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2548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CN203925487U(21)申请号 201420193946.X(22)申请日 2014.04.21E21B 47/14(2012.01)E21B 49/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油建南路217号测井公司(72)发明人陈斌 余刚 雷晓煜 沈继斌程晓峰(74)专利代理机构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代理人汤建武 周星莹(54) 实用新型名称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器技术领域,是一种。
2、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包括支撑筒、绝缘套、绝缘环、压板、压紧螺母、接收衬套、固定螺母和扇区换能器;支撑筒的中部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压紧螺母、压板、绝缘套和固定螺母,压紧螺母和固定螺母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撑筒固定安装在一起;绝缘套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绝缘环、扇区换能器和接收衬套,且扇区换能器通过绝缘环和接收衬套压紧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其通过绝缘套和接收衬套实现对扇区换能器的安装和限位,使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易于调整;且通过旋松固定螺母和压紧螺母即可便于扇区换能器方位的随时调整;还可有效避免导线的脱落,使其使用更加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
3、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25487 UCN 203925487 U1/1页21.一种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绝缘套、绝缘环、压板、压紧螺母、接收衬套、固定螺母和扇区换能器;支撑筒的中部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压紧螺母、压板、绝缘套和固定螺母,压紧螺母和固定螺母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撑筒固定安装在一起;绝缘套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绝缘环、扇区换能器和接收衬套,且扇区换能器通过绝缘环和接收衬套压紧限位;压紧螺母的下端座于压板上,且压板的下端座于绝缘环上;接收衬套的下端座于固定螺母。
4、上;支撑筒上沿圆周分布有交换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母和压紧螺母的侧壁上均分布有与其内孔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固定安装有螺钉,且螺钉的内端抵在支撑筒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的侧壁上沿圆周分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固定安装有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区换能器为八扇区换能器,对应每个扇区位置的绝缘环和压板上均沿圆周分布有穿线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环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形,接收衬套呈上小下大的台阶柱形,扇区换能器上部和下。
5、部的内侧分别套装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小径段外侧,扇区换能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台阶端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缘环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形,接收衬套呈上小下大的台阶柱形,扇区换能器上部和下部的内侧分别套装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小径段外侧,扇区换能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台阶端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环的下端外侧分布有一个校准槽。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环的下端外侧分布有一个校准槽。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筒的上。
6、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托架,每个连接托架的外侧均分布有两个环槽,其中一个环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另一个环槽内安装有接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筒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托架,每个连接托架的外侧均分布有两个环槽,其中一个环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另一个环槽内安装有接簧。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25487 U1/3页3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器技术领域,是一种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背景技术0002 扇区换能器作为声波仪器的核心零件,其主要作用是接收或发射声波。对于扇区声波仪器来说,确保各个扇区的精确位置是十分重要。
7、的。然而,目前并无专用于安装扇区换能器的安装装置,其常用的安装方式均为通过卡槽式结构将其限位。此方式的安装过程繁琐,易导致扇区换能器外侧连接的导线因各种外力而脱落,且调整方位也存在较多不便,费时费力。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扇区换能器无专用的安装装置,存在安装繁琐、导线易脱落、调整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包括支撑筒、绝缘套、绝缘环、压板、压紧螺母、接收衬套、固定螺母和扇区换能器;支撑筒的中部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压紧螺母、压板、绝缘套和固定螺母,。
8、压紧螺母和固定螺母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撑筒固定安装在一起;绝缘套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绝缘环、扇区换能器和接收衬套,且扇区换能器通过绝缘环和接收衬套压紧限位;压紧螺母的下端座于压板上,且压板的下端座于绝缘环上;接收衬套的下端座于固定螺母上;支撑筒上沿圆周分布有交换孔。0005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06 上述固定螺母和压紧螺母的侧壁上均可分布有与其内孔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固定安装有螺钉,且螺钉的内端抵在支撑筒的外侧。0007 上述压紧螺母的侧壁上可沿圆周分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固定安装有螺钉。0008 上述扇区换能器可为八扇区换能器,对应每个扇区位。
9、置的绝缘环和压板上均沿圆周分布有穿线孔。0009 上述绝缘环可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形,接收衬套呈上小下大的台阶柱形,扇区换能器上部和下部的内侧分别套装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小径段外侧,扇区换能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绝缘环和接收衬套的台阶端面上。0010 上述绝缘环的下端外侧可分布有一个校准槽。0011 上述支撑筒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可固定安装有连接托架,每个连接托架的外侧均分布有两个环槽,其中一个环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另一个环槽内安装有接簧。0012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其通过绝缘套和接收衬套实现对扇区换能器的安装和限位,使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易于调整;且通过旋松固定螺母和压紧螺母。
10、即说 明 书CN 203925487 U2/3页4可便于扇区换能器方位的随时调整;通过在对应每个扇区位置的绝缘环和压板上沿圆周分布有穿线孔,可有效避免导线的脱落,使其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0013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0014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3为附图2的轴测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4为附图2在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7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支撑筒,2为绝缘套,3为绝缘环,4为压板,5为压紧螺母,6为接收衬套,7为固定螺母,8为扇区换能器,9为交换孔,10为螺钉,11为穿线孔,12为校准槽,13为连接托架,14为环槽。具。
11、体实施方式0018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19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1 如附图1、2、3、4所示,该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包括支撑筒1、绝缘套2、绝缘环3、压板4、压紧螺母5、接收衬套6、固定螺母7和扇区换能器8;支撑筒1的中部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压紧螺母5、压板4、绝缘套2和固定螺母7,压紧螺母5和固定螺母7分别。
12、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撑筒1固定安装在一起;绝缘套2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绝缘环3、扇区换能器8和接收衬套6,且扇区换能器8通过绝缘环3和接收衬套6压紧限位;压紧螺母5的下端座于压板4上,且压板4的下端座于绝缘环3上;接收衬套6的下端座于固定螺母7上;支撑筒1上沿圆周分布有交换孔9。根据需求,扇区换能器8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压板4与支撑筒1外侧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这样可通过压板4与压紧螺母5的双重作用压紧绝缘套2,避免压板4与压紧螺母5因震动而脱扣。在安装时,先将扇区换能器8组装好,然后将绝缘套2、绝缘环3、接收衬套6和扇区换能器8分别套装在支撑筒1外的设定位置,并调整好扇区换能器8的方。
13、位,然后将固定螺母7、压板4和压紧螺母5安装在支撑筒1外侧,并旋紧固定螺母7和压紧螺母5即可完成安装;此安装过程简单方便、易于调整、且省时省力。其在使用时,在支撑筒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上连接托架13,然后将其套入主轴与外筒之间,此时,托架与外筒内侧之间可相互限位,由此实现为扇区换能器8的限位,交换孔9可便于油液等介质的通过,交换孔9的数量可为12个,每4个为一组沿圆周均布且三组分别位于支撑筒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0022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扇区换能器安装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23 如附图1、2、3、4所示,固定螺母7和压紧螺母5的侧壁上均分布有与其内孔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固定。
14、安装有螺钉10,且螺钉10的内端抵在支撑筒1的外侧。这样可以起到紧定作用,避免固定螺母7和压紧螺母5在受到震动后脱扣。根据需求,螺钉10的内说 明 书CN 203925487 U3/3页5端可呈尖角状。0024 如附图1、2、3、4所示,压紧螺母5的侧壁上沿圆周分布有四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固定安装有螺钉10。这样可以使其受力平衡,具有更佳的紧定作用。0025 如附图1、2、3、4所示,扇区换能器8为八扇区换能器,对应每个扇区位置的绝缘环3和压板4上均沿圆周分布有穿线孔11。在安装时,可将导线的一端穿过对应的穿线孔11连接到扇区换能器8上,另一端连至外侧,这样可有效避免导线的脱落,使其使用更。
15、加方便。根据需求,扇区换能器8也可采用有十六个扇片组成的且每相邻两个扇片为一个扇区的八扇区换能器。0026 如附图1、2、3、4所示,绝缘环3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形,接收衬套6呈上小下大的台阶柱形,扇区换能器8上部和下部的内侧分别套装在绝缘环3和接收衬套6的小径段外侧,扇区换能器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绝缘环3和接收衬套6的台阶端面上。对于台阶柱形,其直径小的一段圆柱为小径段,采用台阶柱形可以使扇区换能器8的安装更加方便,且便于其准确定位。0027 如附图1、2、3、4所示,绝缘环3的下端外侧分布有一个校准槽12。组成扇区换能器8的两个相邻扇片之间形成的槽为扇区槽,在安装过程中,可将扇区换能器8的。
16、一个扇区槽对准校准槽12,这样可便于扇区换能器8的准确定位,节省定位调整的时间,使其安装更加方便快捷。0028 如附图1、2、3、4所示,支撑筒1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托架13,每个连接托架13的外侧均分布有两个环槽14,其中一个环槽14内安装有密封圈,另一个环槽14内安装有接簧。连接托架13和外筒之间可通过密封圈和接簧实现限位和密封,同时还具有减震的效果。0029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说 明 书CN 203925487 U1/2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5487 U2/2页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548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