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611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45415.8

申请日:

2007.09.11

公开号:

CN101386875A

公开日:

2009.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12P 19/00公开日:200903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P 19/00申请日:20070911|||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9/00; A61K31/7024; A61P3/04; A61P3/06; A61P37/04; A23L1/30; A23K1/16; C12R1/72(2006.01)N; C12R1/845(2006.01)N; C12R1/66(2006.01)N; C12R1/80(2006.01)N; C12R1/38(2006.01)N; C12R1/19(2006.01)N; C1

主分类号:

C12P19/00

申请人:

河南师范大学

发明人:

杨 林; 陈振宇; 曹 莹

地址:

453007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主要包括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共轭亚油酸麦芽糖酯、共轭亚油酸乳糖酯、共轭亚油酸海藻糖酯、共轭亚油酸蔗糖酯、共轭亚油酸阿拉伯糖酯、共轭亚油酸果糖酯、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共轭亚油酸甘露糖酯等。该类产品是以富含亚油酸的油脂为原料,经碱异构化、分子蒸馏提纯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共轭亚油酸,然后与糖类化合物经酶促催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得到的。本类产品较共轭亚油酸更为稳定,货架期大幅提高。口感明显改善,扩大了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营养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

1.  基于酶促合成方法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包括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共轭亚油酸麦芽糖酯、共轭亚油酸乳糖酯、共轭亚油酸海藻糖酯、共轭亚油酸蔗糖酯、共轭亚油酸阿拉伯糖酯、共轭亚油酸果糖酯、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共轭亚油酸甘露糖酯等。其特征在于:是将富含亚油酸的油脂经碱异构化、分子蒸馏提纯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共轭亚油酸,与各种糖类经酶促催化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下列步骤合成:
(1)异构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富含亚油酸的油脂与碱催化剂在乙二醇、甘油等高沸点多元醇溶剂中混合均匀,在100℃~200℃回流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盐。
(2)酸化:调节PH值为1~5,得到混合脂肪酸。
(3)分子蒸馏提纯,使共轭亚油酸纯度达到80%以上。
(4)酶促酯化:将糖类化合物和上述共轭亚油酸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后,加入适量酶催化剂和分子筛。惰性气体保护下在30℃~70℃搅拌反应20~90小时。蒸馏除去有机溶剂,提纯后得到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制备该产品的原料为玉米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亚油酸的油脂,或直接以共轭亚油酸为原料。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糖类化合物可以是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蔗糖、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所用酶可以是从假丝酵母、根霉、肠杆菌、曲霉、假单胞菌、色杆菌、念珠菌、黏液菌和青霉属等微生物中提取的脂肪酶。或直接应用商品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DMSO、DMF、叔丁醇、四氢呋喃、乙腈、正己烷、正辛烷、异辛烷、氯仿、吡啶、苯、甲苯或上述某几种的混合溶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在抗肿瘤、抗高脂血症、减肥、增强免疫力等的药品或在食品、营养品、奶制品等作为添加剂的应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在动物饲料中作为添加剂的应用。

说明书

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共轭亚油酸衍生物。具体讲是一种基于酶促方法合成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其属于生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是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多个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混合物。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以及其酯类、盐类衍生物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免疫力、减肥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竞相开发其在食品、医药、饲料工业的产品。
共轭亚油酸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变质且口感不佳,货架寿命低。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常将其制备成盐类或酯类衍生物。但多数盐类衍生物的水溶性差,因而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若能将共轭亚油酸转化为糖酯类衍生物,则其稳定性和口感均会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脂肪酸糖酯类衍生物均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从而将会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未有关制备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报道。
传统的饱和脂肪酸糖酯类的合成采用均相无溶剂法、相转移催化等化学方法,所采用的催化剂通常是钠皂。由于糖环上-OH众多,化学法的缺点在于选择性差,糖酯产率低。且由于化学法需要在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进行。而共轭亚油酸不稳定,因此化学法均不适合共轭亚油酸糖酯的合成。
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酶促合成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避免共轭亚油酸的氧化变质,提高其稳定性,改善口感。增加共轭亚油酸产品的品种,扩大应用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包括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共轭亚油酸麦芽糖酯、共轭亚油酸乳糖酯、共轭亚油酸海藻糖酯、共轭亚油酸蔗糖酯、共轭亚油酸阿拉伯糖酯、共轭亚油酸果糖酯、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共轭亚油酸甘露糖酯等。是将富含亚油酸的油脂经碱异构化、提纯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共轭亚油酸,然后与各种糖类化合物发生酶促催化反应,合成得到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
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酶促合成,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的:
(1)异构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富含亚油酸的油脂与碱催化剂在乙二醇、甘油等高沸点多元醇溶剂中混合均匀,在100℃~200℃回流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盐。
(2)酸化:调节PH值为1~5,得到混合脂肪酸。
(3)分子蒸馏提纯,使共轭亚油酸纯度达到80%以上。剩余的废料中主要含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饱和或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制皂、合成饲料、油脂化工等产业的原料使用。以此实现废料利用,提高经济效益,防止环境污染。
(4)酶促酯化:将糖类化合物和上述共轭亚油酸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后,加入适量酶催化剂和分子筛,酶用量为共轭亚油酸质量的0.5%~10%。惰性气体保护下在30℃~70℃搅拌反应20~90小时。蒸馏除去有机溶剂,提纯后得到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
制备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的原料为玉米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亚油酸的油脂,或直接以共轭亚油酸为原料。
酶促合成中,所用的酶可以是从假丝酵母、根霉、肠杆菌、曲霉、假单胞菌、色杆菌、念珠菌、黏液菌和青霉属等微生物中提取的脂肪酶,或直接应用商业化脂肪酶。所用的糖类化合物可以是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DMSO、DMF、叔丁醇、四氢呋喃、乙腈、正己烷、正辛烷、异辛烷、氯仿、吡啶、苯、甲苯或上述某几种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酶促合成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即制备出了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避免了共轭亚油酸的氧化变质。所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其稳定性得到提高,口感也有明显改善。增加了共轭亚油酸产品的种类,扩大了应用范围。可应用于保健营养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医药等领域。由于采用的原料包括玉米油、红花油等,本发明同时也为玉米、红花等作物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的合成
(1)异构化:将50克KOH加入到600毫升乙二醇中溶解,该碱溶液与100克玉米油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160℃回流反应2小时后冷却,得到含有共轭亚油酸盐的混合物。
(2)酸化:采用1.0M HCl溶液酸化脂肪酸盐混合物,调节PH值为3。静置分层之后收集上层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得到混合脂肪酸85克。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被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率达到93%以上。
(3)分子蒸馏:将混合脂肪酸转入分子蒸馏装置中,控制条件为真空度5-10Pa,蒸馏温度在150℃以下。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共轭亚油酸28克。产率达到33%左右。
(4)酶促酯化:将上述28克共轭亚油酸溶于800毫升正己烷,加入50克葡萄糖、50克分子筛和2克从假丝酵母中提取的催化剂CY-1。混合均匀后充氮密封,在30℃搅拌33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正己烷,过柱分离提纯后得到酯化产物20克,其核磁共振氢谱如附图所示。其中位于6.3(m,1H),5.9(m,1H),5.7(m,1H),5.3(m,1H)的信号分别是共轭亚油酸四个烯氢的化学位移。位于4.18(m,2H)的信号是酯键结构的化学位移。这表明该酯化产物为共轭亚油酸葡萄糖单酯。其产率达到49%。
实施例2
共轭亚油酸蔗糖酯的合成
(1)异构化:将50克KOH加入到600毫升乙二醇中溶解,该碱溶液与100克玉米油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160℃回流反应2小时后冷却,得到含有共轭亚油酸盐的混合物。
(2)酸化:采用1.0M HCl溶液酸化脂肪酸盐混合物,调节PH值为3。静置分层之后收集上层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得到混合脂肪酸85克。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被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率达到93%以上。
(3)分子蒸馏:将混合脂肪酸转入分子蒸馏装置中,控制条件为真空度5-10Pa,蒸馏温度在150℃以下。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共轭亚油酸28克。产率达到33%左右。
(4)酶促酯化:将上述28克共轭亚油酸溶于800毫升正己烷,加入90克蔗糖、50克分子筛和2克从假丝酵母中提取的催化剂CY-1。混合均匀后充氮密封,在30℃搅拌65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正己烷,过柱分离提纯后得到共轭亚油酸蔗糖酯31克,酶促反应的产率达到45%。
实施例3
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的合成
(1)异构化:将50克KOH加入到600毫升乙二醇中溶解,该碱溶液与100克玉米油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160℃回流反应2小时后冷却,得到含有共轭亚油酸盐的混合物。
(2)酸化:采用1.0M HCl溶液酸化脂肪酸盐混合物,调节PH值为3。静置分层之后收集上层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得到混合脂肪酸85克。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被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率达到93%以上。
(3)分子蒸馏:将混合脂肪酸转入分子蒸馏装置中,控制条件为真空度5-10Pa,蒸馏温度在150℃以下。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共轭亚油酸28克。产率达到33%左右。
(4)酶促酯化:将上述28克共轭亚油酸溶于800毫升吡啶,加入50克半乳糖、50克分子筛和2克从曲霉中提取的催化剂CY-2。混合均匀后充氮密封,在45℃搅拌50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吡啶,过柱分离提纯后得到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19克,产率达到35%。
实施例4
共轭亚油酸果糖酯的合成
(1)异构化:将50克KOH加入到600毫升乙二醇中溶解,该碱溶液与100克玉米油混合均匀,在氮气流保护下,160℃回流反应2小时后冷却,得到含有共轭亚油酸盐的混合物。
(2)酸化:采用1.0M HCl溶液酸化脂肪酸盐混合物,调节PH值为3。静置分层之后收集上层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得到混合脂肪酸85克。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被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率达到93%以上。
(3)分子蒸馏:将混合脂肪酸转入分子蒸馏装置中,控制条件为真空度5-10Pa,蒸馏温度在150℃以下。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共轭亚油酸28克。产率达到33%左右。
(4)酶促酯化:将上述28克共轭亚油酸溶于800毫升叔丁醇,加入50克果糖、50克分子筛和2克从假丝酵母中提取的催化剂CY-1。混合均匀后充氮密封,在40℃搅拌43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有机溶剂,过柱分离提纯后得到共轭亚油酸果糖酯20克,转化率达到37%。
附图说明
附图为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1H solvent:CDCl3)核磁共振氢谱

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酶促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共轭亚油酸糖酯类衍生物,主要包括共轭亚油酸葡萄糖酯、共轭亚油酸麦芽糖酯、共轭亚油酸乳糖酯、共轭亚油酸海藻糖酯、共轭亚油酸蔗糖酯、共轭亚油酸阿拉伯糖酯、共轭亚油酸果糖酯、共轭亚油酸半乳糖酯、共轭亚油酸甘露糖酯等。该类产品是以富含亚油酸的油脂为原料,经碱异构化、分子蒸馏提纯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共轭亚油酸,然后与糖类化合物经酶促催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得到的。本类产品较共轭亚油酸更为稳定,货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