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9447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7689.X

申请日:

2003.11.12

公开号:

CN1615916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申请人:

郎伟君;

发明人:

郎伟君

地址:

1500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中段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伟;王吉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它涉及一种药物。现在,有关治疗胆囊炎药物生产成本高。本发明产品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0~270、白芍230~270、赤芍230~270、郁金230~270、川楝子230~270、金钱草180~220、延胡索140~180、牡丹皮100~140、枳实140~180、甘草70~110。本发明产品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产品舒肝利胆,调畅气血,缓急止痛,可用于气滞血淤,湿热内蕴型慢性胆囊炎所引起的胁痛,食欲不振,胃部灼热,暧气恶心,腹胀不适,脘腹痞满等症状的改善,本发明治疗效果好,无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柴胡、白芍、赤芍、郁金、川楝子、金钱草、延胡索、牡丹皮、枳实、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0~270、白芍230~270、赤芍230~270、郁金230~270、川楝子230~270、金钱草180~220、延胡索140~180、牡丹皮100~140、枳实140~180、甘草70~1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囊炎的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5~265、白芍235~265、赤芍235~265、郁金235~265、川楝子235~265、金钱草185~215、延胡索145~175、牡丹皮105~135、枳实145~175、甘草75~10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囊炎的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40~260、白芍240~260、赤芍240~260、郁金240~260、川楝子240~260、金钱草190~210、延胡索140~170、牡丹皮100~130、枳实140~170、甘草70~10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囊炎的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45~255、白芍245~255、赤芍245~255、郁金245~255、川楝子245~255、金钱草195~205、延胡索150~165、牡丹皮110~129、枳实150~165、甘草80~9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囊炎的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最好为:柴胡252、白芍252、赤芍252、郁金252、川楝子252、金钱草200、延胡索162、牡丹皮126、枳实162、甘草90。

说明书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
背景技术:现在,有关治疗胆囊炎药物的研究文献已经有报道,有的是用猪胆、绿豆及一些中药制成,有的是由鸡胆汁和兔脑提取物组成,经浓缩、有机溶剂处理精制成,有的是以牛胆汁为主要原料,并配以柴胡、郁金、虎杖、白芍、鸡内金、白术等中药制成,由于现有的治疗胆囊炎的药所用原料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易得的治疗胆囊炎的药,它是由柴胡、白芍、赤芍、郁金、川楝子、金钱草、延胡索、牡丹皮、枳实、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0~270、白芍230~270、赤芍230~270、郁金230~270、川楝子230~270、金钱草180~220、延胡索140~180、牡丹皮100~140、枳实140~180、甘草70~110。它的制备方法为:将230~270份的郁金和140~180份的延胡索各取一半,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郁金、延胡索与230~270份柴胡、230~270份白芍、230~270份赤芍、230~270份川楝子、180~220份金钱草、100~140份牡丹皮、140~180份枳实、70~110份甘草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占所有药物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所有药物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10,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45%,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38~1.40地清膏,加入郁金、延胡索细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本发明产品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产品舒肝利胆,调畅气血,缓急止痛,可用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型慢性胆囊炎所引起的胁痛,食欲不振,胃部灼热,暖气恶心,腹胀不适,脘腹痞满等症状的改善,本发明治疗效果好,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由柴胡、白芍、赤芍、郁金、川楝子、金钱草、延胡索、牡丹皮、枳实、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0~270、白芍230~270、赤芍230~270、郁金230~270、川楝子230~270、金钱草180~220、延胡索140~180、牡丹皮100~140、枳实140~180、甘草70~110。它的制备方法为:将230~270份的郁金和140~180份的延胡索各取一半,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郁金、延胡索与230~270份柴胡、230~270份白芍、230~270份赤芍、230~270份川楝子、180~220份金钱草、100~140份牡丹皮、140~180份枳实、70~110份甘草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占所有药物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所有药物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10,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45%,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38~1.40的清膏,加入郁金、延胡索细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5~265、白芍235~265、赤芍235~265、郁金235~265、川楝子235~265、金钱草185~215、延胡索145~175、牡丹皮105~135、枳实145~175、甘草75~105。它的制备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中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40~260、白芍240~260、赤芍240~260、郁金240~260、川楝子240~260、金钱草190~210、延胡索140~170、牡丹皮100~130、枳实140~170、甘草70~100。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中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45~255、白芍245~255、赤芍245~255、郁金245~255、川楝子245~255、金钱草195~205、延胡索150~165、牡丹皮110~129、枳实150~165、甘草80~95。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中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52、白芍252、赤芍252、郁金252、川楝子252、金钱草200、延胡索162、牡丹皮126、枳实162、甘草90。它的制备方法为:将252克的郁金和162克的延胡索各取一半,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郁金、延胡索与252克柴胡、252克白芍、252克赤芍、252克川楝子、200克金钱草、126克牡丹皮、162克枳实、90克甘草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占所有药物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所有药物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10,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45%,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的相对密度1.38~1.40的清膏,加入郁金、延胡索细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本发明产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报告:
慢性胆囊炎为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大多以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疼痛,胀痛,刺痛,并可向右侧肩胛部放散,食欲不振,常于进食后病情加重,常伴有胃中灼热感,嗳气,恶心,腹胀不适,脘腹痞满等。
慢性胆囊炎按中医临床辩证,有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脓毒证。本发明产品适用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证,本期临床试验,采用与已知有效药物作对照观察的方法,对本发明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做一评价,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自1995年5月至1996年2月,收治慢性胆囊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300例,男110名,女19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年龄最大者为60岁,最小者为25岁,其中20~30岁45名;31~40岁158名;41~50岁75名;51~60岁22名;平均年龄为40.6岁。病程情况为:3个月-6个月为108名;6个月-1年为79名,1年-1.5年为65名,1.5年-2年为48名,对照组为100例,其中男38名,女62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为24岁,其中20~30岁16名;31~40岁52名;41~50岁25名;51~60岁7名,平均年龄为41.5岁。病程情况为3个月-6个月为30名;6个月-1年为24名;1年-1.5年为27名;1.5-2年为19名。
本组病例选择均符合中医及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最新诊断标准者纳入试验病例,所选病例多数为门诊患者,亦有少数住院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等均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在2个月以上者。
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如下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1.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有右肩胛区痛
2.有恶心、嗳气、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3.病程较长(2个月-2年),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
4.胆囊区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
5.胆汁中粘液增多,白细胞成堆。
6.B超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
(二)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慢性胆囊炎按中医临床辨证,有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脓毒证,本发明产品适用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证,其诊断标准如下:
1.右胁腹经常疼痛、或胀痛、或刺痛,有轻度压痛,痛引肩背。
2.食欲不振,常在进食后痛情加重。
3.口苦而粘,时常恶心,嗳气,脘腹痞满。
4.肺部时常有灼热感。
5.舌苔微黄或微腻,或舌质略暗。
6.脉弦或弦滑。
以上1、2必备,其余兼见2项,即可诊断。
(三)排除标准
1.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2.经检查证实为胆石症者。
3.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4.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5.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者。
三、观察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格检查项目;
2.血、尿、便常规化验;
3.心、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察
1.胁痛、呕恶、嗳气、食欲等情况
2.胃部灼热,腹胀情况
3.口苦情况
4.舌苔,脉象
5.血常规,血清胆红素检测;
6.B超检查。
四.观察方法
1.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次4粒,每日3次
2.对照组:口服胆宁片(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制),每次5片,每日3次。
以上两组均以四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五.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如下:
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基本正常。
2.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明显改善。
3.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检查有改善。
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B超检查无改善。
六、观察结果
(一)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0        97       123      62      18        94
对照组    100        21       24       25      30        70
从表1可知:两组总疗效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二)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表3。
表2用本发明产品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
症状        分级    疗前例数
                                                             有效率(%)
                             消失    显效    有效    无效
            +         167     56      80      23      8        95.21
胁痛        ++        102     28      39      24      11       89.22
            +++       31      6       10      11      4        87.10
            +         112     23      64      21      4        96.43
食欲不振    ++        98      27      49      14      8        91.84
            +++       42      11      13      14      4        90.47
            +         97      34      50      9       4        95.88
呕恶        ++        72      20      36      12      4        94.44
            +++       28      8       13      5       2        92.85
            +         88      26      47      9       6        93.18
嗳气        ++        64      20      32      6       6        90.63
            +++       22      8       8       3       3        86.36
            +         82      29      32      12      9        89.02
脘腹胀满    ++        48      11      17      12      8        83.33
            +++       13      3       3       4       3        76.92
            +         91      23      49      11      8        91.20
口苦        ++        72      19      34      12      7        90.28
            +++       32      12      8       8       4        87.50
            +         183     42      81      38      22       88.00
舌苔        ++        61      18      24      9       10       83.60
            ++        40      10      10      12      8        80.00
表3胆宁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
症状        分级    疗前例数
                                                                有效率(%)
                                消失    显效    有效    无效
            +          54        16      18      9       11        79.63
胁痛        ++         35        8       12      6       9         74.29
            +++        11        2       2       4       3         72.73
            +          35        9       13      7       6         82.85
食欲不振    ++         30        10      8       6       6         80.00
            +++        14        4       3       4       3         78.57
            +          34        10      11      8       5         85.29
呕恶        ++         25        8       5       6       6         76.00
            +++        9         2       2       2       3         66.67
            +          40        11      13      8       8         80.00
嗳气        ++         32        9       9       6       8         75.00
            +++        10        2       3       2       3         70.00
            +          29        7       8       8       6         79.31
脘腹胀满    ++         20        4       5       5       6         70.00
            +++        8         1       2       2       3         62.50
            +          31        8       10      8       5         83.87
口苦        ++         25        6       9       5       5         80.00
            +++        12        3       3       3       3         75.00
            +          53        14      18      13      8         84.90
舌苔        ++         22        5       6       6       5         77.27
            +++        11        2       3       3       3         72.73
(三)治疗组与对照组B超疗效见表4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B超疗效比较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0      55      227      18       94
对照组    100      28      42       30       70
由表4可以看出,在B超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四)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5。
表5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治疗组)
        例数    3~6个月    6个月~1年    1~1.5年    1.5年~2年
痊愈    90        38           23          18             11
显效    165       64           47          32             22
有效    27        6            9           7              5
无效    18                                 8              10
本组治愈病例在1年以内者,占痊愈病例67.8%。
七、不良反应
1.本组病例,服用本发明产品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2.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检查,疗前疗后对比均无不良反应。
八、观察总结: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非常多见的消化系统病。由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现代西医药治疗多不甚理想,中医药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对3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用本发明产品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4%,该药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胁腹疼痛,胀痛,刺痛,食欲不振,及食后病情加重等均有明显改善或消除,且其止痛效果尤为突出。经B超检查:随着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以及整体机能的恢复,对胆囊纤维化亦有较好的逆转作用,本发明产品是遵照祖国医学理论,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行气活血,清利湿热之功效,对于慢性胆囊炎,属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九、小结:本研究观察了3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经用本发明产品,服用一个疗程后,治愈率为30%,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本发明产品具有行气活血,清利湿热功能,而尤以其止痛效果为突出,对解除患者疾病大有裨益,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它涉及一种药物。现在,有关治疗胆囊炎药物生产成本高。本发明产品各组份所占重量份数为:柴胡230270、白芍230270、赤芍230270、郁金230270、川楝子230270、金钱草180220、延胡索140180、牡丹皮100140、枳实140180、甘草70110。本发明产品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产品舒肝利胆,调畅气血,缓急止痛,可用于气滞血淤,湿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