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49307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96709.5

申请日:

2009.03.16

公开号:

CN101840806A

公开日:

2010.09.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H 19/36申请公布日:20100922|||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9/36; H01H21/24; H01H21/36

主分类号:

H01H19/36

申请人:

张大庆

发明人:

张大庆

地址:

315491 浙江省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村沥网山前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包括控制跷板,弹性复位装置,开关芯,装饰外框;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控制跷板和开关芯中间;所述开关芯具有受控制跷板控制的受控跷板,受控跷板具有定位装置;所述控制跷板和受控跷板之间还设置有操纵杆;控制跷板可以双向跷动,并在外加控制力消失后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于中间位置;静态时,控制跷板在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包括:控制跷板,弹性复位装置,开关芯,装饰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控制跷板和开关芯中间;所述开关芯具有受控制跷板控制的受控跷板,受控跷板具有定位装置;所述控制跷板和受控跷板之间还设置有操纵杆;所述控制跷板可以双向跷动,并在外加控制力消失后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于中间位置,控制跷板复位时不带动开关芯的受控跷板动作;静态时,控制跷板在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两个螺旋弹簧分别设置在控制跷板内侧的两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是一根V字形弹簧,设置在控制跷板内侧与开关芯中间,V字形弹簧的两端托住控制跷板的两端使其处于中间状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至3所述任一种弹性元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是工字形操纵杆,工字形操纵杆上部在开关芯上面,下部在开关芯内并在受控跷板的上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形操纵杆和开关芯凸台之间还套有橡胶波纹套。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控制跷板上,两端各一,并且操纵杆工作面在受控跷板的上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也可以设置在受控跷板上,两端各一。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任一种操纵杆。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跷板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是透明的;观察窗的位置和设置在受控跷板上的操纵杆顶部相对应。

说明书


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属于开关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跷板式开关,它的控制跷板和开关芯的受控跷板是固定组合在一起的,按动控制跷板,控制跷板按动受控跷板同步动作,使开关芯完成开或关状态转换,当控制跷板上的外加控制力失去以后,控制跷板和受控跷板仍保持操作一端按下,另一端翘起的状态,这样就使得开关很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解决现有开关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控制跷板,弹性复位装置,开关芯,装饰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控制跷板和开关芯中间;所述开关芯具有受控制跷板控制的受控跷板,受控跷板具有定位装置;所述控制跷板和受控跷板之间还设置有操纵杆。

    控制跷板可以双向跷动,并在外加控制力消失后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于中间位置;静态时,控制跷板在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按下控制跷板任一端,控制跷板通过操纵杆按动开关芯的受控跷板动作,使开关芯的动触片和对应静触片接通或断开状态发生转换,同时,开关芯的受控跷板在定位元件的作用下,获得定位,保持操作一端按下,另一端翘起的状态;由于控制跷板按下时,弹性复位装置变形积蓄了能量,待手放开控制跷板,变形的弹性复位装置立即释放能量并推动控制跷板复位至中间位置;控制跷板复位时不带动开关芯的受控跷板动作;按下控制跷板两端各一次,开关芯开或关状态变化一个周期。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两个螺旋弹簧分别设置在控制跷板内侧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是一根V字形弹簧,设置在控制跷板内侧与开关芯中间,V字形弹簧的两端托住控制跷板的两端使其处于中间状态,控制跷板任一端按下时,V字形弹簧将复位力作用于按下端,放开控制跷板,V字形弹簧立即推动控制跷板复位至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操纵杆是工字形操纵杆,工字形操纵杆上部在开关芯上面,下部在开关芯内并在受控跷板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工字形操纵杆和开关芯凸台之间还套有橡胶波纹套,使水不能流到开关芯里面。

    优选的,所述操纵杆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控制跷板上,两端各一,并且操纵杆工作面在受控跷板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操纵杆也可以设置在受控跷板上,两端各一。

    优选的,控制跷板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是透明的;观察窗的位置和设置在受控跷板上的操纵杆顶部相对应,从观察窗可以观察推杆顶部靠近或偏离观察窗的运动情况,推杆顶部的运动情况和受控跷板内置式开关芯的开关状态相对应。

    本发明经过以上设计,控制跷板具有双向自动复位至中间位置功能,使本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由螺旋弹簧3和螺旋弹簧9组成的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控制跷板5和开关芯13中间;开关芯13具有受控制跷板5控制的受控跷板14,受控跷板14具有定位装置6;控制跷板5和受控跷板14之间还设置有工字形操纵杆2和工字形操纵杆8,工字形操纵杆2和8的上部在开关芯13上面,下部在开关芯13内并在受控跷板14的上面;工字形操纵杆2和开关芯13的凸台1之间还套有橡胶波纹套4,工字形操纵杆8和开关芯13的凸台7之间还套有橡胶波纹套10,使水不能流到开关芯13里面,起到防水作用。

    静态时,控制跷板5在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螺旋弹簧3和螺旋弹簧9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开关芯13内具有受控跷板14,受控跷板14具有导电动触片16,导电动触片16设置在中线导电片15上,并以中线导电片15为中心双向跷动,中线导电片15在定位装置6的作用下和中线导电片15保持良好电接触。

    按下控制跷板5位于接线端子11的一端,控制跷板5按下工字形操纵杆2,操纵杆2按下该端受控跷板14,使导电动触片16和静触片12接通,导电动触片16和静触片17断开,受控跷板14跷动以后在定位装置6的作用下定位;控制跷板5按下时,弹性复位装置的螺旋弹簧3弹性变形积蓄了能量,手放开控制跷板5,弹性复位装置的螺旋弹簧3立即推动工字形操纵杆2,工字形操纵杆2推动控制跷板5复位至中间位置。

    按下控制跷板5位于接线端子18的一端,控制跷板5按下工字形操纵杆8,工字形操纵杆8按下该端受控跷板14,使导电动触片16和静触片17接通,导电动触片16和静触片12断开,受控跷板14跷动以后在定位装置6的作用下定位;控制跷板5按下时,弹性复位装置的螺旋弹簧9弹性变形积蓄了能量,手放开控制跷板5,弹性复位装置的螺旋弹簧9立即推动工字形操纵杆8,工字形操纵杆8推动控制跷板5复位至中间位置。

    控制跷板5复位时不带动受控跷板14动作。

    静触片12,静触片17各自和接线端子11里的导电片电连接,中线导电片15和接线端子18里的导电片电连接。

    图2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静态时,控制跷板22在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螺旋弹簧21和螺旋弹簧26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在开关芯30中,受控跷板23和动触片29是活动组合的,动触片29一端插在中线导电片31上,另一端插在受控跷板23的定位装置24中,定位装置24使动触片29和中线导电片31保持良好电接触,并使受控跷板23和动触片29保持定位状态。

    按动控制跷板22的任一端,控制跷板22按动弹性复位装置的工字形操纵杆20或工字形操纵杆25,工字形操纵杆20或工字形操纵杆25使受控跷板23跷动,使动触片29和静触片27,静触片28接通或断开状态发生转换,完成开关功能;受控跷板23和动触片29在跷动之后在定位装置24作用下保持定位状态,等手放开控制跷板22,按下端的弹性复位装置的螺旋弹簧21或螺旋弹簧26立即推动控制跷板22复位至中间位置。

    图3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跷板32两端分别直接设置有操纵杆34和操纵杆38,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螺旋弹簧33和螺旋弹簧39,受控跷板37实际上还是开关芯40的活动防护盖,受控跷板37上具有定位装置36;按下控制跷板32的任一端,控制跷板32的操纵杆34或38按动受控跷板37跷动,使导电跷板35和对应静触片接通或断开状态发生转换,完成开关功能;受控跷板37和导电跷板35跷动之后在定位装置36作用下保持定位状态,等手放开控制跷板32,控制跷板32内侧的的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螺旋弹簧33或螺旋弹簧39立即推动控制跷板32复位至中间位置。

    图4是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跷板52设置有观察窗51和56;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是V字形弹簧53设置在控制跷板52内侧和开关芯59中间;静态时,V字形弹簧53使控制跷板52处于平衡的中间位置,V字形弹簧53任一端被按下时,会变形并储存能量,并在控制跷板52外加控制力消失后,推动控制跷板52复位至中间位置。受控跷板55的两端设置有操纵杆50和操纵杆57,操纵杆50和操纵杆57位置和观察窗51和观察窗56相对应。

    按动控制跷板52的任一端,控制跷板52直接按动受控跷板55的操纵杆50和操纵杆57,使受控跷板55跷动,使导电动触片58和对应静触片接通或断开状态发生转换,完成开关功能;受控跷板55跷动之后在定位装置54作用下保持定位状态,等手放开控制跷板52,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元件V字形弹簧53立即推动控制跷板52复位至中间位置。

    从观察窗51或56可以观察操纵杆50和操纵杆57顶部靠近或偏离观察窗的运动情况,操纵杆50和操纵杆57顶部的运动情况和开关芯59的开关状态相对应。

    

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跷板双向复位开关,包括控制跷板,弹性复位装置,开关芯,装饰外框;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控制跷板和开关芯中间;所述开关芯具有受控制跷板控制的受控跷板,受控跷板具有定位装置;所述控制跷板和受控跷板之间还设置有操纵杆;控制跷板可以双向跷动,并在外加控制力消失后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于中间位置;静态时,控制跷板在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