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指针移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和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 且更 明确地说, 是关于一种用于控制显示于包括指点 (pointing) 控制单元的电子装置的显示 单元上的指针 ( 或游标 ) 的移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的电子装置较小且由于图形用户接口 (GUI) 而易于使用。例如鼠标装置和触 控垫的各种指针移动控制装置 ( 或指点控制单元 ) 被用以控制 GUI 的指针的移动。
在相关技术中, 通过鼠标的方向和位移或触碰触控垫的物体的方向和位移来确定 屏幕上的指针的方向和位移。在一些装置中, 通过根据触碰触控垫的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屏 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来激活所需的离子。在那些情况下, 应在宽广区域上移动鼠标或触 碰触控垫的物体, 以便在屏幕上平滑地移动指针。 因此, 相关技术的鼠标装置和触控垫不适 合于小的电子装置, 这是因为其较大或需要相对较大的操纵区域。
在另一方法中, 向上、 向下、 向左和向右移动按钮 (+x 轴、 -x 轴、 +y 轴, 和 -y 轴按 钮 ) 围绕一种中心点击按钮而布置, 使得可通过点击所述按钮使指针 ( 即, 已激活的图标 区 ) 向上、 向下、 向左和向右移动。然而, 因为移动按钮通常是使用薄膜按键开关 (dome switch) 而形成, 所以需要相对较大的空间来安装薄膜按键开关, 且因此, 难以减小装置的 大小。此外, 因为需要多个移动按钮以及中心点击按钮, 所以制造成本增加。
在最近的指针移动控制装置中, 布置了能够检测磁体的移动方向和磁场强度的传 感器以根据磁体的二维移动来控制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因为通过检测由磁体造成的磁场 变化来产生用于控制指针的移动的信号, 所以指针移动控制装置可为小而轻的。 然而, 由于 此种经配置以根据磁体 ( 或传感器 ) 的移动而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指针移动控制装置 的狭窄传感器移动空间, 指针在屏幕 ( 电子装置的显示区 ) 上的移动可受到很大改变, 且因 此, 难以控制指针的移动。此外, 如果在轴线之间移动磁体, 那么可能不会适当地检测到磁 体的轴向移动。 在此情况下, 可能不会适当地使已激活的图标区在所需的方向上移动, 且因 此, 可能不能容易地激活所需的图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所述电子装置经配置以通过使用根据指点移动控制装 置的传感器的移动而输出的传感器移动信号来平滑地控制屏幕上的指针 ( 即, 已激活的图 标区 ) 的移动, 和一种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来控制指针在电子 装置的屏幕上的移动的方法,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是使用感测信号来产生, 所述感测信 号具有各种电平且是根据用户对传感器的操纵而输出的, 所述方法包括 : 定义对应于所述感测信号的多个段且根据所述段将所述感测信号定义为第 0 感测信号到第 M 感测信号 ; 产 生并存储一参考查找表和多个可变查找表, 所述参考查找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 0 感测信号 到所述第 M 感测信号和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的加权值, 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每一 个可变查找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 0 感测信号到所述第 M 感测信号且不同于所述参考查找表 的所述加权值的加权值 ; 确定当前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大电平 ; 如果所述当前感测信号具 有所述最大电平, 执行加速模式以便加速所述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且如果所述当前感测 信号不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确定先前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小电平 ; 在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不 具有所述最小电平时, 执行连续移动模式, 且如果所述先前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小电平, 比 较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段 ; 如果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 号的所述段之间的差大于 L,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 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且如果所述段的所述差小于 L, 通过 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 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L 可为选自 2、 3 和 4 的自然数。
所述加速模式的执行可包括 : 确定最大电平连续数 (continuation number)K 是 否大于值 N ; 如果 K 小于 N, 通过使用所述参考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 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如果下一个新的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将所述 K 加 1, 确定已增加的 K 是否大于 N, 且如果所述新的感测信号不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终止所述加 速模式 ; 以及如果 K 等于或大于 N, 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具有通 过将所述参考查找表的对应于所述最大电平的加权值增加对应于所述 K 的值而获得的加 权值, 如果下一个新的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将所述 K 加 1, 且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 号,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具有通过将所述参考查找表的对应于所述最大电平的所述加权 值增加对应于所述已增加的 K 的值而获得的新的加权值。
所述 N 可为选自 2 到 15 的自然数。
所述连续移动模式的执行可包括 : 确定所述感测信号的电平是增加还是减小 ; 如 果所述感测信号的所述电平增加,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 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 以及如果所述感测信号的所 述电平减小, 比较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 以便在所述先前感测 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之间的所述差大于 P 的情况下, 产生具有零电平的指针 移动控制信号, 且在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之间的所述差小于 P 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所述可变查找表或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 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 P 可为选自 2、 3 和 4 的自然数。
所述传感器可为磁体零件, 且所述感测信号的所述电平可根据所述磁体零件的移 动而变化, 其中可将从所述磁体零件的原始位置到所述磁体零件的距所述原始位置最远的 位置所定义的轴线的长度划分成第一传感器信号段到第七传感器信号段, 以根据所述第一 传感器信号段到所述第七传感器信号段而将所述感测信号的所述电平分类成第一电平到 第七电平。
所述参考查找表和所述可变查找表可包括 : 对应于在 +x 轴或 +y 轴方向上从所述磁体零件的所述原始位置到所述磁体零件的最远位置所定义的 x 轴或 y 轴的段的第一加权 值; 和对应于在 -x 轴或 -y 轴方向上从所述磁体零件的所述原始位置到所述磁体零件的最 远位置所定义的所述 x 轴或所述 y 轴的段的第二加权值, 其中所述第一加权值的符号为正 号或负号, 所述第二加权值具有相反符号, 且所述第一加权值与所述第二加权值的绝对值 相等。
所述参考查找表的所述加权值可根据所述感测信号的所述第一电平到所述第七 电平而顺序地增加 ; 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一个可变查找表的所述加权值可包括对应于第一 电平的 0、 对应于第二电平到第四电平的 1, 和对应于第五电平到第七电平的 3 ; 所述可变查 找表中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的所述加权值可包括对应于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 0、 对应于 第三电平和第四电平的 1, 和分别对应于第五电平、 第六电平和第七电平的 3、 4和7 ; 且所述 可变查找表中的另一可变查找表的所述加权值可包括对应于第一电平的 0、 对应于第二电 平到第四电平的 1, 和分别对应于第五电平、 第六电平和第七电平的 3、 4 和 5。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 指点控制单元, 其经配置以通过检测 布置于孔形移动空间内的磁体零件的移动来输出具有各种电平的感测信号 ; 和指针控制 模块, 其经配置以定义对应于所述感测信号的多个段且根据所述多个段而将所述感测信号 定义为第 0 感测信号到第 M 感测信号, 所述指针控制模块经配置以通过使用所述第 0 感测 信号到所述第 M 感测信号、 参考查找表和多个可变查找表以及当前感测信号和先前感测信 号而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 值, 所述参考查找表和所述多个可变查找表包括对应于用于控制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的指 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的各种加权值。 所述指针控制模块可经配置以执行以下操作 : 如果所述当前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 平, 执行加速模式以便加速所述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 且如果所述当前感测信号不具有所 述最大电平, 确定所述先前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小电平, 以在先前感测信号不具有所述最 小电平的情况下执行连续移动模式, 在所述先前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小电平的情况下比较 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段, 以便在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 号的所述段之间的差大于 L 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 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且在所述段的所述差小于 L 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 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指点装置, 其经配置以通过使用指针移动控制 信号来控制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是使用感测信号来产生, 所述感 测信号具有各种电平且是根据用户对传感器的操纵而输出的, 所述指点装置经配置以定义 对应于所述感测信号的多个段且根据所述多个段而将所述感测信号分类成第 0 感测信号 到第 M 感测信号, 且产生并存储参考查找表和多个可变查找表, 所述参考查找表包括对应 于所述第 0 感测信号到所述第 M 感测信号和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的加权值, 所 述可变查找表中的每一个可变查找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 0 感测信号到所述第 M 感测信号 且不同于所述参考查找表的所述加权值的加权值, 所述指点装置包括程序代码 (program code), 所述程序代码经配置以通过执行以下操作来控制所述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 确定当 前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大电平 ; 如果所述当前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执行加速模式
以便加速所述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 且如果所述当前感测信号不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确定 先前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小电平 ; 如果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不具有所述最小电平, 执行连续 移动模式, 且如果所述先前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小电平, 比较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 前感测信号的段 ; 如果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之间的差大于 L,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 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且如果所述段之间的所述差小于 L,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 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加速模式的执行可包括 : 确定最大电平连续数 K 是否大于值 N ; 如果所述 K 小 于所述 N, 通过使用所述参考查找表来产生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 移动控制信号, 如果下一个新的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将所述 K 加 1, 确定已增加的 K 是否 大于所述 N, 且如果所述新的感测信号不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终止所述加速模式 ; 以及如果 所述 K 等于或大于所述 N, 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具有通过将所述 参考查找表的对应于所述最大电平的加权值增加对应于所述 K 的值而获得的加权值, 如果 下一个新的感测信号具有所述最大电平, 将所述 K 加 1, 且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所述指 针移动控制信号具有通过将所述参考查找表的对应于所述最大电平的所述加权值增加对 应于所述已增加的 K 的值而获得的新的加权值。 所述连续移动模式的执行可包括 : 确定所述感测信号的电平是增加还是减小 ; 如 果所述感测信号的所述电平增加,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 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 以及如果所述感测信号的所 述电平减小, 比较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 以便在所述先前感测 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之间的所述差大于 P 的情况下, 产生具有零电平的指针 移动控制信号, 且在所述先前感测信号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所述段之间的所述差小于所 述 P 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所述可变查找表中的所述可变查找表或另一个可变查找表来产生 具有对应于所述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以激活所述电 子装置的图标的方法, 所述方法是通过根据限制于二维平面的移动范围内的中间部件的移 动而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来实现, 所述方法包括 : 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 围划分成多个划分区, 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被分配到所述划分区中, 且通过改 变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划分区的大小来存储多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使得所述参考移动范围 中的每一个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具有不同于其他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的大小 ; 以及根 据所述中间部件的位置来选择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便通过使用选 定的参考移动范围来移动所述屏幕上的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
对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的选择可通过选择所述参考移动范 围中的具有所述中间部件所位于的最大划分区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来执行。
所述中间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移动范围的中心点而以二维方式移动, 且所述移动范 围可基于所述中心点而划分成划分区, 且当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中 心点处时, 可选择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划分区具有相同大小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所述划分区可包括位于所述中心点的上侧的上部划分区、 位于所述中心点的下侧 的下部划分区、 位于所述中心点的左侧的左部划分区, 和位于所述中心点的右侧的右部划
分区, 且当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划分区的边界上时, 可确定所述中间部件被放置于 所述左部划分区或所述右部划分区上。
如果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中心点处, 所述上部划分区、 所述下部划分区、 所 述左部划分区和所述右部划分区可变成相对于所述中心点而定义的 90°角度区, 且如果将 所述中间部件从所述中心点移动到所述上部划分区、 所述下部划分区、 所述左部划分区和 所述右部划分区中的一个划分区, 那么可将对应的划分区放大到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大约 100°到 140°角度区, 且可将剩余划分区中的与所述已放大的划分区相邻的两个划分区的 大小减小所述已放大的划分区的已放大的大小。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以激活所述电 子装置的图标的方法, 所述方法是通过根据限制于由 x 轴和 y 轴定义的二维平面的移动范 围内的中间部件的移动而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来实现, 所述方法包括 : 将所述中 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适于在 x 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 ±x 轴移动 区, 和适于在 y 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 ±y 轴移动区 ; 以及将所述 ±x 移动区 和所述 ±y 轴移动区中的放置有所述中间部件的一对移动区相较于未放置有所述中间部 件的另一对移动区而放大。
如果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移动范围的中心点处, 那么所述 ±x 轴移动区与 所述 ±y 轴移动区可具有相同大小, 且如果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 ±x 移动区与所述 ±y 轴移动区之间的边界上, 那么可将所述 ±x 轴移动区相对于所述 ±y 轴移动区而放大。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 :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具有相同大 小的 ±x 轴移动区和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一移动范围,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 范围划分成 ±x 轴移动区和小于所述 ±x 轴移动区的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二移动范围,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 ±x 轴移动区和大于所述 ±x 轴移动区的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三移动范围 ; 如果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中心点 处,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移动范围来确定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 ; 如果将所述中间 部件放置于所述 +x 轴或所述 -x 轴移动区中, 通过使用所述第二移动范围来确定所述已激 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 ; 以及如果将所述中间部件放置于所述 +y 轴或所述 -y 轴移动区中, 通过使用所述第三移动范围来确定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 :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具有相同大 小的 ±x 轴移动区和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一移动范围,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 范围划分成 ±x 轴移动区和小于所述 ±x 轴移动区的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二移动范围, 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 ±x 轴移动区和大于所述 ±x 轴移动区的 ±y 轴移动区来存储第三移动范围 ; 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先前位置为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中心 点,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移动范围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当前位置来确定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 的移动方向 ; 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处于所述 +x 轴或所述 -x 轴移动区中, 使用 所述第二移动范围来代替所述第一移动范围 ; 以及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处于 所述 +y 轴或所述 -y 轴移动区中, 使用所述第三移动范围来代替所述第一移动范围。
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先前位置并非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中心点且所述移动 范围由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先前位置而改变成所述第二移动范围, 可通过所述第二移动 范围来确定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的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 ; 且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处于所述 +y 轴或所述 -y 轴移动区中, 可使用所述第三移动 范围。
如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先前位置并非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中心点且所述移动 范围由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先前位置而改变成所述第三移动范围, 可通过所述第三移动 范围来确定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的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 ; 且如果 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当前位置处于所述 +x 轴或所述 -x 轴移动区中, 可使用所述第二移动 范围。
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 x 轴等于或大于 -45°但等于 或小于 +45°的角度区, 且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所述 y 轴大 于 -45°但小于 +45°的角度区。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由等于或大于 315°但等于或小于 45°的角度区来定义, 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由大于 45°但小于 135°的角度区来定义 ; 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由等于或大于 135°但等于或小于 225°的角度区来定义 ; 且所述第一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由 大于 225°但小于 315°的角度区来定义。
所述第二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 x 轴等于或大于 -60° 但等 于或小于 +60° 的角度区, 且所述第二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 y 轴大 于 -30°但小于 +30°的角度区。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所述第二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由等于或大于 300°但等于或小于 60°的角度区来定义 ; 所述第二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由大于 60°但小于 120°的角度区来定义 ; 所述 -x 轴移动区第二可由等于或大于 120°但等于或 小于 240°的角度区来定义 ; 且所述 -y 轴移动区第二可由大于 240°但小于 300°的角度 区来定义。
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 x 轴等于或大于 -30° 但等 于或小于 +30° 的角度区, 且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为相对于 y 轴大 于 -60°但小于 +60°的角度区。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由等于或大于 330°但等于或小于 30°的角度区来定义 ; 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由大于 30°但小于 150°的角度区来定义 ; 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x 轴移动区可由等于或大于 150°但等于或小于 210°的角度区来定义 ; 且所述第三移动范围的所述 -y 轴移动区可由 大于 210°但小于 330°的角度区来定义。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 指点控制单元, 其经配置以通过检测 限制于由 x 轴和 y 轴定义的二维平面的移动范围内的磁体零件的移动而输出多个感测信 号; 和指针控制模块, 其经配置以通过以下操作来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 : 使用所 述感测信号来确定所述磁体零件的座标, 将所述磁体零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划分 区, 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划分区, 通过改变所述移动范围的 所述划分区的大小来存储多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使得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每一个参考移 动范围的划分区具有不同于其他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的大小, 以及根据所述磁体零件的 所述座标来选择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通过使用选定的参考移动范围来移动所述屏幕上的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
所述划分区可包括位于所述移动范围的中心点的上侧的上部划分区、 位于所述中 心点的下侧的下部划分区、 位于所述中心点的左侧的左部划分区, 和位于所述中心点的右 侧的右部划分区, 如果将所述磁体零件放置于所述中心点处, 那么所述指针控制单元可选 择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具有相同大小的划分区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如果所述磁体零件 未被放置于所述中心点处, 那么所述指针控制模块可选择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具有可放 置所述磁体零件的最大划分区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且如果将所述磁体零件放置于所述划 分区之间的边界上, 那么所述指针控制模块可确定所述磁体零件可放置于所述上升部划分 区或所述右部划分区上。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 指点控制单元, 其经配置以通过检测 限制于由 x 轴和 y 轴定义的二维平面的移动范围内的磁体零件的移动而输出多个感测信 号; 和指针控制模块, 其经配置以使用所述感测信号来确定所述磁体零件的座标, 将所述磁 体零件的移动范围划分成适于在 x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的 ±x 轴移动区和适于在 y 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 ±y 轴移动区, 且将所述 ±x 移动区和所述 ±y 轴移 动区中的放置有中间部件的一对移动区相较于未放置有所述中间部件的另一对移动区而 放大。 如果将所述磁体零件放置于所述移动范围的中心点处, 那么所述 ±x 轴移动区与 所述 ±y 轴移动区可具有相同大小, 且如果将所述磁体零件放置于所述 ±x 轴移动区与所 述 ±y 轴移动区之间的边界上, 那么可将所述 ±x 轴移动区相对于所述 ±y 轴移动区而放 大。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指点装置, 其用于根据限制于二维平面的移动 范围内的中间部件的移动而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 所述指点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 下操作的程序代码 : 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划分区, 所述已激活的图 标区的移动方向被分配到所述多个划分区, 且通过改变所述移动范围的所述划分区的大小 来存储多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使得所述参考移动范围中的每一个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具 有不同于其他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的大小 ; 以及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位置来选择所述参 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便通过使用选定的参考移动范围来移动所述屏幕上 的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提供一种指点装置, 其用于根据限制于由 x 轴和 y 轴定义 的二维平面的移动范围内的中间部件的移动而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 所述指点装 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程序代码 : 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划分成适于在 x 轴 方向上移动所述已激活的图标区的 ±x 轴移动区, 和适于在 y 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已激活的 图标区的 ±y 轴移动区 ; 以及将所述 ±x 移动区和所述 ±y 轴移动区中的放置有所述中间 部件的一对移动区相较于未放置有所述中间部件的另一对移动区而放大。
【有利效应】
如上文所描述,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可通过根据用户的操纵状态来改变加权值, 且 将所述加权值加到对应于根据用户的操纵而产生的传感器信号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来平 滑地且容易地在屏幕上移动指针。
此外,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可根据限制于二维平面的移动范围内的中间部件 ( 即,
磁体零件或传感器零件 ) 的移动而在显示单元上平滑地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另外, 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移动而将所述中间部件的移动范围划分成具有可变大 小的多个轴向移动区, 且根据所述中间部件的先前状态和当前状态而选择性地使用所述轴 向移动区, 以使得用户可以移动敏感性来移动屏幕上的已激活的图标区。
此外,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在所述轴向移动区之间的边界 ( 参 考线 ) 上的移动确定为在 x 轴或 y 轴方向上的移动, 以使得可使用所述中间部件的全部移 动范围。 附图说明
可从结合附图所进行的以下描述来更详细地理解示范性实施例, 在附图中 : 图 1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 图 2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图 ; 图 3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指点控制单元的截面图 ; 图 4 是在图 3 的箭头 A-A 方向上所取得的示意性平面图 ; 图 5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传感器输出段的示意图 ; 图 6 到图 9 说明用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指针控制模块的查找表 ; 图 10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的流程 图 11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加速模式的流程图 ; 图 12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连续移动模式的流程图 ; 图 13 是说明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图 ; 图 14 到图 16 是用于解释图 13 的电子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 ; 以及 图 17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激活电子装置的图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 将参看附图详细地描述特定实施例。 然而, 本发明可以不同形式来体现 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例。具体地说, 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得本发明将 为透彻的和完整的, 且将本发明的范畴完全传达给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诸图中, 相同参 考数字始终指代相同元件。
图 1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框图。图 2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的电子装置的前视图。图 3 是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指点控制单元的截面图, 且图 4 是 在图 3 的箭头 A-A 方向上所取得的示意性平面图。图 5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传 感器输出段的示意图。图 6 到图 9 说明用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指针控制模块的查找表。 图 10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 图 11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加速模式的流程图 ; 且图 12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 例的连续移动模式的流程图。
参看图 1 到图 9, 当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 : 显示单元 3000, 其经配置以显示指 针 100 和图像 ; 输入单元 1000, 其经配置以根据用户的用于移动指针 100 的操纵而产生感 测信号和其他输入信号 ; 和主体单元 2000, 其经配置以根据感测信号来移动指针 100 且回应于输入信号而将显示信号传输到显示单元 3000。
如图 2 中所展示, 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 壳体 40000, 其经配置以容纳输入单元 1000、 主体单元 2000 和显示单元 3000 ; 和供电单元 ( 未显示 ), 其经配置以为所述单元供应 电力。
显示单元 3000 从主体单元 2000 接收图像信号以用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且根据 从主体单元 2000 接收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屏幕上显示指针 100 的移动。显示单元 3000 可为液晶显示器 (LCD)、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DP)、 阴极射线管 (CRT), 或有机发光二极 管 (OLED)。
输入单元 1000 根据用户的操纵而产生输入信号且将输入信号传输到主体单元 2000。如图 1 和图 2 中所展示, 输入单元 1000 包括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和键 / 按钮控制单 元 1200。指点控制单元 1100 根据用户的操纵而输出由传感器产生的感测信号。键 / 按钮 控制单元 1200 根据用户的操纵而输出键或按钮信号。
如图 1 中所展示, 主体单元 2000 包括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存储器 2200、 驱动控制 模块 2300、 音频 / 视频控制模块 2400, 和有线 / 无线通信控制模块 2500。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从指点控制单元 1100 接收多个感测信号且产生对应于传感器的移动的指针移动控制 信号, 以便移动显示单元 3000 的指针 100。存储器 2200 存储各种信息 ( 与视频、 驱动和控 制有关的数据 )。驱动控制模块 2300 控制主体单元 2000 的总体操作。音频 / 视频控制模 块 2400 处理从单独视频输入装置所接收的音频 / 视频信号、 待显示于显示单元 3000 上的 视频信号 ( 即, 图像信号 ), 和从扬声器、 耳机或麦克风所接收的音频信号。 有线 / 无线通信 控制模块 2500 处理通过有线 / 无线通信方法所接收的或待传输的数据。主体单元 2000 可 进一步包括调制解调器, 其经配置以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或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 拟信号。 虽然未展示, 但可以芯片形式制造主体单元 2000, 在芯片中模块集成于印刷电路板 上。即, 例如, 可以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形式来制造主体单元 2000。即, 可以 芯片形式制造主体单元 2000 的模块中的每一个模块, 或主体单元 2000 的模块可集成于单 一芯片中。
当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提供各种功能 ( 例如, 影片或音乐显示、 摄影或视频拍 摄、 有线 / 无线通信、 网上冲浪 (web surfing)、 例如图像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 和游戏 ), 且 所述功能可通过使用存储于主体单元 2000 中的信号和数据与通过输入单元 1000 输入的信 号来执行。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电子装置可提供其他功能。例如, 电子装置可为蜂 窝式电话。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例如, 电子装置可为数字相机、 可携式摄像机、 MP3 播放器、 PMP、 PDA、 GPS、 膝上型计算机、 电子游戏机、 遥控器, 和电子辞典。
在当前实施例中, 当用户操纵输入单元 1000 时, 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将感测信号输 出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且接着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可根据所接收的感测信号而控制显示 单元 3000 的指针 100。
在下文中, 将参看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安装于电子装置 ( 如图 2 中所展示 ) 处的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参看图 3 和图 4,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包括衬底 1110 ; 布置于 衬底 1110 上的磁体零件 1120 ; 经配置以根据用户的操纵而移动磁体零件 1120 的致动部件 1130 ; 经配置以移动、 旋转和复原磁体零件 1120 和致动部件 1130 的中间部件 1140 ; 经配置以根据由磁体零件 1120 的移动造成的磁场变化而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零件 1160 ; 和盖罩 (cover) 零件 1150, 盖罩零件 1150 在中间部件 1140 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 的状态下固定到 衬底 1110。
衬底 1110 可为印刷电路板。例如, 衬底 1110 可为主体单元 2000 的印刷电路板 ( 例如, 主衬底 )。如图 3 和图 4 中所展示, 薄膜按键开关 1111 布置于衬底 1110 的顶面。 因此, 当致动部件 1130 在 z 轴方向上向下移动时, 中间部件 1140 按压薄膜按键开关 1111。 在按压薄膜按键开关 1111 时, 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将点击信号输出到主体单元 2000。
如图 3 中所展示, 润滑垫 1112 至少布置于衬底 1110 的薄膜按键开关 1111 上。润 滑垫 1112 减小薄膜按键开关 1111 与中间部件 1140 之间的摩擦。
磁体零件 1120 布置于中间部件 1140 和致动部件 1130 的中心部分处。磁体零件 1120 根据致动部件 1130 的移动而移动且由中间部件 1140 移动而回到其原始位置。
致动部件 1130 布置于磁体零件 1120 的顶侧。致动部件 1130 可通过用户的操纵 来移动。
致动部件 1130 包括支柱零件和防分离零件。磁体零件 1120 布置于支柱的底侧的 中心区, 且防分离零件从支柱零件 410 延伸。磁体零件 1120 的上部部分插入且固定到支柱 零件的下部部分。防分离零件防止致动部件 1130 从布置于致动部件 1130 的上侧的盖罩零 件 1150 脱离。
致动部件 1130 经配置以由外力 ( 即, 用户的操纵运动 ) 移动和旋转, 且致动部件 1130 的移动或旋转被传输到磁体零件 1120。即, 因为磁体零件 120 固定到致动部件 1130, 所以磁体零件 1120 随着致动部件 1130 一起移动和旋转。
如果去除施加到致动部件 1130 的外力, 那么致动部件 1130 和磁体零件 1120 被 中间部件 1140 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在当前实施例中, 中间部件 1140 经配置以将磁体零件 1120 固定到致动部件 1130 且施加弹性回弹力。
如图 4 中所展示, 中间部件 1140 包括中心零件 1141、 形成中心零件 1141 延伸的 多个图案零件 1142、 布置于图案零件 1142 的末端部分的多个固定零件 1143, 和从中心零件 1141 突出以用于支撑和定位磁体零件 1120 的固定突起零件 1144。如图 4 中所展示, 中心 零件 1141 包括从中心零件 1141 的底侧向下突出的点击突起零件 211。中间部件 1140 可 通过射出成形法由高强度塑料 ( 例如, 聚甲醛 (POM) 或聚碳酸酯 (PC)) 形成。在此情况下, 因为中间部件 1140 可通过简单工艺来制造, 所以可容易地进行中间部件 1140 的大量生产。 另外, 中间部件 1140 的中心零件 1141、 图案零件 1142、 固定零件 1143 和固定突起零件 1144 可整块地形成。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中间部件 1140 可由金属形成。在此情况下, 中间部件 1140 可通过金属蚀刻或切割工艺而形成。中间部件 1140 可由润滑的、 耐磨的且 弹性地回弹的材料形成。
中心零件 1141 具有圆形板形状。中心零件 1141 位于固定零件 1143 的中心位置。 在当前实施例中, 三个固定零件 1143 围绕中心零件 1141 的中心而布置, 如图 4 中所展示。 详细地说, 中心零件 1141 的中心位于由三个固定零件 1143 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如图 3 和图 4 中所展示, 中心零件 1141 可小于放置于中心零件 1141 的顶侧的磁 体零件 1120。
在当前实施例中, 图案零件 1142 中的每一个图案零件是以在中心零件 1141 与固定零件 1143 之间延伸的弯曲条带形状形成的。在当前实施例中, 中间部件 1140 可进一步 包括图案零件 1142 的底面上的多个防偏转突起零件 1146。
如图 4 中所展示, 图案零件 1142 中的每一个图案零件近似为 S 形状 ( 即, 正弦曲 线形状 )。如图 4 中所展示, 图案零件中的每一个图案零件包括 : 连接到中心零件 1141 的 第一连接零件 ; 以圆弧形状从第一连接零件延伸的第一延伸条带零件 ; 弯曲且以圆弧形状 从第一延伸条带零件延伸的第二延伸条带零件 ; 和从第二延伸条带零件延伸且连接到固定 零件 1143 的第二连接零件。第一延伸零件和第二延伸零件在不同方向上弯曲。
图案零件 1142 的末端连接到固定零件 1143。固定零件 1143 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因此, 可防止图案零件 1142 脱离。另外, 图案零件 1142 的固定末端可用作用于设计 中间部件 1140 的回弹性 (resilience) 的参考点。由于图案零件 1142 的上文所描述的结 构, 当对中心零件 1141 施加力时, 中心零件 1141 可以二维方式在约 0.6 毫米到约 3.0 毫米 的范围内移动。中心零件 1141 可按线性图案、 弯曲图案或圆形图案而移动。当将力从中心 零件 1141 去除时, 中心零件 1141 可被图案零件 1142 平滑地返回到固定零件 1143 的中心 位置。
当中心零件 1141 被外力移动或旋转时, 图案零件 1142 支撑中心零件 1141。当去 除外力时 ( 即, 当中心零件 1141 不被移动或旋转时 ), 图案零件 1142 将中心零件 1141 移动 到其原始位置。
图案零件 1142 的形状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形状。即, 图案零件 1142 可具有各种 形状。例如, 作为图案零件 1142 的螺旋形条带零件 ( 例如, 具有漩涡形状 ) 可围绕中心零 件 1141 而布置于中心零件 1141 与固定零件 1143 之间。在另一实例中, 可将多个倾斜条带 零件设置为图案零件 1142。
在当前实施例中, 固定零件 1143 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可通过将固定零件 1143 装配到盖罩零件 1150 的凹口中来将固定零件 1143 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在当前实施例 中, 固定零件 1143 是以点形式来提供的。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例如, 固定零件 1143 可以条带形式来提供。
如上文所描述, 当前实施例的中间部件 1140 包括固定突起零件 1144。 固定突起零 件 1144 从中心零件 1141 延伸且支撑磁体零件 1120 以用于稳定地将移动力和回弹力传输 到磁体零件 1120。固定突起零件 1144 支撑磁体零件 1120 的底面和侧面的部分。固定突起 零件 1144 被插入且固定于磁体零件 1120 与致动部件 1130 之间。
由于此结构, 可固定该磁体零件 1120。另外, 可将致动部件 1130 的移动经由中心 零件 1141 而传输到图案零件 1142, 且可将图案零件 1142 的回弹力传输到致动部件 1130 和 磁体零件 1120。
在当前实施例中, 磁体零件 1120 被中间部件 1140 的固定突起零件 1144 固定到致 动部件 1130, 且致动部件 1130 和磁体零件 1120 被中间部件 1140 的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 的固定零件 1143 固定到盖罩零件 1150。
盖罩零件 1150 包括 : 包括侧壁零件和形成有穿透孔的顶板的容纳体零件 ; 形成于 侧壁零件的下侧的多个固定凹口零件 ; 从侧壁零件的下侧延伸的多个固定挂钩零件 ; 和从 侧壁零件的下侧延伸的多个固定销零件。
当组装时, 致动部件 1130 的支柱零件穿过穿透孔而突出。穿透孔的直径可大于支柱零件的直径。在此情况下, 间隙可能形成于支柱零件与穿透孔之间以允许磁体零件 1120 进行二维移动。即, 磁体零件 1120 在盖罩零件 1150 的圆形穿透孔内移动。
如上文所描述, 磁体零件 1120、 致动部件 1130、 中间部件 1140 和盖罩零件 1150 布 置于衬底 1110 处, 且传感器零件 1160 布置于衬底 1110 的底侧, 如图 3 中所展示。传感器 零件 1160 通过检测由布置于衬底 1110 的顶侧的磁体零件 1120 的移动所造成的磁场变化 而输出感测信号。
即, 传感器零件 1160 检测磁体零件 1120 在上、 下、 左和右方向上的移动 ( 二维移 动 )。传感器零件 1160 包括经配置以根据由磁体零件 1120 在 x 轴方向上的移动所造成的 磁场变化而输出 x 轴感测信号 ( 即, ±x 轴座标值 ) 的多个磁性传感器, 和经配置以根据由 磁体零件 1120 在 y 轴方向上的移动所造成的磁场变化而输出 y 轴感测信号 (±y 轴座标 值 ) 的多个磁性传感器。
另外, 控制单元 ( 未展示 ) 将传感器零件 1160 的磁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 且 使用已放大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总体磁场变化。在当前实施例中, 传感器零件 1160 的磁性传 感器被调制在一个传感器芯片中。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即, 代替调制所述磁性传感 器, 可将磁性传感器围绕磁体零件 1120 而分别排列于四个位置 ( 即, 在向上、 向下、 向左和 向右方向上 ) 处。在此情况下, 磁性传感器可相对于磁体零件 1120 的中心部分对称。
在当前实施例中, 传感器零件 1160 的磁性传感器可为孔装置 (hole device)、 半 导体磁阻式装置, 或永磁磁阻式装置或巨磁阻 (GMR)。 磁性传感器的电特性可根据施加到磁 性传感器的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当前实施例中, 磁性传感器为输出电压与磁通量密度成 比例地变化的孔装置。
在当前实施例中, 传感器零件 1160 的感测信号包括座标数据。根据感测信号以二 维方式移动指针。在当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 将主要解释根据感测信号来控制指针的速 度的方法。
上文所描述的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回应于用户的操纵而输出感测信号。接着, 当前 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辨识用户的操纵且在屏幕上移动指针。详细地说, 回应于用户的操纵动 作, 指点控制单元 1100 顺序地将感测信号输出到主体单元 2000 的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且指 针控制模块 2100 基于顺序地接收的感测信号而确定用户的操纵动作是快速变化还是缓慢 变化, 或停留在上限还是下限。接着, 基于确定结果,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将加权值加到指针 移动控制信号且将已加权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输出到显示单元 3000。接着, 根据已加权的 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显示单元 3000 上移动指针 100。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包括用于根据用户的操纵而施加一加权值的多个加权值表。 加权值表是基于根据感测信号的电平而定义的多个传感器信号段而制作的。 在将根据传感 器信号段而选择的加权值加到指针移动控制信号之后,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输出指针移动 控制信号。在以下描述中, 将详细解释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的此种操作, 同时解释移动指针 100 的方法。
感测信号的电平被限于预定范围内。 此限制的原因在于 : 磁体零件 1120 的移动受 盖罩零件 1150 与致动部件 1130 之间的区 ( 指代图 3 中的间隙 K) 所限制。
因此, 在当前实施例中, 将根据磁体零件 1120 的移动而测量的感测信号的电平分 类成沿着移动参考轴线 (x 轴和 y 轴 ) 的多个段。 为此, 两个传感器可沿着 x 轴和 y 轴排列,以用于使用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变化来检测磁体零件 1120 的移动。参看图 5, 沿着 磁体零件 1120 的每一个移动参考轴线来定义十六个传感器信号段 ( 即, 根据感测信号的电 平来定义十六个传感器信号段 ), 且根据所述十六个传感器信号段而将指点控制单元 1100 的感测信号分类。在此, 磁体零件 1120 从参考段 (0 段或 8 段 ) 起的移动量与感测信号的 电平成比例。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例如, 传感器信号段的数目可大于或小于上文所 描述的数目。
如图 5(a) 中所展示, 通过将参考点 ( 磁体零件 1120 的原始位置 ) 定义为 0 点来 将 +x 轴和 +y 轴中的每一个轴线划分成第 1 段到第 7 段。即, 定义第 0 到第 7 传感器信号 段。另外, 通过将参考点 ( 磁体零件 1120 的原始位置 ) 定义为第 8 点来将 -x 轴和 -y 轴中 的每一个轴线划分成第 9 段到第 15 段。即, 定义第 8 到第 15 传感器信号段。因此, 感测信 号可相对于参考点 0 或 8 对称。换句话说, 第 0 感测信号和第 8 感测信号具有最小电平, 且 第 7 感测信号和第 15 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第 7 感测信号和第 15 感测信号的电平的符 号相反。例如, 第 7 感测信号具有右方最大电平, 而第 15 感测信号具有左方最大电平。
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例如, 如图 5(b) 中所展示, 将包括磁体零件 1120 的 移动范围的中心点的段定义为第 0 区或第 8 区。接着, 将移动范围的右半边划分成第 1 到 第 7 区, 且将移动范围的左半边划分成第 9 到第 15 区。接着, 分别将第 0 到第 15 区的感测 信号称作第 0 到第 15 感测信号。
当将第 0 到第 7 感测信号和第 8 到第 15 感测信号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时,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通过增加或减小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来控制显示单元的指针 100 的移动 ( 即, 指针 100 的速度和 / 或位移 )。详细地说, 如果顺序地将第 0 到第 7 感测信号 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那么指针控制模块 2100 输出具有顺序地增加的电平的指针移 动控制信号。类似地, 如果顺序地将第 8 到第 15 感测信号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那么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输出具有顺序地增加的电平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另一方面, 如果顺序 地将第 7 到第 0 感测信号或第 15 到第 8 感测信号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那么指针控制 模块 2100 输出具有顺序地减小的电平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当最大程度地移动磁体零件 1120 时, 输出第 7 和第 15 感测信号, 且当磁体零件 1120 不被移动时 ( 因此, 指针 100 不被 移动 ), 输出第 0 和第 8 感测信号。在第 7 和第 15 感测信号指示磁体零件 1120 被最大程度 地移动的情况下, 指针可最大程度地移动。
指针 100 与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成比例地移动。即, 如果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的电平增加, 那么指针 100 被快速地移动。另一方面, 如果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减小, 那么指针 100 被缓慢地移动。指针 100 的移动可为相对不同地改变。
在当前实施例中,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回应于根据用户的操纵而输出的感测信号 而产生具有各种电平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此时, 对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应用加权值, 以使指 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根据连续感测信号的变化 ( 即, 根据用户的操纵状态 ) 而变化。即, 虽然在用户将磁体零件 1120 移动到相同位置时输出相同感测信号, 但根据用户的先前操 纵 ( 即, 根据先前感测信号 ), 指针 100 以不同方式移动。在此情况下, 可平滑地移动指针 100。
在当前实施例中, 主体单元 2000 的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以规则间隔 ( 约 1 毫秒到 100 毫秒 ) 从指点控制单元 1100 接收感测信号。例如,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可以 20 毫秒的间隔接收感测信号。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即, 可根据指点控制单元 1100 的感测敏 感性和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的回应敏感性而增加或减小间隔。
当前实施例的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包括如图 6 到图 9 中所展示的查找表, 用于传感 器信号段的不同加权值被存储于所述查找表中。
当指针 100 被从二维平面的参考点向上或向右移动时, 使用查找表的正加权值, 且当指针 100 被从参考点向下或向左移动时, 使用查找表的负加权值。
查找表可存储于指针控制模块 2100 或存储器 2200 中。
参看图 6 的参考查找表, 顺序地将 1 到 7 的加权值分配给第 0 到第 7 感测信号。 因 此, 如果顺序地将第 0 到第 7 感测信号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那么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的输出电平顺序地从最小值增加到最大值, 且因此在屏幕上指针 100 的速度顺序地增加。 顺序地将 0 到 -7 的加权值分配给第 8 到第 15 感测信号。这与上述加权值序列相反, 且因 此指针 100 的速度在相反方向上顺序地增加。
参看图 7 的第一可变查找表,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0 和第 1 感测信号 ; 将相 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2 到第 4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3 分配给第 5 到第 7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8 和第 9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10 到第 -12 感测信号 ; 且将相同的加权值 -3 分配给第 13 到第 15 感测信号。在一个方向上将加权值分 组成三组, 以使得虽然感测信号由于对磁体零件 1120 的快速初始操纵动作 ( 即, 由于中心 位置处的磁体零件 1120 的快速移动 ) 而急剧地变化, 但仍可防止指针 100 极快速地移动。 参看图 8 的第二可变查找表,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0 到第 2 感测信号 ; 将相 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3 和第 4 感测信号 ; 分别将加权值 3、 4 和 7 分配给第 5、 第 6 和第 7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8 到第 10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11 和第 12 感测信号 ; 且分别将加权值 -3、 -4 和 -7 分配给第 13、 第 14 和第 15 感测信号。 因此, 当用户最初移动磁体零件 1120 时, 指针 100 可能不回应于具有低电平的感测信号而 实质上移动, 且接着可能回应于具有中间电平的感测信号而移动。因此, 指针 100 可逐渐地 ( 较不敏感地 ) 在屏幕上移动以便精细地控制指针 100 的移动。
参看图 9 的第三可变查找表,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0 到第 1 感测信号 ; 将相 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3 到第 4 感测信号 ; 分别将加权值 3、 4 和 7 分配给第 5、 第 6 和第 7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0 分配给第 8 和第 9 感测信号 ; 将相同的加权值 -1 分配给第 10 到第 12 感测信号 ; 且分别将加权值 -3、 -4 和 -7 分配给第 13、 第 14 和第 15 感测信号。因 此, 当用户移动磁体零件 1120 时, 指针 100 可被敏感地控制。
如上文所描述, 在当前实施例中,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基于感测信号的变化而确定 用户的操纵状态, 且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基于确定结果而使用对应的查找表, 以便控制指针 100 的移动 ( 指针 100 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
在下文中, 参看图 10 到图 12,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 将基于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的操 作来解释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在以下描述中, 将主要基于在 x 轴方向 上移动指针的情况来解释所述方法。然而, 所述方法可适用于在其他方向上移动指针的其 他情况。另外, 以下解释是基于对指针速度的控制操作而给出的。
首先, 在当前实施例中, 将从输入单元 1000 的指点控制单元 1100 的传感器零件 1160 输出的感测信号传输到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且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确定感测信号是否
具有最大电平 (S100)。即, 确定是否接收到第 7 或第 15 感测信号。当磁体零件 1120( 即, 致动部件 1130) 处于距移动范围的中心位置最远的位置时, 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如果确定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执行加速模式 (S200)。稍后将详细描述加 速模式。
如果确定感测信号不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通过使用 ( 紧接的 ) 先前感测信号来确 定磁体零件 1120( 即, 致动部件 1130) 是处于中心位置还是处于在中心位置与最远位置之 间的位置。即, 确定先前感测信号是否为第 0 感测信号 (S110)。在当前实施例中, 指针控制 模块 2100 以大约 20 毫秒的间隔来接收感测信号, 当前感测信号与先前感测信号之间的时 间间隔为大约 20 毫秒。
如果确定先前感测信号并不是第 0 感测信号 ( 或第 8 感测信号 ), 那么确定磁体零 件 1120 被用户连续地移动, 且接着执行连续移动模式 (S300)。 稍后将详细描述连续移动模 式。
如果确定先前感测信号是第 0 感测信号, 那么确定磁体零件 1120 被最初移动, 且 比较先前感测信号与当前感测信号的传感器信号段。基于所述比较, 确定先前感测信号与 当前感测信号的传感器信号段之间的差是否大于 2(S120)。
即, 比较图 5 中所描述的传感器信号段, 以便确定在先前感测信号与当前感测信 号的传感器信号段之间是否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传感器信号段。例如, 如果先前感测信号 是第 0 感测信号且当前感测信号是第 3 感测信号, 那么段差是 3。如果先前感测信号是第 0 感测信号且当前感测信号是第 1 感测信号, 那么段差是 1。
如果段差大于 2, 那么确定致动部件 1130 被用户快速地移动。接着, 从第一可变 查找表中选择对应于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 且使用当前感测信号和选定的加权值来产生 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S130)。接着, 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显示单元 3000 上移动指针 100(S140)。此时, 虽然用户极快速地移动致动部件 1130, 但可用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 号的最大加权值是 3, 如第一可变查找表中所展示。因此, 虽然用户快速地移动致动部件 1130( 即, 磁体零件 1120), 但指针 100 可被缓慢地移动。即, 当操作指点控制单元 1100 的 用户最初将指针 100 从固定位置移动时, 可防止指针 100 的快速移动, 以用于实现指针 100 的平滑移动。
如果段差小于 2, 那么确定致动部件 1130 被缓慢地移动。接着, 从第二可变查找 表中选择对应于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 且使用选定的加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S150)。接着, 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显示单元 3000 上移动指针 100(S160)。此时, 因 为段差小于 2, 所以对应于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是 0。即, 指针 100 不在显示单元 3000 的 屏幕上移动。
在上述描述中, 虽然将参考段差设定为 2,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 例如, 参考段差 可为 3 或 4。然而, 如果将参考段差设定为 5 或大于 5, 那么指针 100 可能不被精细地或灵 敏地移动。
另外, 因为基于磁体零件 1120 是否被从其原始位置 ( 移动范围的中心位置 ) 快 速移动来控制指针 100 的移动, 所以甚至在外部冲击或不稳定输入电压被施加于电子装置 时, 也可防止指针 100( 游标 ) 的抖动。
现在将详细描述加速模式。如果确定当前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执行加速模式, 如图 11 中所展示。
在加速模式中, 首先, 确定最大电平连续数 (K) 是否大于设定数目 (N)(S210)。或 者, 可确定值 K 是否等于或大于值 N。 如果确定值 K 小于值 N(K < N), 那么将值 K 加 1(S220)。 接着, 从该参考查找表中选择对应于当前感测信号的加权值, 且使用选定的加权值来产生 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S230)。 即, 因为当前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所以使用加权值 7 来产生 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可使用第二或第三查找表来代替使用该参考查找表。接着, 通过使用 被加上了从该参考查找表中选择的加权值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显示单元 3000 上移动 指针 100(S240)。
此后, 确定新的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大电平 (S250)。如果确定新的感测信号并不 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终止加速模式, 且程序返回到初始控制模式。另一方面, 如果确定新的 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再次比较该值 K 和值 N(S210)。 或者, 可在操作 S210 之前执行 将值 K 加 1 的操作 S260。当终止加速模式时, 将值 K 设定为 0。
值 N 可为在 2 到 1000 的范围内的自然数。例如, 值 N 可为在 2 到 100 的范围内的 自然数。或者, 值 N 可为在 2 到 15 的范围内的自然数。在值 N 为 2 到 15 中选定的一个自 然数的情况下, 当相继输出具有最大电平的三个到十六个感测信号时, 值 K 等于或大于值 N(K ≥ N)。以此方式, 如果值 K 等于或大于值 N, 那么将值 K 加 1(S260)。接着, 通过使用被 放大对应于值 K 的值的加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S270)。此时, 被放大对应于值 K 的值的加权值可比其原始值大约 10%到约 100%。另外, 每次加权值被放大时, 已放大的加 权值均可比先前值大约 5%到约 10%。当前感测信号的原始加权值是 7, 如参考查找表中 所展示。在此条件下, 例如, 如果值 k 从 3 增加到 12, 那么当值 K 为 3 时, 已放大的加权值 为 7.7, 当值 K 为 4 时, 已放大的加权值为 8.4, ..., 当值 K 为 12 时, 已放大的加权值为 14。 或者, 已放大的加权值可比原始加权值大 100%以上, 且每次加权值被放大时, 已放大的加 权值均可比先前值大约 10%以上。
此后, 使用由使用已放大的加权值所产生的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来在显示单元 3000 上移动指针 100(S280)。接着, 确定新的感测信号是否具有最大电平 (S290)。如果新的感 测信号不具有最大电平, 那么终止加速模式。 另一方面, 如果确定新的感测信号具有最大电 平, 那么将值 K 加 1, 且使用根据已增加的值 K 而放大的加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以 便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屏幕上移动指针 100。 以此方式, 指针 100 的速度可与感测信 号具有最大电平的时间成比例地增加。因此, 用户可快速地在屏幕上移动指针 100。
在下文中, 将详细地解释连续移动模式。
如果当前感测信号不具有最大电平且先前感测信号并不是第 0 感测信号, 那么执 行连续移动模式, 如图 12 中所展示。
首先, 确定感测信号是增加还是减小 (S310)。即, 确定磁体零件 1120 是在从中心 位置到最远位置的方向上 ( 即, 从第 0 感测信号到第 7 感测信号以递增次序 ) 移动还是在 从最远位置到中心位置的方向上 ( 即, 从第 7 感测信号到第 0 感测信号以递减次序 ) 移动。 如果确定感测信号是增加的, 那么通过从第三可变查找表中选择对应于当前感测信号的加 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S320)。 接着, 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而在显示单元 3000 上 移动指针 100(S330)。接着, 终止连续移动模式。以此方式, 从第三可变查找表中选择加权 值, 且使用选定的加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以用于控制屏幕上的指针 100 的速度。因此, 当用户在屏幕上移动指针 100 时, 指针 100 可快速地作出回应。
另一方面, 如果确定感测信号是减小的, 那么确定当前感测信号与先前感测信号 之间的段差是否大于 2。如果段差不大于 2, 那么从第三可变查找表中选择对应于当前感测 信号的加权值来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 如上文所描述。在操作 S340 中, 可使用 3 或 4 作 为参考值, 代替使用 2 作为参考值。如果确定段差大于 2( 例如, 如果磁体零件 1120 从第 7 段移动到第 4 段 ), 那么确定用户未移动磁体零件 1120, 且接着使用加权值 0 来产生指针移 动控制信号。即, 指针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 ( 输出电流或电压 ) 变成 0。接着, 停止屏幕上 的指针 100 的移动 (S360)。
如上文所描述, 在当前实施例中, 根据输入到指针控制模块的感测信号的电压或 电流电平而将感测信号分类成多个段, 且根据用户的操纵状态对已分类的感测信号应用不 同加权值以用于产生指针移动控制信号。因此, 可通过使用指针移动控制信号来平滑地且 自然地在屏幕上移动指针。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已描述包括输入单元、 主体单元和显示单元的电子装 置。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将输入单元的一些零件与主体单元的一些零件组合以构成用于控 制屏幕上的指针的指针装置。即, 可以集成模块的形式来提供输入单元的一些零件与主体 单元的一些零件。
此外,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可以包括于主体单元的控制芯片 ( 集成芯片 ) 中 或存储于记录媒体中的程序的形式来提供指针控制模块。当然, 可以记录于指点控制单元 中的程序的形式来提供指针控制模块。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移动可包括旋转。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可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作出形式和细节 的各种改变。在以下描述中, 将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参看附图而描述通过使用指针激活屏幕 上的图标的方法。 在实施例中, 根据包括于电子装置中的程序, 指针可为鼠标指针、 游标, 或 已激活的图标。
在以下描述中, 将省略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解释。当前实施例的技术可 适用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且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技术也可适用于当前实施例。
图 13 是说明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图。图 14 到图 16 是用于 解释图 13 的电子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图 17 是用于解释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激活电子装 置的图标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看图 13 到图 16, 当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 : 显示单元 3000, 其经配置以显示 图标 101 和图像 ; 输入单元 1000, 其经配置以根据用户的用于激活图标 101 的操纵而产生 感测信号和其他输入信号 ; 和主体单元 2000, 其经配置以根据感测信号而激活图标 101 且 回应于输入信号而将显示信号传输到显示单元 3000。
如图 13 中所展示, 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 壳体 40000, 其经配置以容纳输入单元 1000、 主体单元 2000 和显示单元 3000 ; 和供电单元 ( 未展示 ), 其经配置以为所述单元供应 电力。
输入单元 1000 包括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和键 / 按钮控制单元 1200。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包括衬底 1110、 磁体零件 1120、 致动部件 1130、 中间部件 1140、 传感器零件 1160, 和盖 罩零件 1150。主体单元 2000 包括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存储器 2200、 驱动控制模块 2300、 音 频 / 视频控制模块 2400, 和有线 / 无线通信控制模块 2500。输入单元 1000、 显示单元 3000 和主体单元 2000 具有实质上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说 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 将省略所述结构的描述。
现在将基于指点控制单元 1100 和指针控制模块 2100 的操作, 解释用于控制已激 活区在显示于电子装置的屏幕上的图标 101 之间的移动的方法。
致动部件 1130、 磁体零件 1120 和中间部件 1140 经配置以回应于用户的操纵而在 二维平面上移动。
因此, 将致动部件 1130、 磁体零件 1120 和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 区。分别对所述区分配方向, 以便根据已分配的方向而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例如, 在将移 动范围划分成五个区的情况下, 将五个区中的一个区分配为不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的静止 区; 将五个区中的另一个区分配为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左移动的左部区 ; 将五个区中的另 一个区分配为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右移动的右部区 ; 将五个区中的另一个区分配为将已激 活的图标区向上移动的上部区 ; 且将五个区中的另一个区分配为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下移 动的下部区。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可以各种方式将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区。
基于中间部件 1140 给出以下解释。中间部件 1140、 磁体零件 1120 和致动部件 1130 经配置成一起移动。在以下解释中, 术语中间部件 1140 的 “移动” 意谓中间部件 1140 的中心点的移动, 即, 中间部件 1140 的中心零件 1141 的移动。具体来说, 中间部件 1140 的 “移动” 意谓中间部件 1140 的中心零件 1141 的中心点的移动。另外, 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移 范围意谓中间零件 1141 的中心点的位移范围。
如上文所描述, 可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划分区, 且可将划分区 存储为参考移动范围。此时, 可通过改变划分区的大小来定义多个参考移动范围。例如, 可 以使得用于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左移动的区比其他区大的方式来定义第一参考移动范围 ; 可以使得用于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右移动的区比其他区大的方式来定义第二参考移动范 围; 可以使得用于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上移动的区比其他区大的方式来定义第三参考移动 范围 ; 且可以使得用于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下移动的区比其他区大的方式来定义第四参考 移动范围。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存储多个参考移动范围且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来选择已 存储的参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 以便使用选定的参考移动范围来移动已激活 的图标区。此时, 以使得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位于选定的参考移动范围的最大区中的 方式来选择已存储的参考移动范围中的一个参考移动范围。例如,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定位 于左部划分区 ( 即, 用于将已激活的图标区向左移动的划分区 ) 处, 那么选择第一参考移动 范围。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定位于下部划分区处, 那么选择第四参考移动范围。在中间部件 1140 定位于移动范围的中心位置处的情况下, 可使用划分区具有相同大小的参考移动范 围。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位于参考移动范围的划分区之间的边界处,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位于参考移动范围的左部或右部划分区处。以此方式, 可使用中间部件 1140 的整个移动范 围。
更详细地说, 当前实施例的中间部件 1140 经配置以在具有 x 轴和 y 轴的圆形二 维平面内移动, x 轴和 y 轴在中心点处彼此交叉。因此, 基于 x 轴和 y 轴而将二维平面划分 成区, 以便定义轴向移动区, 且存储轴向移动区。轴向移动区的大小根据磁体零件 1120 和 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而变化, 以便增加用户的操纵感觉。即, 将轴向移动区中的中间部件1140 所位于的一个轴向移动区放大。
例如, 如图 14 到图 16 中所展示, 磁体零件经配置以在具有中心点 (0) 和 x 轴与 y 轴的电路二维平面内移动。如果磁体零件在 x 轴方向 (+x 轴或 -x 轴方向 ) 上移动, 那么在 屏幕上水平地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如图 13 中所展示。如果磁体零件在 y 轴方向 (+y 轴 或 -y 轴方向 ) 上移动, 那么在屏幕上垂直地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如图 13 中所展示。 然而, 磁体零件 1120( 即, 致动部件 1130) 可在所述轴线之间的方向上移动。
在以下描述中, 将基于经配置以回应于用户的操纵力而移动磁体零件 1120 和致 动部件 1130 的中间部件 1140 给出解释。
在当前实施例中,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 x 轴或 y 轴中的一个轴线起在预定角范围 ( 例如, 约 ±45° ) 内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移动。此外, 在当前 实施例中, 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来改变角度范围, 以便使用中间部件 1140 的整个移动 范围。因此, 用户可容易地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在当前实施例中, 主体单元 2000 的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以规则间隔 ( 约 5 毫秒到 约 100 毫秒 ) 而从指点控制单元 1100 接收多个感测信号。例如, 规则间隔可为 20 毫秒。然 而, 规则间隔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所叙述的范围。可根据传感器的感测敏感性和指针控制 模块 2100 的回应敏感性而增加或减小该规则间隔。 在当前实施例中,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第 1 到第 3 轴向移动区。 即, 通过划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来定义轴向移动区, 且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轴向移动 区中的一个轴向移动区内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对应于轴向移动区的轴线方向 上移动。轴向移动区包括 x 轴移动区 ( 即, +x 轴和 -x 轴移动区 ) 和 y 轴移动区 ( 即, +y 轴 和 -y 轴移动区 )。 例如,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 +x 轴移动区中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x 轴方向上移动。
现在将首先解释第一 ±x 轴和 ±y 轴移动区。第一 ±x 轴移动区包括第一 +x 轴 移动区和第一 -x 轴移动区。第一 ±y 轴移动区包括 +y 轴移动区和 -y 轴移动区。在以下 描述中, 第一 ±x 轴移动区和第一 ±y 轴移动区也可分别称作第一 x 轴移动区和第一 y 轴 移动区。另外, 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二 ±y 轴移动区也可分别称作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 二 y 轴移动区 ; 且第三 ±x 轴移动区和第三 ±y 轴移动区也可分别称作第三 x 轴移动区和 第三 y 轴移动区。
如图 14 中所展示, 在 x-y 二维平面中, 第一 ±x 轴移动区为相对于 ±x 轴所定义 的角度 1X(±θax) 区, 且第一 ±y 轴移动区为剩余区。即, 第一 ±y 轴移动区为参考 ±y 轴所定义的角度 1Y(±θay) 区。因为 x 轴和 y 轴正交, 所以 θax 和 θay 的总和为 90°。
角度 1X(±θax) 可为 ±45°。必要时, 角度 1X 可变化约 ±10°的范围, 此是因 为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区可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行为而变化。角度 1Y(±θay) 可 为 ±45°。在当前实施例中,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 ±45°线 ( 参考该图 14 的参考线 A) 上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一 ±x 轴移动区中移动。因此,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 从 x 轴起的 -45°线和 +45°线之间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一 ±x 轴移动区内 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x 轴或 -x 轴方向上移动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从 ±y 轴起的 -45°线和 +45°线之间 ( 但不包括 -45°线和 +45°线 ) 的区内移动, 那么确定中 间部件 1140 在第一 ±y 轴移动区内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y 轴或 -y 轴方向上
移动 )。因此, 可将轴向移动定义于中间部件 1140 的所有移动范围上。或者, 在中间部件 1140 在参考线 A 上移动的情况下, 可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y 轴方向上移动。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第一 +x 轴移动区由等于或大于 315°但等于或小于 45°的 角度区定义 ; 第一 +y 轴移动区由大于 45°但小于 135°的角度区定义 ; 第一 -x 轴移动区由 等于或大于 135°但等于或小于 225°的角度区定义 ; 且第一 -y 轴移动区由大于 225°但 小于 315°的角度区定义。
当中间部件 1140 最初从中心点 (0) 移动时, 可使用第一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接着, 现在将解释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如图 15 中所展示, 第二 x 轴移动区是相对于 x 轴所定义的角度 2X(±θbx) 区, 且 第二 y 轴移动区是参考 y 轴所定义的角度 2Y(±θby) 区。因为 x 轴和 y 轴正交, 所以 θbx 和 θby 的总和为 90°。
角度 2X(±θbx) 可为 ±60°。必要时, 角度 2X 可变化约 ±10°的范围, 此是因 为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区可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行为而变化。角度 2Y(±θby) 可 为 ±30°。 在当前实施例中,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 ±60°线 ( 指代图 16 的参考线 B) 上移 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二 x 轴移动区中移动。因此,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从 x 轴 起的 -60°线和 +60°线之间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二 x 轴移动区内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向左或向右移动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从 y 轴起的 -30°线和 +30° 线之间 ( 但不包括 -30°线和 +30°线 ) 的区内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二 y 轴 移动区内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向上或向下移动 )。 因此, 可将轴向移动定义于中间 部件 1140 的所有移动范围上。
详细地说,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第二 +x 轴移动区由等于或大于 300°但等于或 小于 60°的角度区定义 ; 第二 +y 轴移动区由大于 60°但小于 120°的角度区定义 ; 第二 -x 轴移动区由等于或大于 120°但等于或小于 240°的角度区定义 ; 且第二 -y 轴移动区由大 于 240°但小于 300°的角度区定义。
在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x 轴方向上从中心点 (0) 移动之后, 或在中间部件 1140 从 y 轴移动区移动到 x 轴移动区之后, 可使用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接着, 现在将解释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如图 16 中所展示, 第三 x 轴移动区是相对于 x 轴所定义的角度 3X(±θcx) 区, 且 第三 y 轴移动区是参考 y 轴所定义的角度 3Y(±θcy) 区。因为 x 轴和 y 轴正交, 所以 θcx 和 θcy 的总和为 90°。
角度 3X(±θcx) 可为 ±30°。必要时, 角度 3X 可变化约 ±10°的范围, 此是因 为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区可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行为而变化。角度 3X(±θcy) 可 为 ±60°。在当前实施例中,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 ±30°线 ( 参考该图 16 的参考线 C) 上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三 x 轴移动区中移动。因此,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从 x 轴起的 -30°线和 +30°线之间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三 x 轴移动区内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向左或向右移动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在从 y 轴起的 -60°线和 +60°线之间 ( 但不包括 -60°线和 +60°线 ) 的区内移动,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三 y 轴移动区内移动 ( 即,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向上或向下移动 )。因此, 可将轴向移动定义于 中间部件 1140 的所有移动范围上。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或者, 在中间部件 1140 在参考线 C 上移动的情况下, 可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第三 y 轴移动区中移动。
如果 +x 轴为 0°, 那么第三 +x 轴移动区由等于或大于 330°但等于或小于 30°的 角度区定义 ; 第三 +y 轴移动区由大于 30°但小于 150°的角度区定义 ; 第三 -x 轴移动区由 等于或大于 150°但等于或小于 210°的角度区定义 ; 且第三 -y 轴移动区由大于 210°但 小于 330°的角度区定义。
在确定中间部件 1140 在 y 轴方向上从中心点 (0) 移动之后, 或在中间部件 1140 从 x 轴移动区移动到 y 轴移动区之后, 可使用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如上文所描述, 在当前实施例中,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第一 x 轴移 动区和第一 y 轴移动区。或者,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大于第一 x 轴移动区的 第二 x 轴移动区, 和小于第一 y 轴移动区的第二 y 轴移动区。或者,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 动范围划分成小于第一 x 轴移动区的第三 x 轴移动区, 和大于第一 y 轴移动区的第三 y 轴 移动区。因此, 可通过使用第一到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中的一对移动区来在屏幕上移动 已激活的图标区。
在以下描述中, 参看附图, 将解释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使经定义以用于辨识 已激活的图标区的移动方向的区发生变化的方法。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处于中心点 (0) 处, 那么使用如图 14 中所展示的第一 x 轴移 动区和第一 y 轴移动区来确定已激活的图标区将移动的方向。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中心 点 (0) 移动到第一 x 轴移动区, 那么重新定义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二 y 轴移动区, 如图 15 中所展示。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中心点 (0) 移动到第一 y 轴移动区, 那么重新定义第三 x 轴移动区和第三 y 轴移动区, 如图 16 中所展示。
另外,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第二 x 轴移动区移动到第二 y 轴移动区, 那么使用第 三 x 轴移动区和第三 y 轴移动区。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第三 y 轴移动区移动到第三 x 轴 移动区, 那么使用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二 y 轴移动区。
例如,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处于中心点 (0) 处, 那么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 分成第一 x 轴移动区和第一 y 轴移动区, 如图 14 中所展示。接着,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中 心点 (0) 移动到位于第一 x 轴移动区中的第一点 (B), 那么在 +x 轴方向上 ( 即, 向右 ) 移动 已激活的图标区, 以便可激活位于已激活的图标区的初始位置的右侧的图标, 如图 15 中所 展示。接着,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二 y 轴移动区。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中心点 (0) 移动到位于第一 y 轴移动区中的第二点 (C), 那 么在 +y 轴方向上 ( 即, 向上 ) 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以便可激活位于已激活的图标区的初 始位置的上侧的图标, 如图 16 中所展示。接着,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划分成第三 x 轴移动区和第三 y 轴移动区。
如图 15 中所展示,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第一点 (B) 移动到位于第二 y 轴移动区 中的第二点 (C), 那么在屏幕上在 +y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且中间部件 1140 的移 动范围从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改变到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如图 16 中所展示, 如果中间部件 1140 从第二点 (C) 移动到位于第三 x 轴移动区 中的第一点 (B), 那么在 +x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且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从 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改变到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以此方式, 在最初移动中间部件 1140 之后, 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方向而改变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的轴向移动区, 以便改善用户的操纵敏感性且使用中间部件 1140 的整个移动范围 ( 移动空间 )。
将参看图 17 的流程图来解释上文所描述的操作。 在图 17 中, 不解释中间部件 1140 不从中心点 (0) 移动的情况。
如上文所描述, 在当前实施例中,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从指点控制单元 1100 接收多 个感测信号且产生控制信号以在显示单元 3000 上在 ±x 和 ±y 轴方向上 ( 即, 向右、 向左、 向上和向下 ) 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此时,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在预定时间内接收连续感测信号。
因此, 指针控制模块 2100 使用当前所接收的感测信号来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 前位置 ( 座标 )(S1110)。
此时, 通过使用中间部件 1140 的基于中心点 (0) 的当前位置向量来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指点控制单元 1100 的两个传感器布置于 x 轴上且另外两个传感器布置于 y 轴上。因此, 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根据由中间部件 1140 移动的磁体零件 1120 而变化。因此, 可通过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的电平来检测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
接着, 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位置是否处于中心点 (0) 处 (S1120)。
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位置处于中心点 (0) 处,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是在第一 ±x 轴移动区中还是第一 ±y 轴移动区中 (S1130)。如果确定中间部 件 1140 的当前位置在第一 ±x 轴移动区中, 那么在 ±x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 即, 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方向而在 +x 轴或 -x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S1140)。 接着,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改变到第二 ±x 轴移动区和第二 ±y 轴移动区 (S1150)。 另一方面, 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在第一 ±y 轴移动区中, 那么在 ±y 轴方向 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 即, 根据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方向而在 +y 轴或 -y 轴方向上移动 已激活的图标区 )(S1160)。 接着,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改变到第三 ±x 轴移动区和 第三 ±y 轴移动区 (S1170)。
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位置并不处于中心点 (0) 处, 那么确定指点控制单 元 1100 的先前移动范围是划分成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还是第三 ±x 轴和 ±y 移动 区 ( 即, 确定通过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位置所确定的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轴向移动区是 第二 ±x 轴和 ±y 移动区还是第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S1180)。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移动范围被划分成第二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 位置是否在第二 ±x 轴移动区中 (S1190)。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在第二 ±x 轴移动区中, 那么在 ±x 轴方向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且轴向移动区是固定的 (S1200)。 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在第二 ±y 轴移动区中, 那么在 ±y 轴方向上移动已 激活的图标区 (S1210), 且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 ( 轴向移动区 ) 改变到第三 ±x 轴 和 ±y 轴移动区 (S1220)。另一方面, 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先前移动范围被划分成第 三 ±x 轴和 ±y 轴移动区, 那么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三 ±y 轴移动区中 (S1230)。如果确定中间部件 1140 的当前位置在第三 ±y 轴移动区中, 那么在 ±y 轴方向 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 (S1250), 将中间部件 1140 的移动范围改变到第二 ±x 轴和 ±y 轴 移动区 (S1260)。
如上文所描述, 根据当前实施例, 可容易地根据经配置以在受限制的二维平面内移动的中间部件的移动而通过指针控制模块在显示单元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此时, 根 据中间部件的移动而将中间部件的移动范围划分成多个轴向移动区, 以便根据中间部件的 先前位置状态和当前位置状态 ( 例如, 座标 ) 选择性地使用所述轴向移动区。由于此种对 轴向移动区的可变 ( 灵活 ) 使用, 所以当用户在屏幕上移动已激活的图标区时, 用户可具有 良好的操纵感觉。另外, 通过使用 x 轴或 y 轴作为用于定义轴向移动区的参考线, 可使用中 间部件的整个移动范围。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电子装置包括输入单元、 主体单元和显示单元。然而,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将输入单元的一些零件与主体单元的一些零件组合以构成用于控制屏 幕上的指针的指针装置。即, 可以集成模块的形式来提供输入单元的一些零件与主体单元 的一些零件。
此外,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可以包括于主体单元的控制芯片 ( 集成芯片 ) 中 或存储于记录媒体中的程序的形式来提供指针控制模块。当然, 可以记录于指点控制单元 中的程序的形式来提供指针控制模块。
另外,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 可根据施加到指针控制模块的模式选择信号来 将指针 ( 鼠标指针或游标 ) 定位于屏幕上。接着, 如上文所解释, 可根据磁体零件和中间部 件的移动而在屏幕上在 x 轴和 y 轴方向上移动指针, 以便激活显示于屏幕上的图标中的一 个图标。即, 可激活放置有指针的图标。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例如, 可通过在屏幕 上在与中间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指针来激活图标。
虽然已参看特定实施例描述电子装置和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指针的移动的方法, 但所述装置和所述方法不限于此情况。 因此,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 可在不偏离由 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 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