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9737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9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09130.1

申请日:

2008.06.04

公开号:

CN101809240A

公开日:

2010.08.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1/16申请日:20080604授权公告日:20120919终止日期:201306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11/48申请日:20080604|||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1/48; E04B1/16

主分类号:

E04G11/48

申请人:

株式会社JUST.WILL

发明人:

西岛茂行

地址:

日本福冈县

优先权:

2007.09.26 JP 248562/07; 2007.12.28 JP 339779/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时支柱接头,能够高度维持平板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临时支柱接头(10)其形成为在临时结构体中可使用,该临时结构体包含第一临时支柱(2)和配置在上层的第二临时支柱(5)而构成,具备:底面,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临时支柱(2)的上端部(2b)可连结;上面,其形成为与第二临时支柱(5)的下端部(5a)可连结,在所述临时结构体中,在上下方向连结第一临时支柱(2)和第二临时支柱(5),形成为与设置配筋的钢筋可卡合,在与钢筋相接、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在平板内保持为一体。能够使上下层的就地灌注混凝土同时并列进行而硬化、凝固,可以大幅度缩短工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临时支柱接头,其形成为临时结构体中可使用,该临时结构体的构成包含第一临时支柱和配置在比所述第一临时支柱更靠上层的第二临时支柱,该临时支柱接头的特征在于,具备: 底面,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可连结; 上面,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临时支柱的下端部可连结, 在所述临时结构体中,在上下方向连结所述第一临时支柱和所述第二临时支柱, 形成为与设置配筋的钢筋可卡合, 在与所述钢筋相接、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在所述平板内保持为一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临时支柱接头,其中,从所述底面到所述上面的高度与所述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的厚度一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柱接头,其中,所述底面经由与所述混凝土相接的型框与所述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临时支柱接头,其中,在所述上面及所述底面配设有固定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柱接头,其中,在内部设置有经由开口部向所述混凝土侧开口的配筋空间,所述钢筋经由所述开口部贯通所述配筋空间,由此与所述钢筋卡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柱接头,其中,比重为所述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的比重以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柱接头,其中,由中实的预制混凝土块构成,具有从所述混凝土块的侧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钢筋,利用所述突出钢筋与所述设置配筋的钢筋卡合。
8: 一种临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第一层竖立的多个第一临时支柱; 第一型框,其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一层的正上方的第二层的边界,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支承; 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底面; 多个第二临时支柱,其在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的上面连结有各自的下端部,在所述第二层竖立; 第二型框,其在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二层正上方的第三层的边界通过所述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支承; 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接头,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底面。
9: 一种多层的平板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第一层竖立多个第一临时支柱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一层的正上方的第二层的边界,通过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支承第一型框的步骤; 将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的底面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步骤; 将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的各自的下端部与所述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的上面连结,将所述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竖立在所述第二层的步骤; 在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二层正上方的第三层的边界,通过所述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支承第二型框的步骤; 将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接头的底面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步骤; 与所述第一型框相接、就地灌注第一预拌混凝土的步骤; 与所述第二型框相接、就地灌注第二预拌混凝土的步骤, 使所述第一预拌混凝土和所述第二预拌混凝土在至少局部在时间上并列进行硬化、凝固, 之后,在由硬化、凝固的混凝土构成的平板内一体地保持所述多个第一、第二临时支柱接头。

说明书


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型框,就地灌注预拌混凝土,并列构筑多层平板的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7417号公报)公开有一种技术,架设预制跨度梁,用吊车吊起预制混凝土板材从上方装入主体内。据此,在没有支架时可以对平板进行施工。

    但是,这样,平板的宽度须成为预制板材的倍数,同样也限定平板的厚度。换言之,平板施工的自由度低。

    因此,如公开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70069号公报),使用支架支承型框,一般每层一个对平板进行施工。

    这样,平板设计的自由度高,但就地灌注的预拌混凝土硬化、凝固需要长时间,具有工期及由此产生的工程费用增大这类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7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70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其高度维持平板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可以大幅度缩短工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临时支柱接头是形成为临时结构体中可使用,该临时结构体的构成包含第一临时支柱和配置在比第一临时支柱更靠上层的第二临时支柱的临时支柱体,其中,具备:底面,其形成为与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可连结;上面,其形成为与第二临时支柱的下端部可连结,在临时结构体中,在上下方向连结第一临时支柱和第二临时支柱,形成为与设置配筋的钢筋可卡合,在与钢筋相接、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在平板内保持为一体。

    在该构成中,临时支柱接头通过在上下方向连结第一临时支柱和第二临时支柱,在第一临时支柱上和第二临时支柱上可以就地灌注预拌混凝土(日文:生コンクリ一ト),可以在时间上并列进行打造的混凝土的硬化、凝固。

    因此,比在每一层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及硬化、凝固的现有的技术,可以明显地缩短工期。

    并且,因不妨碍型框的使用,可以高度保持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临时支柱接头由于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在平板内保持为一体,所以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只要撤去型框及临时支柱,就可以实现平板的完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临时支柱接头中,从底面至上面的高度与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的厚度一致。

    根据该构成,打造设置预拌混凝土的操作员以临时支柱接头的上面为标记喷出预拌混凝土即可,与目前毫无根据依靠直觉的操作相比,可以更正确、更容易地实施操作,提高平板的厚度精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临时支柱接头中,底面经由与混凝土相接的型框,与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

    根据该构成,隔着型框,临时支柱接头在上下方向连结第一临时支柱和第二临时支柱,能够构筑牢固的临时构造体。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临时支柱接头中,在上面及底面配设有固定器。

    根据该构成,操作者使用固定螺栓,可以牢固地连结临时支柱和临时支柱接头,并且在撤去临时支柱时,通过松开固定螺栓,由此可以容易地操作。

    本发明第五方面临时支柱接头中,在内部设置有经由开口部向混凝土侧开口的配筋空间,钢筋经由开口部贯通配筋空间,由此与所述钢筋卡合。

    根据该构成,操作者与不存在临时支柱接头的情况几乎没有变化,只要在配筋空间穿过钢筋即可,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操作。另外,将临时支柱接头可以形成为如箱状或筒状这样的、没有从侧面突出的零件的平坦的形状,可以降低在临时支柱接头的装入时及搬运时突出的零件成为障碍、或者操作员受伤的风险。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临时支柱接头中,比重为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的比重以上。

    根据该构成,打造设置预拌混凝土,在此到硬化、凝固为止的期间,可以降低通过浮力而临时支柱接头上浮的风险,可以稳定地构筑平板。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临时支柱接头中,由中实的预制混凝土块构成,具有从混凝土块的侧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钢筋,利用突出钢筋与所述设置配筋的钢筋卡合。

    根据该构成,没必要现场在临时支柱接头上穿过钢筋,将突出钢筋与周围地钢筋卡合,可以构筑平板。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现板构筑,具备:在第一层竖立多个第一临时支柱的步骤;在第一层和第一层的正上方的第二层的边界,通过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支承第一型框的步骤;将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的底面分别与多个第一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步骤;将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的各自的下端部与多个第一临时支柱接头的上面连结,将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竖立在第二层的步骤;在第二层和第二层正上方的第三层的边界,通过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支承第二型框的步骤;将多个第二临时支柱接头的底面分别与多个第二临时支柱的上端部连结的步骤;与第一型框相接、就地灌注第一预拌混凝土的步骤;与所述第二型框相接、就地灌注第二预拌混凝土的步骤,使所述第一预拌混凝土和所述第二预拌混凝土在至少局部在时间上并列进行硬化、凝固,之后,在由硬化、凝固的混凝土构成的平板内一体地保持多个第一、第二临时支柱接头。

    根据该构成,将第一临时支柱和第二临时支柱利用临时支柱接头在上下方向连结,使用型框能够同时并列地实施多层平板构筑。因此,比进行每层一个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及硬化、滋固的现有技术,显著地缩短工期。

    并且,由于不妨碍型框的使用,因此可以高度地保持设计自由度。

    另外,临时支柱接头因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的硬化、凝固后也在平板内一体地保持,因此在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只要撤去型框及临时支柱,即可以实现平板的完成。

    根据本发明,利用临时支柱接头,可以同时并列实施多层的平板构筑,所以比现有方法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且使用型框,可以成为自由度高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立体图;

    图7是图6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平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平板构筑工序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h1~h3支承高度

    t1~t2平板厚度量(日文:スラブしろ)

    1既设平板

    2、3、5临时支柱

    2a、3a、5a下端板

    2b、3b、5b上端板

    4、6型框

    10、20、30、40、50、60、70、80临时支柱接头

    31、41、54上面

    32、42、55底面

    33、56、64固定器

    35、36、45、58、66开口部

    34、44、57、65配筋空间

    37骨材

    53、63立柱

    51、61顶板

    52、62底板

    71、81预制混凝土立柱

    73、83突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阐述本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各工序,接着,说明在该工序中使用的各种临时接头,最后,比较现有施工方法和本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期例,并进行说明。

    (平板施工方法)

    图1~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施工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另外,下面,涉及垂直地竖立的要素如立柱或壁的构筑方法及其各要素,因与本发明的主题无关,所以可以使用常法,其说明省略。

    (前提事项)

    首先,如图1所示,业已构筑有水平的既设平板1。之后,构筑多层平板,构筑中规模或大规模的(两层以上)混凝土结构物。既设平板1通常由混凝土平板构成,但只要可以无障碍地支承后述的临时支柱群,理论上可以任意地构成。

    在本示例中,在既设平板1上形成由支承高度h1、h2、h3构成的三层空间。另外,在支承高度h1和支承高度h2之间设定有平板厚度量t1,支承高度h2和支承高度h3之间设定有平板厚度量t2。

    支承高度h1、h2、h3相当于建筑物的层高,如果变更临时支柱的实际高度,可以使支承高度h1、h2、h3分别或仅部分不同,这种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内。

    然而,下面,为了简单地说明,各层使用具有相同实际高度的临时支柱,因此,支承高度h1、h2、h3都相等。

    同样,平板厚度量t1、t2也相等。在此,平板厚度量t1、t2是应构筑的平板的厚度和支柱接头下的型框的实际的厚度(如果有)之和。另外,当然,型框位于上下层的边界。

    图示的情况中,图1~图5只表示相当于到三层的量的空间(平板间),但这些只不过是示例,也可以只表示二层,而且,通过重复以下地构筑方法,也可以到四层以上,这样的情况也都包含于本发明内。

    (下层的临时结构体)

    首先,在准备如上所述的既设平板1之后,隔开适当间隔在既设平板1上竖立多个临时支柱2、3。在此,临时支柱2为设定承受来自中层或上层的负荷的支柱,该跨距L1例如为1400mm左右。当然,该数值也不过是示例,可以适当变更。

    另一方面,临时支柱3为设定不承受来自中层或上层的负荷(除型框、钢筋及打造的混凝土的负荷之外)的加固的支柱。在图示的示例中,配置在跨距L1的中间,这也可以适当变更。

    但是,如图所示,由于在下层多根临时支柱2、3林立,作业员在它们中间穿行移动,因此优选维持临时结构体的强度,并且要考虑由于多根临时支柱2、3林立,不要妨碍作业员的移动。

    临时支柱2、3用市场经销的临时支柱也无妨,但优选下端部具有与既设平板1相接的下端板2a、3a,上端部具有上端板2b、3b,高度可以调节的临时支柱。优选下端板2a、3a、2b、3b分别形成为宽幅、水平的凸缘状。支柱主体的水平剖面可以是矩形等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等。

    (中层临时结构体)

    接着,在上端板2b、3b上配置型框4。型框4通常构成为具备水平的混凝土面板、加固它们的地板横梁及楞木(未图示),但只要不妨碍临时结构体的构成及预拌混凝土(日文:生コンクリ一ト)的打造设置及其养护(硬化、凝固),不必限定于此。

    接着,完成型框4的设置后,在中层,在临时支柱2的上端板2b的正上方配置临时支柱接头10。即,在每个跨距L1配置临时支柱接头10。

    对于临时支柱接头10,后面列举各种例子进行详细地说明,但在以下这一点上,在各种例子中是通用的,即“临时支柱接头,在临时结构体中,在上下方向连结临时支柱,形成为与设置配筋的钢筋可卡合,在与钢筋相接、就地灌注的混凝土硬化、凝固后,也在平板内保持为一体”。

    临时支柱接头10例如位于型框4的混凝土面板上,其正下方如果没有地板横梁也没有楞木,则优选:作业员在设置在临时支柱接头10的底面的固定器(日文:アン力一)上(详情后述),从下层侧向上拧入固定螺栓,贯通混凝土面板,与临时支柱接头10的固定器结合。

    即使使用通常的型框,布置为临时支柱接头10位于混凝土面板上,其正下方没有地板横梁也没有楞木的布局,按照设计的事项可以容易地对应。

    如果该关系成立,则上述的平板厚度量t1为临时支柱接头10的高度和混凝土面板的厚度之和。

    另外,在混凝土面板(即型框4的局部)上开设贯通孔,可以直接连结临时支柱接头10的底面和上端板2b的上面。但这时,有必要考虑经由该贯通孔,打造设置的预拌混凝土不泄漏。

    接着,如图2所示,在中层,在临时支柱接头10上竖立临时支柱5。这时,与上述同样,优选临时支柱5在下端部具有下端板5a、在上端部具有上端板5b,下端板5a、5b为水平的凸缘状。

    在本例中,支承高度h1~h3完全相等,因此临时支柱5具有与临时支柱2、3相等的高度。优选下端板5a和临时支柱接头10的上面上的固定器用固定螺栓连结。

    以上的结果是隔开跨距L1在临时支柱接头10上分别竖立临时支柱5。

    (上层临时结构体)

    接着,在上层,和中层同样,将型框6配置在上端板5b上。型框6与型框4同样,通常构成为具备水平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它的地板横梁及楞木,但只要不妨碍临时结构体的构成及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及其养护(硬化、凝固),不必限定于此。

    接着,完成型框6的设置后,在上层,在临时支柱5的上端板5b的正上方配置临时支柱接头20。即,临时支柱接头20与临时支柱接头10同样构成,并且以每个跨距L1配置。

    临时支柱接头20例如位于型框6的混凝土面板上,如果在其正下方没有地板横梁也没有楞木,则优选作业员在设置在临时支柱接头20的底面的固定器(详情后述)上从下层侧向上拧入固定螺栓,贯通混凝土面板,与临时支柱接头20的固定器结合。

    如果该关系成立,则上述的平板厚度量t2为临时支柱接头20的高度和混凝土面板的厚度之和。

    另外,在混凝土面板(即型框6的局部)上开设贯通孔,可以直接连结临时支柱接头20的底面和上端板5b的上面。但这时,有必要考虑经由该贯通孔,打造设置的预拌混凝土不泄漏。

    以上,完成本方式的临时结构体。

    临时支柱接头10是将临时支柱2和临时支柱5在长度方向可拆卸连结的接头,参见图3可以理解。并且,临时支柱接头10如后所述,要关注的点为混凝土的打造设置、硬化、凝固后,在混凝土内保持为一体。

    (配筋)

    接着,如图3所示,在中层与临时支柱接头10卡合的同时,对钢筋7设置配筋。另外,在上层,使钢筋8与临时支柱接头20卡合,并对钢筋8设置配筋。

    对于设置配筋法及钢筋7、8只要应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即可,其详细说明省略。

    另外,中层的配筋在上层的临时结构体的构筑之前,或也可以与其并行实施。

    (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

    使用预拌混凝土供给软管9分别在中层就地灌注混凝土14,在上层就地灌注混凝土15。

    在此,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就地灌注而进行灌注设置时,平板的厚度(打造设置的混凝土的深度)通常是凭借作业员的直觉及经验,即使是熟练的作业员,在平板的厚度上也多产生不均及偏差。

    但是,根据本方式,作业员只要到临时支柱接头10、20的上面为止打造设置混凝土即可。换言之,作业员由于在打造设置中可以用目视确认厚度指标(临时支柱接头10、20的上面),所以可以充分地抑制这种不均及偏差,可以容易地构筑高品质平板。

    另外,与配筋同样,关于中层的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也可以在上层的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前,或与其并行实施。

    (混凝土的养护)

    中层及上层的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完成后,就是等待混凝土硬化、凝固。混凝土的硬化、凝固,在中层及上层几乎同时并列进行这一点,参见图4即可明了。

    即,可以将多层就地灌注混凝土同时并行,一起硬化、凝固,由此,消减作业停滞所浪费的时间,大幅度压缩整体工期。

    (平板完成及重复)

    如图5所示,完成混凝土的养护后,撤去在下层及中层竖立的临时支柱2、3、5。由此,完成下层的顶面亦即中层的底面的混凝土14、中层的顶面亦即上层的底面的混凝土15的构筑。

    参见图5,可以理解如下内容:临时支柱接头10,不仅是将临时支柱2和临时支柱5在长度方向仅进行连结的接头,还是在混凝土的打造设置、硬化、凝固后,在混凝土内保持为一体的埋入体。

    本发明者通过研究出该临时支柱接头10,利用它完成能够比目前的施工方法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的多层平板构筑方法。

    之后,如果需要,将混凝土15看作图1的既设平板1,重复图1以后的工序,可以进一步再构筑上层的平板。这时,可以将多层就地灌注混凝土同时并行,一起硬化、凝固。

    在上述的说明中,将临时结构体作为构筑二层的量的平板的结构体,但变更临时支柱的强度及密度等,也可以扩大为构筑三层的量以上的平板,本发明也包含这类情况。

    (支柱接头)

    下面,列举具体例说明各种支柱接头。下面的各种支柱接头都可以作为临时支柱接头10、20的任一个使用。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支柱接头不仅是在长度方向仅仅连结临时支柱彼此的接头,还是混凝土的打造设置、硬化、凝固后,在混凝土内保持为一体的埋入体。

    将预拌混凝土打造设置后、到其硬化、凝固完成为止的期间,支柱接头的比重比预拌混凝土的比重小时,受到浮力。

    因此,支柱接头的比重优选与预拌混凝土的比重相等,或比它稍稍大。

    即,可以这样理解:本方式的支柱接头,与为了在平板上形成空隙而埋入预拌混凝土的零件,其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和支柱接头的凸缘通过固定器卡止时,即使受到少许浮力也无妨,本发明的支柱接头不限定于具有预拌混凝土的比重以上的比重的零件。

    (第一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例的支柱接头的立体图,图7是图1A-A线的剖面图。

    图6表示由预制混凝土构成的第一例的临时支柱接头30。

    第一例临时支柱接头30制作为大致四棱柱状,在其上面31和底面32,在四个位置配设有固定器33。

    通过在固定器33上拧入固定螺栓,上面31和配置在上层的临时支柱可连结,底面32与配置在下层的临时支柱可连结。

    底面32和配置在下层的临时支柱,可以将型框的混凝土面板等介于中间而连结,也可以经由在型框的混凝土面板等开设的孔直接连结。

    在临时支柱接头30的内部,开设有在水平剖面内呈十字状的配筋空间34。配筋空间34通过四个侧面的开口部35、36向外部开口。

    如图7所示,经由开口部35、36,可以将钢筋7、8向配筋空间34内插通,另外,还可以向相反侧贯通。

    配筋空间34在水平剖面内呈十字状,因此,钢筋7、8在配筋空间34内可以相互正交。由此,钢筋7、8与临时支柱接头30卡合。

    底面32的水平面(日文:レベル)与型框的水平面大致相同,上面31的水平面为表示应喷出的预拌混凝土的上限的指标。

    在临时支柱接头30的周围喷出预拌混凝土时,包含在预拌混凝土内的钢筋7也可以从开口部35进入配筋空间34内,在配筋空间34内也与临时支柱接头30的外部同样,可以分布预拌混凝土的成分,另外,同样可以硬化、凝固。

    在此,如图6、图7所示,在临时支柱接头30,开设有从配筋空间34向上方开口的通气孔38,随着预拌混凝土从开口部35进入配筋空间34内,在配筋空间34的内部存在的空气,经由通气孔38,向上方外部排出。另外,第二例以后,省略通气孔的图示,但优选同样地设置通气孔。另外,优选预拌混凝土填充通气孔38、再从通气孔38上一部分溢出的程度为止,来打造设置混凝土。在这种状态下,配筋空间34用预拌混凝土充满,残存空气的可能性小。预拌混凝土从通气孔38溢出,则作业员可以用泥刀(コテ)去除多余的预拌混凝土。

    从图6可知,钢筋7、8插入配筋空间34为止,临时支柱接头30的外面平坦、没有突出部件。因此,作业员装临时支柱接头30,或进行搬送等工作时,不会产生被突出部件(特别是突出钢筋等)妨碍,或因此产生伤害这种事情。临时支柱接头30非常容易操作使用。

    (第二例)

    在第一例中,为箱状的临时支柱接头30,但如图8所示,在第二例中,将临时支柱接头40的上部制作为比其下部宽度宽的凸缘部43。由此,上面41形成为比底面42宽。

    在第二例中,也形成有在水平剖面中呈十字状的配筋空间44,配筋空间44在开口部45向外部露出。

    因此,与第一例同样,在第二例中也将钢筋7、8配置为插通及贯通,在配筋空间44内部正交。由此,钢筋7、8与临时支柱接头40卡合。

    底面42的水平面与型框水平面大致相同,上面41的水平面为表示应喷出的预拌混凝土的上限的指标。

    与图2所示的第一例同样,能够喷出预拌混凝土并使其硬化、凝固。

    在第二例中从图8可知,钢筋7、8插入配筋空间34为止,临时支柱接头40的外面除凸缘部43平坦、没有突出的部件。

    因此,与第一例同样,作业员装第二例的临时支柱接头40或搬运时,不会产生被突出部件(特别是突出钢筋等)妨碍,或因此产生损伤这类情况。

    而且,作业员用手搬运临时支柱接头40时,可以将凸缘部43的缘部作为握持部,操作非常容易。

    (第三例)

    在第一例、第二例中阐述了预制混凝土的临时支柱接头。在第三例中如图9所示,不采用预制混凝土,采用钢制或强化塑料制的临时支柱接头50。

    临时支柱接头50的比重优选为预拌混凝土其以上。比重不足时,适当增加重物来应对。

    如图9所示,将为矩形且水平的上下一对顶板51用四棱柱53连结、底板52,制作为箱状。柱53如图示,优选使用剖面L字状的角钢材料。

    在顶板51及底板52上适当配设固定器56。

    这样,为矩形板的顶板51的上面54为临时支柱接头50的上面54,为矩形板的底板52的底面55为临时支柱接头50的底面55。

    与第一例、第二例同样,底面55的水平面与型框的水平面大致相同,上面54的水平面为表示应喷出预拌混凝土的上限的指标。

    在临时支柱接头50的周围喷出预拌混凝土时,包含于预拌混凝土的钢筋7也能够从开口部58进入配筋空间57内,在配筋空间57内也与临时支柱接头50的外部同样,可以分布预拌混凝土的成分,另外,可以同样地硬化、凝固。

    从图9可知,钢筋7、8插入开口部58为止,没有从临时支柱接头50的外面突出的部件。

    因此,作业员装临时支柱接头50或搬运时,不会产生被突出的部件(特别是突出钢筋等)妨碍,或产生伤害这种情况,临时支柱接头50能够非常容易地操作使用。

    (第四例)

    在第四例中,如图10所示,与第三例同样,不采用预制混凝土,采用钢制或强化塑料制的临时支柱接头60。

    临时支柱接头60的比重优选为预拌混凝土以上。比重不足时,可以适当增加重物等来应对。

    第四例在第三例的形状上增加变更。如图10所示,将由水平的上下一对圆板构成的顶板61和底板62用多个立柱63连结,为圆筒状。立柱63如图示,适当使用剖面圆形的棒料或管料。

    在顶板61及底板62上适当配设固定器64。

    这样,圆板即顶板61的上面为临时支柱接头60的上面,圆板即底板62的下面为临时立柱接头60的下面。

    与第一例、第二例同样,底面62的下面的水平面与型框的水平面大致相同,顶板61的上面的水平面为表示应喷出预拌混凝土的上限的指标。其他的点与第三例相同。

    (第五例、第六例)

    从第一例到第四例阐述了在内部具备配筋空间的临时支柱接头。图11是第五例的临时支柱接头的平面图,图12是第六例同样的平面图。

    图11表示具有从中实的、且制作为圆筒状的临时支柱接头70侧向外方突出规定长度L2的突出钢筋73的临时支柱接头,图12表示具有从中实的且制作为八边形柱状的临时支柱接头80侧方向外突出规定长度L2的突出钢筋83的临时支柱接头。

    另外,在这些预制混凝土块71、81上分别配设有固定器72、82。如图11、图12所示,混凝土块水平剖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状。

    另外,水平剖面也可以在上下方向变化为例如,梯形或锥体状。

    如第五例、第六例,从混凝土块向外使突出钢筋突出,利用突出钢筋与设置配筋的钢筋卡合时,不需要在临时支柱接头内穿过钢筋,但在装临时支柱接头或搬运时,突出钢筋变成障碍,或由此会使作业员受伤害,因此操作时要注意。

    (工期的比较)

    图13表示现有平板构筑方法和本方式的平板构筑方法的各自的工期。根据现有的平板构筑方法,从图13中可理解为:完成下层的工程、没有完成其养护时,不能着手其正上方的层的工程。

    另一方面,根据本方式的平板构筑方法,通过利用上述的临时支柱接头,可以并行进行下层的工程和上层的工程,并且,在上层和下层可以同时并行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打造设置及其养护,因此可以比现有技术大幅度地缩短工期(在图13的示例中,约大于40%)。

    但是,图13也仅是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在以上的说明中,当然,临时支柱接头没有必要在全部钢筋的交差点配置。即,本发明也包含的情况为,包含没有配置临时支柱接头的钢筋的交差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临时支柱接头及使用它的平板的构筑方法,在例如:使用型框、利用就地灌注的混凝土构筑多层平板的领域内,由于能够缩短工期而可以特别适宜应用。

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支柱接头、临时结构体及多层平板构筑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时支柱接头,能够高度维持平板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临时支柱接头(10)其形成为在临时结构体中可使用,该临时结构体包含第一临时支柱(2)和配置在上层的第二临时支柱(5)而构成,具备:底面,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临时支柱(2)的上端部(2b)可连结;上面,其形成为与第二临时支柱(5)的下端部(5a)可连结,在所述临时结构体中,在上下方向连结第一临时支柱(2)和第二临时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