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特别涉及一种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菌已是人们日常生活餐桌上的常见品,市场上各类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很多。但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所需培养基需要大量木材。我国香菇产区福建、江西等地,大量栽培食用菌,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破坏还在继续。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担子果块状,直径5-10厘米。子实体肉状,新鲜时全白,干后浅褐色。猴头菇野生于栎树、柞树、胡桃树等,可寄生、腐生和半腐生。猴头菌以它的形状类似猴头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与燕窝、鱼翅、海参并称为四大名菜。猴头菇不仅是美味的食品,也是公认的具有明显抗肿瘤和提高肌体免疫功能作用的保健食品。
猴头菇的常规培养方法是固体培养法,一般利用塑料袋装,培养基中需要有一定含量的木屑。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液体培养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猴头菇液体培养基,基本上由下述含量的组分组成:
玉米粉 3-7g/L
豆饼粉 3-7g/L
麸皮 3-7g/L
马铃薯 30-50g/L
KH2PO4 2-4g/L
MgSO4 0.5-1.5g/L
维生素B1 0.1-0.5g/L
酵母粉 1-3g/L
CaCO3 1-4g/L
茶叶提取物 30-50mL
蔗糖 15-20g/L
水 1000mL
pH 5.8-6.2
其中,该猴头菇液体培养基的优选配方为:
玉米粉 5g/L
豆饼粉 5g/L
麸皮 5g/L
马铃薯 50g/L
KH2PO4 3g/L
MgSO4 1g/L
维生素B1 0.1g/L
酵母粉 2g/L
CaCO3 5g/L
茶叶提取物 50mL
蔗糖 20g/L
水 1000mL
pH 6.0-6.2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猴头菇的方法,是将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菌种接入上述猴头菇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得到猴头菇子实体。
所述猴头菇菌种可为一级菌种、二级液体摇瓶菌种或种子罐培养菌种,优选为种子罐培养菌种。猴头菇菌种接入上述猴头菇液体培养基中,在28-30℃静置培养,得到猴头菇子实体。
该方法中,可采用无毒塑料或玻璃瓶容器盛放上述猴头菇液体培养基。
一般其它方法培养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期间培养温度需降低,而该方法可一直在高温甚至30℃培养猴头菇,子实体仍生长得很好,适合夏天高温栽培。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生产猴头菇,主要原料以粮食加工副产品为基质,不需要添加木屑,不需木材粉碎消毒工艺,可节约大量木材及人工。
本发明的方法出菇快,如果从一级菌种开始计算,生产一批菇需30-40天。如果生产流水线式,无需摇瓶以前的过程,直接从发酵罐取部分发酵液做菌种,无需长时间地菌丝生长时间,只要条件掌握好,只需20天即能出一批菇,还可连续培养,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所采用的无毒塑料或玻璃瓶容器,摆放方便,可多次重复使用,消毒方便,可以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便于管理,节省人力物力,不需木材,废渣可做饲料或肥料,减少环境污染。目前,猴头菇,特别是鲜猴头菇市场潜力很大,具有广阔的工业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猴头菇的生产
猴头菇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分离
(1)菌种
菌种(母种)为市售新鲜猴头菇。
(2)培养基
菌种分离培养基为常规土豆培养基,其具体成分和含量如下:
土豆 200g/L
KH2PO4 3g/L
MgSO4 1g/L
维生素B1 0.5g/L
蔗糖 20g/L
碳酸钙 1g/L
琼脂 10g/L
水 1000mL
pH 6.0-6.2
将上述常规土豆培养基制成斜面试管固体培养基。其中,土豆加工过程为将上述重量的土豆煮熟后,去皮,切碎,加水搅碎,取汁,加入培养液中。
(3)菌种分离
取新鲜猴头菇表面清理干净,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用手掰开,用无菌镊子从猴头菇中心部位取豌豆大小组织块置入装有土豆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后的试管于培养箱中30℃恒温培养。约48小时以后组织块周围长出白色菌丝。待菌丝长到1厘米左右时再取菌丝尖端部分(连同部分培养基)转接到新的试管培养基中。反复继代转接3次,为菌种驯化阶段。这样,菌丝繁殖时生长会加快,得到一级菌种,于4℃冰箱保存备用。
2、菌种活化
将保藏的一级菌种用上述常规土豆培养基于30℃培养活化2-3次,每次需5-7天菌丝长满。
3、菌种的扩大培养
将一级菌种转入装有100mL液体土豆汁培养基(不含琼脂的常规土豆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120转/分培养3天,摇瓶液体培养基中长满菌丝球,得到二级菌种。
4、猴头菇栽培
(1)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g‰)
玉米粉 5
豆饼粉 5
麸皮 5
马铃薯 50
KH2PO4 3
MgSO4 1
维生素B1 0.1-0.5
酵母粉 1
CaCO3 5
茶叶提取物 50mL
蔗糖 20
水 1000mL
pH 6.0-6.2
其中,茶叶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取普通绿茶1克加50毫升60-80℃的热水,浸泡30分钟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茶叶提取物。茶碱使菌丝生长速度快,粗壮。
马铃薯加工为煮熟,去皮,加水搅碎,加入液体培养基中。
以8-10%的接种量把摇瓶中的二级菌种转入体积为50升的种子罐,28℃,150转/分发酵3天后转入1-2吨发酵罐,在28℃,150转/分,培养3天后,分装入无菌的塑料瓶中,盖好盖,一切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塑料瓶体积为1升左右,瓶口直径8-10厘米。菌丝发酵液的体积为塑料瓶体积的1/3。容器盖使用透气的纸,在培养室中静置,用培养架多层摆放。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微弱自然光。室温保持28-30℃。10天后液体表面出现白色球状小子实体,20天左右在瓶壁上长出猴头菇子实体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