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板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隔热板在汽车、 建筑等领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在汽车领域, 隔热板性能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汽车中, 隔热板应用于车身与前舱发动机及车身 与内饰之间。随着社会的发展,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 正慢慢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人们越 来越关注乘用车舒适性及车内噪声, 舒适性及车内噪声已经成为人们衡量乘用车质量的重 要标志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 有很多新型技术及材料如 EVA+PU( 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 + 聚 氨基甲酸酯 ) 发泡的产品、 压敏胶结合的产品、 热压的废纺毡等运应用到隔热、 隔音系统上 来, 但由于 EVA+PU 发泡的产品、 压敏胶结合的产品和热压的废纺毡存在下列问题 : 1) 不能 防水且吸水后容易霉变 ; 2) 传统隔热层在冷热交变情况下容易出现脱层及老化等的问题 ; 3) 耐高温、 耐油污及耐腐蚀性能差 ; 4) 外观粗糙。 正因为现有的隔热板存在上述的问题, 所 以没有在汽车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隔热板的防水性能差, 容易脱层及老 化, 耐高温性能差的缺点, 从而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 不容易脱层及老化, 耐高温性能好的 隔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板, 该隔热板包括基材层、 可塑性树脂层及连接基材层与可 塑性树脂层的粘接剂层, 所述基材层为无纺布、 废纺毡、 石棉中的一种形成的单一层或无纺 布、 废纺毡、 石棉中的多种经热压形成的复合层, 所述可塑性树脂层的可塑性树脂为纤维织 物改性的可塑性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A 裁剪 : 将基材裁剪成板 ;
B 预模塑 : 将已改性的可塑性材料进行预热, 采用塑模成型的方式将可塑性材料 加工成与基材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可塑性板材 ;
C 喷胶 : 在基材和 / 或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的表面上喷涂粘接剂 ;
D 热模塑 : 将经过步骤 C 处理的基材及可塑性板材置于模具中进行压制粘接成型。
本发明的隔热板, 在其表面有纤维织物改性的可塑性材料, 使隔热板的防水性能 好和外观效果好, 同时使隔热板在冷热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脱层及老化和耐高温、 耐油污及耐腐蚀性能好, 可以应用到各种恶劣的环境中, 可以实现传统隔热、 隔音板无法做 到的要求 ; 由于本发明的隔热板的外观平整光滑, 所以也使原本无法应用于可视部分的零 件经过此类加工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可视部分。本发明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易于操作, 便于 实现产业化, 而且可以对成品件进行二次加工或改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板, 该隔热板包括基材层、 可塑性树脂层及连接基材层与可 塑性树脂层的粘接剂层, 所述基材层为无纺布、 废纺毡、 石棉中的一种形成的单一层或无纺 布、 废纺毡、 石棉中的多种经热压形成的复合层, 所述可塑性树脂层的可塑性树脂为纤维织 物改性的可塑性树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所述纤维织物改性的可塑性树脂是以一种可塑性树脂 为基体, 纤维织物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 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 产生协同效 应, 使复合后的材料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优选地, 以纤维织物 改性的可塑性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 所述纤维织物的含量为 25-40wt%。 如果纤维织物的含 量小于 25wt%, 则改性性能不是很明显, 如果纤维织物的含量大于 40wt%, 则浪费材料, 增 加成本。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将无纺布、 废纺毡、 石棉中的两种或三种按顺序叠放后 进行热压后即形成上述的复合层, 热压的温度优选为 220-25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所述可塑性树脂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各 种可塑性材料,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可塑性树脂为聚乙烯、 聚丙烯、 聚丁烯、 聚苯乙烯、 聚碳 酸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氯乙烯、 聚氨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一种或多 种。所述可塑性树脂使隔热板有很好的外观效果, 同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优选地, 所述粘结剂层的粘结剂为环氧粘接剂、 聚氨 脂、 硅酮密封胶中的一种。更优选地, 所述粘结剂层的粘结剂为环氧粘接剂, 因为其有良好 的粘接性、 化学稳定性及耐候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为了具有更好的性能,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基材层的两 个相对的表面都有粘结剂层及与粘结剂层相连接的可塑性树脂层。 在基材的两个相对的表 面都有粘结剂层及与粘结剂层相连接的可塑性树脂层, 可以在隔热板的两面都有很好的外 观, 使隔热板的应用范围更广。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 所述纤维织物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各种纤 维织物, 为了使隔热板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耐腐蚀性能、 冷热变化过程的脱层及抗老化性 能,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纤维织物为玻璃纤维、 芳纶纤维、 碳纤维、 碳化硅纤维、 棉纤维中的 一种或多种。因为不同的纤维织物可以增强隔热板的不同性能, 所以更优选所述纤维织物 为玻璃纤维、 芳纶纤维、 碳纤维、 碳化硅纤维、 棉纤维中的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 对基材层、 粘结剂层和可塑性树脂层的厚度没有要求, 可以 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A 裁剪 : 将基材裁剪成板 ;
B 预模塑 : 将已改性的可塑性材料进行预热, 采用塑模成型的方式将可塑性材料 加工成与基材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可塑性板材 ;
C 喷胶 : 在基材和 / 或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的表面上喷涂粘接剂 ;
D 热模塑 : 将经过步骤 C 处理的基材及可塑性板材置于模具中进行压制粘接成型 即得到隔热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预热的温度为使可塑 性材料软化的温度。一般可塑性材料的软化温度为 220-25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其所述模塑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所公知的各种模塑方法,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模塑成型的方式为吸塑成型。 采用吸塑成型的 方法对原料的性能消耗较小、 生产简单、 周期短、 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喷涂粘结剂的量没有特别的限制, 为了使 2 其粘结性更强同时节省材料, 在优选情况下, 粘接剂的喷涂量为 200-240g/m 。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为了保证喷胶的均匀性, 以保证粘贴的牢 靠性, 在优选情况下, 在基材和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的表面上均喷涂粘结剂。所述粘结剂 为环氧粘接剂、 聚氨脂、 硅酮密封胶中的一种更有选地, 所述粘结剂层的粘结剂为环氧粘接 剂, 因为其有良好的粘接性、 化学稳定性及耐候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所述压制粘接成型的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 员所公知的条件,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压制粘接成型的温度为 220-250℃, 压力为 4-6Mpa, 时间为 4-7min。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在所述热模塑后还要进行冷却。所述冷却 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各种冷却方法, 如自然冷却、 水冷却等。 为了减少隔 热板的变形, 在优选情况下, 所述冷却方法为水冷却。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1
A 将无纺布裁剪成基材 ;
B 预模塑 : 将购买来的已用碳纤维改性的可塑性材料 ( 其中碳纤维的含量为 30% ) 在 250℃下进行预热, 采用吸塑成型的方式将可塑性表层加工成与基材表面相同形 状和大小的可塑性板材 ;
C 喷胶 : 在室温下用喷枪将环氧粘接剂均匀的喷涂在基材及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 的面上, 环氧粘接剂量为 240g/m2 ;
D 热模塑 : 将已涂好粘结剂的基材及可塑性板材按粘贴顺序置于模具中进行压制 粘接成型, 温度为 250℃, 压力为 6Mpa, 时间为 7min ;
E 冷却 : 将模具进行水冷却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隔热板。
实施例 2
A 将无纺布和废纺毡在 250℃热压后的复合材料裁剪成基材 ;
B 预模塑 : 将购买来的已用碳纤维、 玻璃纤维和棉纤维改性的可塑性材料 ( 其中碳 纤维、 玻璃纤维和棉纤维的总量为 40% ) 在 220℃下进行预热, 采用吸塑成型的方式将可塑 性表层加工成与基材表面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可塑性板材 ;
C 喷胶 : 在室温下用喷枪将聚氨酯均匀的喷涂在基材及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的面 上, 聚氨酯粘接剂量为 220g/m2 ;
D 热模塑 : 将已涂好粘结剂的基材及可塑性板材按粘贴顺序置于模具中进行压制 粘接成型, 温度为 240℃, 压力为 4Mpa, 时间为 5min ;
E 冷却 : 将模具进行水冷却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隔热板。
实施例 3A 将石棉裁剪成基材 ;
B 预模塑 : 将购买来的已用碳纤维、 芳纶纤维、 玻璃纤维和碳化硅纤维改性的可塑 性材料 ( 其中碳纤维、 芳纶纤维、 玻璃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的总量为 25% ) 在 240℃下进行预 热, 采用吸塑成型的方式将可塑性表层加工成与基材表面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可塑性板材 ;
C 喷胶 : 在室温下用喷枪将环氧粘接剂均匀的喷涂在基材及可塑性板材需要复合 的面上, 环氧粘接剂量为 200g/m2 ;
D 热模塑 : 将已涂好粘结剂的基材及可塑性板材按粘贴顺序置于模具中进行压制 粘接成型, 温度为 220℃, 压力为 5Mpa, 时间为 4min ;
E 冷却 : 将模具进行水冷却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隔热板。
对比例 1
将无纺布在 200℃左右热压形成隔热板。
对比例 2
直接将含有苯醛树脂的废纺毡进行加热加压形成的隔热板。
测试方法
1、 防水、 耐水性 : 将隔热板浸入 40 ℃ ±2 ℃的水内 48h 后, 立即将样本放置在 28℃ ±2℃、 50% ±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 60min。测试结果见表 1。 2、 耐高温性 : 将隔热板放于恒温箱中, 高温 (150℃ ±2℃ ) 条件下试验 4 小时, 取 出后立即检查。测试结果见表 1。
3、 耐冷热交变 : 将隔热板依次放在下面的环境中,
a) 调整恒温箱温度 120℃ ±2℃, 保持 3h ;
b) 调整恒温箱至室温保持 0.5h ;
c) 调整恒温箱温度 -40℃ ±2℃, 保持 2h ;
d) 调整恒温箱至室温保持 0.5h ;
e) 调整恒温箱温度 45℃ ±2℃、 相对湿度 90%, 保持 3h ;
f) 调整恒温箱至室温保持 0.5h ;
g) 调整恒温箱温度 -40℃ ±2℃, 保持 14h ;
h) 调整恒温箱至室温保持 0.5h ;
按照上述步骤, 连续进行 3 个循环。测试结果见表 1。
表1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隔热板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耐高温性能及很好的 耐冷热交变性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