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28279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87874.2

申请日:

2007.11.14

公开号:

CN101434307A

公开日:

2009.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5D 6/18公开日:20090520|||公开

IPC分类号:

B65D6/18; B65D43/14; B65D25/04; B65D6/06; E06B3/38

主分类号:

B65D6/18

申请人:

盈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顺义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可折叠成扁平状,使所占据的空间大幅降低,以利储放、运输,也可展开成箱体站立,成为一个可收纳物品收纳箱体。本装置包含:一底板、一顶板、一左侧板、一右侧板,所述的各板面是以枢轴拼接成一方形筒体,且各板面能以对应的枢轴为轴心而转动,使各板面能转动成平卧状或转动成站立状。其中的任何两个衔接板面分别设有凸块与嵌槽设计,使在站立的形态下,可凭借各凸块嵌入对应的各嵌槽内,而使相互衔接的板面产生扣合定位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底板,其顶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所述的两个凸墙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内设置有一环体,所述的环体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所述的两个凸墙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上突出的T形凸块;
一顶板,其底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所述的两个凸墙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内设置有一环体,所述的环体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所述的两个凸墙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倒T形凸块;
一左侧板,其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左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左侧板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左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左侧板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为轴心而转动;所述的左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左侧板上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顶板左侧的倒T形凸块嵌入,下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底板左侧的T形凸块嵌入;
一右侧板,其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右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右侧板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右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右侧板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为轴心而转动;所述的右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右侧板上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顶板右侧的倒T形凸块嵌入,下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底板右侧的T形凸块嵌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后端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倒T形嵌槽,所述的左、右侧板的下端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倒T形凸块;所述的左、右侧板上的倒T形凸块是能够分别嵌入所述的底板左、右的倒T形嵌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后端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左、右侧板的上端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向上突出的T形凸块;所述的左、右侧板上的T形凸块是能够分别嵌入所述的顶板左、右的T形嵌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顶板上的各环体上是各设置有一破孔,以使各环体中央的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的左、右侧板上的各轴杆上各设有一尺寸较小的扁平部,所述的扁平部可由对应环体的破孔导入,而使所述的各轴杆贯穿对应环体的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右端的凸墙高于左端的凸墙;所述的顶板右端的凸墙低于左端的凸墙;所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的高度相同;且连结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的四个枢接轴心,是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左侧凸墙的内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顶缘低的边条,右侧凸墙的外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顶缘低的边条;当所述的左、右侧板成直立状时,所述的左侧板的底面是抵靠在所述的底板左侧凸墙内侧的边条,所述的右侧板是抵靠在所述的底板右侧凸墙外侧的边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左侧凸墙的外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下缘高的边条,其右侧凸墙的内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下缘高的边条;所述的左、右侧板呈直立状时,所述的左侧板的顶面是抵靠在所述的顶板左侧凸墙外侧的边条,所述的右侧板是抵靠在所述的顶板右侧凸墙内侧的边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设置有一背板,所述的背板是盖封所述的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所围成方形筒体的后端开口。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上、下、左、右端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凸粒;所述的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上相对于各凸粒的位置处是设置有沟槽,以供对应位置的凸粒卡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门板及组装门板用的两个铰链装置;所述的铰链装置包含设有一枢轴及两个定位销;所述的两个铰链装置的定位销是分别插入所述的顶板底面、所述的底板顶面各预设的两个销孔内,所述的两个铰链装置的枢轴是分别卡入所述的门板内侧面上、下端的槽孔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水平隔板及用以支撑所述的水平隔板的水平杆体;所述的左侧板内侧面的前、后端各设置一卡槽,以供一水平杆体嵌入固定;所述的右侧板内侧面的前、后端各设置一卡槽,以供另一水平杆体卡入固定;所述的隔板是由所述的左、右侧板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两个条水平杆体所承托,而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抽屉装置及用以支撑所述的水平隔板的水平杆体;所述的左侧板内侧面的前、后端各设置一卡槽,以供一水平杆体嵌入固定;所述的右侧板内侧面的前、后端各设置一卡槽,以供另一水平杆体卡入;所述的抽屉装置是由所述的左、右侧板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两个条水平杆体所承托。

说明书

可折叠式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可展开成站立状的箱体,而作为可收纳物品的装置,也可折叠成扁平状,以利收执、储放、运输。
背景技术
所有收纳装置的内部必然有一定的空间容许物品置入,所以收纳装置有一定的体积。而所述的收纳装置的体积大小与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当收纳装置内部空间较大时,其体积相对较大。
产品的成本的计算中,运输成本也是必须要计入的部份。现有的收纳箱大都为固定成箱体的型式,使得在收执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存放,造成运输成本提高。传统式的收纳箱不能折叠成较小的体积,造成运输费用较高,提高产品的成本。
市面上有一种以金属网片枢接而成的置物盒,其虽具有可折叠性,而能降低收执时的体积,但其在组立后,容易摇晃,结构力差,且网片有太大的透孔,缺乏隐密性,故不能成为一个适合消费者使用的收纳装置。正是因为现有的折叠结构所能产生的收纳装置,结构力差,所以只能运用在网片式的收纳盒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可折叠成扁平状,使所占据的空间大幅降低,以利收执、存放、运输。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可展开成站立型态,而可收纳物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底板,其顶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所述的两个凸墙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内设置有一环体,所述的环体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所述的两个凸墙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上突出的T形凸块;
一顶板,其底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所述的两个凸墙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内设置有一环体,所述的环体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所述的两个凸墙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倒T形凸块;
一左侧板,其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左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左侧板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左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左侧板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为轴心而转动;所述的左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左侧板上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顶板左侧的倒T形凸块嵌入,下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底板左侧的T形凸块嵌入;
一右侧板,其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右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右侧板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右侧凸墙的缺口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所述的轴杆是贯穿所述的缺口内环体中央的孔,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右侧板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为轴心而转动;所述的右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右侧板上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顶板右侧的倒T形凸块嵌入,下端的倒T形嵌槽可供所述的底板右侧的T形凸块嵌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中,底板后端两侧各设有一倒T形嵌槽,所述的左、右侧板下端面的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倒T形凸块。当所述的左、右侧板成直立状并向前移动时,凭借所述的各倒T形凸块嵌入对应的倒T形凹槽内,而增加扣合作用。所述的顶板后端两侧各设有一T形嵌槽,所述的左、右侧板上端面的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T形凸块。当所述的左、右侧板成直立状并向前移动时,凭借所述的各倒T形凸块嵌入对应的倒T形凹槽内,而增加扣合作用
2.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在展开成站立型态时,其后端可组装一背板,前端组装一门板,而形成一具有封闭空间的收纳装置。
3.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内可设置隔板或抽屉装置,而增加使用上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左、右侧板与底板、顶板错开的状态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折叠成扁平状的剖面图;
图5为底板的外观图;
图6为顶板的外观图;
图7为图6所示顶板翻转180°后的外观图;
图8为左侧板的外观图;
图9为左侧板与顶板呈错开状态的视图;
图10为左侧板与顶板呈插合状态的视图;
图11为右侧板的外观图;
图12为右侧板与底板呈错开状态的视图;
图13为右侧板与底板呈插合状态的视图;
图14为底板的另一角度的外观图;
图15为顶板的另一角度的外观图;
图16为图1所示实施例加装背板的外观图;
图17为背板的外观图;
图18为背板组装完成后的剖示图;
图19为右侧板另一角度的外观图;
图20为图16所示实施例加装门板的外观图
图21为门板组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22为门板组装完成的外观图;
图23为图16所示实施例加装隔板的外观图;
图24为图23中水平杆体的外观图;
图25为图16所示实施例加装抽屉装置的外观图;
图26为图25中尚未安装抽屉装置的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底板;11-凸条;111-缺口;112-T形凸块;113-倒T形嵌槽;114-边条;12-凸墙;121-缺口;122-T形凸块;123-倒T形嵌槽;124-边条;13-环体;131-穿孔;132-破孔;14-环体;141-穿孔;142-破孔;15-沟槽装置;151-沟槽;16-销孔;20-顶板;21-凸墙;211-缺口;212-倒T形凸块;213-T形嵌槽;214-边条;22-凸墙;221-缺口;222-倒T形凸块;223-T形嵌槽;224-边条;23-环体;231-穿孔;232-破孔;24-环体;241-穿孔;242-破孔;25-沟槽装置;251-沟槽;26-销孔;30-左侧板;31-轴杆;311-扁平部;32-轴杆;321-扁平部;33-倒T形嵌槽;34-T形嵌槽;35-T形凸块;36-倒T形凸块;37-顶面;38-底面;39-沟槽装置;391-沟槽;301-卡槽;302-凸条;40-右侧板;41-轴杆;411-扁平部;42-轴杆;421-扁平部;43-倒T形嵌槽;44-T形嵌槽;45-T形凸块;46-倒T形凸块;47-顶面;48-底面;49-沟槽装置;491-沟槽;401-卡槽;402-凸条;50-背板;51-凹面;511-凸粒;52-凹面;521-凸粒;53-凹面;531-凸粒;54-凹面;541-凸粒;60-门板;61-铰链装置;611-枢轴;612-定位销;62-槽孔;70-隔板;71-水平杆体;72-凹槽;80-抽屉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案发明人有鉴于固定型态的收纳装置所占的空间较大,会增加运输上的成本,以及仓储时的空间,乃研创本发明内容,使收纳装置可折成扁平状以利运输,而且在展开时能有极佳的稳固性以利使用。
请参阅图1~图4,一种可折叠式收纳装置,其包含:一底板10、一顶板20、一左侧板30、一右侧板40。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左侧板30、右侧板40是凭借枢接结构相互枢接而结合成一方型框体。所述的顶板10、底板20、左侧板30、右侧板40能够以其相互连结的枢接中心为轴心而转动,以压缩成扁平状,如图4所示的状态,而大幅缩小体积,以利收藏、储放、运输。
请参阅图5,所述的底板10的顶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11、12,所述的两个凸墙11、12设有两个缺口111、121,所述的缺口111、121内设置有一环体13、14所述的环体13、14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131、141。所述的两个凸墙11、12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上突出的T形凸块112、122。
请参阅图6、图7,所述的顶板20的底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墙21、22,所述的两个凸墙21、22设有两个缺口211、221,所述的缺口211、221内设置有一环体23、24,所述的环体23、24中央为一前、后贯穿的孔231、241。所述的两个凸墙21、22的前缘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倒T形凸块212、222。
请参阅图8。所述的左侧板30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20左侧凸墙21的两个缺口211位置处是各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31。所述的轴杆31是贯穿所述的缺口211内环体23中央的孔231,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23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左侧板30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10左侧凸墙11的两个缺口111位置处是各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32。所述的轴杆32是贯穿所述的缺口111内环体13中央的孔131,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13作前、后移动,见图9、图10。所述的左侧板30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31、32为轴心而转动,使得所述的左侧板30能与底板10、顶板20之间产生可折叠的功能。所述的左侧板30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33,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34。当所述的左侧板30呈铅直状时,其上端的倒T形嵌槽33是对正所述的顶板20左侧的倒T形凸块212,其下端的T形嵌槽34是对正所述的底板10左侧的T形凸块112。当将所述的左侧板30相对所述的顶板20、底板10向前移动时,所述的左侧板30上端的倒T形嵌槽33可供所述的顶板20左侧的倒T形凸块212嵌入,下端的T形嵌槽34可供所述的底板10左侧的T形凸块112嵌入。
请参阅图11。所述的右侧板40上端对应所述的顶板20右侧凸墙22的两个缺口221位置处是各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41。所述的轴杆41是贯穿所述的缺口221内环体24中央的孔241,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24作前、后移动。所述的右侧板40下端对应所述的底板10右侧凸墙12的两个缺口121位置处是各设置有一前后延伸的轴杆42。所述的轴杆42是贯穿所述的缺口121内环体14中央的孔141,且可相对所述的环体14作前、后移动,见图12、图13。所述的右侧板40能够以上、下端的轴杆41、42为轴心而转动,使得所述的右侧板40能与底板10、顶板20之间产生可折叠的功能。所述的右侧板40前端面的上端设有一倒T形的嵌槽43,下端设有一T形嵌槽44。当所述的右侧板40呈铅直状时,其上端的倒T形嵌槽43是对正所述的顶板20右侧的倒T形凸块222,其下端的T形嵌槽44是对正所述的底板10右侧的T形凸块122。当将所述的右侧板30相对所述的顶板20、底板10向前移动时,所述的右侧板40上端的倒T形嵌槽43可供所述的顶板20右侧的倒T形凸块222嵌入,下端的T形嵌槽44可供所述的底板10右侧的T形凸块122嵌入。
见图14,前述的底板10,其后端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倒T形嵌槽113、123。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的下端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的倒T形凸块36、46。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上的倒T形凸块36、46是可分别嵌入所述的底板10左、右的倒T形嵌槽113、123内。见图15,所述的顶板20后端面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T形嵌槽213、223,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的上端后缘相对应各设有一向上突出的T形凸块35、45。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上的T形凸块35、45是可分别嵌入所述的顶板20左、右的T形嵌槽213、223内。
前述的底板10、顶板20、左侧板30、右侧板40能够以彼此的连结轴心做转动,而形成站立状的方形筒体(如图1与图3所示的状态),或形成折叠后扁平状(如图4所示的状态)。当所述的左侧板30、右侧板40转动成直立状时,所述的收纳装置即形成一站立状态下的方形筒体,如图2所示的状态。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相对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作向前的移动时,所述的底板10前端的左、右两个T形凸块112、122是分别嵌入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前缘下端的T形嵌槽34、44内;所述的顶板20前端的左、右两个倒T形凸块212、222是分别嵌入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前缘上端的倒T形嵌槽33、43内;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后缘下端的倒T形凸块36、46是分别嵌入所述的底板10后端面左、右两个倒T形嵌槽113、123内;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后缘上端的T形凸块35、45是分别嵌入所述的顶板20后端面左、右两个T形嵌槽213、223内,使所述的收纳装置形成不可折叠状态的方形筒体。如图1所示。
所述的当要将所述的方形筒体折叠收藏时,先将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相对于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做向后移动,使得前述的T形凸块112、122、35、45、倒T形凸块212、222、36、46,由对应的T形嵌槽34、44、213、223、倒T形嵌槽113、123、33、43退出,如图2所示的状态。则可将所述的顶板20向左移动,而带动所述的左侧板30、右侧板40以下端的轴杆32、42为轴心而转动成平卧状,同时使所述的顶板20贴靠在所述的左侧版30的上方,而使收纳装置折叠成扁平状,如图4所示。
所述的底板10顶面右端的凸墙12略高于左端的凸墙11,所述的顶板20底面右端22的凸墙略低于左端的凸墙21。如此,当所述的收纳装置折叠成扁平状时,所述的底板10顶面左端的凸墙11不会阻碍所述的左侧板30的折叠,所述的顶板20底面右端的凸墙22不会挤压所述的右侧板40。所述的左侧板30与右侧板40的高度相同,且连结底板10、顶板20、左侧板30、右侧板40的四个枢接轴杆31、32、42、41,是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所述的收纳装置折叠过程与折叠完成后,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都保持在水平状态。运用底板10、顶板20两侧凸墙11、12、21、22高度设计,以使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在折叠完成后也为水平状,使所述的收纳装置折叠后的厚度为较小。
所述的底板10左侧凸墙11、右侧凸墙12的顶缘都为突起的弧形状。所述的左侧凸墙11的内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11顶缘低的边条114。所述的右侧凸墙12的外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12顶缘低的边条124。当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向右转动成直立状时,所述的左侧板30的底缘38是抵靠在所述的底板10左侧凸墙11内侧的边条114,所述的右侧板40的底缘48是抵靠在所述的底板10右侧凸墙12外侧的边条124,而无法继续向右转动。所述的顶板20左侧凸墙21的外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21底缘高的边条214。所述的顶板20右侧凸墙22的内侧为一较所述的凸墙22高的边条224。当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向右转动成直立状时,所述的左侧板30的顶缘37是抵靠在所述的顶板50左侧凸墙21外侧的边条214,所述的右侧板40的顶缘47是抵靠在所述的顶板20右侧凸墙22内侧的边条224,而无法继续向右转动。如此,所述的收纳装置在展开操作上,只要转动到不能在继续转动的位置时,即表示已达到定位。故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仅可向左转动成平卧状,或可向右转动成直立状。
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上的各环体13、14、23、24上是各设置有一破孔132、142、232、242,以使各环体13、14中央的孔131、141、231、241与外界连通。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上的各轴杆31、32、41、42上各设有一尺寸较小的扁平部311、321、411、421,所述的扁平部311、321、411、421可由对应环体23、13、24、14的破孔232、132、242、142导入,而使所述的各轴杆31、32、41、42贯穿对应环体23、13、24、14的孔231、131、241、141。
图1所示的收纳装置的背面可安装一背板50,以封闭后端的开口,而形成一箱型收纳装置,如图16所示。参阅图17,所述的背板50上、下、左、右端面各设有一凹面51、52、53、54,所述的各凹面51、52、53、54内各设有两个凸粒511、521、531、541。所述的底板10、顶板20、左侧板30、右侧板40内侧面相对于背板各凹面51、52、53、54的位置处是设置有一凸出状的沟槽装置15、25、39、49(见图19)。各沟槽装置15、25、39、49是恰可对应塞入所述的背板50的各凹面52、51、53、54内,且所述的各凸粒521、511、531、541卡入所述的各沟槽装置15、25、39、49所设置的沟槽151、251、391、491内。图18是所述的背板与所述的底板、顶板的卡合状态的剖示图。
请参阅图20,其是在图16所示的收纳装置的前端安装一门板60,而形成一具有封闭空间的收纳装置。请参阅图21,所述的门板60是凭借两个铰链装置61、61而组装在所述的收纳装置上。所述的铰链装置61包含设有一枢轴611及两个定位销612、612。所述的顶板20上设有两个销孔26、26,以供所述的铰链装置61的两个定位销612、612插入。所述的底板10上设有两个销孔16、16,以供所述的铰链装置61的两个定位销612、612插入。所述的两个铰链装置61、61的枢轴611、611是分别卡入所述的门板60内侧面上、下端的槽孔62、62内,使所述的门板60能以上、下两个铰链装置61、61的枢轴611、611为轴心转动,以开启门板60或盖上门板60。
前述的收纳装置内可设置至少一个隔板70,以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层以上,见图23。见图8,所述的左侧板30内侧面的前、后端以对应型态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301、301,以供图24所示的水平杆体71嵌入固定。所述的卡槽301的内壁面设有一凸条302,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卡入端相对应设置有一凹槽72。当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前、后端塞入对应的两个卡槽301、301内时,可凭借所述的卡槽301、301内的凸条302、302卡入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凹槽72、72内,而将所述的水平杆体71固定左侧板30的内侧面上。所述的右侧板40内侧面的前、后端以对应型态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401、401(见图19),以供另一水平杆体71嵌入固定。所述的卡槽401的内壁面设有一凸条402,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卡入端相对应设置有一凹槽72。当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前、后端塞入所述的卡槽401、401内时,可凭借所述的卡槽401内的凸条402卡入所述的水平杆体71的凹槽72内,而将所述的水平杆体71固定右侧板40的内侧面上。所述的隔板70是由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两个条水平杆体71、71所承托,而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
前述的收纳装置的内部空间也可设置抽屉装置80,如图25。所述的抽屉装置80是由所述的左、右侧板30、40的内侧面对应设置的两个条水平杆体71、71所承托,见图26。
本发明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凭借相互枢接的板面设计而具有可折叠收合的特性,以利收执、储放、运输。本发明可配合隔板产生双层空间,也可配合抽屉、门的组件形成更多样的使用用途。所以,凭借本发明的设计,可使折叠式收纳装置的使用价值大幅提高。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折叠式收纳装置.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可折叠的收纳装置,其可折叠成扁平状,使所占据的空间大幅降低,以利储放、运输,也可展开成箱体站立,成为一个可收纳物品收纳箱体。本装置包含:一底板、一顶板、一左侧板、一右侧板,所述的各板面是以枢轴拼接成一方形筒体,且各板面能以对应的枢轴为轴心而转动,使各板面能转动成平卧状或转动成站立状。其中的任何两个衔接板面分别设有凸块与嵌槽设计,使在站立的形态下,可凭借各凸块嵌入对应的各嵌槽内,而使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