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20548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50155.5

申请日:

2010.04.20

公开号:

CN101874501A

公开日:

2010.11.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01N 51/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后: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C座15层变更后:715500 陕西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日:201004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1/00; A01N47/24;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51/00

申请人: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C座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点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重量百分比为1~60∶80~1。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介壳虫、白粉虱、稻飞虱、蓟马、黄条跳甲等有较高活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1~60∶8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1~40∶6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5~15∶4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作物害虫上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蚜虫、介壳虫、白粉虱、稻飞虱、蓟马、黄条跳甲上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虫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噻虫嗪,英文通用名(thiamethoxam),分子式为C8H10ClN5O3S,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

噻虫嗪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防效较好。

丁硫克百威,英文通用名carbosulafan,分子式为C20H32N2O3S,化学名称为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甲基氨基甲酸酯。

丁硫克百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昆虫体内代谢为有毒的呋喃丹起杀虫作用,其杀虫机制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酯酶,使昆虫的肌肉及腺体持续兴奋,而导致昆虫死亡。该药具内吸性,对昆虫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果树、水稻、蔬菜上的多种害虫。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后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将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不同组分进行复配,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目前,噻虫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提出了复配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比为1~60∶80~1。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1~40∶60~5。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5~15∶40~5。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杀虫组合物,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百分比为5~10∶40~10。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杀虫组合物,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最佳活性配比为5∶1~1∶15,更优选的配比为1∶1~1∶10。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按本技术领域公知的方法,加入常规助剂,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所述的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蚜虫、介壳虫、白粉虱、稻飞虱、蓟马及黄条跳甲。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噻虫嗪和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两者复配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

(2)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蓟马、稻飞虱有特效;

(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应用实施例一

供试昆虫:棉花蚜虫,人工饲养3代后备用。

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虫嗪原药、丁硫克百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以不含原药的空白处理做对照。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噻虫嗪、丁硫克百威以及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以上5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新鲜棉花叶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蚜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棉花蚜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噻虫嗪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噻虫嗪的TI×P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的TI×P丁硫克百威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丁硫克百威为丁硫克百威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噻虫嗪为噻虫嗪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不同配比对棉花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以及复配产品对棉花蚜虫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噻虫嗪的毒力高于丁硫克百威,当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配比为1∶1、1∶5、1∶10、1∶15、1∶2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在1∶1至1∶20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噻虫嗪∶丁硫克百威=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例二

2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噻虫嗪10%、丁硫克百威10%、聚羧酸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2%、十二烷基硫酸钠2%、湿润渗透剂F 2%、白炭黑32%、硅藻土4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4.74%~96.61%。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25%和76.4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三

3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25%、丁硫克百威5%、烷基苯磺酸钙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皂角粉4%、白炭黑30%、硅藻土3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蚜虫效果为94.52%~97.37%。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17%和77.4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四

16%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分散粒剂防治油菜蚜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1%、丁硫克百威15%、木质素磺酸盐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硫酸铵2%、白炭黑34%、淀粉38%,混合制得16%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油菜蚜虫效果为93.84%~96.0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2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11%和77.5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五

2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蓟马药效试验

噻虫嗪5%、丁硫克百威20%、木质素磺酸钠5%、拉开粉5%、尿素2%、白炭黑25%、淀粉20%、高岭土18%,混合制得2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蓟马效果为94.86%~96.6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13%和77.41%。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六

4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噻虫嗪15%、丁硫克百威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12%、环己酮20%、吡咯烷酮15%、硅油0.1%、亚磷酸酯0.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乳油。该配比按18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油菜黄条跳甲效果为95.43%~97.1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55%和79.74%。在试验中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对靶标作物无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七

48%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乳剂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8%、丁硫克百威40%、环己酮18%、甲苯13%、农乳400#4%、600#磷酸酯4%、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8%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乳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黄瓜蚜虫效果为94.21%~97.54%,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3.45%和80.7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八

3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乳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噻虫嗪5%、丁硫克百威30%、乙腈20%、N-吡咯烷酮8%、农乳600#3%、农乳400#4%、乙二醇4%、聚乙二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水乳剂。该配比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4.16%~96.7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53%和79.56%。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九

3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乳剂防治柑橘介壳虫药效试验

将噻虫嗪5%、丁硫克百威25%、N,N-二甲基甲酰胺17%、甲苯5%、乙二醇甲醚4%、乙酸乙酯4%、农乳34#6%、三乙醇胺盐6%、乙二醇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乳剂。该配比按12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柑橘介壳虫效果为94.67%~96.40%,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47%和79.76%。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十

1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乳剂防治棉花白粉虱药效试验

将噻虫嗪5%、丁硫克百威10%、N-辛基吡咯烷酮17%、甲醇8%、N-吡咯烷酮4%、吐温4%、农乳600#3%、农乳700#5%、丙二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15%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乳剂。该配比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白粉虱效果为94.59%~97.34%,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71%和79.3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十一

21%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防治柑橘蚜虫药效试验

将噻虫嗪1%、丁硫克百威20%、酯肪醇聚氧乙烯醚1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8%、壳聚糖10%、二甲苯12%、甲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的21%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该配比按12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柑橘蚜虫效果为92.83%~95.37%,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35%和79.7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应用实例十二

12%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防治西瓜蚜虫药效试验

将噻虫嗪2%、丁硫克百威1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10%、烷基苯磺酸钙8%、明胶10%、丙酮12%、已烷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的12%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该配比按12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西瓜蚜虫效果为92.89%~96.07%,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55%和78.4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点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重量百分比为160801。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介壳虫、白粉虱、稻飞虱、蓟马、黄条跳甲等有较高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