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在实现简单结构的同时在制锁技术上有利地设
计一种此类型的锁。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达到,其中,可被锁翅抬起的制栓设
计为单臂杆,它设有一个其中插入在锁舌尾一侧的定程销的定程槽以及
它绕一个布置在锁舌头部上方锁盒一侧的立柱支承。
这种设计带来的结果是提供了一种通常是立式的锁,它除了结构简
单外的特点在于是一种在制锁技术方面有利的设计。现在制栓不再支承
在锁舌尾上,而是围绕着一个设在锁舌头部上方的立柱支承。在锁舌向
前锁闭时作用在锁舌头部上的开启力现在通过定程销直接传入制栓并
因而传入锁盒一侧的立柱中,所以可以无害地承受大的反扭力。向前和
向后锁闭锁舌需要事先抬起制栓和释放定程销,从而可以借助于作用在
锁舌尾上的锁翅锁闭住锁舌。规定定程槽位于制栓杆的自由端旁以及锁
翅作用点大体在其中央。由此获得有利的杠杆效果再加上一种柔和的锁
闭方式。此外,一项有利的特征在于制栓杆相对于锁盒壁弹性缓冲。因
此制栓杆按规定处于其合乎规定的终端位置。一方面它允许在拉上配备
有此锁的门时锁舌避让;另一方面当锁舌向前锁闭时通过制栓杆阻止其
回移。
另一项有利的特征可认为是,锁舌尾有一个与之固定连接的推动凸
块,门把手随动器的臂作用在推动凸块上,当锁舌处于向前的锁闭位置
时推动凸块移出回转区。与先有技术相反,不仅锁翅而且门把手随动器
都作用在锁舌尾上。制栓被通过门把手随动器加的力释放。在锁舌没有
前移到锁闭位置时,推动凸块延伸到门把手随动器臂的区域内。反之,
在锁舌向前完成锁闭后门把手随动器空行。推动凸块在迎向由于弹簧力
而受压的锁舌的同时还带动门把手随动器的臂,所以始终合乎规定地使
门把手随动器返回其起始位置。
此外,对制锁技术有利的是,推动凸块有一个设计为倾斜延伸用于
与臂的鼻接触的滑动面。因此在用门把手随动器拉回锁舌时始终存在相
同的杠杆传动比。另一项有利的特征在于,门把手随动器的臂被弹簧保
持为沿平行于锁舌移动的方向延伸定位。因此,门把手随动器成其回转
时直接处于与推动凸块的工作连接状态。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在一种具有从锁盒伸出的锁舌的锁中,锁
舌在锁盒内移动导引的锁舌尾可通过弹簧缓冲的门把手随动器臂的作
用拉回,此外规定,使门把手随动器弹性缓冲的弹簧的弹性力是可调的。
由于这一事实情况,可为门把手驱动器或配设一杠杆式把手或球形把
手。若门把手随动器配备杠杆式把手,则存在较大的力臂,所以便希望
弹簧力较大。若反之使用球形把手,则可将弹簧力调整为较小的值,所
以虽然是球形把手却仍能轻易地转动球形把手来锁闭。为此,可以移动
固定在锁盒上的弹簧作用点,这最好能从锁盒外侧进行。此外规定此弹
簧是一个作用在随动器臂上的拉力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在锁盒上
的弹簧作用点由一个可在锁盒内移动的销子构成。为了改变弹簧力,后
者可在一纵向槽内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具体情况是,销子借助于卡口式
连接固定在其两个终端位置之一中。为此,销子端部在相对侧各有削平
区,它们在其中一个位置在设在锁盖和锁底内的槽的槽段内时平行于槽
壁延伸,而在横截面加宽的槽段内的另一个位置时横向于槽壁布置。因
此为了改变弹簧力只须转动销子,使削平区处于与槽壁对齐的位置。销
子可在事先转90°后变换位置。为此,在其端面有一个工具插口。它例
如可设计为槽的形式,以便例如插入改锥头。为了防止销子自行移位,
横截面加宽的槽段设计有支承面,与削平区的边缘部分平面地贴靠。在
此方案中还规定,锁舌尾可附加地通过操纵锁翅在制栓先行移动后向前
和向后闭锁。在导引技术方面的优点是来自于,使锁舌尾在两个锁的侧
壁之间贴靠着它们导引并通过拉力弹簧沿锁闭方向弹性缓冲。最后,本
发明还有一项有利的特征是,门把手随动器有一个确定空隙的叉形缺
口,并借此围绕着在锁盒一侧的挡销。
下面借助于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示范性实施例。其中:
图1按第一种实施形式的锁的视图,其中锁舌既可借助于杠杆式
把手也可借助于成型锁芯移动;
图2与图1类似的视图,但取走了锁盖并表示锁舌可借助于门把
手随动器拉回的位置;
图3图2的后续视图,此时锁舌已借助于门把手随动器拉回;
图4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锁舌处于向前锁闭的位置;
图5与图2类似的视图,其中作用在门把手随动器上的弹簧力调
整为较低的值;
图6按图1中线Ⅵ-Ⅵ的局部放大图;
图7锁舌零件图;
图8图7的俯视图,局部断开;
图9制栓视图;
图10制栓俯视图;
图11按第二种实施形式取走锁盖后的锁的视图,其中锁舌可借
助于第二驱动器的锁翅移动,在这里锁舌处于正常位置;
图12与图11类似的视图,但锁舌被门把手随动器拉回;
图13锁舌处于向前锁闭位置时的视图;
图14与图11对应的视图,与之相比的差别在于拉力弹簧以较小
的弹簧力作用在门把手随动器上;
图15按第三种实施形式的锁在锁盖取走后的视图,其中门把手
随动器作用在舌尾中部区域内;
图16如图15所示的视图,但是锁舌被门把手随动器拉回;
图17类似于图15的视图,其中不同的是门把手随动器经受较小
的弹簧力;
图18按第四种实施形式的锁的视图,其中锁舌可以仅仅借助于
设置在锁后部区域内的门把手随动器拉回,关于锁舌的正常位置;
图19图18的后果图,但是锁舌被门把手随动器拉回;
图20类似于图18的视图,而且拉簧以较小的力作用在锁舌上。
按第一种实施形式的锁1有细长形的锁盒2,销盒2的长度大约等
于锁宽的两倍。两个纵侧壁4、5从锁底3出发向上,它们在锁盒2的
后部通过弧形延伸的后壁6互相连接。反之,锁盒2的前壁7与纵侧壁
4、5成直角地延伸。
在锁盒2内两个侧壁4、5之间导引锁舌9的锁舌尾8,锁舌9制
备有斜插面10′的锁舌头部10穿过前壁7的通孔11。锁舌尾8是一种叉
形设计。在较短的那个叉齿8′上,拉力弹簧13的一端作用在从此叉齿
出发的销子12上。拉力弹簧的另一端围绕着锁底3的立柱14,因此锁
舌9沿向前的方向运动时受弹簧力的作用。
另一个叉齿8″大约有叉齿8′长度的三倍。叉齿8″的内侧成形有锁
闭插口15,在它的后方设一矩形截面的定程销16。在定程销上方,叉
齿8″的端部区制有一个沿锁舌移动方向延伸的纵向槽17,其中插入一
个在锁底侧的导销18。锁舌尾8叉齿8″在其自由端设计有一推动凸块
19,它与门把手随动器21的臂20接触,门把手随动器在锁盒2后部装
在锁底3与平行于其布置的锁盖22之间。推动凸块19有一个与臂20
的鼻20′啮合的倾斜延伸的滑动面23,当锁舌9处于基本位置时鼻20′
挨紧在推动凸块19下面,以免妨碍锁舌9向前移动。
图2所示的锁舌9正常位置由制栓杆24保持。制栓杆24设计为单
臂杠杆,它在其面朝定程销16的窄侧制有两个处于前后位置的定程口
25、26、它们用中央横挡27隔开。在锁舌9的正常位置,中央横挡27
在定程销前面延伸并因而阻止锁舌9前移。紧接着定程口26,制栓杆
24设计一弧形增厚区28,它伸入锁闭插口15内。增厚区28是锁翅的
作用点并大体在单臂式制栓杆24的中央延伸。制栓杆24的另一端围绕
着在锁盒一侧的立柱29支承在锁舌头部10上方。所谈及的定程口25、
26则相反均处于制栓杆24的自由端旁,该自由端制有折角区30。制栓
杆24借助于它支承在锁底侧的凸块31上,从而将制栓杆24保持在一
个确定的基本位置上。压力弹簧32作用在制栓杆24上并迫使它处于按
图2的基本位置。压力弹簧32本身支承在锁盒侧壁4上。
门把手随动器21在其与臂20对置的一侧有一个确定空隙的叉形缺
口33,锁盒一侧的挡销34插入其中。在锁1的基本位置下,门把手随
动器21的位置如图2所示。这一位置由弹簧35保持,弹簧35作用在
臂20上。弹簧35做成活动弹簧。弹簧的一端围绕着臂20的榫舌36。
反之,为了改变弹簧力,固定在锁盒上的弹簧作用点P是可调的。为此,
弹簧作用点P可以移动。弹簧35在这里所涉及的是一拉力弹簧。固定
在锁盒上的弹簧作用点P由一个可在锁盒2内移动的销子37构成。后
者可在锁底3和锁盖22的纵向槽38内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纵向槽38
的方向朝门把手随动器21臂20的方向延伸。此纵向槽38设计为使销
子37通过卡口式连接固定在其两个终端位置之一。销子37端部有对置
的削平区39。它们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锁底3和锁盖22槽段41互相平行
延伸的槽壁40的距离。其中,槽段41离臂20的距离比相对于槽段41
加宽设计的槽段42要近。槽段42的内壁与销子37外壁的形状相配。
若销子37进入槽段42以及销子37的端部所制的削平区39垂直于槽壁
40的走向时,弹簧35具有较大的弹性力,可参见图6中销子37用实线
所画的位置。
为防止销子37自行移位,在锁底3和锁盖22内加宽的槽段42设
计有支承面43,用于削平区39边缘部分的平面状贴靠。这些支承面43
垂直于槽壁40延伸。
在事先转90°后,销子37可转换成按图6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和图5
中实线所画的位置,所以弹簧35以较小的力作用在门把手随动器21上。
当为门把手随动器21配设一种图中未表示的球形把手时选择这种情况。
若反之门把手随动器21配备有在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的杠杆式门把手
44,则销子37选择为它进入加宽的槽段42内的位置。为了能从外部转
换销子37的位置,在销子37的端面制工具插口37′,用于插入改锥。
锁舌9的向前或向后锁闭可借助于贯穿锁盖22和锁底3的成型锁
芯45。它的锁翅46与制栓杆24以及与锁舌尾8的锁闭插口15配合工
作。
锁的工作方式如下:
若图中未表示的配备有锁1的门拉到其关闭位置,则由于有斜插面
10′使锁舌9朝锁的内部方向避让,在这种情况下定程销16在定程口25
的范围内运动。然后,当门处于关闭位置,锁舌9在拉力弹簧13作用
下前进到处于按图2的基本位置。从这一位置出发,可通过操纵门把手
拉回锁舌,可参见图3。为此,门把手随动器21臂20的鼻20′在锁舌尾
8的滑动面23上加载并因而将锁舌9向锁内部移动。门把手随动器21
的旋转移位由于叉齿33′挡靠在锁盒2一侧的挡销34上而受到限制。在
此过程中弹簧35张紧。作用在锁舌9上的拉力弹簧13也同时出现这种
情况。若放开门把手44,则门把手随动器21返回原始位置,此时另一
个叉齿33″挡靠在挡销34的另一侧上。除此之外,拉力弹簧13将锁舌
9移回图2所示的它的基本位置。
在门仅处于关闭位置时,可借助于成型锁芯45将锁舌9向前锁闭。
当反时针方向旋转锁翅46时,锁翅压在制栓杆24增厚区28上并因而
抬起制栓杆24,从而将中央横挡27置于定程销16上方。此时,通过将
锁翅46插入锁闭插口15中,便可将锁舌9向前移动并锁闭在按图4的
位置。在销翅46为锁闭而旋转时,它释放制栓杆24,于是制栓杆24
在弹簧力作用下回转,所以其中央横挡27到了定程销16的后面,使定
程销16处于定程口26内。这样一来锁舌9不可能压回。相应的向后压
力通过制栓杆24传入在锁底侧的立柱29中。只有用钥匙操纵才有可能
回移锁舌9,确切地说,只有在事先抬起制栓杆24后并克服拉力弹簧
13的力才能移动锁舌9。
若门把手40的位置上使用了一个图中未表示的球形把手,则应减
小作用在门把手随动器21上的弹簧力,在这种情况下将销子37置于图
5所示的位置。
在向前锁闭的锁定位置,推动凸块19处于门把手随动器21臂20
运动轨迹之外,所以门把手随动器21借助于球形把手或杠杆式门把手
44移动时与锁舌尾8没有接触。
在图11至14中表示的另一种实施形式与第一种实施形式基本一
致。因此相同的构件用同一个数字标号。在此实施形式中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第二个装在锁底3和锁盖22内的第二随动器47代替成型锁芯45。
这样一种锁1′可例如用在厕所的门上。第二随动器47配备有锁翅48,
它的作用与成型锁芯45的锁翅46类似并配设两个在锁盒一侧的挡肩
56、57。在此锁1′中,第二随动器47最好配备在门内侧的球形把手。
于是,锁舌9如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那样可借助于门把手随动器21拉
回,见图12。此外,可借助于在门侧属于第二随动器47的球形把手向
前锁闭锁舌9,其中,它的锁翅48既与制栓杆24也与锁舌尾8配合工
作。由此达到图13所示的位置。配备有锁1′的门的开启,首先需要借
助于第二随动器47将锁舌9后撤。然后可借助于门把手随动器21将锁
舌9彻底拉回。
若门把手随动器21配设杠杆式门把手44,则销钉37处于按图11
至13所示的位置。于是弹簧35以较大的力作用在门把手随动器21上。
在在采用球形把手用于门把手随动器21时,销子37置于按图14的位
置。
按图15至17的另一种实施形式的锁1″具有一锁舌9′,它仅仅起
一个插销的作用。锁舌尾8仅仅构成一个叉齿8″。在它上面也作用一拉
簧13′。在这种实施形式的锁1″中不存在制栓。其次它没有设置在锁盒
2后面区域内的门把手随动器21。
锁舌9′的拉回借助于在中部区域作用在叉齿8″上的随动器49进
行。随动器的臂50和锁舌尾8的榫舌51共同作用,该榫舌51在局部
画出的锁盖22′的一纵向槽中移动。在与臂50相对的位置上门把手随动
器49设有一第二臂53。它上面作用一弹簧35,它对随动器49逆时针
方向加力。这里两个锁底侧的挡肩55,55′和随动器49的两个相应凸肩
54,54′共同作用限制随动器49的旋转运动。锁盒侧的弹簧作用点P具
有和前面提到的两种实施形式相同的结构。只是纵向槽38的方位有所
改变。现在它沿臂53的方向伸展。
按图15和16弹簧作用点P在一横截面加宽的槽段内延伸。这意
味着弹簧35以较大的力作用在随动器49上。因此后者最好配备一个门
把手。通过操作门把手随动器49可以进入按图16的位置,这时其臂50
通过榫舌51将锁舌9′拉回。
如果随动器49应该配设一个未画出的旋转球形把手,那么必须这
样地偏移弹簧作用点,使销子在事先旋转90°后插入槽段41内。
在图18至20中所示的锁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使用像开头两种实
施形式中一样的门把手随动器。其次采用像第三种实施形式中那样的锁
舌9′。但是与此相比没有随动器49。只能像在开头两种实施形式中那样
借助于门把手随动器21将锁舌9′拉回。按图18和19弹簧35调整到一
较大的力。据此门把手随动器21配设于门把手44。这样在门把手随动
器21上设一旋转球形把手时锁盒侧的弹簧作用点P可以挪到更接近于
臂20的位置,这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已详细说明。
还有一种实施形式可基本上与第一种实施例一致。但取代成型锁芯
44,在锁底3和锁盖内设锁翅的钥匙插口,借助于锁翅可锁闭配备有制
栓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