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生产周期长:在配液前需加水浸渍24小时、蒸馏,收集50倍量蒸馏液,蒸馏液重蒸馏一次,收集蒸馏液900ml,该过程工业生产中约需3--4天时间。同时,现有的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低,且由于蒸馏的温度较高,对有效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超临界CO2萃取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生产的热可平注射液作用更强。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取北柴胡、鹅不食草洗净、干燥,粉碎成细粉,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制得提取物,加注射用水约900ml,加10ml聚山梨酯-80、氯化钠9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至5.5,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取北柴胡、鹅不食草洗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2、取上述细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密闭,通入超临界CO2流体或含适量夹带剂如乙醇等的超临界CO2流体,按下列条件进行萃取,得萃取物,备用。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5Mpa-35Mpa,萃取温度为25℃-60℃,萃取时间为2.5-5小时。
3、配液:取上述超临界CO2萃取物,每加入注射用水900ml,加10ml聚山梨酯-80、和氯化钠9g,充分搅拌使溶解,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至5.5,滤过,备用。
4、灌封、灭菌:取上述配制好的注射液按装量规格要求,灌封、灭菌,即得。
本发明对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注射液新工艺,并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内毒性发热的影响
1试验材料
1.1受试药物: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批号040701。热可平注射液(原工艺),由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304。
其他试药: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1.2动物:SPF级SD大鼠,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2,体重130~150g,雌雄各半,共100多只。
1.3饲养条件:广东药学院动物实验环境设施清洁级动物房,合格证号为:粤检证字2003C025。
2方法和结果
取SPF级SD大鼠,体重150~170g,雌雄各半,先测正常肛温2~3次,隔30分钟测1次,连续两次测定体温相差不应大于0.2℃,取平均值为正常体温。个体之间体温相差不大于1.0℃。每只大鼠皮下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3ml/kg,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肛温,待体温升高0.6℃以上时(约1~4小时),随机均分5组,每组10只,开始给药。即生理盐水组、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0ml、1.0ml、0.5ml/kg,分别为成人用药剂量的30、15、7.5倍)、热可平注射液(原工艺)组。给药后30、60、120分钟测量体温一次,观察体温变化情况[5,6],结果列于表1。
表1.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对实验性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x±s
n=10
组别 剂量 正常体温 发热体温 给药后30′ 60′ 120′
生理盐水 -- 37.4±0.5 38.6±0.4 38.7±0.5 38.7±0.4 38.6±0.5
新热可平 0.5ml/kg 37.4±0.2 38.5±0.3 38.2±0.4* 37.9±0.4** 37.9±04*
新热可平 1.0ml/kg 37.3±0.3 38.5±0.4 37.8±0.3**# 37.4±0.3***# 37.3±0.4**#
新热可平 2.0ml/kg 37.5±0.4 38.5±0.4 37.9±0.3**# 37.6±0.4**# 37.4±0.3**#
原热可平 1.0ml/kg 37.5±0.2 38.5±0.3 38.3±0.3* 38.0±0.4** 37.9±0.3*
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p<0.01;***,p<0.001;
与原热可平比较:#,p<0.05;F检验
表1说明,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对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所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二、对化学性发热的影响
1试验材料
1.1受试药物: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批号040701。热可平注射液(原工艺),由江西天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701。
2,4-二硝基苯酚,分析纯,精密称取本品150mg,置于80ml左右生理盐水中,滴加5mol/L的NaOH溶液,不断搅拌,待药液澄明变为亮黄色,再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备用。
1.2动物:SPF级SD大鼠,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2,体重130~150g,雌雄各半,共100多只。
1.3饲养条件:广东药学院动物实验环境设施清洁级动物房,合格证号为:粤检证字2003C025。
2方法和结果
取SPF级SD大鼠,体重150~170g,雌雄各半,先测正常肛温2~3次,隔30分钟测1次,连续两次测定体温相差不应大于0.2℃,取平均值为正常体温。个体之间体温相差不大于1.0℃。取合格大鼠50只,随机均分5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0ml、1.0ml、0.5ml/kg,分别为成人用药剂量的30、15、7.5倍)、热可平注射液(原工艺)组。开始给药,同时每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1ml/100g(15mg/kg),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肛温,共2小时小时[2]。,结果列于表2。
表2.热可平注射液(新工艺)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地影响 x
±s n=10
组别 剂量 正常体温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120分钟
生理盐水 -- 37.4±0.2 38.9±0.3 39.2±0.3 39.0±0.3 38.7±0.3
新热可平 0.5ml/kg 37.5±0.3 38.9±0.3 38.7±0.5* 38.1±0.5** 37.8±0.4**
新热可平 1.0ml/kg 37.4±0.3 38.6±0.3* 38.4±0.2***# 37.7±0.3***# 37.6±0.4***#
新热可平 2.0ml/kg 37.5±0.3 38.5±0.3*# 38.1±0.5***# 37.6±0.4***# 37.5±0.2***#
原热可平 1.0ml/kg 37.4±0.3 38.8±0.4 38.8±0.4* 38.2±0.4** 38.0±0.3**
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p<0.01;****,p<0.001;
与原热可平比较:#,p<0.05;F检验
表2说明,热可平注射液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同剂量比较,新工艺热可平比原工艺热可平解热作用更显著(p<0.05)。
热可平注射液的三个剂量组对大鼠内毒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大鼠化学性发热模型亦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这些结果为阐明热可平注射液解热作用等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与原工艺热可平注射液等剂量比较,新工艺所制产品解热作用更强更持久。从药理学说明了新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本发明的产品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本发明的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配液前仅需6~8小时,生产周期约为原工艺的1/10。
2、本发明的热可平注射液制备工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且因其温度在60℃以下,能更好地保留药物有效成分。经药效学研究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热可平注射液解热作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于原工艺。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以下步骤完成:
1、取北柴胡、鹅不食草洗净、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2、取上述细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密闭,通入超临界CO2流体或含适量乙醇的超临界CO2流体,按下列条件进行萃取,得萃取物,备用。
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小时。
3、配液:取上述超临界CO2萃取物,加入注射用水900ml、10ml聚山梨酯-80、氯化钠9g,充分搅拌使溶解,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至5.5,滤过,备用。
4、灌封、灭菌:取上述配制好的注射液按装量规格要求,灌封、灭菌,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