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9716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95007.6

申请日:

2014.03.14

公开号:

CN104055189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2/60申请日:2014031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23L 2/6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上海键源碳水化合物有限公司变更后:上海健源碳水化合物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真北3370号变更后: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真北3370号|||公开

IPC分类号:

A23L2/60

主分类号:

A23L2/60

申请人:

上海键源碳水化合物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志刚

地址:

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真北337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代理人:

顾大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将所述蔗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有效促进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的发挥,改善了功能饮料的性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且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蔗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C、泛酸、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牛磺酸的含量为100-600mg、咖啡因的含量为20-400mg。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40-400mg。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肌醇的含量为60-120mg。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烟酰胺的含量为8-80mg。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为0.6-1.8μg、维生素B6的含量为0.4-1.6mg。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还包括高倍甜味剂和/或香精和/或色素和/或防腐剂。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倍甜味剂包括选自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和蛋白糖的至少一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淀粉糖,所述淀粉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或低聚异麦芽糖。

说明书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具体的说,蔗糖转化糖作为功能促进剂促进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发挥,以改善功能性饮料的性能。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饮料和功能食品繁多,主要用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补充维生素等。例如:
1)红牛饮料的成分包括牛磺酸、赖氨酸,以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PP、肌醇和咖啡因、白砂糖。
2)脉动维生素饮料的成分包括纯净水,白砂糖,苹果汁,食用香精,柠檬酸,维生素C,食醋,烟酰胺(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
3)启力是新推出的功能饮料,功能成分为:牛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左旋肉碱、肌醇、咖啡因、烟酰胺等。糖源为蔗糖和葡萄糖。
4)高端品牌力保健,同样含有上述类似的功效成分。糖源同样为蔗糖。
5)专利CN101238891B中提出的“一种强身、健身保健饮料”。其中的功效成分是山楂、枸杞和化州橘红;所使用的糖源是蔗糖和蜂蜜。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山楂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
上述功能性饮料都存在如下问题:使用蔗糖、葡萄糖、果糖或其它淀粉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糖源,提供能量。上述糖类在体内能快速分解吸收,血糖迅速升高,之后迅速下降。通常在服用后30分钟便达到血糖峰值,再30分钟后便回落到底,并向反向延伸。另一方面,这些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通常都在4小时以上。因此,过短的血糖峰值时间不能使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对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的效果不利。第6)例中,采取包埋方式来缓释糖类,具有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蔗糖转化糖用于改善功能饮料性能的方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同时实现低成本达到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蔗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
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C、泛酸、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牛磺酸的含量为100-600mg、咖啡因的含量为20-400mg、赖氨酸的含量为40-400mg。
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肌醇的含量为60-120mg。
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烟酰胺的含量为8-80mg。
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为0.6-1.8μg、维生素B6的含量为0.4-1.6mg。
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高倍甜味剂和/或香精和/或色素和/或防腐剂。
优选地,所述高倍甜味剂包括选自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和蛋白糖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淀粉糖,所述淀粉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或低聚异麦芽糖。
首先我们来介绍蔗糖转化糖。中国专利00109673.7和中国专利CN102071235 B提供了使用酶制剂将50%左右浓度的蔗糖溶液转化为含有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蔗糖转化液的方法。将上述转化液通过结晶和干燥得到纯度达到95%以上的异麦芽酮糖结晶粉末和结晶后所产生的母液。上述转化液中含有70-85%(干基)的异麦芽酮糖、13-29.5%(干基)海藻酮糖、2%(干基)以下的杂糖。上述结晶和干燥后的异麦芽酮糖结晶粉末通常含有0.5-5%的海藻酮糖和杂糖,我们称之为转化糖粉。上述母液中含有35-60%(干基)的异麦芽酮糖、35-60%(干基)的海藻酮糖、6%以下的杂糖。该母液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总含量在94%以上。上述杂糖中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松三糖等。
我们将以上提到的:1)蔗糖转化液;2)转化糖结晶粉;3)结晶后得到的母液,统一称之为蔗糖转化糖。在应用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尤其推荐直接使用蔗糖转化液或结晶后得到的母液。相比使用转化糖结晶粉,直接使用转化液或母液可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
该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及海藻酮糖的总含量在94%以上。其余为杂糖。杂糖中可包含: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松三糖等。我们把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作为蔗糖转化糖中的功能糖成分。
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是同分异构体。我们称之为蔗糖转化糖,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人体内的消化速度缓慢,但所产生的热量与蔗糖相同。通常,食用蔗糖或葡萄糖后的血糖峰值时间为在30分钟,然后迅速下降;而食用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后的血糖峰值时间从食后30分钟一直延续到180分钟以后。这种蔗糖转化糖具有血糖峰值平稳、能量平缓并长时间释放的特性,亦可称为能量缓释。对于肥胖患者来说,缓慢的能量释放,有利于减肥。除此之外,这种蔗糖转化糖还有不被口腔细菌利用的特点。同时具有调节口感、掩盖不良风味的特点,添加到食品饮料中可改善口感。
为了改善功能饮料的性能,我们把这种蔗糖转化糖的特点和特性应用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的功能饮料,并使饮料中的功效成分更好的发挥作用。解决的方法是,用上述蔗糖转化糖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功能饮料中的蔗糖或者其它碳水化合物糖类,使饮料的性能得到改善。
一方面,利用蔗糖转化糖延长了血糖峰值时间,使能量供给时间大幅度延长;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糖峰值促进饮料中的功能成分更好的发挥作用。添加于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通常都在4小时以上,短时间的血糖峰值不能使功能成分得到很好的利用。本发明通过添加蔗糖转化糖,在延长血糖峰值时间的同时,促进以下多种功能成分得到更好的利用。
1、牛磺酸:具有加速糖代谢的功能,也就是加速血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用来加速提供能量。但是,如果体内糖源已经酵解完毕,那么牛磺酸将失去加速糖代谢的功能。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维持血糖平稳,才能连续不断的提供能量。牛磺酸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牛磺酸更好的发挥作用。
2、维生素B6: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被磷酸化为辅酶形式,参与酶类代谢,在糖类代谢中催化肌肉与肝中的糖源转化;有助于脑和其它组织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肝中糖源是有限的,需要及时补充;特别是肌肉中糖源,在剧烈运动中很快就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补充。如果得不到补充,反而引起肌肉发酸、大脑疲劳等症状。因此需要维持血糖平稳,才能发挥维生素B6的作用。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6更好的发挥作用。
3、咖啡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促使思维变得敏捷清晰;能减少疲劳;能促进代谢;能刺激肝脏释放肝糖源以增加体内能量;促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从而加快心率,增加血流量,提高氧输送能力,促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保证能量不断得到补充。需要不断补充肝糖和血糖。添加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长时间平稳,从而使咖啡因更好的发挥作用。
4、维生素PP也称为B3和烟酰胺: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源分解的过程;参与蛋白质、脂肪和DNA的合成。这些功能同样需要平稳的血糖浓度。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烟酰胺更好的发挥作用。
5、维生素B12: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转化为各种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形成;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B12有针对糖类代谢的功能。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12更好的发挥作用。
6、维生素B1:是人体能量代谢,特别是糖代谢所必需的,故人体对硫胺的需要量通常与摄取的热量有关。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维生素B1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它的需要量一般根据碳水化合物摄人量来决定,大约供给每1000千卡热能时,需维生素B1约0.5毫克。维生素B1具有将糖分中的热量释放出来,然后分解成为水及二氧化碳的功效。因此如果在分解时缺乏维生素B1的话,便无法分解到最后阶段,而在体内留下乳酸及嘧啶酸等物质。体内乳酸的含量一旦增多,便会使人疲累,使人出现手脚麻木、皮肤浮肿,甚至影响大脑神经。体内维生素B1一旦不够时,有的人会变得很焦虑或记忆力减退,特别容易不安和易怒甚至还会与人发生争执。所以,先补充维生素B1提神较好。 反过来讲,如果血糖不足时,维生素B1的作用也降低。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1更好的发挥作用。
7、瓜拉纳,又名巴西可可。是比咖啡还咖啡的东西,能量食品,消除疲劳,是这个世界上咖啡因最多的植物。瓜拉那是马亚逊地区特产的一种野莓,内含天然咖啡因、维生素,非皂化物及丹宁,以及丰富的生物碱、单宁酸、蛋白质等。能帮助抵御疲劳,增加肾上腺素的释放,刺激脂肪燃烧,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瓜拉那的主要特色是:它所含的天然咖啡因,能够逐渐而缓慢地刺激神经,刺激维持的有效期长,而且刺激比较温和,对人体没有危害,而其他来源的产品通常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作用与咖啡因类似,并且效果持续缓慢。因此更加需要连续的糖源支撑。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瓜拉纳更好的发挥作用。
8、赖氨酸:在抗疲劳方面,赖氨酸与血糖具有互补作用。另外,添加蔗糖转化糖能够改善赖氨酸的口感。
9、肌醇:肌醇能够平衡脂肪和糖的代谢。添加蔗糖转化物能够延长肌醇平衡作用的时间。
当使用蔗糖转化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或者其它碳水化合物糖源时,需要考虑甜度。蔗糖转化糖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40—50%。可通过添加高倍甜味剂来弥补甜度。高倍甜味剂的使用可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3)选择: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以及蛋白糖等。也可以添加它们的混合物。
根据口感和外观要求,可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3)适量添加不同种类的香精和色素以改善口感和外观。也可根据要求适量添加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有效促进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的发挥,改善了功能饮料的性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21组学生阅读速度的变化趋势;
图2为21组学生错误率的变化趋势;
图3为21组学生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
前述功能成分在功能饮料中多有应用。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比较不同的功能成分与蔗糖转化糖、蔗糖等糖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下实施例仅作说明,权利要求不限于此。饮料实施例可制成冲剂形式或水剂形式。
实施例一 在含有牛磺酸及咖啡因的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
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分:
牛磺酸 100-600mg 优选500mg
肌醇 60-120mg 优选100mg
烟酰胺 8-80mg 优选40mg
维生素B12 0.6-1.8μg 优选1.2μg
维生素B6 0.4-1.6mg 优选1.2mg
赖氨酸 40-400mg 优选200mg
咖啡因 20-400mg 优选150mg
蔗糖转化糖 50-300g 优选200g
柠檬酸 0.5-3g
香精 0.1-0.5g
柠檬黄 0.01-0.1g 优选0.02g
胭脂红 0.01-0.05g 优选0.02g
苯甲酸钠 0.001-1g 优选0.002g
所述饮料配方中所有成分均以干基计算。以蔗糖转化糖为功能性糖源。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含量比例为1-99.99%/99-0.01%。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另外添加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分别与蔗糖转化糖混合使用。通常,蔗糖转化糖的添加量越多越能发挥作用。每1000毫升功能饮料中,蔗糖转化糖的添加量应不少于50克(干基),才能起到与其它功能成分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多可添加到不产生沉淀为止。一般每1000毫升最多可添加300克(干基)蔗糖转化糖。蔗糖转化糖的甜度为蔗糖的40-50%。可使用高倍甜味剂适当调节甜度。
饮料配方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糖,添加量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干基)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干基)的0.8%以下,或饮料总量的2.5%以下。
饮料配方中的柠檬酸、香精、柠檬黄、苯甲酸钠为次要成分,不参与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的过程。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和咖啡因是功能成分,参与人体的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过程。蔗糖转化糖作为能量供给成分,参与人体的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过程。本实施例中功能成分的作用在前面已有叙述。它们的配合添加是为了充分促进提高脑力及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以及缓解疲劳的作用。功能成分的添加量也不能太少,通常以表1中所列的范围为准,同时不能超出国家标准的要求。
为验证蔗糖转化糖的作用,分别使用蔗糖、蔗糖转化糖作为糖源以及三氯蔗糖为甜味剂,以实施例一的优选配方为基础,配制成饮料;同时,使用各个功能成分,分别与蔗糖、蔗糖转化糖为糖源,制成多个配方的饮料,配方如表1(实际添加量/范围)。表1中所使用的蔗糖转化糖的具体成分如下:异麦芽酮糖78.5%、海藻酮糖20.6%、其余为杂糖。
表1 配方列表 每1000毫升饮料添加

用表1中的21个饮料配方作对比试验。试验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分为21组,每组30人。21组学生课前20分钟,每人分别饮用表1中的21种饮料各350毫升。表1中,n组为空白对照组;k组为蔗糖对照组;i组为蔗糖转化糖对照组。总计四节课,分别在头节课前10分钟及上完四节课后10分钟进行测试试验。
实验内容采用安菲莫夫校字表进行计量作用试验。计量作用试验可提供与学习疲劳相关的客观数据。要求受试者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作业。其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量为工作速度指标,反应皮质兴奋过程;错误率为正确性指标,反应皮质内抑制过程;学习疲劳时,脑皮质活动出现障碍,工作速度减慢,错误率增加。于课前、课后分别进行计量作用试验测试1min,秒计时。结束后,调查员统计应删数、错删数、总阅字数,并进行阅字速度和错误率的计算。脑力工作能力指数=(阅字数/2)×[(应删数-错删数)/应删数]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剂量作业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检测指标的均数的趋势分析。以下将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脑力活动及工作能力变化进行分析。
、各指标的统计结果
分别在头节课前及上完四节课后,采用安菲莫夫校字表对21组,6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计量作用试验。然后根据所得计量作业测试结果计算得到z组、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i组、j组、k组、l组、m组、n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这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单位:个/60s)、错误率(单位:%)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
表2上课前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情况

组别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z组430.72±128.930.23±0.22373.50±117.16y组431.31±122.330.24±0.21377.10±113.16a组432.54±124.610.23±0.25377.82±116.69b组431.84±123.780.23±0.31378.06±114.07c组432.39±125.200.23±0.29377.47±115.88d组432.87±126.080.24±0.21378.12±115.94e组433.30±122.640.25±0.27377.20±120.34f组432.95±127.430.24±0.26378.09±116.09g组433.09±126.150.24±0.18377.67±118.52h组433.12±121.370.23±0.22377.29±109.94i组432.96±125.120.24±0.26377.34±113.82j组433.33±124.450.25±0.27377.49±115.87k组432.15±124.870.23±0.31377.45±117.87l组431.59±122.680.24±0.21378.05±115.68m组431.94±123.590.25±0.27377.69±116.59n组432.66±124.110.24±0.18377.54±117.11o组432.57±125.090.23±0.22378.23±118.09p组432.38±123.680.24±0.26378.41±116.68q组431.86±124.950.23±0.25378.11±117.95r组431.79±124.630.25±0.27377.94±117.63x组433.50±118.150.24±0.23378.21±111.32

表3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情况组别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z组455.46±122.880.36±0.26360.63±106.51y组464.25±123.120.31±0.24376.53±104.55a组468.37±120.550.28±0.31382.87±103.17b组470.15±125.240.28±0.24383.21±107.12c组475.91±121.310.28±0.27383.21±103.16d组472.38±118.790.24±0.28385.49±102.11e组478.52±121.280.25±0.26379.62±101.14f组474.34±123.440.23±0.29380.49±103.06g组476.33±120.770.26±0.21384.27±103.05h组480.22±126.660.27±0.23385.83±108.98i组474.58±120.750.26±0.18382.29±104.06j组476.16±124.920.26±0.25381.93±102.98k组453.26±125.870.39±0.23354.84±105.87l组452.88±123.680.40±0.23355.67±103.68m组485.67±124.590.22±0.24389.48±104.59n组451.98±125.110.38±0.25355.81±105.11o组484.96±126.090.23±0.24390.24±106.09p组486.51±124.680.22±0.24388.94±104.68q组485.37±125.950.21±0.23389.23±105.95r组486.12±125.630.22±0.24390.15±105.63x组482.41±119.050.23±0.19387.21±101.23

2、各指标的统计分析
在本次试验中,测试时间点分为:头节课前和上完四节课后;测试组分为:z组、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i组、j组、k组、l组、m组、n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测试指标分为: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计量作业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并对数据资料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测试指标均值的趋势进行分析。
上课前学生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
以阅读速度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得到Mauchly’s=0.928,概率P值=0.451,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1.329,概率P值=0.264,表明21组间阅读速度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差不多;以错误率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44,概率P值=0.296,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0.122,概率P值=0.873,表明21组间错误率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错误率差不多;以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15,概率P值=0.017,该结果表明球形不对称,那么选用校正后的组别F值=1.602,概率P值=0.227,表明21组间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脑力工作能力指数差不多。
上课后学生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
以阅读速度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得到Mauchly’s=0.966,概率P值=0.325,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6.489,概率P值=0.000,表明21组间阅读速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p组>r组>m组>q组>o组>x组>h组>e组>g组>j组>c组>i组>f组>d组>b组>a组>y组>z组>k组>l组>n组;以错误率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54,概率P值=0.401,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5.163,概率P值=0.002,表明21组间错误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q组<m组=p组=r组<f组=o组=x组<d组<e组<g组=i组=j组<h组<a组=b组=c组<y组<z组<n组<k组<l组;以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59,概率P值=0.388,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5.370,概率P值=0.000,表明21组间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o组>r组>m组>q组>p组>x组>h组>d组>g组>b组=c组>a组>i组>j组>f组>e组>y组>z组>n组>l组>k组。
表4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

由表4的方差分析可知,将z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x组和y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k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z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x组和y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上与k组(蔗糖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5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续)

由表5的方差分析可知,将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n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或0.05,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上与n组(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续)

由表6的方差分析可知,将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i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或0.05,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上与i组(蔗糖转化糖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3.结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课得出如下结论
3.1 蔗糖转化糖对表1配方中所列出的功能成分有促进作用。所列出的各个功能成分在与蔗糖转化糖配伍下的性能明显优于与蔗糖配伍的性能。
蔗糖转化糖具有能量缓释和促进能量缓释作用。在所有的引用含有蔗糖转化糖的组别当中,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含有蔗糖的组别。说明饮用含蔗糖转化糖组别的学生能量充足。
实施例二 在以维生素为主的功能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
营养成分 每1000ml产品中含:
蔗糖转化糖 50-300g 优选 150g
维生素C 250-500mg 优选 300mg
烟酰胺(维生素B3) 8-80mg 优选 30mg
泛酸(维生素B5) 2-4mg 优选 3mg
维生素B6 0.4-1.6mg 优选 1mg
维生素B12 0.6-1.8μg 优选 1.2mg
柠檬酸 0.5-3g
食醋 0.4-4g
果汁 20-40g 食用香精 0.2-1.5mg
纯净水 余量
本实施例的糖源为蔗糖转化糖。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蔗糖转化糖,也可由蔗糖转化糖分别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混合使用。糖源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糖,添加量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0.8%以下。
实施例三 在瓜拉纳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
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分:
肌醇 60-120mg 优选100mg
维生素PP 8-80mg 优选40mg
维生素B12 0.6-1.8μg 优选1.2μg
维生素B6 0.4-1.6mg 优选1.2mg
赖氨酸 40-400mg 优选200mg
瓜拉纳提取物 200-400mg 优选300mg
蔗糖转化糖 50-300g 优选200g
柠檬酸 0.5-3g 适量
香精 0.1-0.5g 适量
柠檬黄 0.01-0.1g 优选0.02g
胭脂红 0.01-0.05g 优选0.02g
苯甲酸钠 0.001-0.02g 优选0.002g
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蔗糖转化糖,也可由蔗糖转化糖分别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混合使用。糖源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糖,添加量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0.8%以下。
瓜拉纳提取物当中的主要功能成分是咖啡因。因此,瓜拉纳饮料实际是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实施例四 在早餐奶中添加蔗糖转化糖
在本实施例中,将蔗糖转化糖的促进能量缓释特点和促进功能成分发挥作用的特点附加于早餐奶食品的配方当中。使早餐奶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具有促进能量缓释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百分比为10-20%的全脂奶粉、13-15%的蔗糖转化糖、5%的酵母抽提物、0.05%的食盐、0.25%的单甘脂和0.2%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按比例混匀,加入60.6-72.5%的76℃的水使其溶解;
第二步:将混合液在50-60℃下,20-25MPa下均质;
第三步:均质后将其装入瓶中,封罐,杀菌。
本实施例中的蔗糖转化糖与奶粉中3-5%的乳糖构成了早餐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够连续不断的提供人体上午用脑所需的糖源维持血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奶粉中提供了丰富的钙、磷、不饱和脂肪酸脂及溶性纤维素。酵母抽提物则提供了核苷酸、新贴、硒、视黄醇(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等营养成分。
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
实施例五 在营养早餐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
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分:
蛋白质 10.0g
脂肪 12 g
蔗糖转化糖 160g
钠 1g
烟酰胺 14mg
磷 250mg
钾 520mg
钙 300mg
锌 5.4mg
牛磺酸 150mg
果汁含量 ≥5%
牛奶含量 ≥30%
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189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5189A21申请号201410095007622申请日20140314A23L2/6020060171申请人上海键源碳水化合物有限公司地址200063上海市普陀区真北3370号72发明人范志刚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31217代理人顾大平54发明名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将所述蔗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

2、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有效促进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的发挥,改善了功能饮料的性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且成本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189ACN104055189A1/1页21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蔗。

3、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C、泛酸、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牛磺酸的含量为100600MG、咖啡因的含量为20400M。

4、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40400M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肌醇的含量为60120M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烟酰胺的含量为880MG。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饮料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为0618G、维生素B6的含量为0416MG。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还包括高倍甜味剂和/或香精和/或色素和/或防腐剂。9根据权。

5、利要求7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倍甜味剂包括选自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和蛋白糖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淀粉糖,所述淀粉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或低聚异麦芽糖。权利要求书CN104055189A1/13页3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蔗糖转化糖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具体的说,蔗糖转化糖作为功能促进剂促进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发挥,以改善功能性饮料的性能。0003背景技术0004目前市场上的功能饮料和功能食品繁多,主要用于补充能量、。

6、缓解疲劳、补充维生素等。例如1)红牛饮料的成分包括牛磺酸、赖氨酸,以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PP、肌醇和咖啡因、白砂糖。00052)脉动维生素饮料的成分包括纯净水,白砂糖,苹果汁,食用香精,柠檬酸,维生素C,食醋,烟酰胺(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00063)启力是新推出的功能饮料,功能成分为牛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左旋肉碱、肌醇、咖啡因、烟酰胺等。糖源为蔗糖和葡萄糖。00074)高端品牌力保健,同样含有上述类似的功效成分。糖源同样为蔗糖。00085)专利CN101238891B中提出的“一种强身、健身保健饮料”。其中的功效成分是山楂、枸杞和。

7、化州橘红;所使用的糖源是蔗糖和蜂蜜。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山楂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0009上述功能性饮料都存在如下问题使用蔗糖、葡萄糖、果糖或其它淀粉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糖源,提供能量。上述糖类在体内能快速分解吸收,血糖迅速升高,之后迅速下降。通常在服用后30分钟便达到血糖峰值,再30分钟后便回落到底,并向反向延伸。另一方面,这些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通常都在4小时以上。因此,过短的血糖峰值时间不能使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对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的效果不利。第6)例中,采取包埋方式来缓释糖类,具。

8、有不确定性。0010发明内容0011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蔗糖转化糖用于改善功能饮料性能的方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同时实现低成本达到目标。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蔗糖转化糖添加至功能饮料中,作为功能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促进剂,促进功能性成分的功能发挥,所述蔗糖转化糖在功能饮料中的浓度为50G/L300G/L,所述蔗糖转化糖为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混合说明书CN104055189A2/13页4物,所述异麦芽酮糖与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

9、9001。0013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功能性成分是选自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咖啡因、维生素C、泛酸、维生素PP、瓜拉纳提取物的至少一种。0014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牛磺酸的含量为100600MG、咖啡因的含量为20400MG、赖氨酸的含量为40400MG。0015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肌醇的含量为60120MG。0016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烟酰胺的含量为880MG。0017优选地,所述每升饮料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为0618G、维生素B6的含量为0416MG。0018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高倍甜味剂和/或香精和/或色素和/或防腐剂。0019优选地。

10、,所述高倍甜味剂包括选自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和蛋白糖的至少一种。0020优选地,所述功能饮料中的还包括淀粉糖,所述淀粉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或低聚异麦芽糖。0021首先我们来介绍蔗糖转化糖。中国专利001096737和中国专利CN102071235B提供了使用酶制剂将50左右浓度的蔗糖溶液转化为含有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蔗糖转化液的方法。将上述转化液通过结晶和干燥得到纯度达到95以上的异麦芽酮糖结晶粉末和结晶后所产生的母液。上述转化液中含有7085(干基)的异麦芽酮糖、13295(干基)海藻酮糖、2(干基)以下的杂糖。上述结晶和干燥后的异麦芽酮糖结晶粉末通常含有055。

11、的海藻酮糖和杂糖,我们称之为转化糖粉。上述母液中含有3560(干基)的异麦芽酮糖、3560(干基)的海藻酮糖、6以下的杂糖。该母液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总含量在94以上。上述杂糖中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松三糖等。0022我们将以上提到的1)蔗糖转化液;2)转化糖结晶粉;3)结晶后得到的母液,统一称之为蔗糖转化糖。在应用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尤其推荐直接使用蔗糖转化液或结晶后得到的母液。相比使用转化糖结晶粉,直接使用转化液或母液可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0023该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及海藻酮糖的总含量在94以上。其余为杂糖。杂糖中可包含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松三糖等。我们把异麦芽。

12、酮糖和海藻酮糖作为蔗糖转化糖中的功能糖成分。0024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是同分异构体。我们称之为蔗糖转化糖,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人体内的消化速度缓慢,但所产生的热量与蔗糖相同。通常,食用蔗糖或葡萄糖后的血糖峰值时间为在30分钟,然后迅速下降;而食用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后的血糖峰值时间从食后30分钟一直延续到180分钟以后。这种蔗糖转化糖具有血糖峰值平稳、能量平缓并长时间释放的特性,亦可称为能量缓释。对于肥胖患者来说,缓慢的能量释放,有利于减肥。除此之外,这种蔗糖转化糖还有不被口腔细菌利用的特点。同时具有调节口感、掩盖不良风味的特点,添加到食品饮料中可改善口感。0025为了改善功能饮料的性能。

13、,我们把这种蔗糖转化糖的特点和特性应用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的功能饮料,并使饮料中的功效成分更好的发挥作用。解决的方法是,用上述说明书CN104055189A3/13页5蔗糖转化糖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功能饮料中的蔗糖或者其它碳水化合物糖类,使饮料的性能得到改善。0026一方面,利用蔗糖转化糖延长了血糖峰值时间,使能量供给时间大幅度延长;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糖峰值促进饮料中的功能成分更好的发挥作用。添加于饮料中的功能成分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通常都在4小时以上,短时间的血糖峰值不能使功能成分得到很好的利用。本发明通过添加蔗糖转化糖,在延长血糖峰值时间的同时,促进以下多种功能成分得到更好的利用。0027。

14、1、牛磺酸具有加速糖代谢的功能,也就是加速血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用来加速提供能量。但是,如果体内糖源已经酵解完毕,那么牛磺酸将失去加速糖代谢的功能。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维持血糖平稳,才能连续不断的提供能量。牛磺酸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牛磺酸更好的发挥作用。00282、维生素B6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被磷酸化为辅酶形式,参与酶类代谢,在糖类代谢中催化肌肉与肝中的糖源转化;有助于脑和其它组织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肝中糖源是有限的,需要及时补充;特别是肌肉中糖源,在剧烈运动中很快就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补充。如果得不到补充,反而引起肌肉发酸。

15、、大脑疲劳等症状。因此需要维持血糖平稳,才能发挥维生素B6的作用。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6更好的发挥作用。00293、咖啡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促使思维变得敏捷清晰;能减少疲劳;能促进代谢;能刺激肝脏释放肝糖源以增加体内能量;促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从而加快心率,增加血流量,提高氧输送能力,促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保证能量不断得到补充。需要不断补充肝糖和血糖。添加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长时间平稳,从而使咖啡因更好的发挥作用。00304、维生素PP也称为B3和烟酰胺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源分解的过程;参与蛋白质、脂肪。

16、和DNA的合成。这些功能同样需要平稳的血糖浓度。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烟酰胺更好的发挥作用。00315、维生素B12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转化为各种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形成;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B12有针对糖类代谢的功能。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12更好的发挥作用。00326、维生素B1是人体能量代谢,特别是糖代谢所必需的,故人体对硫胺的需要量通常与摄取的热量有关。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维生素B1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它的。

17、需要量一般根据碳水化合物摄人量来决定,大约供给每1000千卡热能时,需维生素B1约05毫克。维生素B1具有将糖分中的热量释放出来,然后分解成为水及二氧化碳的功效。因此如果在分解时缺乏维生素B1的话,便无法分解到最后阶段,而在体内留下乳酸及嘧啶酸等物质。体内乳酸的含量一旦增多,便会使人疲累,使人出现手脚麻木、皮肤浮肿,甚至影响大脑神经。体内维生素B1一旦不够时,有的人会变得很焦虑或记忆力减退,特别容易不安和易怒甚至还会与人发生争执。说明书CN104055189A4/13页6所以,先补充维生素B1提神较好。反过来讲,如果血糖不足时,维生素B1的作用也降低。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

18、长时间平稳,从而使维生素B1更好的发挥作用。00337、瓜拉纳,又名巴西可可。是比咖啡还咖啡的东西,能量食品,消除疲劳,是这个世界上咖啡因最多的植物。瓜拉那是马亚逊地区特产的一种野莓,内含天然咖啡因、维生素,非皂化物及丹宁,以及丰富的生物碱、单宁酸、蛋白质等。能帮助抵御疲劳,增加肾上腺素的释放,刺激脂肪燃烧,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瓜拉那的主要特色是它所含的天然咖啡因,能够逐渐而缓慢地刺激神经,刺激维持的有效期长,而且刺激比较温和,对人体没有危害,而其他来源的产品通常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作用与咖啡因类似,并且效果持续缓慢。因此更加需要连续的糖源支撑。添加本发明提出的蔗糖转化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长时。

19、间平稳,从而使瓜拉纳更好的发挥作用。00348、赖氨酸在抗疲劳方面,赖氨酸与血糖具有互补作用。另外,添加蔗糖转化糖能够改善赖氨酸的口感。00359、肌醇肌醇能够平衡脂肪和糖的代谢。添加蔗糖转化物能够延长肌醇平衡作用的时间。0036当使用蔗糖转化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或者其它碳水化合物糖源时,需要考虑甜度。蔗糖转化糖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4050。可通过添加高倍甜味剂来弥补甜度。高倍甜味剂的使用可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3)选择三氯蔗糖、阿斯巴甜、AK糖、橙皮甙二氢查耳酮以及蛋白糖等。也可以添加它们的混合物。0037根据口感和外观要求,可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3)。

20、适量添加不同种类的香精和色素以改善口感和外观。也可根据要求适量添加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003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有效促进功能性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的功效的发挥,改善了功能饮料的性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补充能量和缓解疲劳,且成本低。0039附图说明图1为21组学生阅读速度的变化趋势;图2为21组学生错误率的变化趋势;图3为21组学生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0040具体实施方式0041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0042前述功能成分在功能饮料中多有应用。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比较不同的功能成分与蔗糖转化。

21、糖、蔗糖等糖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下实施例仅作说明,权利要求不限于此。饮料实施例可制成冲剂形式或水剂形式。0043实施例一在含有牛磺酸及咖啡因的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分说明书CN104055189A5/13页7牛磺酸100600MG优选500MG肌醇60120MG优选100MG烟酰胺880MG优选40MG维生素B120618G优选12G维生素B60416MG优选12MG赖氨酸40400MG优选200MG咖啡因20400MG优选150MG蔗糖转化糖50300G优选200G柠檬酸053G香精0105G柠檬黄00101G优选002G胭脂红001005G优选002G苯甲酸。

22、钠00011G优选0002G所述饮料配方中所有成分均以干基计算。以蔗糖转化糖为功能性糖源。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含量比例为19999/99001。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另外添加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分别与蔗糖转化糖混合使用。通常,蔗糖转化糖的添加量越多越能发挥作用。每1000毫升功能饮料中,蔗糖转化糖的添加量应不少于50克(干基),才能起到与其它功能成分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多可添加到不产生沉淀为止。一般每1000毫升最多可添加300克(干基)蔗糖转化糖。蔗糖转化糖的甜度为蔗糖的4050。可使用高倍甜味剂适当调节甜度。0044饮料配方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

23、糖,添加量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干基)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干基)的08以下,或饮料总量的25以下。0045饮料配方中的柠檬酸、香精、柠檬黄、苯甲酸钠为次要成分,不参与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的过程。牛磺酸、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6、赖氨酸和咖啡因是功能成分,参与人体的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过程。蔗糖转化糖作为能量供给成分,参与人体的能量供给及缓解疲劳过程。本实施例中功能成分的作用在前面已有叙述。它们的配合添加是为了充分促进提高脑力及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以及缓解疲劳的作用。功能成分的添加量也不能太少,通常以表1中所列的范围为准,同时不能超出国家标准。

24、的要求。0046为验证蔗糖转化糖的作用,分别使用蔗糖、蔗糖转化糖作为糖源以及三氯蔗糖为甜味剂,以实施例一的优选配方为基础,配制成饮料;同时,使用各个功能成分,分别与蔗糖、蔗糖转化糖为糖源,制成多个配方的饮料,配方如表1(实际添加量/范围)。表1中所使用的蔗糖转化糖的具体成分如下异麦芽酮糖785、海藻酮糖206、其余为杂糖。0047表1配方列表每1000毫升饮料添加说明书CN104055189A6/13页8用表1中的21个饮料配方作对比试验。试验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分为21组,每组30人。21组学生课前20分钟,每人分别饮用表1中的21种饮料各350毫升。表1中,N组为空白对照组;K组为蔗糖对照组。

25、;I组为蔗糖转化糖对照组。总计四节课,分别在头节课前10分钟及上完四节课后10分钟进行测试试验。0048实验内容采用安菲莫夫校字表进行计量作用试验。计量作用试验可提供与学习疲说明书CN104055189A7/13页9劳相关的客观数据。要求受试者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作业。其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量为工作速度指标,反应皮质兴奋过程;错误率为正确性指标,反应皮质内抑制过程;学习疲劳时,脑皮质活动出现障碍,工作速度减慢,错误率增加。于课前、课后分别进行计量作用试验测试1MIN,秒计时。结束后,调查员统计应删数、错删数、总阅字数,并进行阅字速度和错误率的计算。脑力工作能力指数(阅字数/2)(应删数错。

26、删数)/应删数统计学方法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剂量作业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检测指标的均数的趋势分析。以下将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脑力活动及工作能力变化进行分析。0049、各指标的统计结果分别在头节课前及上完四节课后,采用安菲莫夫校字表对21组,6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计量作用试验。然后根据所得计量作业测试结果计算得到Z组、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I组、J组、K组、L组、M组、N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这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单位个/60S)、错误率(单位)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0050表2上课前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

27、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情况组别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Z组43072128930230223735011716Y组43131122330240213771011316A组43254124610230253778211669B组43184123780230313780611407C组43239125200230293774711588D组43287126080240213781211594E组43330122640250273772012034F组43295127430240263780911609G组43309126150240183776711852H组4331212137023022377。

28、2910994I组43296125120240263773411382J组43333124450250273774911587K组43215124870230313774511787L组43159122680240213780511568M组43194123590250273776911659N组43266124110240183775411711O组43257125090230223782311809P组43238123680240263784111668Q组43186124950230253781111795R组43179124630250273779411763X组43350118150。

29、240233782111132表3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情况组别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Z组45546122880360263606310651Y组46425123120310243765310455A组46837120550280313828710317B组47015125240280243832110712C组47591121310280273832110316D组47238118790240283854910211E组47852121280250263796210114F组47434123440230293804910306G组476331207702。

30、60213842710305说明书CN104055189A8/13页10H组48022126660270233858310898I组47458120750260183822910406J组47616124920260253819310298K组45326125870390233548410587L组45288123680400233556710368M组48567124590220243894810459N组45198125110380253558110511O组48496126090230243902410609P组48651124680220243889410468Q组4853712595。

31、0210233892310595R组48612125630220243901510563X组482411190502301938721101232、各指标的统计分析在本次试验中,测试时间点分为头节课前和上完四节课后;测试组分为Z组、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I组、J组、K组、L组、M组、N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测试指标分为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计量作业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并对数据资料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测试指标均值的趋势进行分析。0051上课前学生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以阅读速度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TE。

32、STOFSPHERICITY检验得到MAUCHLYS0928,概率P值0451,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1329,概率P值0264,表明21组间阅读速度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差不多;以错误率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44,概率P值0296,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0122,概率P值0873,表明21组间错误率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错误率差不多;以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15,概率P值0017,该结果表明球形不对称,那么选用校正后的组别F值1602,概率P值0227,表明21组间脑力工作能力指数。

33、的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21组学生的脑力工作能力指数差不多。0052上课后学生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以阅读速度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TESTOFSPHERICITY检验得到MAUCHLYS0966,概率P值0325,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6489,概率P值0000,表明21组间阅读速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P组R组M组Q组O组X组H组E组G组J组C组I组F组D组B组A组Y组Z组K组L组N组;以错误率为处理因素时,MAUCHLYS0954,概率P值0401,该结果表明球形对称,那么组别F值5163,概率P值0002,表明21组间错误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Q组R。

34、组M组Q组P组X组H组D组G组B组C组A组I组J组F组E组Y组Z组N组L组K组。0053表4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说明书CN104055189A109/13页11由表4的方差分析可知,将Z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X组和Y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K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Z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X组和Y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

35、、脑力工作能力指数上与K组(蔗糖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4表5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续)说明书CN104055189A1110/13页12由表5的方差分析可知,将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N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或005,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

36、作能力指数上与N组(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5表6上课后21组学生的阅读速度、错误率和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差分析(续)说明书CN104055189A1211/13页13由表6的方差分析可知,将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的测试结果与I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的概率P值均小于001或005,因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H组、J组、Z组、L组、M组、O组、P组、Q组、R组和X组在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

37、数上与I组(蔗糖转化糖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63结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课得出如下结论31蔗糖转化糖对表1配方中所列出的功能成分有促进作用。所列出的各个功能成分在与蔗糖转化糖配伍下的性能明显优于与蔗糖配伍的性能。0057蔗糖转化糖具有能量缓释和促进能量缓释作用。在所有的引用含有蔗糖转化糖的组别当中,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含有蔗糖的组别。说明饮用含蔗糖转化糖组别的学生能量充足。0058实施例二在以维生素为主的功能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营养成分每1000ML产品中含蔗糖转化糖50300G优选150G维生素C250500MG优选300MG烟酰胺维生素B3880MG优选30MG泛酸维生素B524MG优选3。

38、MG维生素B60416MG优选1MG说明书CN104055189A1312/13页14维生素B120618G优选12MG柠檬酸053G食醋044G果汁2040G食用香精0215MG纯净水余量本实施例的糖源为蔗糖转化糖。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蔗糖转化糖,也可由蔗糖转化糖分别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混合使用。糖源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糖,添加量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08以下。0059实施例三在瓜拉纳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

39、分肌醇60120MG优选100MG维生素PP880MG优选40MG维生素B120618G优选12G维生素B60416MG优选12MG赖氨酸40400MG优选200MG瓜拉纳提取物200400MG优选300MG蔗糖转化糖50300G优选200G柠檬酸053G适量香精0105G适量柠檬黄00101G优选002G胭脂红001005G优选002G苯甲酸钠0001002G优选0002G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蔗糖转化糖,也可由蔗糖转化糖分别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淀粉糖混合使用。糖源中添加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K糖或三氯蔗糖,添加量。

40、为阿斯巴甜或AK糖的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2以下;如果选择三氯蔗糖,则添加量为糖源总量的08以下。0060瓜拉纳提取物当中的主要功能成分是咖啡因。因此,瓜拉纳饮料实际是含有咖啡因的饮料。0061实施例四在早餐奶中添加蔗糖转化糖在本实施例中,将蔗糖转化糖的促进能量缓释特点和促进功能成分发挥作用的特点附加于早餐奶食品的配方当中。使早餐奶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具有促进能量缓释效果。0062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步将百分比为1020的全脂奶粉、1315的蔗糖转化糖、5的酵母抽提物、005的食盐、025的单甘脂和02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按比例混匀,加入606725的76的水使其溶解;第二步将混合液在5060下。

41、,2025MPA下均质;第三步均质后将其装入瓶中,封罐,杀菌。说明书CN104055189A1413/13页150063本实施例中的蔗糖转化糖与奶粉中35的乳糖构成了早餐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够连续不断的提供人体上午用脑所需的糖源维持血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奶粉中提供了丰富的钙、磷、不饱和脂肪酸脂及溶性纤维素。酵母抽提物则提供了核苷酸、新贴、硒、视黄醇(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等营养成分。0064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0065实施例五在营养早餐饮料中添加蔗糖转化糖在1000ML饮料中分别添加以下成分蛋白质100G脂肪12G蔗糖转化糖160G钠1G烟酰胺14MG磷250MG钾520MG钙300MG锌54MG牛磺酸150MG果汁含量5牛奶含量30本实施例中,蔗糖转化糖中的异麦芽酮糖和海藻酮糖的质量比为19999/99001。说明书CN104055189A151/2页1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55189A162/2页1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5189A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