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泥防砂管柱.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353783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15735.4

申请日:

2007.03.09

公开号:

CN201078223Y

公开日:

2008.06.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B 43/08申请日:20070309授权公告日:20080625终止日期:20100309|||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08(2006.01)

主分类号:

E21B43/08

申请人:

于成龙

发明人:

于成龙

地址: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五条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雨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除泥防砂管柱,它由上管柱(1)、降压筒(2)、连接管(3)、沉砂筒(4)和丝堵(5)组成,上管柱(1)下端与降压筒(2)上端相连,降压筒(2)下端通过连接管(3)与沉砂筒(4)上端相连,沉砂筒(4)下端通过丝堵(5)密封,上管柱(4)内设有纵管(61)向下、通过横管(62)与上管柱(1)外相通的上T形管(6),降压筒(2)内设有纵管(71)向上、通过横管(72)与降压筒(2)外相通的下T形管(7)。它具有过滤效果好不易卡抽油泵、过滤流量大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除泥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它由上管柱(1)、降压筒(2)、连接管(3)、沉砂筒(4)和丝堵(5)组成,上管柱(1)下端与降压筒(2)上端相连,降压筒(2)下端通过连接管(3)与沉砂筒(4)上端相连,沉砂筒(4)下端通过丝堵(5)密封,上管柱(4)内设有纵管(61)向下、通过横管(62)与上管柱(1)外相通的上T形管(6),降压筒(2)内设有纵管(71)向上、通过横管(72)与降压筒(2)外相通的下T形管(7)。

说明书

除泥防砂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用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钻井作业中使用筛管等装置来过滤原油中的泥砂,存在或过滤效果不好容易卡抽油泵,或过滤流量小易堵塞,或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不易卡抽油泵、过滤流量大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的除泥防砂管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由上管柱、降压筒、连接管、沉砂筒和丝堵组成,上管柱下端与降压筒上端相连,降压筒下端通过连接管与沉砂筒上端相连,沉砂筒下端通过丝堵密封,上管柱内设有纵管向下、通过横管与上管柱外相通的上T形管,降压筒内设有纵管向上、通过横管与降压筒外相通的下T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过滤效果好不易卡抽油泵、过滤流量大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它由上管柱1、降压筒2、连接管3、沉砂筒4和丝堵5组成,上管柱1下端与降压筒2上端相连,降压筒2下端通过连接管3与沉砂筒4上端相连,沉砂筒4下端通过丝堵5密封,上管柱4内设有纵管61向下、通过横管62与上管柱1外相通的上T形管6,降压筒2内设有纵管71向上、通过横管72与降压筒2外相通的下T形管7。
使用时将其安装在抽油泵下部,当抽油泵工作时,油流通过上T形管和下T形管进入降压筒,油流在降压筒内压力下降,其中夹带的泥浆、压裂砂和地层砂沉入沉砂筒中,沉降后的油流经上管柱抽出。

除泥防砂管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除泥防砂管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除泥防砂管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泥防砂管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泥防砂管柱.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除泥防砂管柱,它由上管柱(1)、降压筒(2)、连接管(3)、沉砂筒(4)和丝堵(5)组成,上管柱(1)下端与降压筒(2)上端相连,降压筒(2)下端通过连接管(3)与沉砂筒(4)上端相连,沉砂筒(4)下端通过丝堵(5)密封,上管柱(4)内设有纵管(61)向下、通过横管(62)与上管柱(1)外相通的上T形管(6),降压筒(2)内设有纵管(71)向上、通过横管(72)与降压筒(2)外相通的下T形管(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