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锁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2022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2022ACN102052022A21申请号201010624965X22申请日20101018200924040320091019JPE05B65/19200601E05B47/06200601E05B9/0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有信地址日本国东京都72发明人岩川敦广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李贵亮54发明名称门锁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具有外壳20,该外壳收容闭锁机构、使该闭锁机构动作的第一开启机构和包括使该闭锁机构动作的电动机的第二开启机构,且具有用。
2、于使端子的连接部91A、92A与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部33,其中,在连接器的开口的里侧的闭塞部34形成有插通孔35B、35C,还设有包括与闭塞部对置的终端按压部78的固定构件70,在端子91、92分别设有位于闭塞部和终端按压部之间的台阶部91C、92C,端子从外壳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内插通于插通孔中,并利用闭塞部和终端按压部夹持台阶部,而能够将端子固定在外壳上。能够相对于外壳独立地配置多个端子,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附图9页CN102052029A1/1页21一种门锁装置,其具有闭锁机构,其能。
3、够解除地卡止设置在车体或门上的撞针;第一开启机构,其以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的方式使所述闭锁机构动作;第二开启机构,其具有以解除由所述闭锁机构实现的所述撞针的卡止的方式动作的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的正端子连接的正侧终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负端子连接的负侧终端;外壳,其在内部收容所述第一开启机构及所述第二开启机构,且具有用于将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的连接部与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部,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部的开口的里侧的闭塞部形成有供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插通的插通孔,还设有包括与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对置的终端按压部的固定构件,在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分别设有位于所述闭塞部和所。
4、述终端按压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从所述外壳的内部朝向所述连接器部内插通于所述插通孔中,并利用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和所述固定构件的终端按压部夹持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的台阶部,而能够将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闭锁机构的动作位置的可动接触构件及固定接触构件,所述固定接触构件配置成插通于所述连接器部的插通孔中,其一端侧利用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和所述固定构件夹持固定且另一端侧利用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和所述固定构件夹持,由此固定在所述外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
5、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构件设有保持所述可动接触构件的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收容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配设部的底面设有阻止所述正侧终端向所述电动机侧移动的钩状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机构具有能够在卡止所述撞针的卡止位置和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叉状件、与该叉状件卡止并将所述叉状件维持在所述卡止位置的爪形杆,所述第一开启机构具有使所述爪形杆动作而解除所述爪形杆与所述叉状件的卡合的操作杆,所述第二开启机构具有被所述电动机驱动旋转且使所述爪形杆动作而解除所述爪形杆与所述叉状件的卡合的凸轮。
6、构件,还设有开关基座,在该开关基座的与所述外壳之间的一面设有用于支承凸轮构件用轴部的一端的凸轮构件用支承部,该凸轮构件用轴部对所述凸轮构件进行轴支承,在该开关基座的另一面设有用于轴支承所述操作杆的操作杆用轴部,所述开关基座为具有所述终端按压部的所述固定构件。权利要求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1/10页3门锁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车辆的后备箱门TRUNKDOOR或仓背门HATCHBACKDOOR等维持成闭塞状态的门锁DOORLATCH装置。背景技术0002用于车辆的后备箱门或仓背门等的门锁装置包括用于保持设在车体侧上的撞针STRIKER的叉状件FORK及与叉。
7、形件卡合并保持该叉状件与撞针处于卡止状态的爪形件CLAW。另外,门锁装置还包括用于执行门DOOR开启操作的操作手柄HANDLE及与锁芯KEYCYLINDER连结的开启杆OPENLEVER。而且,当开启杆通过操作手柄或锁芯的操作而旋转时,开启杆按压爪形件而使爪形件旋转,由此该爪形件与叉形件的卡合被解除,叉形件旋转,撞针被释放,门被开启。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可进一步通过操作设在车内的开关SWITCH等来开启门的门锁装置。依据此车内开关的开启机构包括利用该开关的操作来动作的电动机MOTOR及利用该电动机旋转驱动的凸轮构件CAMMEMBER。而且,通过利用凸轮构件使门锁装置的爪形件旋转移。
8、动,撞针被释放,门得以开启。0004一般,依据级别GRADE的不同,在车辆中能够开启门的操作方法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作为上述门锁装置,有必要预备制造1能够利用操作手柄、锁芯和开关的开启方式、2能够利用操作手柄和锁芯的开启方式、3能够利用操作手柄和开关的开启方式等。0005以往,在1、3方式的情况下,电动机安装所需的终端TERMINAL利用插入INSERT成形而一体成形在外壳CASE上。此情况下,例如,用于成形外壳的模具需要能按压终端的销等操作构件,由于模具的费用上升,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0006另一方面,对于通过插入成形而成形的外壳,由于利用模具制造同一外壳,所以不能依据开启方式来增减终端。
9、的数量。对于如仅利用杆LEVER来开启门的门锁装置那样不需要电动机的开启方式,移用一体成形有终端的外壳将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另外,在成形不具有电动机用终端的外壳的情况下,需要其它的模具,导致制造成本上升。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2453号公报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门锁装置,其能够相对于外壳独立地配置多个终端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0009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包括闭锁机构,其能够解除地卡止设在车体或门上的撞针;第一开启机构,其以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的方式使所述闭锁机构动作;第二开启机构,其具有以解除由所述闭锁机构实现的所述撞针的卡止的方式动作的电动机、与所述。
10、电动机的正端子连接的正侧终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负端子连接的负侧终端;外壳,其在内部收容所述第一开启机构及所述第二开启机构,且具有用于将所述正侧终端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2/10页4及所述负侧终端的连接部与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部的开口的里侧的闭塞部形成有供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插通的插通孔,还设有包括与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对置的终端按压部的固定构件,在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分别设有位于所述闭塞部和所述终端按压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从所述外壳的内部朝向所述连接器部内插通于所述插通孔中,并利用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
11、部和所述固定构件的终端按压部夹持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的台阶部,从而能够将所述正侧终端及所述负侧终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0010依据上述构造,由于正侧终端和负侧终端插通在插通孔中,并利用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和固定构件的终端按压部夹持正侧终端和负侧终端的台阶部,而能够将正侧终端及负侧终端固定在外壳上,因此,能够相对于外壳独立地配置多个终端,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能够防止当匹配侧连接器连接到连接器部上时各终端在连接器部内后退的情况。这里所说的“与闭塞部对置的终端按压部”,是指设在距闭塞部一定间隔的位置或者被设置成与闭塞部接触的情况。0011优选的,在所述外壳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闭锁机构的动作位置的可。
12、动接触构件及固定接触构件,所述固定接触构件配置成插通于所述连接器部的插通孔中,其一端侧利用所述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和所述固定构件夹持固定且另一端侧利用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和所述固定构件夹持,由此固定在所述外壳上。依据此构造,能够利用相对于固定接触构件接触、分离的可动接触构件来检测闭锁机构的动作位置。另外,固定构件不仅能够固定电动机用终端,还能够同时固定用于检测闭锁机构动作位置的固定接触构件。另外,固定构件不仅可固定该固定接触构件的一端侧,还可固定其另一端侧,由此可把固定接触构件无晃动地固定在外壳上。0012优选的,在所述固定构件设有保持所述可动接触构件的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依据此构造。
13、,固定构件还能够保持用于检测闭锁机构动作位置的可动接触构件,且可利用一个固定构件固定多个终端。0013优选的,在所述外壳的收容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配设部的底面设有阻止所述正侧终端向所述电动机侧移动的钩状部。依据此构造,由于在外壳上设有用于阻止正侧终端朝向电动机侧移动的钩状部,所以即使在终端从后方配置于外壳内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正侧终端与电动机接触并能够防止短路。因此,能够将正侧终端设置在与电动机重合的电动机配设部的底面上,从而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0014优选的,所述闭锁机构具有能够在卡止所述撞针的卡止位置和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叉状件、与该叉状件卡止并将所述叉状件维持在。
14、所述卡止位置的爪形杆,所述第一开启机构具有使所述爪形杆动作而解除所述爪形杆与所述叉状件的卡合的操作杆,所述第二开启机构具有被所述电动机驱动旋转且使所述爪形杆动作而解除所述爪形杆与所述叉状件的卡合的凸轮构件,还设有开关基座,在该开关基座的与所述外壳之间的一面设有用于支承凸轮构件用轴部的一端的凸轮构件用支承部,该凸轮构件用轴部对所述凸轮构件进行轴支承,在该开关基座的另一面设有用于轴支承所述操作杆的操作杆用轴部,所述开关基座为具有所述终端按压部的所述固定构件。依据此构造,由于操作杆和凸轮构件利用各自不同的轴支承,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尺寸误差的叠加导致的晃动。另外,由于操作杆的轴部一体形成在固定各终端的开。
15、关基座上,所以不增加构件数量,而能够以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3/10页5低成本制造。0015发明的效果0016依据本发明,由于正侧终端和负侧终端插通在插通孔中,并利用连接器部的闭塞部和固定构件的终端按压部夹持正侧终端和负侧终端的台阶部,而能够将正侧终端和负侧终端固定在外壳上,因此,能够简单地将各终端固定在外壳上而无需插入成形。由此,能够相对于外壳独立地配置多个终端,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能够防止在匹配侧连接器连接到连接器部上时各终端在连接器部内后退的情况。进一步,由于能够独立地且选择性地组装各终端,所以可依据门锁装置的规格拆下不需要的终端,并从而能够廉价地对。
16、应于门锁装置的规格的不同。附图说明00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罩构件在被卸下状态下的主视图。0018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0019图3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20图4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21图5是表示钩状部的视图。0022图6A是表示安装在外壳的连接器部上的各终端的视图,图6B是表示各终端在外壳上的固定位置的视图。0023图7是表示在第二开启机构的未安装状态下的电动机配设部和凸轮构件配设部的视图。0024图8是表示各终端经由开关基座固定在外壳上的状态的视图。0025图9是表示安装有第二开启机构的外壳的视图。0026附图符号说明00。
17、2710基板002820外壳002920A底面003022电动机配设部003124A钩状部003230轴部凸轮构件用轴部003333连接器部003434闭塞部003535A、35B、35C插通孔003637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003740叉状件003850爪形杆003960操作杆004070开关基座固定构件004171凸轮构件用支承部004272操作杆用轴部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4/10页6004374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004478终端按压部004580电动机004690固定接触构件004790A连接部004890C台阶部004991负侧终端005091A连接部0。
18、05191C台阶部005292正侧终端005392A连接部005492C台阶部005593可动接触构件005694凸轮齿轮凸轮构件具体实施方式005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58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门锁装置。此门锁装置安装在后备箱门或仓背门等开闭体与车体中的一者上,且通过可脱离地卡止配设在另一者上的撞针图中未示来维持门的闭塞状态。0059此门锁装置包括由底板BASEPLATE10和外壳20构成的壳体CASING。在此壳体内具有包括叉状件40和爪形杆CLAWLEVER50的闭锁机构,该叉状件40能够在卡止于撞针图中未示的卡止位置与解除撞针图中未示的卡止状态的解除位置。
19、之间移动,该爪形杆50卡止在该叉状件40上以维持该叉状件40处于上述卡止位置。另外,第一开启机构和任意安装的第二开启机构配设在壳体内。第一开启机构通过操作手柄图中未示的开启操作来解除闭锁机构对撞针的卡止,从而可开启门。第一开启机构包括操作杆LEVER60和开关基座固定构件70。第二开启机构通过开关图中未示的开启操作来解除闭锁机构对撞针的卡止,从而可开启门。第二开启机构包括电动机80、终端固定接触构件90、负MINUS侧终端91、正PLUS侧终端92、可动接触构件93和凸轮齿轮CAMGEAR凸轮构件94。0060底板10由金属制成,在其边缘部设有供撞针可装卸地插通的插通槽11。而且,用于保持电动。
20、机80的电动机保持部12设在底板10的位于插通槽11相反侧的端部一侧上。0061外壳20由树脂制成,且具有与底板10对应的形状。外壳20具有由外周壁21形成在底板10侧上的开口部。外壳20的开口部由底板10闭锁。0062外壳20如图3所示在与底板10的电动机保持部12对应的位置具有电动机配设部22。在电动机配设部22内设有支承电动机80的蜗轮WORMGEAR81侧的蜗轮侧支承部23、支承电动机80的蜗轮81侧的相反侧的负终端MINUSTERMINAL侧支承部24和正终端PLUSTERMINAL侧支承部25。如图5所示,向蜗轮侧支承部23侧延伸以形成与底面20A相距规定间隔的面的钩状HOOK部2。
21、4A设在负终端侧支承部24上。钩状部24A阻止被插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5/10页7入在此钩状部24A与外壳20的底面20A之间的后述的正侧终端92朝向电动机80侧移动,以维持正侧终端92与电动机80不接触的状态。电动机80由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蜗轮侧支承部23、负终端侧支承部24和正终端侧支承部25支承。用于将底板10紧固在外壳20上的紧固孔26设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靠正终端侧支承部25侧的拐角处。0063在该电动机配设部22的旁边设有用于配设蜗轮81和凸轮齿轮94的凸轮构件配设部27。支承蜗轮81的前端的蜗轮前端支承部28设在此凸轮构件配设部27内。轴部凸轮构件。
22、用轴部30突设在此凸轮构件配设部27内。此轴部30的前端29在门锁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内嵌于后述的开关基座70的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中。卡止复位弹簧98的一端的复位弹簧卡止部31和以夹在底板10与外壳20之间的方式安装开关基座70的中间部分的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设在凸轮构件配设部27内。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的侧缘与后述的凸轮齿轮94的操作部97卡止,以阻止朝凸轮齿轮94朝向周向的旋转。0064另外,在外壳20内,用于与图中未表示的匹配侧连接器CONNECTOR连接的连接器部33设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侧部。如图2A和图6B所示,连接器部33朝外壳20的外侧开口,且其里侧形成有闭塞部34。三个插通。
23、孔35A、35B和35C从电动机配设部22起按顺序设在闭塞部34处。固定接触构件90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A中。负侧终端91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B中。正侧终端92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C中。用于支承后述开关基座70的被支承部73的开关基座支承部36设在连接器部33的闭塞部34的插通孔35A和35B的上部。0065用于保持固定接触构件90的与连接器部33相反侧的端部的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37设在凸轮构件配设部27的外侧的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的附近。0066在外壳20内设有在该外壳20安装于底板10上的组装状态下。
24、与插通槽11对应的插通槽部38。叉状件40和爪形杆50安装在底板10与外壳20之间。0067叉状件40由金属制成,且利用第一安装销41可旋转地轴装在外壳20上。可供撞针插通的U形状的卡止槽42、按压可动接触构件93的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及卡止台阶部44设在此叉状件40上。叉状件40在设于该叉状件40与爪形杆50之间的弹簧45的作用下,被从卡止位置闭锁1ATCH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解锁UNLATCH位置施力,在该卡止位置,卡止槽42相对于底板10的插通槽11处于大致正交方向;在解除位置,卡止槽42的开口部经由底板10的插通槽11向外侧开口。0068爪形杆50由金属制成,且利用第二安装销51可旋转地。
25、轴装在外壳20上。卡止在叉状件40的卡止台阶部44上的爪状卡止部52以及与操作杆60和凸轮齿轮94的操作部62、97卡合抵接的操作接受部53设在此爪形杆50上。爪形杆50在设于叉状件40与该爪形杆50之间的弹簧45的作用下,被向使卡止部52朝向叉状件40的方向施力。0069操作杆60可与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卡合以解除叉状件40对撞针的卡止。操作杆60具有轴孔61,且通过外壳20的组装而可旋转地轴装在后述开关基座70的操作杆用轴部72上。此操作杆60上设有与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卡合抵接的操作部62。操作杆60与操作手柄图中未示连结。0070开关基座70是板状构件。在开关基座70的厚度。
26、方向的一面上设有用于轴支承后述凸轮齿轮94的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在开关基座7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上设有用于轴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6/10页8支承操作杆60的操作杆用轴部72。开关基座70的被支承部73突出设置在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的相反侧上。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和操作杆用轴部72的轴中心相互不同。由于开关基座70利用各自不同的轴来轴支承操作杆60和凸轮齿轮94,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尺寸误差的叠加导致的晃动。另外,由于操作杆60的操作杆用轴部72一体形成在用于固定各终端90、91、92、93的开关基座70上,所以能够不增加构件数量,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制造。007。
27、1在开关基座70上的操作杆用轴部72与被支承部73之间设有用于保持可动接触构件93的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74。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74包括可动接触构件安装孔75和槽部76。在可动接触构件93的被保持部93C插入槽部76内的状态下,螺钉100从底板10的外侧插通可动接触构件安装孔75,以将可动接触构件93和开关基座70紧固在外壳20的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上。在开关基座70上设有相对于可动接触构件保持部74的槽部76朝向可动接触构件安装孔75的相反侧突出并使固定接触构件90相对于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37固定的固定接触构件按压部77。如图2A所示,终端按压部78被设置成从开关基座70的被支承部73的端面。
28、的相反侧起向下方延伸。终端按压部78与外壳20的闭塞部34对置,以能够将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台阶部90C、91C、92C夹在其与闭塞部34之间,而能够将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固定在外壳20上。终端按压部78与外壳20的闭塞部34之间的间隔S对应于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厚度。也就是说,此间隔S在外壳20变形以夹紧终端90、91、92的情况下为零,或者也可以比终端90、91、92的厚度小。在外壳20不变形就可夹紧的情况下,间隔S与终端90、91、92的厚度相同。开关基座70在厚度方向上利用轴部30、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和开关。
29、基座支承部36支承。0072依据上述构造的门锁装置利用安装在操作杆60上且设在后备箱内的操作手柄图中未示而能够开闭。另外,也可通过使锁芯的旋转操作力经由销杆图中未示传递给操作杆60来开闭门锁装置,设在车辆外侧的物理机械钥匙插入该锁芯内。0073既可利用操作手柄图中未示、又可利用开关图中未示而能够开启的门锁装置除了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一开启机构外还配设有第二开启机构,该第二开启机构包括电动机80、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正侧终端92、可动接触构件93和凸轮齿轮94。0074电动机80配设在外壳20的电动机配设部22内。如图5所示,蜗轮81配设在该电动机80的输出轴上,且该蜗轮81配置成位于凸。
30、轮构件配设部27内。设在蜗轮81前端的前端被支承部82轴支承在外壳20的蜗轮前端支承部28上。而且,利用此蜗轮81与后述凸轮齿轮94的蜗轮WORMWHEEL95的啮合,凸轮齿轮94向开启操作方向旋转驱动。0075固定接触构件90与作为正极侧开关端子或负极性开关端子的可动接触构件93构成一对以检测叉状件40的闭锁状态和解锁状态闭锁机构的动作位置。如图4和图6A所示,固定接触构件90由金属制成,在一端设有与配置在连接器部33内部的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90A,在另一端设有与可动接触构件93的接触部93D接触的接触部90B。在连接部90A的前端的相反侧设有台阶部90C,该台阶部90C在同连接部90。
31、A与其匹配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朝向外壳20的底面20A侧折曲。在接触部90B的前端的相反侧设有被按压部90D,该被按压部90D被夹在开关基座70的固定接触构件按压部77与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37之间,并在与接触部90B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连接部90A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7/10页9侧折曲。0076负侧终端91与正侧终端92构成一对并给电动机80供应驱动电力。负侧终端91由金属制成,在一端上设有与配置在连接器部33内部的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91A,在另一端上设有被共同紧固在外壳20与底板10之间的固定部91B。在连接部91A的前端的相反侧上。
32、设有台阶部91C,该台阶部91C在同连接部91A与其匹配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朝向外壳20的底面20A侧折曲。在负侧终端91的连接部91A与固定部91B之间设有与电动机80的负端子图中未示连接的负终端连接部91D。负终端连接部91D相对于外壳20的底面20A直立。0077正侧终端92由金属制成,在一端上设有与配置在连接器部33内部的匹配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92A,在另一端上设有与电动机80的正端子图中未示连接的正终端连接部92B。正终端连接部92B相对于外壳20的底面20A直立。在连接部92A的前端的相反侧上设有台阶部92C,该台阶部92C在同连接部92A与其匹配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
33、正交的方向上朝向外壳20的底面20A侧折曲。0078可动接触构件93由金属制成,且可在门锁装置内的可动范围内在叉状件40的闭锁位置和与固定接触构件90的接触部90B抵接的位置之间弹性变形。可动接触构件93的一端上设有被按压部93A,另一端上设有被安装在开关基座70的可动接触构件安装孔75内的固定部93B。固定部93B的前端的相反端上设有被保持部93C,该被保持部93C具有可插入开关基座70的槽部76内的形状。可动接触构件93上设有在叉状件40的闭锁状态下与固定接触构件90的接触部90B接触的接触部93D。接触部93D大致正交于被保持部93C。被按压部93A从接触部93D的前端起以与接触部93D。
34、成钝角的方式朝向与固定部93B相同的一侧弯曲,且与其前端连续并形成为朝向固定部93D的相反侧弯曲。被按压部93A大致平行于接触部93D。在叉状件40的闭锁状态下,可动接触构件93的被按压部93A受叉状件40的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按压而弹性变形,以维持固定接触构件90的接触部90B与接触部93D分离的状态。在利用螺钉100紧固外壳20而使其固定于底板10上且被保持部93C插入开关基座70的槽部76内的状态下,可动接触构件93与开关基座70配设在一起。0079如图3所示,凸轮齿轮94在位于凸轮构件配设部27侧的背面侧上具有蜗轮95。另外,直径比该蜗轮95小的突出部96被设置成从该蜗轮95起朝同一。
35、轴向突出。而且,此凸轮齿轮94可绕配设在凸轮构件配设部27内的外壳20的轴部30旋转。另外,此突出部96上设有径向往外突出且与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卡合的操作部97。而且,此操作部97被形成为可与闭锁状态的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卡合,且直至通过凸轮齿轮94的旋转而使叉状件40的卡止台阶部44与爪形杆50的卡止部50的卡合解除的位置,其突出量都可操作该爪形杆50。凸轮齿轮94的背面上设有用于配设复位弹簧98的复位弹簧配设部99,该复位弹簧98使操作部97复位到不与操作接受部53抵接的非开启操作位置。0080用于执行第二开启机构的开启操作的开关图中未示配设在车内,并使电动机80驱动以朝开启。
36、操作方向旋转驱动凸轮齿轮94。此开关通过车内控制局域网CAN或引线与连接器部33内的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连接。0081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组装。首先,说明在壳体内仅组装第一开启机构的情况。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8/10页100082如图7所示,以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嵌入轴部30的前端29内且被支承部73被支承在连接器部33的开关基座支承部36上的方式,将开关基座70安装在外壳20上。0083使操作杆60的轴孔61插通开关基座70的操作杆用轴部72,以使操作部62位于开关基座70的固定接触构件按压部77侧。0084从外壳20的外侧插入第一安装销4。
37、1,并以使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位于朝向凸轮构件配设部27侧且使卡止槽42位于朝向外壳20的插通槽部38侧的方式插通在叉状件40中。从外壳20的外侧插入第二安装销51,并以使操作接受部53与操作杆60的操作部62对置且使爪形杆50的卡止部52与叉状件40的卡止台阶部44对置的方式插通在爪形杆50中。此外,形成弹簧45配设于叉状件40与爪形杆50之间且叉状件40的卡止台阶部44处于卡止在爪形杆50的卡止部52上的状态。0085在这些全部安置后的状态下,将底板10和外壳20对合,使第一安装销41和第二安装销51不脱落且第一安装销41和第二安装销51的前端插通在底板10上。然后,将第一安装销41和第。
38、二安装销51的前端夹紧压接在底板10的外表面上。并且,将螺钉100从底板10的外侧插通电动机保持部12的螺纹孔,以将底板10紧固在外壳20上。0086接着,说明在壳体内组装第一开启机构和第二开启机构的情况。第二开启机构在第一开启机构之前组装。0087将复位弹簧98插入凸轮齿轮94的复位弹簧配设部99中,并将凸轮齿轮94插通在外壳20的轴部30,以使复位弹簧98的端部卡止在外壳20的复位弹簧卡止部31上。此时,凸轮齿轮94的操作部97与外壳20的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的侧缘抵接。0088将负侧终端91的连接部91A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B,并使台阶部91C与闭塞部34。
39、抵接。对准固定部91B与外壳20的紧固孔26,且将负终端连接部91D配置成位于负终端侧支承部24的周缘上。0089将正侧终端92的连接部92A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C,并使台阶部92C与闭塞部34抵接。此时,插入正侧终端92的一部分以使其位于钩状部24A与外壳20的底面20A之间,并将正终端连接部92B配置成位于正终端侧支承部25的周缘上。由于用于阻止正侧终端92朝向电动机80侧移动的钩状部24A设在外壳20上,所以即便在终端从后方配置于外壳内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正侧终端92与电动机80接触,并能够防止从电动机80经由与电动机80接触的金属制底板10朝向车体侧。
40、短路。因而,能够将正侧终端92设置在与电动机80重合的电动机配设部22的底面20A上,从而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0090在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安装于外壳20内后,安装固定接触构件90。而且,对于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安装顺序,先安装任一者都可以。将连接部90A从外壳20的内部朝向连接器部33内插通在插通孔35A,并使台阶部90C与闭塞部34抵接,并且使接触部90B与外壳20的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37卡合。0091将蜗轮81的前端被支承部82的相反侧插入电动机80的输出轴,以将该蜗轮81安装在电动机80上。0092接着,将电动机80设置成使蜗轮81的前端被支承部82轴支承在外壳20的蜗轮。
41、前端支承部28上,且使该电动机80被支承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蜗轮侧支承部23、负终端侧支承部24和正终端侧支承部25上。此时,使蜗轮81与凸轮齿轮94的蜗轮95啮合,并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9/10页11且使电动机80的负端子与负侧终端91的负终端连接部91D连接,且电动机80的正端子与正侧终端92的正终端连接部92B连接。0093在这样安置后的状态下,如图2A所示,以凸轮构件用支承部71嵌入轴部30的前端29内且被支承部73被支承在连接器部33的开关基座支承部36上的方式将开关基座70安装在外壳20上,并利用连接器部33的闭塞部34和开关基座70的终端按压部7。
42、8夹持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台阶部90C、91C、92C,以将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固定在外壳20上。此时,如图8所示,利用固定接触构件按压部77使固定接触构件90的被按压部90D夹在该固定接触构件按压部77与外壳20的固定接触构件保持部37之间。若这样,则开关基座70不仅能够固定电动机用终端91、92,还能够同时固定用于检测闭锁机构动作位置的固定接触构件90。另外,开关基座70不仅可固定该固定接触构件90的一端侧,还可固定其另一端侧,由此能够把固定接触构件90无晃动地固定在外壳上。0094由于通过将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连。
43、接部90A、91A、92A插通在插通孔35A、35B、35C,并利用连接器部33的闭塞部34和开关基座70的终端按压部78夹持固定接触构件90、负侧终端91和正侧终端92的台阶部90C、91C、92C,而能够将正侧终端92和负侧终端91固定在外壳20上,所以能够简单地将各终端90、91、92固定在外壳20内而无需插入成形。因此,能够相对于外壳20独立地配置多个终端,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能够防止在匹配侧连接器连接到连接器部33上时各终端90、91、92在连接器部33内后退。进一步,由于能够独立地且选择性地组装各终端90、91、92,所以可依据门锁装置的规格拆下不需要端子,并能够廉价地对应于。
44、门锁装置的规格的不同。0095此外,以使开关基座70的可动接触构件安装孔75与可动接触构件93的固定部93B对准的方式把可动接触构件93的被保持部93C插入槽部76。此时,使接触部93D与固定接触构件90的接触部90B抵接。0096这些组装工序结束并成为图8所示状态图中未表示电动机80、蜗轮81、凸轮齿轮94和可动接触构件93后,在组装第一开启机构时采用与开关基座70安装在外壳20上后相同的组装工序进行组装。此时,使可动接触构件93的被按压部93A与叉状部40的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抵接。0097在这些都安置后的状态下,将底板10和外壳20合到一起,以使第一安装销41和第二安装销51的前端插通。
45、在底板10。然后,将第一安装销41和第二安装销51的前端夹紧压接在底板10的外表面。而且,使螺钉100从底板10的外侧插通在电动机保持部12的螺纹孔,以将底板10紧固在外壳20上。此时,在负侧终端91的固定部91B被夹于底板10与外壳20之间的状态下,把螺钉100紧固到外壳20的紧固孔26中,同时在其上安装有可动接触构件93的开关基座70被夹于底板10与外壳20之间的状态下,把螺钉100紧固到与紧固孔26形成对角方向的开关基座中间安装部32的螺纹孔中。若这样,则开关基座70还能够保持用于检测闭锁机构动作位置的可动接触构件93,并能够仅利用该开关基座70固定多个终端90、91、92、93。009。
46、8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操作。此门锁装置在门关闭时,撞针图中未示进入叉状部40的卡止槽42使叉状件40逆时针转动。而且,如图1所示,当叉状件40的卡止槽42位于大致正交于底板10的插通槽11的方向上时,爪形杆50的卡止部52在弹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10/10页12簧45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与叉状部40的卡止台阶部44卡合。由此,叉状部40被维持在闭锁位置。0099在闭锁状态下,当作为第一开启机构的操作杆60被执行开启操作而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则操作杆60的操作部62按压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使爪形杆50顺时针转动。这样,叉状部40的卡止台阶部44与爪形杆。
47、50的卡止部52之间的卡合将由于爪形杆50的顺时针转动而被解除。然后,叉状件40在弹簧45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并移动至解锁位置,由此撞针处于可开启的解锁状态。0100另外,在闭锁状态下,当第二开启机构被使其致动的车内开关执行开启操作时,控制器检测到此开关操作,且该控制器给电动机80供电以使其旋转运动。若这样,则凸轮齿轮94逆时针旋转且操作部97按压爪形杆50的操作接受部53。由此,与上述一样,使爪形杆50转动且叉状件40与之连动地转动,由此撞针处于可开启的解锁状态。而且,控制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向电动机80供电。一旦这样,凸轮齿轮94将在复位弹簧98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以返回旋转。
48、前的初始位置。0101另外,在图1所示的闭锁状态下,可动接触构件93由于受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按压而离开固定接触构件90。结果,控制器通过电信号检测到可动接触构件93与固定接触构件90之间的绝缘状态,由此判定处于闭锁状态并通过灯亮来告知驾驶员。另一方面,在解锁状态下,由于叉状件40的顺时针转动,可动接触构件按压部43对可动接触构件93的按压被解除,且可动接触构件93的接触部93D接触固定接触构件90的接触部90B。结果,控制器通过电信号检测到可动接触构件93与固定接触构件90之间的短路状态,由此判定处于解锁状态并通过灯灭来告知驾驶员。由此,能够利用相对于固定接触构件90接触和分离的可动接触构。
49、件93来检测闭锁机构的动作位置。0102另外,对于仅配设有第一开启机构的门锁装置,由于不安装电动机80和凸轮齿轮94故不安装正侧终端92和负侧终端91,但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安装固定接触构件90和可动接触构件93。若这样,负侧终端92和正侧终端91相对于控制器处于非连接状态,而固定接触构件90和可动接触构件93相对于控制器处于连接状态。由此,能够同上述一样地检测仅配设有第一开启机构的门锁装置的闭锁状态和解锁状态。说明书CN102052022ACN102052029A1/9页13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2/9页14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3/9页15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4/9页16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5/9页17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6/9页18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7/9页19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8/9页20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CN102052029A9/9页21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520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