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904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0260.4

申请日:

2014.06.09

公开号:

CN105317205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3/28申请日:20140609|||公开

IPC分类号:

E04G3/28;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G3/28

申请人: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麻国培; 吴能淼; 谢超; 吴杰; 吴新星; 彭绍勇; 李宗; 肖康; 秦楷; 欧阳聪; 张雷霄

地址:

550006贵州省贵阳市甘荫塘甘平路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代理人:

刘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其方法是先按传统电梯井的施工工艺施工底层电梯井;在进行底层电梯井浇筑时,在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利用支撑孔搭设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施工;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在上层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然后通过塔吊将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支撑在上层电梯井壁的支撑孔上;以此类推,由下至上逐层完成电梯井的施工。本发明提升过程短,每次提升仅需5~8分钟。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功效;本发明通过螺栓拼装而成,可以周转使用,摊销费用低;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支撑梁采用可伸缩化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电梯井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先按传统电梯井的施工工艺施工底层电梯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底层电梯井浇筑时,在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利用支撑孔搭设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施工;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在上层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然后通过塔吊将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支撑在上层电梯井壁的支撑孔上;以此类推,由下至上逐层完成电梯井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通过两端插在电梯井支撑孔内的支撑梁支撑在电梯井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两端设有翻转支脚,操作平台处于工作状态时,翻转支脚处于水平状态,翻转支脚前端插在电梯井的支撑孔内,并通过翻转支脚上的限位板限制翻转支脚上翻,保持支撑状态;当塔吊向上提升操作平台时,翻转支脚前端在支撑孔上边缘的压迫下向下翻转并从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退出,贴着电梯井壁向上移动,当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移动至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处时,在翻转支脚尾部重力块的作用下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翻转恢复至水平状态,使翻转支脚前端插在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重新保持支撑状态;完成操作平台的提升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由主梁和位于主梁两端的悬臂梁构成;通过改变悬臂梁与主梁的连接位置调整支撑梁的总长度,以适应不同电梯井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脚与悬臂梁铰接,翻转支脚前端设有滚轮,以减小上移动过程中与电梯井壁的摩擦阻力;翻转支脚尾部设有重力块和限位板,通过重力块使翻转支脚前端自动复位,通过限位板使翻转支脚在支撑状态时保持水平防止上翻。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位于电梯井(1)内的操作平台(2),电梯井(1)的井壁上设有支撑孔(3);操作平台(2)底部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4),支撑梁(4)上设有吊环(5);支撑梁(4)前端设有翻转支脚(6),翻转支脚(6)前端插在电梯井(1)井壁的支撑孔(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4)包括主梁(7),主梁(7)两端设有悬臂梁(8),悬臂梁(8)经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与主梁(7)连接;悬臂梁(8)前端设有翻转支脚(6),翻转支脚(6)中部与悬臂梁(8)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脚(6)中部设有支撑轴(11),翻转支脚(6)前端设有滚轮(12),翻转支脚(6)后端设有重力块(13)和限位板(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包括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前夹持装置(9)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经螺栓(17)与主梁(7)连接;后夹持装置(10)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经螺栓(17)与悬臂梁(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2)四周设有翻板(18),翻板(18)与操作平台(2)的边铰接。

说明书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属于建筑施工中电梯井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升,现在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高层、超高层等的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此同时,电梯井剪力墙部位的施工越来越普遍,而电梯井道内施工的种种不便给施工进度等带来很多麻烦,怎么解决电梯井剪力墙支模用操作平台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工程进度的重中之重。

电梯井剪力墙传统操作平台,多是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从底部开始搭设直到顶层的方式,脚手架钢管及管卡的占用量大,租赁费用高,而且把固不牢,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加大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浪费大量人工的同时还会带来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以废除现有电梯井内脚手架的搭设,利用电梯井壁作为操作平台的支撑,以提高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为,该方法先按传统电梯井的施工工艺施工底层电梯井;在进行底层电梯井浇筑时,在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利用支撑孔搭设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施工;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在上层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然后通过塔吊将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支撑在上层电梯井壁的支撑孔上;以此类推,由下至上逐层完成电梯井的施工。

前述方法中,所述操作平台通过两端插在电梯井支撑孔内的支撑梁支撑在电梯井内。

前述方法中,所述支撑梁两端设有翻转支脚,操作平台处于工作状态时,翻转支脚处于水平状态,翻转支脚前端插在电梯井的支撑孔内,并通过翻转支脚上的限位板限制翻转支脚上翻,保持支撑状态;当塔吊向上提升操作平台时,翻转支脚前端在支撑孔上边缘的压迫下向下翻转并从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退出,贴着电梯井壁向上移动,当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移动至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处时,在翻转支脚尾部重力块的作用下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翻转恢复至水平状态,使翻转支脚前端插在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重新保持支撑状态;完成操作平台的提升过程。

前述方法中,所述支撑梁由主梁和位于主梁两端的悬臂梁构成;通过改变悬臂梁与主梁的连接位置调整支撑梁的总长度,以适应不同电梯井的宽度。

前述方法中,所述翻转支脚与悬臂梁铰接,翻转支脚前端设有滚轮,以减小上移动过程中与电梯井壁的摩擦阻力;翻转支脚尾部设有重力块和限位板,通过重力块使翻转支脚前端自动复位,通过限位板使翻转支脚在支撑状态时保持水平防止上翻。

本发明用于上述方法的装置为,该装置包括位于电梯井内的操作平台,电梯井的井壁上设有支撑孔;操作平台底部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支撑梁上设有吊环;支撑梁前端设有翻转支脚,翻转支脚前端插在电梯井井壁的支撑孔内。

前述装置中,所述支撑梁包括主梁,主梁两端设有悬臂梁,悬臂梁经前夹持装置和后夹持装置与主梁连接;悬臂梁前端设有翻转支脚,翻转支脚中部与悬臂梁铰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翻转支脚中部设有支撑轴,翻转支脚前端设有滚轮,翻转支脚后端设有重力块和限位板。

前述装置中,所述前夹持装置和后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前夹持装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经螺栓与主梁连接;后夹持装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经螺栓与悬臂梁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操作平台四周设有翻板,翻板与操作平台的边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电梯井道特别是封闭式电梯井道操作平台的各项施工要求;操作平台每层提升一次,提升过程短,每次提升仅需5~8分钟,与传统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相比,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功效;本发明的装置均为钢构件,通过螺栓拼装而成,可以周转使用,摊销费用低;本发明采用自动翻转式设计,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支撑梁采用可伸缩化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电梯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升操作平台的示意图;

图2是操作平台支撑在电梯井内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翻转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夹持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6是后夹持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1-电梯井,2-操作平台,3-支撑孔,4-支撑梁,5-吊环,6-翻转支脚,7-主梁,8-悬臂梁,9-前夹持装置,10-后夹持装置,11-支撑轴,12-滚轮,13-重力块,14-限位板,15-上夹板,16-下夹板,17-螺栓,18-翻板,19-钢丝绳,20-钢管架,21-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先按传统电梯井的施工工艺施工底层电梯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底层电梯井浇筑时,在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利用支撑孔搭设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施工;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在上层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然后通过塔吊将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支撑在上层电梯井壁的支撑孔上;以此类推,由下至上逐层完成电梯井的施工。操作平台通过两端插在电梯井支撑孔内的支撑梁支撑在电梯井内。支撑梁两端设有翻转支脚,操作平台处于工作状态时,翻转支脚处于水平状态,翻转支脚前端插在电梯井的支撑孔内,并通过翻转支脚上的限位板限制翻转支脚上翻,保持支撑状态;当塔吊向上提升操作平台时,翻转支脚前端在支撑孔上边缘的压迫下向下翻转并从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退出,贴着电梯井壁向上移动,当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移动至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处时,在翻转支脚尾部重力块的作用下翻转支脚前端向上翻转恢复至水平状态,使翻转支脚前端插在上层电梯井的支撑孔内,重新保持支撑状态;完成操作平台的提升过程。支撑梁如图3所示,由主梁和位于主梁两端的悬臂梁构成;通过改变悬臂梁与主梁的连接位置调整支撑梁的总长度,以适应不同电梯井的宽度。翻转支脚与悬臂梁铰接,如图4所示,翻转支脚前端设有滚轮,以减小上移动过程中与电梯井壁的摩擦阻力;翻转支脚尾部设有重力块和限位板,通过重力块使翻转支脚前端自动复位,通过限位板使翻转支脚在支撑状态时保持水平防止上翻。

前述方法所用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电梯井1内的操作平台2,电梯井1的井壁上设有支撑孔3;操作平台2底部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4,支撑梁4上设有吊环5;支撑梁4前端设有翻转支脚6,翻转支脚6前端插在电梯井1井壁的支撑孔3内。支撑梁4如图3所示,包括主梁7,主梁7两端设有悬臂梁8,悬臂梁8经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与主梁7连接;悬臂梁8前端设有翻转支脚6,翻转支脚6中部与悬臂梁8铰接。翻转支脚6如图4所示,翻转支脚6中部设有支撑轴11,翻转支脚6前端设有滚轮12,翻转支脚6后端设有重力块13和限位板14。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前夹持装置9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经螺栓17与主梁7连接;后夹持装置10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经螺栓17与悬臂梁8连接。操作平台2四周设有翻板18,如图1所示,翻板18与操作平台2的边铰接。

实施例

1、预留孔洞

在浇筑电梯井1时,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电梯井壁上预留支撑孔3,支撑孔3尺寸要准确,所有支撑孔3标高误差不得超过5mm,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得影响支撑孔3位置。支撑孔3一般在楼层标高下0.6米即可;

2、构件加工

加工所需要的材料构件,所有构件均采用钢构件加工制作。翻转支脚6所用钢板一般采用10mm厚Q235钢、重力块13根据翻转支脚6尺寸设置、滚轮12通过轮轴与钢板固定连接;

悬臂梁8为16#槽钢加工,主梁7用400×200mm的工字钢加工,吊环5采用A20圆钢弯制而成,共4件与主梁7顶部焊接牢固。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中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均由10mm厚Q235钢制作而成;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的长度方向与悬臂梁8的宽度相同为100mm。

操作平台2采用花纹钢板铺设,操作平台2与支撑梁4之间可用10#槽钢垫起,操作平台2为矩形,其四边设有翻板18,翻板18采用1mm厚花纹钢板经合页与操作平台2铰接。

3、构件拼装

根据井道实际需求,调整支撑梁4长度,并与翻转支脚6拼装牢固;操作平台2拼装完成后通过螺栓或螺钉与支撑梁4连接牢固。翻转支脚6中的重力块13与限位板14焊接牢固。

4、吊装

在翻转支脚6、支撑梁4、操作平台2拼装完成后,用钢丝绳19绑在吊环5上,通过塔吊将拼装完成的操作平台组件吊装至电梯井1内,并可靠支撑在支撑孔3内;

5、搭设钢管操作架

吊装完成后,在操作平台2上搭设钢管架20,钢管架20采用A48,壁厚3.0钢管搭设,搭设高度一般为3.6米,钢管架20的立杆设在操作平台2底部的横梁位置。钢管架的搭设需要考虑提升过程中钢丝绳19的位置,防止操作平台提升时钢管架阻碍钢丝绳。

6、使用

操作平台2安装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载使用。

7、整体提升

采用塔吊进行整体提升,提升至上一层支撑孔3位置,翻转支脚6自动卡入支撑孔3,然后将翻板18搭在电梯井1的井壁上即完成一次提升。

待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进行上一层电梯井结构施工前,先将操作平台2四周的翻板18向内翻转,后将钢丝绳19固定在主梁7上的吊环5上,一般操作平台2底部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4,每根支撑梁4上设有两个吊环5,整体提升时,需确保电梯井内操作平台的安全稳定、受力合理后方可继续,当操作平台整体提升至上一层支撑孔3位置时,翻转支脚6自动翻转卡入支撑孔3内。将翻板8向外翻转形成全封闭式防护,完成一次提升。

图1是提升时的示意图,图1中的箭头表示提升方向,图1中的翻板画的是翻开状态,提升时,应将翻板向内翻。提升过程中如图1所示,翻转支脚6的前端是向下翻转的,翻转支脚前端的滚轮提升至上一层支撑孔3处时,翻转支脚6由于重力块13一侧重量较大,翻转支脚6自动翻转至水平位置,卡入预留的支撑孔3中。

图2是操作平台2支撑在支撑孔3内的示意图,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翻转支脚6前端伸入支撑孔3内,将整个操作平台2支撑起来。施工人员可以在操作平台2上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支模、浇筑和拆模作业。

图3是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见,在悬臂梁8与翻转支脚6相应位置开孔,通过支撑轴11连接,翻转支脚6可以支撑轴11为轴线翻转。图4是翻转支脚6的示意图,翻转支脚6由钢板焊接而成,翻转支脚6前端设有滚轮12,以便提升时不会刮伤混凝土表面。翻转支脚6中的重力块13与翻转支脚6的限位板14焊接牢固,确保翻转支脚6转至水平位置后不能继续上翻,确保支撑的可靠性。

图5和图6分别是前夹持装置9和后夹持装置10处的剖视图,悬臂梁8经上夹板15和下夹板16与主梁7通过螺栓17连接。前夹持装置9中的下夹板16为U型构件;后夹持装置10中的下夹板16为几字型构件。几字型构件下部设有螺纹孔,调整好悬臂梁8后,拧紧螺纹孔上的顶丝21。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装置。其方法是先按传统电梯井的施工工艺施工底层电梯井;在进行底层电梯井浇筑时,在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利用支撑孔搭设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完成上层电梯井的施工;在进行上层电梯井施工时,在上层电梯井的井壁上预留支撑孔,然后通过塔吊将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支撑在上层电梯井壁的支撑孔上;以此类推,由下至上逐层完成电梯井的施工。本发明提升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