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建筑物的门扇、 拉门 ( 含拉窗, 以下皆同 )、 家具的门扇、 抽屉等移 动体关闭时的冲击加以缓冲的缓冲器, 尤其是涉及能调节缓冲器位置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 置。
背景技术 为了缓冲建筑物或家具等移动体猛然关闭时的冲击而采用缓冲器。这种缓冲器, 有顶杆等可动部相对缸体等缓冲器主体作行程运动的伸缩式缓冲器、 和安装于门扇旋转轴 上而阻碍门扇旋转的转子式缓冲器等。
缓冲器的性能视移动体重量来确定。即, 对重量大的移动体选用所产生阻尼力大 的缓冲器, 而对于重量小的移动体则选用所产生阻尼力小的缓冲器。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缓 冲器的性能, 需要选用与移动体重量匹配的最适合的缓冲器。
为了调节作用于移动体的缓冲器的阻尼力, 缓冲器采用伸缩式缓冲器, 用缓冲器 位置调节装置调节与移动体接触的缓冲器的位置来调节阻尼力, 这是已知的。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一种用进给丝杆机构调节伸缩式缓冲器的顶杆前端位置的家 具用缓冲器支撑件。该家具用缓冲器支撑件由形成有外螺纹部的移动部、 和形成有与外螺 纹部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的基体部构成。通过旋转操作移动部, 移动部相对基体部沿轴向 移动。由于缓冲器装配于移动部, 所以缓冲器同移动部一道沿轴向移动。
专利文献 2 公开了一种机壳内安装涡轮、 通过涡轮调节止动件相对机壳的位置的 缓冲装置。由于缓冲器接触止动件, 所以通过调节止动件的位置能调节缓冲器的位置。
根据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能调节缓冲器的位置, 所以 能优化作用于移动体的缓冲器的阻尼力。
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特开 2006-10468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特开 2006-283973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 无论哪种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都是调节一个缓冲器的位置用的, 阻尼力调 节范围受到限制, 存在不能广范围调节阻尼力的问题。即便为了扩大阻尼力调节范围而设 置多个缓冲器, 也需要挨个地调节缓冲器位置, 故存在缓冲器位置调整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此,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力调节范围广、 缓冲器位置调整操作容易 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为一种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具备把可动部相对缓冲器
主体作行程运动的多个缓冲器平行地收容的缓冲器座、 和可旋转地组装于上述缓冲器座且 具有接触上述多个缓冲器的行程方向的端部的侧壁的缓冲器调节轴 ; 通过使上述缓冲器 调节轴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 上述缓冲器调节轴的上述侧壁将上述多个缓冲器中至少其一 朝上述可动部的行程方向推出, 使上述多个缓冲器中至少其一的位置相对上述缓冲器座变 化。据此, 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由于平行排列于缓冲器座的多个缓冲器中至少其一的位置通过缓冲 器调节轴来使之变化, 所以能扩大阻尼力的调节范围。 而且, 由于能通过一个缓冲器调节轴 使多个缓冲器中至少其一的位置变化, 所以阻尼力调节操作也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 1 是组装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的门窗开闭装置的 外观立体图。
图 2 是埋入门扇的门窗开闭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 图中 (a) 表示拉臂闭状态, 图中 (b) 表示拉臂开过程中的状态 )。
图 3 是安装在框下面的承座的立体图。
图 4 是门扇开闭时门窗开闭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 图中 (a) 表示门扇被关、 拉臂抓 住承座轴的状态, 图中 (b) 表示门扇闭状态 )。
图 5 表示安装于门扇和框的门窗开闭装置和承座 ( 图中 (a) 表示侧视图, 图中 (b) 表示主视图。图中 (c), (d) 是对应于图中 (a), (b) 的截面图 )。
图 6 是门窗开闭装置 ( 含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 的分解立体图。
图 7 是门窗开闭装置的截面图。
图 8 是门窗开闭装置的动作图 ( 图中 (a) 表示拉臂闭状态, 图中 (b) 表示拉臂开 过程中的状态, 图中 (c) 表示拉臂开状态 )。
图 9 是缓冲器座详图 ( 图中 (a) 表示俯视图, 图中 (b) 表示主视图, 图中 (c) 表示 沿 A-A 线截面图, 图中 (d) 表示左视图 )。
图 10 是缓冲器调节轴详图 ( 图中 (a) 表示主视图, 图中 (b) 表示俯视图, 图中 (c) 表示沿 A-A 线截面图, 图中 (d) 表示沿 B-B 线截面图, 图中 (e) 表示沿 C-C 线截面图 )。
图 11 是通过缓冲器调节轴作了位置调整的缓冲器的示意图 ( 图中 (a) 表示使缓 冲器后退后的状态, 图中 (b) 表示将缓冲器向前方推出的状态 )。
图 12 是缓冲器位置与缓冲力之关系示意图 ( 图中 (a) 对应重量级门扇, 图中 (b) 对应中量级门扇, 图中 (c) 对应轻量级门扇 )。
图 13 是表示缓冲器位置与缓冲力之关系的模式图 ( 图中 (a) 对应重量级门扇, 图 中 (b) 对应中量级门扇, 图中 (c) 对应轻量级门扇 )。
图 14 是承座的立体图。
图 15 是承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 16 是承座与拉臂之关系示意图 ( 图中 (a) 表示承座轴嵌入拉臂槽的状态, 图中 (b) 表示承座轴小口径部嵌入拉臂槽的状态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组装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39 的门窗开闭装置。本实施方式中, 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39 被组装于辅助门扇进行开闭动作 的门窗开闭装置。通过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39 作位置调节的缓冲器 32 接触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缓和拉臂 4 关闭时的冲击 ( 参见图 6)。
图 1 给出门窗开闭装置的外观立体图。门窗开闭装置 1 用于辅助门扇进行开闭动 作, 和承座配合动作, 在门扇因风等原因而被猛力关闭时缓和其冲击, 或使处于没关严状态 的门扇完全关闭。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主体箱 2 形成为细长的矩体形状。主体箱 2 的顶部 2a 形成有 切口 3, 在该切口 3 内配置拉臂 4。拉臂 4 能以拉臂轴 5 为中心在水平方向旋转, 能从切口 3 出没 ( 参见图 2)。
如图 2(a) 所示, 门扇 d 的上面挖开有与主体箱 2 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四边形孔 6, 门窗开闭装置 1 被埋入孔 6 内。门扇 d 的上面, 在与主体箱 2 的切口 3 相对应的位置形成 有能使拉臂 4 出没的切口 7。图 2(a) 给出拉臂 4 闭状态。图 14(b) 给出拉臂 4 从闭状态旋 转而从门扇 d 的切口 7 探出的状态。 图 3 给出与门窗开闭装置 1 配合动作的承座。该图 3 中给出了从下侧观察环绕门 扇 d 的上侧的框 f 上安装的承座 8 的状态。承座 8 具备通过埋头螺钉 10 固定于框 f 下面 的承座基体 11、 和从承座基体 11 突出的承座轴 12。如图 4(a) 所示, 当门扇 d 关闭到某角 度时, 处于开状态的拉臂 4 就会抓住承座 8 的承座轴 12。拉臂 4 在抓住了承座轴的状态下 要向闭方向旋转。于是如图 4(b) 所示, 拉臂 4 就将门扇 d 置于完全关闭状态。
往往有时从房间出来轻轻地关门扇 d 时门扇 d 关不严实。然而即便轻轻地关门扇 d, 也能通过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抓住承座轴 12 而将门扇 d 完全关闭。另外, 开着的门 扇 d 因风等原因被猛力关闭时, 门窗开闭装置 1 靠内部设置的缓冲器缓和门扇 d 产生的冲 击, 使门扇 d 缓慢关闭。门窗开闭装置 1 不仅具有拉拽门扇 d 的作用, 还具有使门扇 d 缓慢 动作的作用。
图 5 给出门窗开闭装置 1 和承座 8 被安装于门扇 d 和框 f 的状态。图中 (a) 给出 侧面图, 图中 (b) 给出主视图。图中 (c), (d) 是对应于 (a), (b) 的截面图。承座 8 通过埋 头螺钉 10 固定于框 f。门窗开闭装置 1 通过止动螺钉 13 固定于门扇 d。如该图所示, 在门 扇 d 闭状态下,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也处于闭状态。但是, 严格地讲, 在门扇 d 闭状态 下,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也从闭状态朝开方向有稍微旋转。这是为了通过门窗开闭装 置 1 的拉臂 4 给闭状态的门扇 d 进一步施加闭方向的力, 以防止门扇 d 晃动。
图 6 给出门窗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门窗开闭装置 1 具备 : 主体箱 2、 组配于主 体箱 2 的臂座 21、 被臂座 21 可旋转地支撑的拉臂 4、 对拉臂 4 施加开方向或闭方向的转矩 的附加力机构 22、 和缓和拉臂 4 关闭时的冲击的缓冲机构 23。臂座 21 配置于主体箱 2 的 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加力机构 22 配置于主体箱 2 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缓冲机构 23 配置 于主体箱 2 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各部件基本构造如下。主体箱 2 具有顶部 2a 和一对侧壁部 2b。主体箱 2 的截面 形状形成为コ字形状。在主体箱 2 的下面和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形成有组装部件用的开口 24a, 24b。另外, 在主体箱 2 的顶部 2a 形成有拉臂 4 出没用的切口 3。该主体箱 2 通过弯曲
加工薄板的板金工艺制造。
臂座 21 配置于主体箱 2 的长度方向的中央, 在构造上和组装上是关键部件。臂 座 21 基本上形成为コ字形状, 具有相对的第 1 和第 2 壁部 21a、 21b。通过第 1 和第 2 壁部 21a、 21b 之间插入拉臂 4、 使拉臂轴 5 从下侧贯通臂座 21 和拉臂 4, 将拉臂 4 可旋转地联接 于臂座 21。将拉臂 4 联接于臂座 21 后, 臂座 21 被插入主体箱 2 而与之联接。臂座 21 和主 体箱 2 的联接可采用铆钉、 小螺钉等。在臂座 21 和主体箱 2 开设将臂座 21 联接于主体箱 2 用的安装孔 21c、 2c。
拉臂 4 以臂轴 5 为中心旋转。在拉臂 4, 于相对臂轴 5 偏心的位置插入第 1 和第 2 连杆轴 26, 27。如图 7 所示, 在第 1 连杆轴 26, 总施加有附加力机构 22 的螺旋弹簧 28 的 力。靠该螺旋弹簧 28 的弹簧力, 拉拽门扇 d 的力作用于拉臂 4。缓冲机构 23 的滑块 31 联 接于第 2 连杆轴 27。拉臂 4 朝闭方向旋转时, 滑块 31 按压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头部。 为此, 即便拉臂 4 想要迅速地朝闭方向旋转, 缓冲器 32 也会使拉臂 4 缓慢地旋转。
如图 6 所示, 附加力机构 22 由上述第 1 连杆轴 26、 连杆片 33、 滑动弹簧箱 34、 螺旋 弹簧 28 和弹簧座 35 构成。
拉臂 4 形成有缝 4a。在将连杆片 33 夹在缝 4a 里的状态下, 使第 1 连杆轴 26 从上 贯通拉臂 4 和连杆片 33, 据此, 连杆片 33 联接于拉臂 4。在连杆片 33 的另一端部嵌入弹簧 联接轴 36。借助该弹簧联接轴 36, 滑动弹簧箱 34 联接于连杆片 33。
滑动弹簧箱 34 可直线运动地组装入主体箱 2。 在滑动弹簧箱 34 的侧面, 形成直线 细长地伸出的突起 34a。在主体箱 2 形成供该突起 34a 嵌入的缝 2d。滑动弹簧箱 34 相对 主体箱 2 的直线运动靠主体箱 2 的缝 2d 引导。
在滑动弹簧箱 34 开设有比螺旋弹簧 28 口径稍大的孔, 该孔内放入螺旋弹簧 28。 介于螺旋弹簧 28, 在滑动弹簧箱 34 的相反侧, 配置开设有比螺旋弹簧 28 口径稍大的孔的弹 簧座 35。螺旋弹簧 28 压缩在滑动弹簧箱 34 和弹簧座 35 之间。弹簧座 35 使用铆钉或小螺 钉等固定于主体箱 2 的端部。在弹簧座 35 和主体箱 2 开设将弹簧座 35 联接于主体箱 2 用 的安装孔 35a, 2e。
缓冲机构 23 由第 2 连杆轴 27、 滑块 31、 缓冲器 32、 和调节缓冲器行程方向位置的 缓冲器调节装置 39 构成。缓冲器调节装置 39 由缓冲器座 38、 和可旋转地组装入缓冲器座 38 的缓冲器调节装置 39 构成。
拉臂 4 形成有供滑块 31 插入的切口 4b。将滑块 31 插入拉臂 4 的切口 4b, 使第 2 连杆轴 27 从上贯通拉臂 4 和滑块 31, 据此, 将滑块 31 联接于拉臂 4。在滑块 31 形成有供 第 2 连杆轴 27 贯通的长孔 31a。这是为了拉臂 4 旋转时要使滑块 31 直线运动。如图 7 所 示, 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头部插入滑块 31。滑块 31 的直线运动由臂座 21 的壁面 21d 和 主体箱 2 的内壁面 2f 所引导。
如图 6 所示, 缓冲器 32 采用作为可动部的顶杆 32a 相对作为缓冲器主体部的缸体 32b 作行程运动的伸缩式缓冲器 32。顶杆 32a 上一体设置插入缸体 32b 内的活塞。缸体 32b 充填有润滑油、 润滑脂等粘性流体。顶杆 32a 的活塞相对缸体 32b 作行程运动时, 粘性 流体阻碍活塞的运动而产生阻尼力。另外, 在缸体 32b 内还设置使被压缩了的顶杆 32a 恢 复原来位置用的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 两个缓冲器 32 上下排列并使其顶杆轴线相互 平行。在主体箱 2 的端部使用铆钉或小螺钉等联接缓冲器座 38。在缓冲器座 38 和主体 箱 2 开设将缓冲器座 38 联接于主体箱 2 用的安装孔 38a, 2g。缓冲器座 38 起到缓冲器 32 的压持体的作用。在缓冲器座 38 组装调整缓冲器 32 的阻尼力用的缓冲器调节轴 40。缓冲 器调节轴 40 的侧壁 44 抵接缓冲器 32 的缸体 32b 的后端部。通过旋转缓冲器调节轴 40, 缓 冲器调节轴 40 的侧壁 44 将上下两个缓冲器 32 的缸体 32b 朝顶杆的行程方向推出, 使两个 缓冲器 32 的位置变化。
缓冲器座 38 的三个孔当中的一个 41a 是将门窗开闭装置 1 安装于门扇 d 用的孔。 余下的左右二孔 41b 中插入缓冲器调节轴 40。左右二孔 41b 是对应于门扇 d 右开和左开而 设置的。门扇 d 的开方向不同拉臂 4 从主体箱 2 出来的方向也不同。为了用一个部件对应 门扇 d 的两个开方向, 开设了两个孔 41b。在缓冲器座 38 形成收容上下两个缓冲器 32 用的 缓冲器收容部 38b。该缓冲器收容部 38b 也是对应于门扇 d 的两个开方向而设置两个。另 外, 因门扇 d 的开方向不同主体箱 2 的切口 3 的位置也会不同, 而通过改变薄板弯曲方向就 可对应, 薄板的冲模用一个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 因为使平行排列于缓冲器座 38 上的两个缓冲器 32 的位置变化, 所以能扩大阻尼力的调节范围。而且, 由于通过一个缓冲器调节轴 40 能同时变化两个缓冲 器 32 的位置, 所以阻尼力的调节操作也变得容易。后面还要详述的是, 用一个缓冲器调节 轴 40 或使两个缓冲器 32 的行程方向的位置一致或使两个缓冲器 32 的行程方向的位置不 同。只要能使两个缓冲器 32 的行程方向的位置或一致或不同, 就能多级地调节阻尼力。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动作如下。 如图 8(a) 所示, 拉臂 4 从闭状态旋转到图 8(c) 所示 开状态。在拉臂 4 闭状态下, 因附加力机构 22 的螺旋弹簧 28 的弹簧力, 拉臂 4 被附加进一 步朝闭方向旋转的力。当克服螺旋弹簧 28 的弹簧力使拉臂 4 朝开方向旋转时, 则达到附加 力机构 22 的变异点。当进一步使拉臂 4 朝开方向旋转而超过附加力机构 22 的变异点时, 如图 8(c) 所示, 因螺旋弹簧 28 的弹簧力, 产生使拉臂 4 朝开方向旋转的力。另外, 在变异 点, 连接拉臂轴 5 与第 1 连杆轴 26 的直线和连杆片 33 伸展方向一致, 不产生迫使拉臂 4 旋 转的力。
关闭处于图 8(c) 所示开状态的门扇 d 时, 使拉臂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 8(b) 所 示, 当超过附加力机构 22 的变异点时, 因螺旋弹簧 28 的弹簧力, 拉臂 4 被施加朝闭方向旋 转的力。因此就能自动地关闭门扇 d。另外, 随着拉臂 4 朝闭方向旋转, 滑块 31 按压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头部。因此就能缓慢地使拉臂 4 旋转。
当拉臂 4 朝闭方向旋转时, 使滑块 31 抵接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头, 使缓冲器 32 阻碍滑块 31 直线运动。另一方面, 当拉臂 4 朝开方向旋转时, 使滑块 31 从缓冲器 32 的顶 杆的头离开, 缓冲器 32 不阻碍滑块 31 的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开门扇 d 时没有阻力为宜的 缘故。如图 7 所示, 滑块 31 和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头没有联接, 只是顶杆 32a 的头进入 到滑块 31 内。当滑块 31 从缓冲器 32 离开时, 为不使滑块 31 和缓冲器 32 游离, 由臂座 21 和主体箱 2 引导滑块 31 和缓冲器 32。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组装方法如下。如图 6 所示, 首先把连杆片 33 放入拉臂 4 的缝 4a 里, 从上把第 1 连杆轴 26 穿过拉臂 4, 将连杆片 33 联接于拉臂 4。接着, 将滑块 31 放入 拉臂 4 的切口 4b, 从上把第 2 连杆轴 27 穿过拉臂 4, 将滑块 31 联接于拉臂 4。在将连杆片 33 和滑块 31 联接于拉臂 4 的状态下, 把拉臂 4 夹在臂座 21 的相对的第 1 和第 2 壁部 21a、
21b 之间, 从下穿过臂轴 5 而将拉臂 4 联接于臂座 21。
于是, 在拉臂 4 装配于臂座 21 的状态下, 将臂座 21 放入主体箱 2 中。将拉臂轴 5 穿过主体箱 2 的顶部 2a, 用平垫圈 43 卡住拉臂轴 5 的端部, 还往主体箱 2 和臂座 21 的安装 孔 2c, 21c 穿过铆钉, 通过铆接将臂座 21 联接于主体箱 2。
接着, 将弹簧联接轴 36 嵌入连杆片 33, 将滑动弹簧箱 34 嵌入主体箱 2 的缝 2d, 将 滑动弹簧箱 34 联接于弹簧联接轴 36。将螺旋弹簧 28 放入滑动弹簧箱 34, 从主体箱 2 的端 部的开口 24a 插入弹簧座 35, 往主体箱 2 和弹簧座 35 的安装孔 2e, 35a 穿过铆钉, 通过铆接 将弹簧座 35 联接于主体箱 2。
接着, 从主体箱 2 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开口将两个缓冲器 32 插入臂座 21 内。从主 体箱 2 插入缓冲器座 38, 往主体箱 2 和缓冲器座 38 的安装孔 2g, 38a 穿过铆钉, 通过铆接将 缓冲器座 38 联接于主体箱 2。
通过以上, 整个部件的组装就结束了。由于是在预先将拉臂 4、 连杆片 33 和滑块 31 组装于臂座 21 的状态下, 将臂座 31 组装入主体箱 102, 所以能使组装作业变得简单。组 合于主体箱 2 的只有臂座 21、 弹簧座 35 和缓冲器座 38 这三个部件。
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 39 的缓冲器座 38 和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详细构造如下。图 9 给出缓冲器座 38 的详图。在缓冲器座 38 形成收容上下两个缓冲器 32 的缓冲器收容部 38b、 和供调整缓冲器 32 强度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插入的孔 41b。插入孔 41b 的缓冲器调节 轴 40 的侧壁 44 在缓冲器收容部 38b 内露出。为了对应门扇 d 的右开和左开, 缓冲器收容 部 38b 和孔 41b 各设置两个。缓冲器座 38 的缓冲器收容部 38b 和主体箱 2 的侧壁 2b 配合 动作, 形成收容缓冲器 32 的收容框。在缓冲器座 38 也形成有将门窗开闭装置 1 安装于门 扇上面用的孔 41a。 图 10 给出插入缓冲器座 38 的孔 41b 的缓冲器调节轴 40。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侧 壁 44 的截面形状在上节 40a、 中节 40b、 下节 40c 和最下节 40d 各有不同。 如图中 (a) 所示, 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上节即圆形部 40a 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 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相互间隔 120 度的三个定位凸部 51。在缓冲器座 38 的孔 41b 的内周面形成有供定位凸部 51 嵌入的 三个定位凹部, 相互间隔 120 度。在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上面形成十字形槽 63。将螺丝刀对 准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十字形槽 63, 通过旋转螺丝刀就能旋转缓冲器调节轴 40。缓冲器调 节轴 40 每旋转 120 度就因定位凸部 51 和定位凹部的啮合而被定位。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 最下节 40d 的截面和上节圆形部 40a 一样, 形成为圆形状。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最下节 40d 嵌入的缓冲器座 38 的孔 41b 的下部 ( 参见图 9(b))。
如图 10 中 (d) 所示, 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侧壁 44 的中节 40b 的截面形状为三角 形。中节三角形的一边 52a 距离旋转中心 P 近, 其距离为 α。其余二边 52b, 52c 距离旋转 中心 P 远, 其距离为 β。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中节高度等于两个缓冲器 32 当中上方的缓冲 器 32 的高度, 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中节 40b 三角形的一边 52a ~ 52c 接触上方的缓冲器 32 的缸体。通过旋转缓冲器调节轴 40 能变换接触缓冲器 32 的缸体的一边 52a ~ 52c。当边 52a 接触缓冲器 32 时能将缓冲器 32 退到后方, 而当边 52b, 52c 接触缓冲器 32 时则能将缓 冲器 32 推到前方。图 11(a) 给出将缓冲器 32 退到后面的状态, 图 11(b) 给出通过缓冲器 调节轴 40 将缓冲器 32 推到前方的状态。
如图 10(a) 所示, 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侧壁 44 的下节 40c 的截面形状也是三角形,
但和侧壁中节 40b 的截面形状不同。据此, 能使两个缓冲器行程方向上的位置或一致或不 同。即如图中 (e) 所示, 下节三角形的二边 53a, 53b 距离旋转中心近, 其距离为 α。其余一 边 53c 距离旋转中心远, 其距离为 β。 缓冲器调节轴 40 下节 40c 的高度等于两个缓冲器 32 当中下方的缓冲器 32 的高度, 缓冲器调节轴 40 下节 40c 三角形的一边接触下方的缓冲器 32 的缸体。通过旋转缓冲器调节轴 40 能变换接触缓冲器 32 缸体的边。当边 53a, 53b 接触 缓冲器 32 时能将缓冲器 32 退到后方, 而当边 53c 接触缓冲器 32 时则能将缓冲器 32 推到 前方。
若使用该缓冲器调节轴 40, 则通过使缓冲器调节轴 40 每次旋转 120 度就能分三级 调整两个缓冲器 32 的位置。即, 能依次地切换如下状态 : 如图 12(a) 所示的把两个缓冲器 32 推到前方的状态、 如图 12(b) 所示的推出上方的缓冲器 32 而不推出下方的缓冲器 32 的 状态、 和如图 12(c) 所示的两个缓冲器 32 都不推出的状态。缓冲力 ( 阻力力 ) 也能按大中 小三级切换。在本实施方式, 缓冲器 32 采用只在顶杆 32a 行程的最后、 譬如 5mm 缓冲力才 变强的缓冲器。针对滑块 31 行程的缓冲力为图 12 中右栏中图形所示。
如图 12(a) 所示, 在缓冲器调节轴 40 将两个缓冲器 32 推出的状态下, 能从门扇 d 关闭初始即产生大缓冲力。于是, 当缓冲器 32 的顶杆 32a 的行程达到给定量以上时, 能产 生最大缓冲力。因此能对应重量级门扇。 如图 12(b) 所示, 在缓冲器调节轴 40 推出上方的缓冲器 32 而不推出下方的缓冲 器 32 的状态下, 随着顶杆 32a 行程运动缓冲力阶梯状增加。在门扇 d 关闭初始只从上方的 缓冲器 32 产生阻尼力。其后从上下两个顶杆 32 产生阻尼力, 然后从上方的缓冲器 32 产生 的阻尼力进一步变大。在如图 12(b) 所示状态下, 缓冲力为中, 能对应中量级门扇。
如图 12(c) 所示, 在缓冲器调节轴把两个缓冲器 32 都不推出的状态下, 缓冲器 32 和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边之间出现空隙。在门扇 d 关闭初始, 根本不产生缓冲力。当门扇 d 关闭到给定行程, 产生两个缓冲器 32 的缓冲力叠加而成的缓冲力。由于缓冲力变大之前顶 杆 32a 不作行程运动, 所以当门扇 d 完全关闭时, 不产生如图中 (a) 或 (b) 所示那样大的缓 冲力。在如图 12(c) 所示状态下, 缓冲力为小, 能对应轻量级门扇。
另外, 所谓 “推出缓冲器 32” , 除了上述那种接触缓冲器 32 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 侧壁 44 推出缓冲器 32 的场合而外, 也包括不接触缓冲器 32 的状态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的 侧壁 44 位置变化, 而缓冲器 32 位置不变的场合。譬如, 也包括从图 12(c) 所示状态使缓冲 器调节轴 40 的侧壁 44 在不抵接缓冲器 32 的范围内朝滑块 31 移动的场合。因为这种场合 也能调节阻尼力。
也可以采用缓冲力一定而与顶杆的行程无关的缓冲器 32。图 13 给出采用缓冲力 一定的两个缓冲器 32 而靠缓冲器调节轴 40 来使缓冲器 32 的行程方向的位置变化后的状 态 ( 图中左栏 )、 和此时产生的缓冲力 ( 图中右栏 )。在本例也是两个缓冲器 32 的行程方 向的位置按三级切换。即, 能依次地切换如下状态 : 如图 13(a) 所示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把 两个缓冲器 32 推到前方的状态、 如图 13(b) 所示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推出上方的缓冲器 32 而不推出下方的缓冲器 32 的状态、 和如图 13(c) 所示的缓冲器调节轴 40 把两个缓冲器 32 都不推出的状态。缓冲力 ( 阻力力 ) 如图 12 中右栏所示按大中小三级切换。
图 14 和图 15 给出承座 8 的详图。图 14 给出承座 8 的立体图, 图 15 给出承座 8 的分解立体图。如图 14 所示, 承座 8 具备安装于框 f 的承座基体 11、 和从承座基体 11 突出
的承座轴 12。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抓住承座 8 的承座轴 12 来开关门扇 d。
如图 15 所示, 承座基体 11 形成为矩形。在承座基体 11 的四角, 开设有四个埋头 螺钉安装孔 11a。在承座基体 11 的中央的孔 11b 内嵌入承座轴 12。
承座轴 12 由中空圆筒状的承座外轴 54、 一端面闭合的筒状承座内轴 55 和内盖 56 构成。在承座外轴 54 的外周面形成有法兰 54a, 承座外轴 54 嵌入承座基体 11 的孔 11b, 直 到其法兰 54a 抵接承座基体 11 为止。内盖 56 从承座基体 11 的背面侧联接于承座外轴 54。 在内盖 56 形成插入承座弹簧 57 的中央而支撑承座弹簧 57 的支撑棒 56a。
承座内轴 55 嵌入承座外轴 54。承座内轴 55 形成为前端部闭合的大自圆筒形状。 在承座内轴 55 的前端部形成有圆筒形状的小口径部。 即, 承座内轴 55 形成有小口径部 55a、 与小口径部成同心圆的大口径部 55b。因小口径部 55a 和大口径部 55b, 在承座内轴 55 的 前端部带有台阶。承座弹簧 57 插入承座内轴 55 的大口径部 55b。承座弹簧 57 介于承座 内轴 55 和内盖 56 之间, 想要使承座内轴 55 从承座外轴 54 突出。使承座内轴 55 从承座外 轴 54 突出, 直到承座内轴 55 的法兰 55c 抵接承座外轴 54 的内周面的台阶为止。当然, 也 能克服承座弹簧 57 的弹簧力而将承座内轴 55 压入承座外轴 54 内。
如图 16(a) 所示, 在门扇 d 闭状态下, 为了防止门扇 d 晃动, 即便门扇 d 抵接框 f, 门窗开闭装置 1 的拉臂 4 也会抓住承座轴 12 给门扇 d 施加进一步朝闭方向的力。即, 在门 扇 d 闭状态下, 拉臂 4 本身并不完全地旋转到闭状态, 而是处在距离闭状态很近的旋转角 度, 保持还能朝闭方向旋转的余地。
当因外人捣乱等错误地将开状态的拉臂 4 置于闭状态的场合, 拉臂 4 旋转到闭状 态。此时, 即便要想关闭门扇 d 而将之置于承座轴 12 嵌入拉臂 4 的槽 48a 的恢复状态, 也 不能将承座轴 12 嵌入拉臂 4 的槽 48a。如图 16(b) 所示, 通过在承座轴 12 的前端部形成小 口径部 55a, 即便拉臂 4 旋转到闭状态, 也能以相应于大口径部 55b 和小口径部 55a 的口径 之差将小口径部 55a 卡入拉臂 4 的槽 48a。只要能将承座轴 12 的小口径部 55a 卡入拉臂 4 的槽 38a, 则能使拉臂 4 旋转到开状态, 接着使用时就能将承座轴 12 卡入拉臂 4 的槽 48a, 就能和平常一样使用门窗开闭装置 1。
须指出的是, 本发明并非限于按上述实施方式实现,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范围内 可以变更为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也可以使缓冲器座不介于主体箱而是直接安装于框或门扇, 使多个缓冲器直接抵 接门扇。 此时, 在缓冲器座的缓冲器收容部可形成包围缓冲器的框状臂, 以能防止缓冲器脱 落。
本发明的缓冲器位置调节装置不仅适用于建筑物的门扇, 也能适用于建筑物的拉 门、 家具的门扇、 抽屉的缓冲器。
本说明书基于 2009 年 8 月 21 日申请的特愿 2009-191868 号, 这里包括了其全部 内容。
符号说明
32…缓冲器,
32a…可动部 ( 顶杆 ),
32b…缸体 ( 缓冲器主体 )
38…缓冲器座38b…缓冲器收容部 40…缓冲器调节轴 44…缓冲器调节轴的侧壁 41b…缓冲器座的孔 40a…缓冲器调节轴的圆形部 40b…缓冲器调节轴的中节 ( 接触多个缓冲器当中其一的部分 ) 40c…缓冲器调节轴的下节 ( 接触多个缓冲器当中另一个的部分 ) 51…定位凸部 52a, 53c…三角形的一边 ( 至少一边 ), 52b, 52c, 53b, 53c…三角形其余二边 ( 其余至少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