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4176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50875.5

申请日:

2014.03.31

公开号:

CN203742332U

公开日:

2014.07.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5D 7/04申请日:20140331授权公告日:20140730放弃生效日:20160817|||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E05D 7/04合同备案号:2015440000899让与人:曹国基受让人:广东雅洁五金有限公司实用新型名称: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申请日:20140331授权公告日:20140730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51231|||授权

IPC分类号:

E05D7/04

主分类号:

E05D7/04

申请人:

曹国基

发明人:

柳奕斌; 马宗献

地址: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长虹岭工业园长岗北路广东雅洁五金有限公司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每个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中设置有能够滑动的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一组铰接件,用于让一对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基体部中的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在其中一个基座中的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轮轴上的凸环,转动轮通过轮轴螺纹旋接在连接轴上;在基座上设置有与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转动轮通过凸环被轴向限定在第一限位槽中。上述结构能够实现X方向的可靠调整,而且稳定耐用。

权利要求书

1.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能够分别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每个所述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一组铰接件,位于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所述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所述基体部中的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座中的所述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所述轮轴上的凸环,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轮轴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啮合传动的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上下齿轮和水平齿轮;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对应的轴孔从而使所述顶端转轴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

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副是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副。

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锁定装置,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的前面;其中,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和从所述前定位件上延伸出的支臂,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所述锁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槽孔后能够将所述支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凹凸纹。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适配的小容纳腔,所述支臂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中,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任一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配合弓形臂,两个所述弓形臂在中部位置通过一个销轴转动连接起来;其中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

说明书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埋设到门扇或门框中使用的门铰链,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可调门铰链,所述门铰链能够形成多角度的开合。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2013年10月12日提交申请号为201320626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披露了一种三维可调的门铰链,包含一对能够埋设到门扇或门框中的左容纳座、右容纳座,和一组能够形成变化角度的弓形臂组件,所述左容纳座、右容纳座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能够调整位移的固定件,所述弓形臂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容纳座、右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左容纳座或右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一个沉入到容纳座中的直臂,所述直臂上设置有直齿;在所述容纳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直齿对应的齿轮,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直齿的侧边并与所述直齿啮合,旋转所述齿轮时能够驱动所述固定件移动。其中所述左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件上所设置的所述直臂向上方向延伸,旋转所述齿轮时能够驱动所述一个固定件上下方向移动。 
发明内容
申请号为201320626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披露的门铰链是通过齿轮和直臂的直齿啮合传动来驱动固定件上下移动。需要调整上、下位移时,先转动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直臂上、下运动。但经过试验发现,当消除对所述齿轮的扭转力又未定位所述齿轮和直臂时,在门扇的重力作用下,弓形臂通过固定件推动所述直臂往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齿轮自动回转,使原本已经实施的调节位移失效归零,为此不得不需要另一操作者协助支撑门扇或随时压紧螺钉才能完成调整。上述技术方案导致门铰链的调整非常繁琐并且相当困难,所述齿轮极其容易崩牙损坏。 
作为一种能够调节的门铰链,参考附图1所示,一般需要在X轴、Y轴、Z轴三个轴向方向上可调。其中X轴方向为上下调整方向,Y轴方向为内外调整方向,Z轴方向为左右调整方向。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门铰链,通过改良门铰链的上下位移调节结构不仅使所述门铰链的在上下方向(X轴方向)上的调整具有双方向性,而且还具有及时锁定的功能以及锁定的稳定性,从而使调整操作简单化;另外还能够明显显示所述门铰链的位移调节量,使调整过程更加便捷。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能够分别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每个所述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一组铰接件,位于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所述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所述基体部中的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座中的所述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所述轮轴上的凸环,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轮轴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其中,一对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它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一对所述定位件在不同的所述容纳腔中的滑动方向可以不同,一对所述定位件的滑动方向与需要在其上所设置的调节方向有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所述转动轮时,就能驱动所述连接轴上下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上下移动,实现对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毕,所述转动轮的所述凸环被顶压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上,所述转动轮不能回转,能够稳定已经完成的位移调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对比可以发现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在所述连接轴上螺纹旋接有所述转动轮,而且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为此当旋转所述转动轮时,就能驱动所述连接轴及其所连接的所述前定位件和所述后定位件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完成对所述一组铰接件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
2.由于所述可调门铰链一般是上下方向安装,在转动调整所述转动轮结束后,所述凸环被顶压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为此,即使门扇的重力通过所述一组铰接件、所述后定位件及所述连接轴传递给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能够形成所述凸环的反向旋转阻力;所述转动轮不会因门扇的重力压迫而反转,相反能够及时而且自动形成对所述后定位件的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转动轮能够自动锁定已经确定的调整位移量。其次还可以通过恰当地设置所述转动轮的轮轴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螺纹角度,让它们之间不易出现反向驱动力,两个方案的组合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所述转动轮反向回转的问题。 
3.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还能收藏润滑所述连接轴及转动轮的润滑油脂,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所述转动轮的耐用性。 
上面揭示了调节的基本过程及其技术效果。为了驱动所述转动轮旋转,可以直接用手或工具驱动所述凸环旋转,例如在所述转动轮的轴端外侧设置可以结合六角扳手的孔,用所述六角扳手扳动所述转动轮旋转即可。但这样比较费力不便操作,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动的所述转动轮的便利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啮合传动的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上下齿轮和水平齿轮;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在实际安装中,一般将其中一个齿轮设置在水平方向(Y轴方向)而另一个齿轮设置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为此,为了叙述的便利,我们在本文将两个所述齿轮副分别定义为水平齿轮和上下齿轮。其中,由于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为此实际上所述上下齿轮也是所述转动轮的一个部分,所述上下齿轮可以设置在所述凸环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凸环的外侧,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环境予以确定。根据该方案,能够借助于所述齿轮副驱动所述转动轮旋转,从而让调整过程方便而且容易控制调节量。另外,由于所述转动轮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承受门扇的重力,为此能够让所述齿轮副之间承受极小的压力甚至没有压力,所述齿轮副能够非常轻松地运动,为此就能大大提高所述齿轮副的使用寿命。 
其次,由于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为此就可以让所述水平齿轮具有露出所述基座的头部,从而能够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齿轮,进而使调节过程非常便利。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对应的轴孔从而使所述顶端转轴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顶端转轴的头部伸入到所述盖板上的所述轴孔中。这样能够借助于所述盖板定位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并且由于所述顶端转轴的头部外露,为此能够直接用工具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锥齿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也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样的功能。这样就能在所述转动轮的上下方向上同时对所述转动轮予以上下方向的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容纳腔内的油脂等。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也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样的功能。其次,还能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减少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摆幅提高所述连接轴的工作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上下齿轮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容纳的润滑脂,润滑所述转动轮及所述齿轮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齿轮副是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副。其中,所述锥齿轮副也有人称之为伞状齿轮或伞齿轮,所述锥齿轮副的两个中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辅助锁定装置,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的前面;其中,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和从所述前定位件上延伸出的支臂,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所述锁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槽孔后能够将所述支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前后方向,也是上下方向,从而能够与X轴线方向调整适配;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不仅能够将所述前定位件锁定在所述基座上,而且所述辅助锁定装置还能限定所述前定位件及所述后定位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让整个铰链装置不仅使用稳定,而且也能分担门扇的重力,减少门扇的重力对所述齿轮副、所述转动轮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螺纹旋接结构所可能造成的损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适配的小容纳腔,所述支臂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中,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所述铰链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这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忆调整位移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组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配合弓形臂,两个所述弓形臂在中部位置通过一个销轴转动连接起来;其中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可调隐藏式门铰链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调门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所示的可调门铰链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盖板9;
图3  是图2中的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  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中增加了所述盖板9;
图5  是图1中的左边的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移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调门铰链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种能够调节的门铰链,参考附图1所示,一般需要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可调。其中本发明及本实施例主要披露的是如何实现在X轴方向调整和锁定门铰链1的改进结构,让我们能够可靠地实现X轴方向调整即上下方向的调整和限位。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有改进调节结构的可调门铰链1,具有一对基体部,所述一对基体部包括左基体部和右基体部,它们分别通过螺丝穿过设置在其上的连接孔(111、111a、121、121a)能够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 
所述左基体部包括有左基座11和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容纳腔110,所述容纳腔110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81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6、5)在所述容纳腔110中能够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上设置有辅助锁定装置,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后调整装置,它们主要用于作上下方向(即X方向)的调整和及时锁定所述门铰链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右基体部包括有右基座12和设置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容纳腔120,所述容纳腔120中也设置有由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82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4、4a)在所述容纳腔120中能够左右、内外滑动,从而实现对所述门铰链1的左右、内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结构不是本发明的重点,为此不再进一步展开说明。 
所述左基座11与右基座12之间设置有一组铰接件2,所述一组铰接件2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其中,一组所述铰接件2包括第一弓形臂21和第二弓形臂22,所述第一弓形臂21和第二弓形臂22的中间部位通过销轴23铰接起来,所述第一弓形臂21左端转轴25滑动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之间,右端转轴26可转动地定位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之间;第二弓形臂22的左端转轴24可转动地定位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之间,右端转轴27滑动设置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之间。根据现有技术中所披露的信息,所述一组铰接件2的结构还可以采用更多的其它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X方向的调整和及时锁定,下面主要对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和所述后调整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6的前面;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62和从所述前定位件6上延伸出的支臂61,所述支臂61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610,所述锁定螺栓62穿过所述长槽孔610后能够将所述支臂61锁定在所述基座11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辅助锁定装置的锁定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支臂61与所述基座1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凹凸纹611。所述左右方向即附图1所示的Z轴方向。其中所述凹凸纹611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这样通过所述凹凸纹611能够大大增加锁定的力矩。为此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不仅能够将所述前定位6锁定在所述基座11上,而且所述辅助锁定装置还能限定所述前定位件6及所述后定位件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让整个铰链装置不仅使用稳定,而且也能分担门扇的重力,减少门扇重力对所述锥齿轮副(53、54)、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与所述连接轴51之间的螺纹旋接结构所可能造成的损害。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后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51,所述连接轴51大致与所述后定位件5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轴51上设置有传动螺纹;还包括转动轮50,所述转动轮50包括轮轴52,所述轮轴52上设置有凸环58,所述轮轴52上具有与所述连接轴51上设置的所述传动螺纹适配的螺孔,所述转动轮50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51上。其次,还包括在所述基座11上设置的与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凸环58适配的第一限位槽112,所述凸环58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所指示的位置将所述凸环58作出局部剖面。这样通过在所述基座11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不仅可以限定所述凸环58的轴向移动,而且也能让所述凸环58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中转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不仅可以减少所述连接轴51的摆幅提高所述连接轴51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容纳润滑脂,润滑所述转动轮50。由于所述门铰链一般是上下方向安装,上下位移调整完毕后,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凸环58会自动地顶压所述第一限位槽112的槽壁上,从而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与所述凸环58结合,通过所述连接轴51自动形成对所述后定位件5的向上的支撑力,而且所述转动轮50或所述连接轴51也不会因门扇的重力压迫而自动转动。 
转动所述凸环58的方法,可以是在所述转动轮50的轴端外侧面设置内六角孔,从而可以用六角扳手驱动所述转动轮50转动;由于这种方案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为此没有在本实施例中另外画图示出。为了便于调整操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设置有啮合传动的锥齿轮副(53、54),所述锥齿轮副(53、54)包括上下锥齿轮53和水平锥齿轮54;所述上下锥齿轮53设置在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轮轴52上并位于所述凸环58的外侧,所述转动轮50与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一体结构。依据所述上下锥齿轮53和水平锥齿轮54本身的结构,其中轴线是相互垂直。 
所述水平锥齿轮54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11上;其中所述水平锥齿轮54的上下端具有顶端转轴55和下轴伸端56,在所述锥齿轮副(53、54)的外侧(也即所述容纳腔110的开口部)还设置有盖板9,所述盖板9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顶端转轴55适配的轴孔;在所述基座11中设置有与所述下轴伸端56适配的转轴孔,这样所述水平锥齿轮54就能在Y轴线方向上定位在所述容纳腔110中。由于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与所述水平锥齿轮54是一组锥齿轮副。为此它们之间必然是啮合传递力矩。由于设置有所述锥齿轮副(53、54),所述水平锥齿轮54旋转时能够驱动所述上下锥齿轮53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转动轮50旋转。为此,当所述上下锥齿轮53旋转时,能够借助于所述螺纹旋接结构推动所述连接轴51及所连接的所述后定位件5及所述前定位件6上下移动;而所述后定位件5及所述前定位件6上下移动又能能够推动所述一组铰接件2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 
其次,由于所述凸环58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及下面提及的所述第二限位槽90能够形成对所述连接轴51的支撑,预先承担了门扇的重力,为此即使在所述辅助锁定装置没有发挥作用的调整过程中,也能让所述锥齿轮副(54、53)之间基本不用承受上下方向的力,从而调整动作时非常轻松。而且所述锥齿轮副的使用寿命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在所述水平锥齿轮54的顶端转轴55穿过所述盖板9上的所述轴孔并与所述盖板9的外侧面平齐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57。这样能够直接用工具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锥齿轮54;所述第一操作孔57一般设置为内六角形状。 
以上解揭示了使用所述锥齿轮副的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我们还可以采用蜗轮蜗杆副的结构驱动所述转动轮5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9上也设置有与所述凸环58适配的第二限位槽90,所述凸环58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90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所述第二限位槽90,在所述第二限位槽90所指示的位置将所述凸环58作出局部剖面。这样就能在所述凸环58的上下方向上同时对所述转动轮52予以上下方向的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盖板9封闭所述容纳腔110内的油脂等。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90具有同样的功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座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61适配的小容纳腔113,所述支臂61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113中,所述支臂61与所述连接轴51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所述铰链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支臂61与所述基座11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7。这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忆调整位移量。 
上述结构能够实现X方向的可靠调整,而且稳定耐用。与现有技术对比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不能稳定定位的缺陷。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233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30CN203742332U(21)申请号 201420150875.5(22)申请日 2014.03.31E05D 7/04(2006.01)(73)专利权人曹国基地址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长虹岭工业园长岗北路广东雅洁五金有限公司内(72)发明人柳奕斌 马宗献(54) 实用新型名称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57) 摘要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每个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中设置有能够滑动的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定位件和后定。

2、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一组铰接件,用于让一对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基体部中的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在其中一个基座中的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轮轴上的凸环,转动轮通过轮轴螺纹旋接在连接轴上;在基座上设置有与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转动轮通过凸环被轴向限定在第一限位槽中。上述结构能够实现X方向的可靠调整,而且稳定耐用。(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

3、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2332 UCN 203742332 U1/1页21.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能够分别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每个所述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一组铰接件,位于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所述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所述基体部中的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4、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座中的所述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所述轮轴上的凸环,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轮轴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啮合传动的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上下齿轮和水平齿轮;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对应的轴孔从而使所述顶端转。

5、轴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副是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副。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锁定装置,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的前面;其中,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和从所述前定位件上延伸出的支臂,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所述锁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槽孔后能够将所述。

6、支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凹凸纹。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适配的小容纳腔,所述支臂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中,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10.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任一所述的可调门铰链,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配合弓形臂,两个所述弓形臂在中部位置通过一个销轴转动连接起来;其中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

7、端滑动设置在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42332 U1/6页3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 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埋设到门扇或门框中使用的门铰链,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可调门铰链,所述门铰链能够形成多角度的开合。背景技术0002 本申请人在2013年10月12日提交申请号为201320626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披露了一种三维可调的门铰链,包含一对能够埋设到门扇或门框中的左容纳座、右容纳座,和一组能够形成变化角度的弓形臂组件,所述。

8、左容纳座、右容纳座中分别设置有一对能够调整位移的固定件,所述弓形臂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容纳座、右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左容纳座或右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一个沉入到容纳座中的直臂,所述直臂上设置有直齿;在所述容纳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直齿对应的齿轮,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直齿的侧边并与所述直齿啮合,旋转所述齿轮时能够驱动所述固定件移动。其中所述左容纳座中的一对所述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件上所设置的所述直臂向上方向延伸,旋转所述齿轮时能够驱动所述一个固定件上下方向移动。发明内容0003 申请号为201320626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披露的门铰链是通过齿轮和。

9、直臂的直齿啮合传动来驱动固定件上下移动。需要调整上、下位移时,先转动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直臂上、下运动。但经过试验发现,当消除对所述齿轮的扭转力又未定位所述齿轮和直臂时,在门扇的重力作用下,弓形臂通过固定件推动所述直臂往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齿轮自动回转,使原本已经实施的调节位移失效归零,为此不得不需要另一操作者协助支撑门扇或随时压紧螺钉才能完成调整。上述技术方案导致门铰链的调整非常繁琐并且相当困难,所述齿轮极其容易崩牙损坏。0004 作为一种能够调节的门铰链,参考附图1所示,一般需要在X轴、Y轴、Z轴三个轴向方向上可调。其中X轴方向为上下调整方向,Y轴方向为内外调整方向,Z轴方向为左右调。

10、整方向。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门铰链,通过改良门铰链的上下位移调节结构不仅使所述门铰链的在上下方向(X轴方向)上的调整具有双方向性,而且还具有及时锁定的功能以及锁定的稳定性,从而使调整操作简单化;另外还能够明显显示所述门铰链的位移调节量,使调整过程更加便捷。0005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改进的上下调节结构的新型可调门铰链,包括,一对基体部,能够分别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每个所述基体部包括有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中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

11、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一组铰接件,位于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一组所述铰接件两端的端部转轴分别连接到相应所述基体部中的所述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2/6页4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座中的所述后定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包括轮轴和设置在所述轮轴上的凸环,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轮轴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0006 其中,一对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容纳腔中能够滑动,它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一。

12、对所述定位件在不同的所述容纳腔中的滑动方向可以不同,一对所述定位件的滑动方向与需要在其上所设置的调节方向有关。00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所述转动轮时,就能驱动所述连接轴上下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上下移动,实现对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毕,所述转动轮的所述凸环被顶压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上,所述转动轮不能回转,能够稳定已经完成的位移调节。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对比可以发现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0009 1由于在所述连接轴上螺纹旋接有所述转动轮,而且所述凸环被轴向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为此当旋转所述转动轮时,就能驱动所述连接轴及其所连接的所。

13、述前定位件和所述后定位件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完成对所述一组铰接件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0010 2由于所述可调门铰链一般是上下方向安装,在转动调整所述转动轮结束后,所述凸环被顶压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为此,即使门扇的重力通过所述一组铰接件、所述后定位件及所述连接轴传递给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能够形成所述凸环的反向旋转阻力;所述转动轮不会因门扇的重力压迫而反转,相反能够及时而且自动形成对所述后定位件的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转动轮能够自动锁定已经确定的调整位移量。其次还可以通过恰当地设置所述转动轮的轮轴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螺纹角度,让它们之间不易出现反向驱动力,两个方案。

14、的组合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所述转动轮反向回转的问题。0011 3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还能收藏润滑所述连接轴及转动轮的润滑油脂,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所述转动轮的耐用性。0012 上面揭示了调节的基本过程及其技术效果。为了驱动所述转动轮旋转,可以直接用手或工具驱动所述凸环旋转,例如在所述转动轮的轴端外侧设置可以结合六角扳手的孔,用所述六角扳手扳动所述转动轮旋转即可。但这样比较费力不便操作,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动的所述转动轮的便利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啮合传动的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上下齿轮和水平齿轮;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在实际安装中,一般将其。

15、中一个齿轮设置在水平方向(Y轴方向)而另一个齿轮设置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为此,为了叙述的便利,我们在本文将两个所述齿轮副分别定义为水平齿轮和上下齿轮。其中,由于所述上下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轮上,为此实际上所述上下齿轮也是所述转动轮的一个部分,所述上下齿轮可以设置在所述凸环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凸环的外侧,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环境予以确定。根据该方案,能够借助于所述齿轮副驱动所述转动轮旋转,从而让调整过程方便而且容易控制调节量。另外,由于所述转动轮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承受门扇的重力,为此能够让所述齿轮副之间承受极小的压力甚至没有压力,所述齿轮副能够非常轻松地运动,为此就能大大提。

16、高所述齿轮副的使用寿命。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3/6页50013 其次,由于所述水平齿轮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为此就可以让所述水平齿轮具有露出所述基座的头部,从而能够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齿轮,进而使调节过程非常便利。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对应的轴孔从而使所述顶端转轴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顶端转轴的头部伸入到所述盖板上的所述轴孔中。这样能够借助于所述盖板定位所述水平齿轮的顶端转轴,并且由于所述顶端转轴的头部外。

17、露,为此能够直接用工具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锥齿轮。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覆盖在所述容纳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环适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也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样的功能。这样就能在所述转动轮的上下方向上同时对所述转动轮予以上下方向的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容纳腔内的油脂等。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也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样的功能。其次,还能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减少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摆幅提高所述连接轴的工作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上下齿轮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容纳的。

18、润滑脂,润滑所述转动轮及所述齿轮副。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齿轮副是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副。其中,所述锥齿轮副也有人称之为伞状齿轮或伞齿轮,所述锥齿轮副的两个中轴线相互垂直。001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辅助锁定装置,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的前面;其中,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和从所述前定位件上延伸出的支臂,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所述锁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槽孔后能够将所述支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前后方向,也是上下方向,从而能够与X轴线方向调整适配;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不仅能够将所述前定位件锁定在所述基座上,而且所述辅助锁定装置还能限定所述。

19、前定位件及所述后定位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让整个铰链装置不仅使用稳定,而且也能分担门扇的重力,减少门扇的重力对所述齿轮副、所述转动轮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螺纹旋接结构所可能造成的损害。00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适配的小容纳腔,所述支臂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中,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所述铰链装置的使用稳定性。001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臂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这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忆调整位移量。001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组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配合弓形臂,两个所述弓形臂在中部位置通过一个。

20、销轴转动连接起来;其中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个所述弓形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另一对定位件之间,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对定位件之间。0020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可调隐藏式门铰链中。附图说明0021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调门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4/6页60022 图2是图1所示的可调门铰链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盖板9;0023 图3是图2中的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0024 图4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中增加了所述盖板9;002。

21、5 图5是图1中的左边的所述前定位件和后定位件移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调门铰链作进一步说明。0027 作为一种能够调节的门铰链,参考附图1所示,一般需要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可调。其中本发明及本实施例主要披露的是如何实现在X轴方向调整和锁定门铰链1的改进结构,让我们能够可靠地实现X轴方向调整即上下方向的调整和限位。0028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有改进调节结构的可调门铰链1,具有一对基体部,所述一对基体部包括左基体部和右基体部,它们分别通过螺丝穿过设置在其上的连接孔(111、111a、121、121a)能够被设置到门框和门扇上。00。

22、29 所述左基体部包括有左基座11和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容纳腔110,所述容纳腔110中都设置有由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所组成的一对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81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6、5)在所述容纳腔110中能够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上设置有辅助锁定装置,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后调整装置,它们主要用于作上下方向(即X方向)的调整和及时锁定所述门铰链1。003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右基体部包括有右基座12和设置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容纳腔120,所述容纳腔120中也设置有由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所组成的一对定位。

23、件,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前后排列具有间距并通过连接臂82固定连接,并且一对所述定位件(4、4a)在所述容纳腔120中能够左右、内外滑动,从而实现对所述门铰链1的左右、内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结构不是本发明的重点,为此不再进一步展开说明。0031 所述左基座11与右基座12之间设置有一组铰接件2,所述一组铰接件2用于让一对所述基体部之间形成多角度的开合。其中,一组所述铰接件2包括第一弓形臂21和第二弓形臂22,所述第一弓形臂21和第二弓形臂22的中间部位通过销轴23铰接起来,所述第一弓形臂21左端转轴25滑动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之间,右端转轴26可转动地定位。

24、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之间;第二弓形臂22的左端转轴24可转动地定位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前定位件6和后定位件5之间,右端转轴27滑动设置在所述右基座12中的所述前定位件4和后定位件4a之间。根据现有技术中所披露的信息,所述一组铰接件2的结构还可以采用更多的其它技术方案。0032 为了实现X方向的调整和及时锁定,下面主要对设置在所述左基座11中的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和所述后调整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0033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前定位件6的前面;所述辅助锁定装置包括锁定螺栓62和从所述前定位件6上延伸出的支臂61,所述支臂61上。

25、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槽孔610,所述锁定螺栓62穿过所述长槽孔610后能够将所述支臂61锁定在所述基座11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辅助锁定装置的锁定稳定性,进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5/6页7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支臂61与所述基座1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凹凸纹611。所述左右方向即附图1所示的Z轴方向。其中所述凹凸纹611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这样通过所述凹凸纹611能够大大增加锁定的力矩。为此所述辅助锁定装置不仅能够将所述前定位6锁定在所述基座11上,而且所述辅助锁定装置还能限定所述前定位件6及所述后定位件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让整个铰链装置不仅使。

26、用稳定,而且也能分担门扇的重力,减少门扇重力对所述锥齿轮副(53、54)、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与所述连接轴51之间的螺纹旋接结构所可能造成的损害。0034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后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后定位件5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轴51,所述连接轴51大致与所述后定位件5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轴51上设置有传动螺纹;还包括转动轮50,所述转动轮50包括轮轴52,所述轮轴52上设置有凸环58,所述轮轴52上具有与所述连接轴51上设置的所述传动螺纹适配的螺孔,所述转动轮50螺纹旋接在所述连接轴51上。其次,还包括在所述基座11上设置的与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凸环58适配的。

27、第一限位槽112,所述凸环58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所指示的位置将所述凸环58作出局部剖面。这样通过在所述基座11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不仅可以限定所述凸环58的轴向移动,而且也能让所述凸环58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中转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不仅可以减少所述连接轴51的摆幅提高所述连接轴51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容纳润滑脂,润滑所述转动轮50。由于所述门铰链一般是上下方向安装,上下位移调整完毕后,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凸环58会自动地顶压所述第一限位槽112的槽壁上,从。

28、而所述第一限位槽112与所述凸环58结合,通过所述连接轴51自动形成对所述后定位件5的向上的支撑力,而且所述转动轮50或所述连接轴51也不会因门扇的重力压迫而自动转动。0035 转动所述凸环58的方法,可以是在所述转动轮50的轴端外侧面设置内六角孔,从而可以用六角扳手驱动所述转动轮50转动;由于这种方案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为此没有在本实施例中另外画图示出。为了便于调整操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设置有啮合传动的锥齿轮副(53、54),所述锥齿轮副(53、54)包括上下锥齿轮53和水平锥齿轮54;所述上下锥齿轮53设置在所述转动轮50的所述轮轴52上并位于所述凸环58的外侧,所述转动轮5。

29、0与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一体结构。依据所述上下锥齿轮53和水平锥齿轮54本身的结构,其中轴线是相互垂直。0036 所述水平锥齿轮54旋转设置在所述基座11上;其中所述水平锥齿轮54的上下端具有顶端转轴55和下轴伸端56,在所述锥齿轮副(53、54)的外侧(也即所述容纳腔110的开口部)还设置有盖板9,所述盖板9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顶端转轴55适配的轴孔;在所述基座11中设置有与所述下轴伸端56适配的转轴孔,这样所述水平锥齿轮54就能在Y轴线方向上定位在所述容纳腔110中。由于所述上下锥齿轮53与所述水平锥齿轮54是一组锥齿轮副。为此它们之间必然是啮合传递力矩。由于设置有所述锥齿轮副(53、54),所。

30、述水平锥齿轮54旋转时能够驱动所述上下锥齿轮53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转动轮50旋转。为此,当所述上下锥齿轮53旋转时,能够借助于所述螺纹旋接结构推动所述连接轴51及所连接的所述后定位件5及所述前定位件6上下移动;而所述后定位件5及所述前定位件6上下移动又能能够推动所述一组铰接件2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上下相对高度。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6/6页80037 其次,由于所述凸环58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及下面提及的所述第二限位槽90能够形成对所述连接轴51的支撑,预先承担了门扇的重力,为此即使在所述辅助锁定装置没有发挥作用的调整过程中,也能让所述锥齿轮副(54、53)之。

31、间基本不用承受上下方向的力,从而调整动作时非常轻松。而且所述锥齿轮副的使用寿命高。003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在所述水平锥齿轮54的顶端转轴55穿过所述盖板9上的所述轴孔并与所述盖板9的外侧面平齐具有外露的头部,所述外露的头部上设置有与旋转用工具适配的第一操作孔57。这样能够直接用工具操作旋转所述水平锥齿轮54;所述第一操作孔57一般设置为内六角形状。0039 以上解揭示了使用所述锥齿轮副的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我们还可以采用蜗轮蜗杆副的结构驱动所述转动轮50。004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9上也设置有与所述凸环58适配的第二限位槽90,所述凸。

32、环58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90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所述第二限位槽90,在所述第二限位槽90所指示的位置将所述凸环58作出局部剖面。这样就能在所述凸环58的上下方向上同时对所述转动轮52予以上下方向的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盖板9封闭所述容纳腔110内的油脂等。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90具有同样的功能。004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座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臂61适配的小容纳腔113,所述支臂61沉入到所述小容纳腔113中,所述支臂61与所述连接轴51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所述铰链装置的使用稳定性。004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支臂61与所述基座11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刻度线7。这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忆调整位移量。0043 上述结构能够实现X方向的可靠调整,而且稳定耐用。与现有技术对比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不能稳定定位的缺陷。说 明 书CN 203742332 U1/5页9图 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42332 U2/5页10图 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42332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