。

15、)的连接传动方向与前滚筒刷(7)的皮带轮相反,所述的主壳体(3)嵌入轴承支架,与主动轮(5)、前滚筒刷(7)、后滚筒刷(6)的轴承连接,所述的主壳体(3)前右端设一个竖向轴承支架,与平滚刷(9)连接,所述的两侧主动轮(5)之间的垃圾收集箱(10)嵌于主壳体(3)的后方。自行车动力可以采用人力或电动,在本实例中采用人力驱动,当自行车向前移动时,由说 明 书CN 204000704 U3/3页5自行车带动主动轮移动,主动轮皮带轮(19)通过皮带(22)带动前滚筒刷皮带轮(21)、后滚筒刷皮带轮(20)和平滚刷(9),平滚刷(9)把边角垃圾旋转扫入前滚筒刷(7)处,前滚筒刷(7)旋转向下把前方垃圾带。

16、入到后滚筒刷处(6),后滚筒刷(6)向上做反向旋转把垃圾由地面往上旋转向后送入垃圾收集箱(10)。通过自行车带动清扫组件工作,方便、高效、适应不同路面,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0016 为了自动适应上下坡的清扫工作,便于上下坡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的自行车组件(1)前方设有挂架(12),所述的主壳体(3)后部接近垃圾收集箱(10)的两边设有挂架连接条(13),挂架(12)与挂架连接条(13)通过圆柱销钉(14)贯穿连接,挂架(12)的下端与主壳体之间存间隙,所述的主壳体(3)前端中部向前突出部位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前置万向轮(4),为了方便收集垃圾和把残留在后滚筒刷上的垃圾分离,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

17、前端为大开口,开口的下端比上端要突出向前,下端贴地处设有梳齿(16),梳齿(16)贴地的前端为向上圆弧,便于前行时与地面有一定的导向间隙,梳齿(16)与后滚筒刷(6)的塑料毛刷部分接触,当后滚筒刷(6)转动,上部的垃圾落入垃圾收集箱(10)后,梳齿(16)同时把残留在后滚筒刷(6)上的垃圾同时与后滚筒刷(6)分离。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央设有一个矩形窗口(15),所述的后滚筒刷(6)和前滚筒刷(7)为横向滚筒状塑料毛刷,所述的平滚刷(9)的上部设有圆形刷柄(18),其下为竖向圆锥状塑料毛刷。所述的主动轮(5)的传动轮(11)半径大于后滚筒刷(6),提升滚筒刷滚筒刷的转速,增加清扫效率,后滚。

18、筒刷(6)的传动轮(11)半径与前滚筒刷(7)及平滚刷(9)的传动轮(11)半径相同。0017 所述的挂架连接条(13)为矩形,材料为刚性金属,嵌入主壳体(3),主壳体(3)材料为塑料,主壳体(3)覆盖住清扫组件(2)的其他部件,外形为覆盖住前滚筒刷(7)与后滚筒刷(6)的中间部位高出,两边覆盖住主动轮(5)与传动轮(11)的部位相对较低,并且主壳体(3)嵌入垃圾收集箱(10)后的后半部较高,并逐渐向前降低高度,垃圾收集箱(10)的上部中间设有一个较大的略凹的矩形平台(17),在本实例中,矩形平台(17)内贴有透明塑料,所述的矩形窗口(15)位于矩形平台(17)的中间,即便于观察垃圾收集箱内部情况,也可防止灰尘溢出,矩形窗口(15)四角设有圆弧过渡,所述的垃圾收集箱(10)与主壳体(3)的主要边角均圆弧过渡。0018 以上图1-4所示的扫地自行车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说 明 书CN 204000704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04 U2/3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04 U3/3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704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