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薄膜包含Ti、Ag和O成分,Ti为29.6原子%以上且34.0原子%以下,Ag为0.003原子%以上且7.4原子%以下,余量由氧构成,氧与金属的比O/(2Ti+0.5Ag)具有0.97以上的组成比。
Ag的存在具有提高薄膜折射率的效果。如果银量低于0.003原子%则Ag的添加效果小,而如果超过7.4原子%,则具有薄膜在400~410nm波长范围中的消光系数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薄膜中的Ag含量为0.03原子%以上、7.4原子%以下。
折射率提高的理由未必明确,可能原因在于氧化钛的非晶膜中,银(Ag)以微粒(纳米粒子等)形式分散。
该银根据情况有时一部分以氧化银(Ag2O、Ag2O2等)形式存在,即使象这样一部分银以氧化银形式存在时,也没有特别的问题,也可以同样观察到折射率提高。可以在XPS分析中于Ag3d的峰位置为368.0eV以下的情形下确认氧化银的存在。
这样得到的高折射率的材料其多层光学膜设计的自由度高,成为更合适的材料。
这样的薄膜为非晶膜,可以得到400~410nm的波长范围中折射率为2.60以上的膜。另外,可以得到在400~410nm的波长范围中消光系数为0.1以下、更进一步地消光系数为0.03以下的薄膜。
上述400~410nm的波长范围是蓝色激光的波长范围,在该波长范围中,如上所述折射率为2.60以上,该折射率越高越好。另外,消光系数可以达到0.1以下、进一步可以达到0.03以下,该消光系数越低越适合多层化。该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薄膜,作为干涉膜或保护膜有用,特别是作为光记录介质有用。
上述薄膜可以通过使用具有(TiO2-m)1-nAgn(其中,0≤m≤0.5,0.0001≤n≤0.2)的组成比、电阻率为10Ωcm以下的烧结体溅射靶来制造。
在此情形下的溅射,特别是Ag量多的情况下,优选在含氧气氛中成膜,因此溅射膜中的氧增加。特别是通过将氧与Ti的比O/Ti调节为2以上,可以得到在400~410nm的波长范围中的消光系数低的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薄膜。
本发明的烧结体靶与薄膜的成分组成近似,但不相同。即,靶的基本成分包含Ti、Ag和O成分,各成分具有(TiO2-m)1-nAgn(其中,0≤m≤0.5,0.0001≤n≤0.2)的组成比。而且,该靶具有10Ωcm以下的电阻率。
上述中,当m超过0.5时,则氧缺损过大,具有消光系数增大的倾向,因此优选m为0.5以下。另外,n低于0.0001时,Ag的添加效果小,另外如果超过0.2则具有前述成膜时的消光系数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n为0.0001以上、0.2以下。为了提高溅射效率,需要靶具有导电性,本申请发明的靶具备该条件,可以进行DC溅射。
另外,如后所述,在m处于0≤m≤0.05的范围、并且Ag的组成比n为0.0001≤n≤0.01的情况下,通过将溅射条件即溅射气氛设定为Ar+O2气体或者仅Ar气体可以大幅调节成膜速度。在0.05≤m≤0.5或0.01≤n≤0.2的情况下,如果溅射气氛仅为Ar气体则消光系数增加,因此优选设定为Ar+O2气体。在此情形下,可以根据制造目的改变靶的组成。
另外还认为,通过使烧结体靶中存在的Ag相的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下,进一步地可容易地进行DC溅射。但是,该Ag相的平均粒径如果超过15μm,则会频频发生异常放电,因此优选该Ag相的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下。
使用该烧结体溅射靶,在无氧或含有0.1~16%氧的氩气氛中进行溅射,可以在衬底上形成含有Ag和/或Ag氧化物的氧化钛薄膜。
制造薄膜时,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用包含Ti、Ag和O成分,各成分具有(TiO2-m)1-nAgn(其中,0≤m≤0.5,0.0001≤n≤0.2)的组成比,电阻率为10Ωcm以下的烧结体溅射靶,在无氧或含有0.1~16%氧的氩气氛中进行溅射来制造。即,由此可以在衬底上形成Ti为29.6原子%以上且34.0原子%以下,Ag为0.003原子%以上且7.4原子%以下,余量由氧构成,氧与金属的比O/(2Ti+0.5Ag)为0.97以上的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薄膜。
在此情形下,通过直流溅射进行成膜,将溅射气氛中的氧气比率设定为b(%)时,在溅射靶中Ag的组成比n为0.0001≤n≤0.01的情况下将b调节到0<b≤83.3n-0.17的范围,Ag的组成比n为0.01≤n≤0.2的情况下将b调节到17n-0.17≤b≤83.3n-0.17的范围,这是制造本申请发明的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薄膜的优选条件。
但是,如上所述,在m处于0≤m≤0.05的范围、并且Ag的组成比n为0.0001≤n≤0.01的情况下,即使将氧气比率调节为b=0%也可以进行溅射。即,即使无氧存在,也可以进行能够满足光学特性的溅射,并且可以得到能够大幅改善成膜速度的效果。
制造靶时,使用高纯度(通常为4N以上)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氧化钛(TiO2)及高纯度(通常为3N以上)且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的银粉作为原料。将该原料进行调配以达到本申请发明的组成比。
然后,将该原料混合后,使用湿式球磨机或干混机(混合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分散在氧化钛粉中。
混合后,填充至碳制模具中,然后进行热压。热压的条件可根据烧结原料的量而变化,通常在800~1000℃的范围内、在表面压力100~500kgf/cm2的范围下进行。但是,该条件示出的是代表性的条件,其选择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制。烧结后将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从而精加工为靶形状。
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靶,所述靶的基本成分包含Ti、Ag和O成分,各成分具有(TiO2-m)1-nAgn(其中,0≤m≤0.5,0.0001≤n≤0.2)的组成比,并且银(Ag)和/或氧化银(Ag2O、Ag2O2等)以微粒形式分散于氧化钛基质中。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仅仅表示优选的例子,本申请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制。即,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限制,本发明也包含实施例以外的各种变形。
(实施例1)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湿式球磨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水分蒸发而干燥后的混合物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00℃、表面压力30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6%、电阻率7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靶组成
电阻率
溅射气氛
Ag相粒径
DC溅射时有无
异常放电等
|
实施例1
TiO2∶Ag=99∶1原子%
7Ωcm
Ar-0.5%O2
15μm
无
实施例2
TiO2∶Ag=90∶10原子%
2Ωcm
Ar-2%O2
10μm
无
比较例1
TiO2∶Ag=90∶10原子%
2Ωcm
Ar
10μm
无
比较例2
TiO2=100%
>100Ωcm
Ar-2%O2
-
有
实施例3
TiO2∶Ag=99.9∶0.1原子%
10Ωcm
Ar
10μm
无
实施例4
TiO2∶Ag=98∶2原子%
6Ωcm
Ar-1%O2
15μm
无
比较例3
TiO2∶Ag=60∶40原子%
0.0003Ωcm
Ar-10%O2
20μm
无
实施例5
TiO2∶Ag=90∶10原子%
0.5Ωcm
Ar-2%O2
5μm
无
实施例6
TiO2∶Ag=90∶10原子%
0.6Ωcm
Ar-2%O2
1μm
无
比较例4
TiO2∶Ag=90∶10原子%
15Ωcm
Ar-2%O2
50μm
有
比较例5
TiO2∶Ag=90∶10原子%
2Ωcm
Ar-20%O2
10μm
无
实施例7
TiO2∶Ag=99∶1原子%
7Ωcm
Ar
15μm
无
实施例8
TiO2∶Ag=99.5∶0.5原子%
9Ωcm
Ar
10μm
无
实施例9
TiO2∶Ag=99.95∶0.05原子%
10Ωcm
Ar
1.5μm
无
实施例10
TiO2∶Ag=99.99∶0.01原子%
10Ωcm
Ar
1.5μm
无
实施例11
TiO1.9∶Ag=99.95∶0.05原子%
0.01Ωcm
Ar-4%O2
1.5μm
无
实施例12
TiO15∶Ag=99.99∶0.01原子%
0.008Ωcm
Ar-4%O2
1.5μm
无
实施例13
TiO195∶Ag=99.9∶0.1原子%
0.08Ωcm
Ar
5μm
无
比较例6
TiO19∶Ag=99.95∶0.05原子%
0.01Ωcm
Ar
1.5μm
无
比较例7
TiO15∶Ag=99.99∶0.01原子%
0.008Ωcm
Ar
1.5μm
无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0.5%O2气气氛、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通过EPMA分析的膜组成是,Ti:32.9原子%、Ag:0.7原子%、O:66.4原子%、O/Ti:2.02、O/(2Ti+0.5Ag):1.00。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另外,表2中的氧比率为平衡量。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3,另外消光系数显著降低到0.005。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表2
![]()
(实施例2)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0∶1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6%、电阻率2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0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2%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1.2原子%、Ag:3.5原子%、O:65.3原子%、O/Ti:2.09、O/(2Ti+0.5Ag):1.02。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73,另外消光系数显著降低到0.008。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比较例1)
该比较例是使用实施例2得到的靶在无氧的Ar气氛中进行溅射的情形。DC溅射本身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但是薄膜的特性上产生问题。即,所得膜的折射率降低至2.65,另外,消光系数提高到0.23。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即使靶没有问题的情形下,在使用无氧的Ar气氛进行溅射时,不能形成合适的薄膜。该比较例1的结果中,靶的结果示于表1中,薄膜的组成和结果示于表2中。
如这些表所示,膜组成是,Ti:32.3原子%、Ag:3.7原子%、O:64原子%、O/Ti:1.98、O/(2Ti+0.5Ag):0.96。
另外,同样地进行几次试验,发现在Ag含量为超过1.5%的范围时,如果不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则折射率下降和消光系数提高,从而产生问题。
由此能够确认,使用本申请发明的烧结体溅射靶,特别是在Ag含量为1.5%以上的情形下,优选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
(比较例2)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作为原料。即,在比较例2中不添加银粉,仅使用TiO2:100(原子%)。
将该粉末1kg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50℃、表面压力2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结果,密度为97%,密度提高。但是,得到电阻率超过100Ωcm的靶。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2%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但是,在该DC溅射中产生异常放电,为不稳定状态,因此中止,改用RF溅射进行成膜。
膜组成是,Ti:33.2原子%、Ag:0原子%、O:66.8原子%、O/Ti:2.01、O/(2Ti+0.5Ag):1.01。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降低至2.59,另外消光系数为0.004。消光系数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是折射率存在下降,另外有时产生异常放电,因此产生DC溅射的稳定性显著变差的问题。
(实施例3)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9∶0.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10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0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大幅提高至1.7
/秒/kW。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3原子%、Ag:0.04原子%、O:66.66原子%、O/Ti:2.00、O/(2Ti+0.5Ag):1.00。另外,Ag的组成分析通过SIMS进行。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3,另外消光系数为0.01。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4)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8∶2(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6%、电阻率6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1%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2.2原子%、Ag:1.4原子%、O:66.4原子%、O/Ti:2.06、O/(2Ti+0.5Ag):1.02。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7,另外消光系数显著降低到0.006。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比较例3)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2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60∶4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粉末1kg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50℃、表面压力2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密度为90%,密度提高。但是,得到电阻率为0.0003Ωcm的靶。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20μm。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10%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
膜组成是,Ti:26.3原子%、Ag:17.5原子%、O:56.2原子%、O/Ti:2.14、O/(2Ti+0.5Ag):0.92。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为2.5,消光系数为0.15。消光系数增加并且折射率存在下降。但是,未产生异常放电。认为这与Ag的粒径无关,而是由于Ag量多所以电稳定。
(实施例5)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2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0∶1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5%、电阻率0.5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2%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1.0原子%、Ag:3.6原子%、O:65.4原子%、O/Ti:2.11、O/(2Ti+0.5Ag):1.03。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72,另外消光系数显著降低到0.008。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6)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0∶1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其结果,得到密度91%、电阻率0.6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2%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1.4原子%、Ag:3.5原子%、O:65.1原子%、O/Ti:2.07、O/(2Ti+0.5Ag):1.01。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
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74,另外消光系数显著降低到0.007。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比较例4)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5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0∶1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7%、电阻率15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50μm。然后,试图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但溅射中异常放电频发,成膜困难。因此,成膜中止。
(比较例5)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0∶10(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6%、电阻率2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0μm。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20%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但成膜速度为0.3
/秒/kW,非常慢,是难以实用的水平。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0.7原子%、Ag:3.1原子%、O:66.2原子%、O/Ti:2.16、O/(2Ti+0.5Ag):1.05。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降低至2.59,另外消光系数为0.005。
(实施例7)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7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大幅提高到1.8
/秒/kW。由此可以看出,在Ar气气氛中的DC溅射靶能大幅提高成膜速度。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1原子%、Ag:0.7原子%、O:66.2原子%、O/Ti:2.00、O/(2Ti+0.5Ag):0.99。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7,另外消光系数为0.02。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8)
使用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0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5∶0.5(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9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0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与实施例7一样大幅提高到1.8
/秒/kW。由此可以看出,在Ar气气氛中的DC溅射靶能大幅提高成膜速度。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3原子%、Ag:0.2原子%、O:66.5原子%、O/Ti:2.00、O/(2Ti+0.5Ag):1.00。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6,另外消光系数为0.01。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9)
使用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95∶0.05(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10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提高到1.6
/秒/kW。由此可以看出,在Ar气气氛中的DC溅射靶能大幅提高成膜速度。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3原子%、Ag:0.02原子%、O:66.68原子%、O/Ti:2.00、O/(2Ti+0.5Ag):1.00。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2,另外消光系数为0.007。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10)
使用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2∶Ag=99.99∶0.0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10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提高到1.6
/秒/kW。由此可以看出,在Ar气气氛中的DC溅射靶能大幅提高成膜速度。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3原子%、Ag:0.005原子%、O:66.695原子%、O/Ti:2.00、O/(2Ti+0.5Ag):1.00。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1,另外消光系数为0.005。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11)
使用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的钛粉,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1.9∶Ag=99.95∶0.05(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0.01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4%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为0.7
/秒/kW。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4原子%、Ag:0.02原子%、O:66.58原子%、O/Ti:1.99、O/(2Ti+0.5Ag):1.00。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1,另外消光系数为0.007。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12)
使用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的钛粉,和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1.5∶Ag=99.99∶0.0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于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0.008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1.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4%O2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为0.6
/秒/kW。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4原子%、Ag:0.006原子%、O:66.594原子%、O/Ti:1.99、O/(2Ti+0.5Ag):1.00。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0,另外消光系数为0.01。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实施例13)
使用平均粒径1μm、纯度为4N(99.99%)的氧化钛(TiO2),平均粒径15μm、纯度为3N的钛粉,和平均粒径5μm、纯度为3N(99.9%)的银粉作为原料。将其以TiO1.95∶Ag=99.9∶0.1(原子%)的比例进行调配并混合。
将该混合粉末1kg用干混机进行混合以使银均匀地分散于氧化钛粉中。然后,将该混合粉末填充到碳制模具中,进行热压。热压条件是:920℃、表面压力350kgf/cm2的范围。将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机械加工,形成φ152mm、5mmt的靶。
其结果,得到密度98%、电阻率0.08Ωcm的靶。靶中的Ag相的粒径为5μm。溅射中无异常放电。
该结果同样示于表1中。
然后,使用这样制造的溅射靶,在玻璃衬底上形成溅射膜。在溅射条件为Ar气气氛中、气压0.5Pa、气体流量50sccm、溅射功率500~1000w下进行DC溅射。DC溅射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能够确认该靶具有导电性。成膜速度提高到1.6
/秒/kW。由此可以看出,在Ar气气氛中的DC溅射靶能大幅提高成膜速度。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500
的溅射膜。膜组成是,Ti:33.8原子%、Ag:0.04原子%、O:66.16原子%、O/Ti:1.96、O/(2Ti+0.5Ag):0.98。
测定该溅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使用405nm的光波长利用椭率计测定。这些结果同样示于表2中。以上的结果是,折射率提高到2.63,另外消光系数为0.09。可以形成合适的、光记录介质的干涉膜或保护膜。
(比较例6)
该比较例是使用实施例11得到的靶,在无氧的Ar气氛中进行溅射的情形。DC溅射本身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但是薄膜的特性上产生问题。即,所得膜的折射率降低至2.58,另外消光系数提高到0.21。
从以上可以看出,即使是靶没有问题的情形下,在无氧的Ar气氛中进行溅射时,不能形成合适的薄膜。该比较例6的结果中,靶的结果示于表1中,薄膜的组成和结果示于表2中。
如这些表所示,膜组成是,Ti:34.3原子%、Ag:0.02原子%、O:65.68原子%、O/Ti:1.91、O/(2Ti+0.5Ag):0.96。
另外,同样地进行几次试验,发现在Ti含量为超过34.0%的范围时,如果不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则折射率下降和消光系数提高,从而产生问题。
由此能够确认,使用本申请发明的烧结体溅射靶,特别是Ti含量超过34.0%的情形下,优选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
(比较例7)
该比较例是使用实施例12得到的靶,在无氧的Ar气氛中进行溅射的情形。DC溅射本身能够没有问题地实施,但是薄膜的特性上产生问题。即,所得膜的折射率降低至2.54,另外消光系数提高到0.34。
从以上可以看出,即使是靶没有问题的情形下,在无氧的Ar气氛中进行溅射时,不能形成合适的薄膜。该比较例7的结果中,靶的结果示于表1中,薄膜的组成和结果示于表2中。
如这些表所示,膜组成为Ti:39.9原子%、Ag:0.006原子%、O:60.094原子%、O/Ti:1.51、O/(2Ti+0.5Ag):0.75。
另外,同样地进行几次试验,发现在Ti含量为超过34.0%的范围时,如果不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则折射率下降和消光系数提高,从而产生问题。
由此能够确认,使用本申请发明的烧结体溅射靶,特别是Ti含量超过34.0%的情形下,优选在含有0.1~16%氧的氩气气氛中进行溅射。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总结)
关于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列举的是代表例。上述的实施例中未列举的、薄膜组成为Ti:29.6原子%以上且34.0原子%以下、Ag:0.003原子%以上且7.4原子%以下、余量由氧构成、氧与金属的比O/(2Ti+0.5Ag):0.97以上的情形,及进一步地氧与Ti的比O/Ti为2以上的情形,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一样均为折射率高、消光系数小的情形。
另外,在溅射靶的各成分具有(TiO2-m)1-nAgn(其中,0≤m≤0.5,0.0001≤n≤0.2)的组成比、并且含有平均粒径15μm以下的Ag粒子的情形下,得到电阻率为10Ωcm以下、未观察到异常放电的良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