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纺纱机特别是环锭纺纱机的方法,所述纺纱机具有牵伸装置、用于接收纱管的锭子、环锭钢领板和/或锭轨、以及用于纱线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牵伸装置、锭子、环锭钢领板和/或锭轨通过机器控制器经过有关的驱动器在运转中保持协调。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EP 0 462 467 A1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如技术领域部分所述的纺纱机。所述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锭子上的处于管纱下方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实现了使用较短的纱线长度就能处理管底卷绕(Unterwindung)。
在具有纱线固定装置的环锭纺纱机中,无论所述纱线固定装置是管底卷绕还是夹紧装置,纺纱机的各操作参数都必须彼此精确匹配。可能需要在纺纱绕完过程(abspinnen)(向下环绕旋转)中适当影响纱线的特性,以便确保无故障地运行。一方面,应当避免在纺完、管纱更换工序和纺纱重新接上(anspinnen)过程中发生断线。另一方面,就管纱更换工序而言能够撕裂或切断纱线,在必要时通过在固定装置上使用相应的辅助设备(例如切割装置、撕裂刀刃等)。这特别适合高强力或高延伸性的纱线。在此必须通过改变纱线捻度和纱线细度来适当改变纱线的极限抗拉强度。
德国专利说明书DE100 37 513 A1披露了在纺完过程中对锭子的转速或牵伸装置的转速分开控制,从而改变了纱线细度和纱线捻度使之符合对管底卷绕或夹紧的要求。
德国专利说明书DE 10 2006 003941 A1描述了纺纱程序的影响,其中以如下方式改变纺纱程序,即在考虑瞬时生产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标准纺纱程序主要使转速和/或纤维带的牵伸力从默认值偏离,以便获得很高的运行可靠性特别是连续性生产。
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绕完过程仍然像以往一样需要纺织员工,纺织员工必须自己对最佳的绕完工序进行调整。为此操作者必须具有综合知识和丰富经验,而且对于不同的纺纱程序要对绕完过程进行不同的调整。由此,例如要加工的是纯棉还是由棉花和化纤组成的混合物,纺纱程序是否提供了细纱、粗纱、标准纱甚至是花色线,这都会产生巨大差异。此外,操作者还必须具有实际的机器设置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当操作者操作纺纱程序而所述纺纱程序处于配置所述纺纱机的极限范围内时。这防止了绕完过程的纺纱参数变成机器最初没有设置的不被允许的范围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消除了上述缺陷、具有很高运行可靠性和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纺纱完结过程中也使断线尽可能少。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机器控制器中存储多个管纱更换程序,机器控制器或操作者通过输入单元从所述多个管纱更换程序中选取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所述管纱更换程序取决于:
-纺纱原料和/或
-纺纱类型或纱线特性和/或
-纺纱细度(Ne,Nm,tex)和/或
-纱线捻度(α)和/或
-机器配置,
其中,就根据纺纱程序所获得的纱线而言,管纱更换程序在管纱更换过程中定向性地改变纱线特性,以便获得与纺纱完结过程、纱管更换过程和/或随后的纺纱接上过程最佳匹配的纱线特性尤其是纱线强度。
所述管纱更换程序优选包括与管纱更换相关的纺纱完结程序和/或纺纱接上程序。管纱更换程序可以包括上述两个程序中的一个或两个。管纱更换过程可以包括纺纱完结程序、纱管更换操作和/或随后的纺纱接上过程。
管纱更换程序还可包括如DE-B-195 16 091中描述的预试程序。该预试程序在从完成管纱更换到纺纱启动的时间段中控制环锭纺纱机。通过预试程序,纱线被放置或夹紧在围绕锭子的管底卷绕中,并通过钢领板上的钢丝圈形成的细线引导装置支撑在锭子的圆周上。该方法的区别在于,在快速启动锭子以便在新安装的筒管上生产出新纱支(package)之前,锭子以低转速沿锭子的正常旋转方向旋转,锭子旋转运动的速度和所述运作的持续时间这样选择,使得钢领板上的钢丝圈在锭子圆周上被设置在纱线连续点的沿锭子旋转方向的后面。最迟在低速旋转停止时,钢丝圈进入随后快速卷绕新筒管所需的倾斜位置中。参照上述专利说明书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技术陈述。
预试程序也可包括纱线参数,例如纱线细度、纤维的最初原料或纱线性质。预试程序可与纺完程序和/或纺纱接上程序结合或作为单独的程序执行。
管纱更换程序的选择也意味着机器控制器本身从存储的程序模块中组合出管纱更换程序。这例如可以通过模块的选择来实现。
特别是当钢领板从纱管上的最高卷绕位置向下移动到纱管下方的管底卷绕位置中时,管纱更换程序通过在纱管特别是管纱卷绕结束时通过执行管顶卷绕(Oberwindung)和/或重卷绕(Hinterwindung)来启动。
最佳的纱线强力对于纺纱完结过程中的管顶卷绕和管底卷绕操作特别重要,并且对于在撕线操作或割线操作、纱管更换中的落纱、以及后面的纺纱接上过程特别重要。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机器控制器根据以下条件经由选择程序从存储在机器控制器中的多个管纱更换程序中自动地选择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并且在给定时刻自动地启动管纱更换程序,所述条件为:
-纺纱原料和/或
-纺纱类型或纱线性质和/或
-纺纱细度(Ne,Nm,tex)和/或
-纱线捻度(α)和/或
-机器配置。
有利的是纺纱程序已经存储在机器控制器内。但是,也可以在即将进行纺纱过程之前将一个纺纱程序或多个纺纱程序读入机器控制器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单元确定需要的纺纱程序。因此机器控制器根据所选取的纺纱程序、机器配置和其它标准通过选择例程从存储在机器控制器中的多个管纱更换程序中选取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并且在给定的时间点自动地执行所述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所述选择程序同样优选存储在机器控制器中。
此外,操作者也可以手动进行选择。而且,机器控制器可为操作者建议或选择最佳管纱更换程序。操作者可以确认所述建议或做出选择或拒绝选择。
例如,操作者也可以选择另一管纱更换程序,或个别地改变建议程序的特定参数,例如纱线细度或纱线捻度。因此,如果出于特别原因需要偏离指令,操作者可自己输入纺纱过程中需要的纱线细度和/或纱线捻度。
然后,在给定的时刻,机器控制器自动地启动选取的管纱更换程序。而且,机器控制器可设置成使得操作者必须手动地启动管纱更换过程或手动地调用管纱更换程序,例如通过认可纺纱机的请求。
操作者还可通过输入单元预先手动地输入纺纱程序的参数并将其存储在机器控制器内。该纺纱程序可由(移动)数据载体通过输入单元预先电子地读取并存储在机器控制器内。
纺纱程序可包括多种参数。因此,例如纱线细度(Ne,Nm,tex)、纱线种类(例如单色纱线、变色纱线如结子纱线,绉纱等花式纱线等等)和纱线捻度(α)。其它参数可由使用的原料例如棉线等自然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混合纤维等限定。而且,使用的管长和管径,需要的管纱尺寸或直径、钢领板的种类和/或钢领板的直径可作为纺纱参数来限定。
机器配置包括例如钢领板直径、钢丝圈重量、牵伸装置的几何尺寸或牵伸装置的升压,所述升压确定了罗拉转速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在管纱更换程序的选择中考虑机器配置,这例如确保了牵伸装置罗拉在由使用的牵伸装置升压预先确定的转速范围内单独地运作,并且通过改变管纱更换过程中特别是纺纱过程中输送长度或拉伸力的变化使牵伸装置罗拉的转速不会偏移到不被允许的转速范围内。
此外,机器配置还可包括用于满管纱的输送装置。因此,是否通过管纱收集装置将满管纱输送到收集箱,或者是否在所谓的固定盘上通过链接装置将满管纱直接提供给卷绕机,这可能与重卷绕的执行相关。如果纺纱机包括管纱收集装置,那么优选产生大量绕纱角度很小的重卷绕,使得收集在收集箱内的管纱的重卷绕由于相互的摩擦而不会分开。相反地,在连接装置的情况下,管纱通过输送盘单独输送到卷绕站。因为管纱的表面上没有施加大的机械应力,所以较小数目的具有陡的卷绕角的重卷绕是足够的。
从选取的纺纱程序开始,由机器控制器借助计算单元计算出用于牵伸装置驱动器、锭子驱动器和钢领板驱动器的驱动程序,在需要时存储在例如机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内,或在驱动器的情况下存储在变频器中的存储器内。
这同样适用于管纱更换程序,所述管纱更换程序为通过机器控制器计算在纱线体卷绕结束时用于管纱更换处理或纺纱完结程序的一个牵伸装置驱动器或多个牵伸装置驱动器、一个锭子驱动器或多个锭子驱动器和钢领板驱动器的驱动程序提供基础。此外,这些驱动程序确定了管纱更换过程特别是纺纱完结阶段中生产的纱线细度、纱线类型和纱线捻度。
根据要生产的纱线,在计算管纱更换过程中的驱动程序时会得出不同数据。管纱更换程序计算出驱动程序的数据,使得由于纺织技术的局限性而在纱线体形成的最后阶段或管纱更换过程中,特别是在纺完、落纱或更换纱管和纺纱重新接上的过程中产生的断线尽可能少。此外,管纱更换程序和纺纱完结程序也确保了纱线性质的变化,使得在更换纱管的过程中能最佳地夹紧或管底卷绕纱线并且分离或切断。
环锭纺纱机可以在例如纱线细度在Ne(英制支数)10-100的范围内工作。该纱线细度范围例如可分成Ne10-20、Ne21-50、Ne51-70和Ne71-100子范围。对于每个纱线细度范围,可存储一个或多个与这些纱线细度范围相协调的管纱更换程序。因此,特定细度范围例如Ne21-50的管纱更换程序可基于中等的纱线细度例如Ne35。也就是说,所述管纱更换程序被设计用于中等细度例如Ne35的纱线。由于所述纱线细度范围内的纱线细度不会偏离中等纱线细度太多,所以中等纱线细度的管纱更换程序可适用于该纱线范围内的其它纱线。因此,不需要为每种纱线细度设定单独的管纱更换程序。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纱线捻度。
如果对纺纱参数例如原材料、纱线捻度、纱线类型和机器配置等都加以考虑,那么最终只剩下唯一的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所述管纱更换程序由机器控制器基于上述选择标准通过选择例程确定。该选择例程可以是软件程序,在所述软件程序中执行相应算法来根据上述参数选择最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
此外,设置用于纱线细度范围Ne10-20(也就是用于较粗纱线)的管纱更换程序的特点在于,通过增加总牵伸来增加纱线细度或者通过匹配捻度以便能够撕裂所述强力纱线。用于纱线细度范围Ne71-100(用于细纱线)的管纱更换程序通过减少管纱更换阶段的总牵伸来减少管纱更换阶段中的纱线细度,从而防止细纱线过快撕裂。
因此,管纱更换程序改变管纱更换阶段(特别是纺纱完结阶段)中的纱线特质。所述改变优选通过改变纱线细度和/或纱线捻度获得。纱线细度的变化例如通过改变总牵伸获得。纱线捻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纱线的输送获得。可以以与控制牵伸力相同的方式通过牵伸装置罗拉的转速来控制纱线的输送。
因此,可从特定时刻起通过管纱更换程序或纺纱完结程序改变纱线的捻度或捻度系数(α),使得在取下纱管的过程中,在夹紧装置和管底卷绕冠顶区域中具有尽可能有利于纱线的插入、夹紧或撕裂或切断的条件。其中纱线的捻度不应过大,因此纱线具有最佳的撕裂或切断能力。另一方面,纱线的捻度不能过小,因此纱线在纺纱完结过程中或在更换纱管后的纺纱重新启动中不会被意外撕裂。
因此,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在纺纱完结阶段降低纱线的强力,以及在管纱更换之后通过牵伸力和/或捻度的相应措施来增加纱线强力。
优选在实际的管纱更换过程之前将根据管纱更换程序的相应控制值输送到牵伸装置、锭子和钢领板等的驱动器或相关变频器上,使得最迟在重卷绕时刻或重卷绕过程中产生具有需要的管纱更换特性、特别是纺纱完结特性的纱线。这通过所述驱动器的变频器的相应的参数化来实现。在该情况下,管纱更换过程所需的控制值使控制器工作,例如就牵伸装置而言,所述控制值对牵伸装置罗拉的转速进而对输送和总牵伸具有相应的影响。
因此,在纱管卷绕结束时,优选在中间卷绕开始之前或开始时通过机器控制器启动管纱更换程序。然而,也可以在重卷绕之后调用管纱更换程序。因此,具有锭子、牵伸装置和钢领板或锭轨或关联驱动器的纺纱系统优选在重卷绕开始时或即将开始时或当钢领板到达“纱管满纱”位置(在重卷绕之前)时开始进行管纱更换的参数化。
固定装置可包括管底卷绕和/或夹紧装置。在管底卷绕装置的情况下,纱线围绕特别是粗糙表面卷绕并且不用夹紧而保持。在夹紧装置的情况下,纱线被牢牢地夹住,在该情形下,纱线也可以以管底卷绕、特别是部分卷绕的形式出现在夹紧装置内。
纱线固定装置优选即特别地设置在环锭纺纱机内锭子上纱管以下的位置。在纺纱完结过程中,钢领板从其最高卷绕点向下移动到固定装置的高度,以提供重卷绕。在钢领板的向下运动中,牵伸装置内的输送速度和锭子的转速协同减小,使得首先获得需要的纱线捻度和纱线细度,并将细线以尽可能陡的方式在纱管上行进。但是,管纱更换程序可以改变牵伸装置在重卷绕过程中的输送或牵伸,使得产生具有不同纱线细度的纱线,从而在管底卷绕之前、之中和之后,特别是在纱管的拆卸、连同关联的纱线的撕断以及在落纱后的纺纱加工重新开始中发生较少的故障。
在固定装置的情形下,钢领板停留在最低位置持续锭子转一周或多周。在夹紧装置的情形下,优选的是钢领板仅停留至纱线沿圆周长度的一半到四分之三或小于卷绕区域的圆周长度放置并夹紧。随后,钢领板再升高到固定装置以上的位置,随后首先使牵伸装置或牵伸装置驱动器停止,然后使锭子驱动器停止,或者使两者同时停止。在管底卷绕之后,牵伸装置可仍保持运转一小段时间,以补送纱线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实施方式中,在完成管纱生产之后,管纱更换程序应当使钢领板在管顶卷绕和管底卷绕之间的下降速度相对于锭子的转速和/或牵伸装置的输送速度变化,使得在纱管上铺置0.5到5圈的重卷绕,即纱线环绕。而且,在牵伸装置驱动器停止以后,管纱更换程序可以允许锭子继续旋转一小段时间,或与牵伸装置同时停止。
管底卷绕顶部或切割环被固定固定在夹紧装置上方的锭子上,夹紧装置沿锭子是可转移的,其中装置这样设置,使夹紧装置在纱线的夹紧位置时靠在管底卷绕顶部上。所述夹紧装置通过弹簧从锭子的下部向上挤压,并且在钢领板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单独的致动装置或直接通过钢领板将夹紧装置移动进入最低位置(也就是开启位置)。
在较粗纱线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特别是通过增加总牵伸影响牵伸装置,以实现在退绕阶段中生产细纱线。例如,通过增加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输送罗拉)的转速和/或降低牵伸装置的输入罗拉(喂入罗拉)的转速实现进给纤维材料的更高的牵伸。
相应地,在较细纱线的生产中,目标是优选在管纱更换阶段通过降低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的转速和/或提高牵伸装置的输入罗拉的转速,使喂入的纤维材料具有较低的总牵伸。
在具有捻度系数α1的预定纱线细度的纱线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能够将捻度增加或降低到另一捻度系数α2,纱线的断裂负载在捻度系数α2达到最佳值。
例如,在重卷绕和管底卷绕中,管纱更换程序能够允许纤维合成物在经编纱线的生产中具有额外的捻度,并且能够在绉线生产中减小纱线捻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实施方式中,在重卷绕、管底卷绕和/或快速运行中,管纱更换程序应该符合条件Tm=αm×Nm=NL,]]>其中T=捻度数、m=单位长度、αm=捻度系数、Nm=纱线细度。N=锭子转速(转/分)、L=输送距离(米/分钟)。输送距离L的变化通过时间或转速N确定,重绕或管底卷绕的转速N或者输送距离L根据所述公式计算。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在纱管的卷绕结束时的重卷绕中,管纱更换程序可以通过机器控制器操作,使得锭子相对于计算出的理论锭子转速N随着时间以减小或增加的转速N(t)驱动。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特别是在经编纱线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可以允许纤维合成物在重卷绕和/或管底卷绕之前或之中具有额外的捻度。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特别是在经编纱线或包芯纱线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可以在重卷绕和/或管底卷绕之前或之中减小纱线捻度。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或根据上述变形的方法,在花式纱线或纺纱麻线(Siro)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在重卷绕和/或管底卷绕之前或之中可使牵伸装置的转速或输送距离L保持不变,从而在纺纱完结和/或纺纱重新启动阶段产生无花色的单色纱线。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或根据上述变形的方法,在完成纱管后,管纱更换程序可以相对锭子的转速和/或牵伸装置内的输送速度改变钢领板在管顶卷绕和管底卷绕之间的下降速度,使得在纱管上布设少于1匝,优选在0.5到0.75匝的重卷绕。
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在牵伸装置驱动器停止以后,管纱更换程序可仍使锭子继续旋转一小段时间或牵伸装置同时停止。
而且,在纱管的卷绕结束的重卷绕中,管纱更换程序可以操作机器控制器,使得锭子在这段时间内以相对理论计算的锭子转速N更小或更大的锭子转速N(t)运行。
在例如变色纱线,结子纱线等花式纱线的生产中,管纱更换程序最迟从重卷绕的时间点开始使牵伸装置的转速或输送距离L保持不变,从而在管纱更换阶段特别是在纺纱完结、管底卷绕和夹紧阶段获得不带花式的单色纱线。
在管纱更换阶段特别是在纺纱完结阶段和纺纱重新接上阶段中,管纱更换程序能够影响各个驱动器的驱动程序,这不仅是为了改变纱线细度和转速,也为了将纺纱完结过程和纺纱重新启动过程的其它方面结合到驱动程序中,部分方面上面已经描述。这些方面可以是:在纺纱完结阶段和/或纺纱重新接上阶段保持空气圈或特定的纱线张力,在纺纱完结阶段和/或纺纱重新接上阶段纱线细度或纱线捻度的变化的时间点(纱线的特性可以在纺纱完结阶段和/或纺纱重新接上过程的不同阶段(例如管顶卷绕、重卷绕和管底卷绕等)中的多个时间点上变化),或铺设在重卷绕区域中的线匝陡峭度。在DE 100 37 513 A1专利说明书中详细描述的管纱更换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可以结合入管纱更换程序。因此,DE100 37 513 A1的在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本专利申请的整体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用于环锭纺纱机。但是,该方法也可用于漏斗式纺纱机、帽锭纺纱机或环路纺纱机。纱线的沉积通过移动的锭轨代替移动的钢领板进行。也可以想到钢领板和锭轨的结合运动。通过适当的其它变动,本发明也适用于离心纺纱法。锭子或牵伸装置罗拉在任何情形下可单独驱动或通过共用的驱动器驱动,在必要时通过齿轮传动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环锭纺纱机的卷绕站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机器控制器中的程序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了使环锭钢领板5、锭子13和牵伸装置3的牵伸装置罗拉协调运动,对应的驱动器例如牵伸装置驱动器4、环锭钢领板驱动器7和锭子驱动器12被连接到机器控制器2上。牵伸装置3包括输入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和输出罗拉对17。
如果在完成管纱9后,在管纱上部、随后在钢领板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和最后在管纱下部分别将管顶卷绕、重卷绕和管底卷绕卷绕在锭子13上,其后在纺纱机中依次进行落纱、取下一个或多个管纱。除了将一个和多个纱线围绕管底卷绕区域卷绕在锭子上的常规管底卷绕之外,纱线段也可以围绕在锭子圆周上并且被夹紧装置特别是被夹紧冠顶夹紧。从管底卷绕开始的这一阶段很重要,因为如果最佳条件没有实现,那么在从正常卷绕运行过渡到落纱之前的静止状态以及随后纺纱重新接上的过程中会产生绝大部分断线或干扰例如纱线14从钢丝圈6脱落。在管纱形成的最后阶段中锭子的转速N快速下降,由于作用在纱线上的离心力减小,在牵伸装置出口和管纱9周围的钢丝圈6之间的纱线气圈8随着张力的消失趋于崩塌。这必须通过同时减少牵伸装置3的输送距离L和适当向下运动所述钢领板5来阻止。
图2示出了机器控制器2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程序流程。操作者通过输入模块22例如具有显示屏的键盘从机器控制器21中存储的多个纺纱程序中选取需要的纺纱程序23。或者,操作者手动输入或电子读取纺纱程序23的纺纱参数,并将其存储在机器控制器21中。
在开始纺纱过程时,机器控制器21基于选取的纺纱程序23或输入的纺纱参数和机器配置文件24计算各个驱动器的驱动程序。在机器控制器中存储多个管纱更换程序对于本发明而言是重要的。根据运行的纺纱程序和机器配置,通过机器控制器21经由选择模块25选取合适的管纱更换程序26。
为了在满纱过程的最后或即将满纱之前,机器控制器21启动选取的管纱更换程序并对所述管纱更换程序进行处理,或者运行从管纱更换程序中算出的用于驱动器的运行程序。也就是说,在该运行阶段,机器控制器不再根据纺纱程序工作,而是根据选取的管纱更换程序工作。因此所述管纱更换程序在该阶段代替实际上的纺纱程序。
可以设有适合于操作者从多个管纱更换程序中手动地选取管纱更换程序26的装置。所述机器控制器也可以为给操作者提供选择的建议。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应用到漏斗式纺纱机、帽锭纺纱机或环路纺纱机中,那么移动钢领板由移动锭轨(下龙筋)取代。另外,在管纱更换程序中还要对漏斗电动机进行控制。同样,在环锭纺纱机中,锭轨的运动可以作为钢领板运动的附加或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在于管纱更换程序已经存储在机器控制器中。操作者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将管纱更换参数输入机器控制器。
作为代替,管纱更换过程由机器控制器自身自动执行并不涉及操作者。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确保机器控制器一直执行优化的纺纱完结程序,并且在控制中无需操作者介入。
由于在随后的重卷绕中纱线最初的大约两米基本上总是切断,这有利于对于每个纺纱程序而言标准化地运行管纱更换程序,其中有针对性地改变纱线的特性。因此管纱更换程序主要用于在运行参数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纺完阶段中纺纱过程的稳定,即避免断线和其它工作故障,以及为管纱更换工序准备和随后的纺纱重新接上过程提供纱线段。
其中,出于上述原因,管纱更换程序中生产的纱线长度与纺纱程序的默认值不一致并且因此而不能使用,这并不重要。但是所述纱线长度应保持尽可能短。
原则上,在实际上的纺纱程序之前进行的纺纱重新接上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机器控制器以类似的方式卷绕。为此在计算机中存储多个纺纱重新接上程序。机器控制器基于由操作者给定的纺纱程序和机器的配置通过选择程序自动地选取最佳的纺纱重新接上程序。作为替代,在此操作者也可以手动选取纺纱重新接上程序,在必要时借助机器控制器的相应建议来选取纺纱重新接上程序。
应当理解的是,管纱更换程序也可以存储在受机器控制器控制的控制器中,并通过所述控制器调用并输送到机器控制器以便执行。
此外可能的是,用于牵伸装置驱动器的管纱更换过程参数并非在即将启动纺纱完结过程之前传递到牵伸装置驱动器,而是早就存储在牵伸装置驱动器的存储器中并且在启动管纱更换过程时或在启动管纱更换过程之前通过机器控制器相应调用所述管纱更换过程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