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47690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885660.3

申请日:

2013.12.31

公开号:

CN203795569U

公开日:

2014.08.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04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姜成旭

发明人:

姜成旭; 郑凤万

地址:

110101 辽宁省辽阳市苏家屯区玫瑰街10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代理人:

吴世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地面下水使用的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由连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因为本实用新型为通道排水,所以,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湿周仅为传统设计地漏湿周的50%弱,排水阻力大为减少;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口截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进水口截面积,所以,不仅自然排水效率高,实际上,满口径排水时,更具有虹吸负压排水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用于地面下水使用,由连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连接体为外方内圆体,内设箅盖搁置台和本体承接螺纹连接台。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本体上端为连接外螺纹,体内内分为排水腔和反水腔两个功能腔和一个排水功能空间,两个功能腔底端为贯通通道,反水腔腔壁上端设有与排水功能空间贯通的排水口。

说明书

说明书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
技术领域
一种地面下水使用的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厨房、卫生间等类似功能设施,配套使用的地面下水装置,用以满足上述场地地面排水的需求。
以前的地漏,采用水封和间隙排水的传统设计,虽然具有地面排水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因为传统设计的地漏,排水时湿周是正常排水通道湿周的两倍以上,不仅排水阻力大,影响排水效果,而且增加挂结污物和污垢的几率,造成容易堵塞的效果;此外,传统设计的地漏,排水缝隙的排水截面积,大大小于水漏进水口的进水截面积,进水量与排水量严重失调,使其不仅排水效率低下,而且,狭窄的漏水缝隙,极易挂拦丝、块状杂物,造成地漏堵塞。
传统设计地漏存在的以上种种弊端,使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对于地漏高效、快捷排水和不易堵塞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三分腔地漏本体的设计,使其具有排水进、出口截面积合理配置,湿周面积大幅度缩小,排水效率大幅提高,基本杜绝污物挂结和通道阻塞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由连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
连接体为外方内圆体,内设箅盖搁置台和本体承接螺纹连接台。
本体上端为连接外螺纹,体内内分为排水腔和反水腔两个功能腔和一个排水功能空间,两个功能腔底端为贯通通道,反水腔腔壁上端设有与排水功能空间贯通的排水口。
底盖为仿形内凹形,外形形状与本体外形形状剖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地面积水涌入本实用新型上端进口后,水流通过功能腔底端贯通通道上行进反水腔。反水腔排水口的下沿高度,与排水腔内的待排水形成地漏必备的水塞。反水腔内的上行水高度高于排水口后,过量积水由排水口排入排水功能空间,实现排水。
因为本实用新型为通道排水,所以,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湿周仅为传统设计地漏湿周的50%弱,排水阻力大为减少;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口截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进水口截面积,所以,不仅自然排水效率高,实际上,满口径排水时,更具有虹吸负压排水的功能。
以上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具有排水效率大幅提高,基本杜绝污物挂结和通道阻塞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底盖纵向中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连接体,(2)箅盖,(3)螺纹,(4)本体,(5)排水口,(6)排水腔,(7)通道,(8)底盖,(9)反水腔,(10)排水功能空间,(11)箅盖搁置台,(12)本体螺纹止挂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给出一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连接体1总高26mm,上端口为方形,外形边长100mm,内口边长80mm,箅盖搁置台11距连接体1顶端7mm,本体螺纹止挂台12距连接体1顶端11mm;箅盖2为金属材料,正方形,边长80mm;螺纹3规格为M48×2;本体4总高92mm,外圆直径44.6mm,壁厚2mm;排水口5高15mm,宽26mm,排水腔6为小半圆形,半圆高14.6mm,本体4剩余容积为排水功能空间10和反水腔9,排水功能空间10半圆高20.3mm;通道7距本体4底端高度为20mm;底盖8总高9.5mm,形状与本体4底端截面积形状相同,连接台高3mm,与本体4底端固接,内凹高度为8mm。

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556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7CN203795569U(21)申请号 201320885660.3(22)申请日 2013.12.31E03F 5/04(2006.01)(73)专利权人姜成旭地址 110101 辽宁省辽阳市苏家屯区玫瑰街103-5号(72)发明人姜成旭 郑凤万(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代理人吴世民(54) 实用新型名称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57) 摘要一种地面下水使用的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由连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

2、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因为本实用新型为通道排水,所以,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湿周仅为传统设计地漏湿周的50%弱,排水阻力大为减少;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口截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进水口截面积,所以,不仅自然排水效率高,实际上,满口径排水时,更具有虹吸负压排水的功能。(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5569 UCN 203795569 U1/1页21.一种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用于地面下水使用,由连。

3、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连接体为外方内圆体,内设箅盖搁置台和本体承接螺纹连接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本体上端为连接外螺纹,体内内分为排水腔和反水腔两个功能腔和一个排水功能空间,两个功能腔底端为贯通通道,反水腔腔壁上端设有与排水功能空间贯通的排水口。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95569 U1/2页3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技术领域0001 一种地面下水使用的三分腔直漏式下水地漏。背景技术0002 地漏是厨房、卫生间等类似功能。

4、设施,配套使用的地面下水装置,用以满足上述场地地面排水的需求。0003 以前的地漏,采用水封和间隙排水的传统设计,虽然具有地面排水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因为传统设计的地漏,排水时湿周是正常排水通道湿周的两倍以上,不仅排水阻力大,影响排水效果,而且增加挂结污物和污垢的几率,造成容易堵塞的效果;此外,传统设计的地漏,排水缝隙的排水截面积,大大小于水漏进水口的进水截面积,进水量与排水量严重失调,使其不仅排水效率低下,而且,狭窄的漏水缝隙,极易挂拦丝、块状杂物,造成地漏堵塞。0004 传统设计地漏存在的以上种种弊端,使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对于地漏高效、快捷排水和不易堵塞的使用要。

5、求。发明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三分腔地漏本体的设计,使其具有排水进、出口截面积合理配置,湿周面积大幅度缩小,排水效率大幅提高,基本杜绝污物挂结和通道阻塞的特点。0006 本实用新型由连接体、箅盖、本体和底盖组成,底盖堵设在本体的底端,本体上端的外螺纹与连接体连接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箅盖盖扣在连接体的上端口。0007 连接体为外方内圆体,内设箅盖搁置台和本体承接螺纹连接台。0008 本体上端为连接外螺纹,体内内分为排水腔和反水腔两个功能腔和一个排水功能空间,两个功能腔底端为贯通通道,反水腔腔壁上端设有与排水功能空间贯通的排水口。0009 底盖为仿形内凹形,外形形状与本体外形形状剖。

6、面相同。00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地面积水涌入本实用新型上端进口后,水流通过功能腔底端贯通通道上行进反水腔。反水腔排水口的下沿高度,与排水腔内的待排水形成地漏必备的水塞。反水腔内的上行水高度高于排水口后,过量积水由排水口排入排水功能空间,实现排水。0011 因为本实用新型为通道排水,所以,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湿周仅为传统设计地漏湿周的50%弱,排水阻力大为减少;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口截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进水口截面积,所以,不仅自然排水效率高,实际上,满口径排水时,更具有虹吸负压排水的功能。0012 以上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设计的地漏相比,具有排水效率大幅提高,基本杜绝污物挂。

7、结和通道阻塞的特点。说 明 书CN 203795569 U2/2页4附图说明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底盖纵向中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连接体,(2)箅盖,(3)螺纹,(4)本体,(5)排水口,(6)排水腔,(7)通道,(8)底盖,(9)反水腔,(10)排水功能空间,(11)箅盖搁置台,(12)本体螺纹止挂台。具体实施方式0014 现结合附图给出一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0015 连接体1总高26mm,上端口为方形,外形边长100mm,内口边长80mm,箅。

8、盖搁置台11距连接体1顶端7mm,本体螺纹止挂台12距连接体1顶端11mm;箅盖2为金属材料,正方形,边长80mm;螺纹3规格为M482;本体4总高92mm,外圆直径44.6mm,壁厚2mm;排水口5高15mm,宽26mm,排水腔6为小半圆形,半圆高14.6mm,本体4剩余容积为排水功能空间10和反水腔9,排水功能空间10半圆高20.3mm;通道7距本体4底端高度为20mm;底盖8总高9.5mm,形状与本体4底端截面积形状相同,连接台高3mm,与本体4底端固接,内凹高度为8mm。说 明 书CN 203795569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5569 U2/2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5569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