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脚手架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升降脚手架
专用下吊架结构。
背景技术
脚手架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
领域的通用术语,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
施工的地方。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目前在部分
工程中也将脚手架当成模板使用,此外其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
领域中也被广泛使用。而回到建筑领域中,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外墙脚手
架多采用升降式脚手架。传统的升降脚手架主要采用钢管、连接扣件及其它部
件搭设,其存在的缺点主要为如下几点:一是在组装时存在钢管规格多、组装
程序复杂、组装速度慢、效率低、影响建筑结构主体施工进度等缺点;二是在
保证相同施工进度的条件下,不得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就单个施工
人员而言劳动强度也较大;三是目前的升降脚手架中使用的下吊架结构在提升
过程中传递驱动力的效果差,不能很好的支撑、稳定升降脚手架的整体功能,
使用稳定性差,阻碍施工进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传递驱动力效果好,能很好支撑、稳定升降脚手架的整体功能,使
用稳定性好,提高工作效率的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安装方便、传递驱动力效果好,能很好支撑、稳定升降脚手架的整体
功能,使用稳定性好,提高工作效率的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其包括第一水平弦杆1,第二水平弦杆2,
及第一水平弦杆1与第二弦杆2之间、与其垂直的竖直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水平弦杆1两端部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二水平弦杆2两端部均
焊接有第二连接板5,且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上均设有连接螺栓孔6,
其第一水平弦杆1与第二水平弦杆2之间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腹杆7;所述的
竖直支撑杆3与第一水平弦杆1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8上方
设有与竖直支撑杆3相互垂直的两个提升立板9,两个提升立板9相互平行,且
两个提升立板9上均设有安装孔10。
所述的竖直支撑杆3与第二水平弦杆2的连接处设有第四连接板11,增加了
本结构的强度。
所述的两个斜腹杆7与第二水平弦杆2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五连接板12,增加
了本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所述的第一水平弦杆1两端
部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二水平弦杆2两端部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板5,其方
便下吊架结构与主框架内排立杆和提升点架体构架立杆的连接,其第一水平弦
杆1与第二水平弦杆2之间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腹杆7,提高了升降脚手架整
体的支撑性能和稳定性;所述的第三连接板8上方设有与竖直支撑杆3相互垂
直的两个提升立板9,两个提升立板9相互平行,且两个提升立板9上均设有安
装孔10,实现了电动葫芦与升降脚手架的连接,使用方便、安装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
递驱动力效果好,能很好支撑、稳定升降脚手架的整体功能,使用稳定性好,
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第一水平弦杆1,第二水平弦杆2,竖直支撑杆3,第一连接板4,
第二连接板5,螺栓孔6,斜腹杆7,第三连接板8,提升立板9,安装孔10,
第四连接板11,第五连接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升降脚手架专用下吊架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水平弦杆1,第
二水平弦杆2,及第一水平弦杆1与第二弦杆2之间、与其垂直的竖直支撑杆3;
所述的第一水平弦杆1两端部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二水平弦杆2两端部均
焊接有第二连接板5,且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上均设有连接螺栓孔6,
其方便下吊架结构与主框架内排立杆和提升点架体构架立杆的连接;
其第一水平弦杆1与第二水平弦杆2之间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斜腹杆7,提
高了升降脚手架整体的支撑性能和稳定性;
所述的竖直支撑杆3与第一水平弦杆1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连接板8,第三连
接板8上方设有与竖直支撑杆3相互垂直的两个提升立板9,两个提升立板9相
互平行,且两个提升立板9上均设有安装孔10,实现了电动葫芦与升降脚手架
的连接,使用方便、安装方便。
所述的竖直支撑杆3与第二水平弦杆2的连接处设有第四连接板11(11的
作用)。
所述的两个斜腹杆7与第二水平弦杆2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五连接板12,(12
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左”、“右”“上”指示的方位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
方位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