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147790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25531.6

申请日:

2013.06.07

公开号:

CN103336598A

公开日:

2013.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30607|||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英宏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东环二路二号富士康科技集团H区3栋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代理人:

徐丽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本发明用于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对杂讯遮蔽层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以及TFT基板,所述至少两条导电带设置在该TFT基板上,且每条导电带的突出部从TFT基板的一侧突出,进而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之外。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条导电带包括分别位于TFT基板不同侧的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该第一导电带包括第一突出部,该第二导电带包括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分别于TFT基板的两侧突出于该TFT基板之外。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分别设置在TFT基板上靠近液晶层的两侧,该第一导电带和该第二导电带通过导电材质与杂讯遮蔽层连接。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位于TFT基板上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带位于TFT基板上输入数据信号的一侧,所述第一突出部从该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突出于TFT基板之外,所述第二突出部从与该产生扫描信号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突出于该TFT基板之外。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彼此之间间隔设置。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与所述第二导电带之间设置一绝缘体,该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通过该绝缘体物理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以上的导电带任意二者之间间隔设置或者通过一绝缘体物理连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由氧化铟锡制成。

说明书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为了克服液晶显示面板(Open Cell)产生的杂讯对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干扰,大多在液晶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之间设置一杂讯遮蔽层,直接连结电路接地端,以将杂讯会直接传到接地端。该杂讯遮蔽层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目前,将杂讯遮蔽层接地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通过贴导电材质,例如导电铝箔等与触控显示装置的框架(Frame)搭接;
(2)通过在彩色滤光片(CF)与薄膜晶体管(TFT)间点银胶或贴小片导电材质等的方式接地。
然而,若采用上述两种接地方式,当搭配ADB(Advance Direct Bonding)制程时,由于Open Cell已经先与Touch Panel贴合,杂讯遮蔽层与接地端的搭接处已被Touch Panel遮蔽,无法确认导电材质例如导电铝箔或银胶杂讯遮蔽层之间搭接的状况是否良好。同时,ADB制程后,也无法确认导电材质是否与接地端产生了拨离的现象,从而产生遮蔽层接地不良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仍能快速检测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杂讯遮蔽层连接,当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可通过使用量测装置分别测量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处的电势,方便地检测所述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从而避免产生杂讯遮蔽层接地不良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图4是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后的后视图。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控显示装置100触控面板10杂讯遮蔽层11液晶显示面板20玻璃基板21彩色滤光片22液晶层23TFT基板24第一导电带30第二导电带31第一突出部301第二突出部311导电材质4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元件,并未一一列出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所有元件。该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触控面板10、液晶显示面板(Open Cell)20以及位于触控面板10和液晶显示面板20之间的杂讯遮蔽层11。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21、彩色滤光片22、液晶层23以及薄膜晶体管(TFT)基板24。该彩色滤光片22和液晶层23位于玻璃基板21和TFT基板24之间。所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上述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例如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等。
所述杂讯遮蔽层11位于触控面板10正下方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正上方,并直接与接地端连接,以将液晶显示面板20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避免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本实施例中,该杂讯遮蔽层11可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材质制成。该杂讯遮蔽层11通过贴导电材质(如导电铝箔等)的方式与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框架(Frame)搭接的方式接地,也可通过在彩色滤光片22与TFT基板上的TFT间点银胶或贴小片导电材质的方式接地。所应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杂讯遮蔽层11也可通过其它可行的方式接地。
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条导电带,如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该至少两条导电带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且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20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的突出部,用于测量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优选地,每条导电带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由与该杂讯遮蔽层11相同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如图2所示,该至少两条导电带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的TFT基板24上,每条导电带的突出部从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进而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以便测量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
本实施例中,以触控显示装置100仅包括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分别位于TFT基板24的不同侧,例如分别位于为TFT基板24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gate侧)以及输入数据信号的一侧(source侧)。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覆盖于TFT基板24的上方并可通过点银胶或贴导电材质等方式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搭接。该第一导电带30包括第一突出部301,该第一突出部301于TFT基板24的gate侧突出于该TFT基板24之外。该第二导电带31包括第二突出部311,该第二突出部311从该TFT基板24与gate侧相对的另一侧突出于该TFT基板24之外。
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彼此之间间隔设置。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图3所示,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之间设置一绝缘体32,使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通过该绝缘体32物理连接。且该第一导电带30、绝缘体32以及第二导电带31一体成型。
参阅图4所示,为触控显示装置100在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之后的后视图。当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之后,由于所述第一导电带30的第一突出部301以及第二导电带31的第二突出部311均由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并未被触控面板10和液晶显示面板20完全遮蔽。因此,可使用量测装置,例如万用表等,分别测量第一突出部301和第二突出部311处的电势,通过比较测得的两个电势是否相等即可快速判断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
参与图5所示,是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所述第一导电带30设置在TFT基板24靠近液晶层23的一侧,且该第一导电带30的第一突出部301从该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于该TFT基板24之外,并进一步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该第一导电带30通过导电材质40与杂讯遮蔽层11连接。优选地,该导电材质40为导电胶,如银胶。所述第二导电带31与杂讯遮蔽层1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导电带30与杂讯遮蔽层11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当设置两条以上的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时,该两条以上的导电带任意二者之间间隔设置或者通过一绝缘体物理连接,并且每条导电带可通过导电材质40与杂讯遮蔽层11连接。
本发明中,每个导电带的突出部分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产品预先确定。同时,在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后续制程中,可剪掉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突出部分或者将该突出部分朝背离触控面板10的方向弯折,以避免该突出部分对后续制程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当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之后可通过使用量测装置分别测量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部分处的电势,方便地检测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从而避免产生杂讯遮蔽层11接地不良的产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触控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触控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触控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显示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659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CN103336598A*CN103336598A*(21)申请号 201310225531.6(22)申请日 2013.06.07G06F 3/041(2006.01)G02F 1/133(2006.01)(71)申请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东环二路二号富士康科技集团H区3栋1.5层申请人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蔡英宏(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代理人徐丽昕(54) 发明名称触控显示装置(57) 摘要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2、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本发明用于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对杂讯遮蔽层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测。(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6598 ACN 103336598 A1/1页2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

4、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以及TFT基板,所述至少两条导电带设置在该TFT基板上,且每条导电带的突出部从TFT基板的一侧突出,进而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之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条导电带包括分别位于TFT基板不同侧的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该第一导电带包括第一突出部,该第二导电带包括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分别于TFT基板的两侧突出于该TFT基板之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分别设置在TFT基板上靠近液晶层的两侧,该第一导电带和该第二导电带通过导电材质与杂讯遮蔽层连接。5.如权。

5、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位于TFT基板上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带位于TFT基板上输入数据信号的一侧,所述第一突出部从该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突出于TFT基板之外,所述第二突出部从与该产生扫描信号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突出于该TFT基板之外。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彼此之间间隔设置。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与所述第二导电带之间设置一绝缘体,该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通过该绝缘体物理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以上的导电带任意二者之间间隔设置或者通过。

6、一绝缘体物理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由氧化铟锡制成。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336598 A1/3页3触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 基于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为了克服液晶显示面板(Open Cell)产生的杂讯对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干扰,大多在液晶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之间设置一杂讯遮蔽层,直接连结电路接地端,以将杂讯会直接传到接地端。该杂讯遮蔽层可使用氧化铟锡。

7、(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目前,将杂讯遮蔽层接地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1)通过贴导电材质,例如导电铝箔等与触控显示装置的框架(Frame)搭接;(2)通过在彩色滤光片(CF)与薄膜晶体管(TFT)间点银胶或贴小片导电材质等的方式接地。0003 然而,若采用上述两种接地方式,当搭配ADB(Advance Direct Bonding)制程时,由于Open Cell已经先与Touch Panel贴合,杂讯遮蔽层与接地端的搭接处已被Touch Panel遮蔽,无法确认导电材质例如导电铝箔或银胶杂讯遮蔽层之间搭接的状况是否良好。同时,ADB制程后,也无法确认导。

8、电材质是否与接地端产生了拨离的现象,从而产生遮蔽层接地不良的产品。发明内容0004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仍能快速检测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的触控显示装置。0005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杂讯遮蔽层,该杂讯遮蔽层用于通过接地设置将液晶显示面板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防止杂讯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杂讯遮蔽层连接的至少两条导电带,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外的突出部,用于在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测量。

9、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0006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杂讯遮蔽层连接,当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之后可通过使用量测装置分别测量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处的电势,方便地检测所述杂讯遮蔽层是否接地良好,从而避免产生杂讯遮蔽层接地不良的产品。附图说明0007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0008 图2是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正视图。0009 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正视图。说 明 书CN 103336598 A2/3页40010 图4是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

10、后的后视图。0011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控显示装置100触控面板10杂讯遮蔽层11液晶显示面板20玻璃基板21彩色滤光片22液晶层23TFT基板24第一导电带30第二导电带31第一突出部301第二突出部311导电材质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13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元件,并未一一列出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所有元件。该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触控面板10、液晶显示面板(Open Cell)20以及位于触控面板10和液晶显示面板20之间的杂讯。

11、遮蔽层11。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21、彩色滤光片22、液晶层23以及薄膜晶体管(TFT)基板24。该彩色滤光片22和液晶层23位于玻璃基板21和TFT基板24之间。所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上述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例如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等。0014 所述杂讯遮蔽层11位于触控面板10正下方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正上方,并直接与接地端连接,以将液晶显示面板20产生的杂讯传到接地端,避免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本实施例中,该杂讯遮蔽层11可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材质制成。该杂讯遮蔽层11通过贴导电材质(如导电铝箔等)的方式与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框架(Fram。

12、e)搭接的方式接地,也可通过在彩色滤光片22与TFT基板上的TFT间点银胶或贴小片导电材质的方式接地。所应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杂讯遮蔽层11也可通过其它可行的方式接地。0015 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条导电带,如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该至少两条导电带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上并于不同位置处分别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且每条导电带包括从该液晶显示面板20一侧突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的突出部,用于测量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优选地,每条导电带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由与该杂讯遮蔽层11相同的材料制成。0016 优选地,如图2所示,该至少两条导电。

13、带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的TFT基板24上,每条导电带的突出部从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进而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以便测量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0017 本实施例中,以触控显示装置100仅包括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为例进行说明。说 明 书CN 103336598 A3/3页50018 如图2所示,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分别位于TFT基板24的不同侧,例如分别位于为TFT基板24产生扫描信号的一侧(gate侧)以及输入数据信号的一侧(source侧)。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覆盖于TFT基板24的上方并可通过点银胶或贴导电材质等方式与所述杂讯遮蔽层。

14、11搭接。该第一导电带30包括第一突出部301,该第一突出部301于TFT基板24的gate侧突出于该TFT基板24之外。该第二导电带31包括第二突出部311,该第二突出部311从该TFT基板24与gate侧相对的另一侧突出于该TFT基板24之外。0019 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彼此之间间隔设置。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图3所示,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之间设置一绝缘体32,使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通过该绝缘体32物理连接。且该第一导电带30、绝缘体32以及第二导电带31一体成型。0020 参阅图4所示,为触控显示装置100在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

15、之后的后视图。当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之后,由于所述第一导电带30的第一突出部301以及第二导电带31的第二突出部311均由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该第一导电带30和第二导电带31并未被触控面板10和液晶显示面板20完全遮蔽。因此,可使用量测装置,例如万用表等,分别测量第一突出部301和第二突出部311处的电势,通过比较测得的两个电势是否相等即可快速判断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0021 参与图5所示,是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所述第一导电带30设置在TFT基板24靠近液晶层23的一侧,且该第一导电带30的第一突出部301从该TFT基板24的一侧突出。

16、于该TFT基板24之外,并进一步突出于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0之外。该第一导电带30通过导电材质40与杂讯遮蔽层11连接。优选地,该导电材质40为导电胶,如银胶。所述第二导电带31与杂讯遮蔽层1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导电带30与杂讯遮蔽层11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0022 此外,当设置两条以上的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时,该两条以上的导电带任意二者之间间隔设置或者通过一绝缘体物理连接,并且每条导电带可通过导电材质40与杂讯遮蔽层11连接。0023 本发明中,每个导电带的突出部分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产品预先确定。同时,在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后续制程中,可剪掉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

17、示面板20的突出部分或者将该突出部分朝背离触控面板10的方向弯折,以避免该突出部分对后续制程的影响。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导电带分别于不同位置与所述杂讯遮蔽层11连接,当触控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贴合之后可通过使用量测装置分别测量导电带突出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部分处的电势,方便地检测所述杂讯遮蔽层11是否接地良好,从而避免产生杂讯遮蔽层11接地不良的产品。002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说 明 书CN 103336598 A1/3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6598 A2/3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6598 A3/3页8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659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